三、旅行社业转型升级
旅行社的转型升级问题一直以来也是旅游业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从2006年开始就陆续有相关学术成果公开发表,至2015年,发表的成果达到顶峰,年发表相关成果35篇。总体来看,这些研究主要从转型升级的外部影响因素、内部条件、突破口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批发商和代理商
西方国家旅行社有着比我们长得多的发展历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西方国家的分工体系也日趋细化,逐渐形成了垂直的分工体系。从上游至下游大致可以分为旅游批发商(Tour Operator)和旅游代理商(Travel Agent)。旅游批发商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组装,旅游代理商主要是指向公众销售产品和服务的代理商(Armin D,1978)。
旅游批发商和代理商存在较大区别,所以,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在旅游批发商的研究中,比较受关注的是批发商的产品开发与产品创新、企业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等。
在批发商的研究中,一些产品开发较成功的旅行社被作为范例进行研究和总结,为行业内的其他旅行社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与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在批发商的市场营销方面,学者比较多地使用个案研究方法深入企业内部进行研究,如Tounsi(1997)通过了解法国一家旅游经营商提供儿童节假日市场产品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来分析旅行社企业应有的运作思路,Westwood et al(2000)通过考察消费者选择决策过程来分析英国航空旅游经营商市场上品牌的作用和重要性。Lloyd, Yip和Luk(2011)则通过对三家香港的旅行社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来分析他们对市场营销文化的态度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在对代理商的研究中,很多国内外学者专注于其内部经营管理和消费者对其满意度两个方面。
2.旅行社产品
当然,还有许多学者对旅行社的产品进行了研究。卜婷婷(2011)认为,我国旅行社产品设计开发目前还处于初级水平,大多表现为无差别、无特色,千篇一律。很多旅行社产品的开发设计缺乏市场调研,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一点获得了很多学者的认同。宋子千(2005)从纵向、横向和认知差别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旅行社同质化,他认为,旅行社产品同质化的直接成因可以归纳为旅行社的产品创新意识和能力问题、旅行社之间的搭便车行为、旅行社产品市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旅行社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旅行社和旅游供应商之间的纵向关系以及旅行社产品市场需求等六个方面,这种对产品同质化原因的分析是比较全面的。之后有许多学者(如黄吕波,2006;刘力,2008;杨丽等,2009)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分析,得到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李小芳(2012)曾经在文献梳理后总结了已有研究的对策,这些对策分别以专项产品、产品开发和产品销售管理等方面等不同视角提出。
3.旅行社经营管理
毫无疑问,旅行社经营管理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有许多学者曾对旅行社经营进行了分析讨论。
董立峰等(2007)提出旅行社应该提供个性化服务、抓国内旅游客源、依靠高素质人才、创优质名牌、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我国中小型旅行社占行业的绝大多数,因此也受到了最多关注。针对中小型旅行社的经营管理问题,毛小兰等(2005)提出,合并新设股份制企业是中小型旅行社联合经营的最佳方式。孙家杰(2007)提出中小型旅行社应该采用专业化、实行特色经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抓好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和推进创新营销等经营策略。高云(2007)认为网络式企业联盟是中小型旅行社联盟的有效形式,并具体提出了设立联盟的几种方式。陈舒(2009)和钟世馨(2013)则从外围环境入手提出了适应中小型旅行社发展的经营策略。陈春梅等(2011)和雷杨(2012)则认为,不断根据游客个人需求创新旅游产品是中小型旅行社发展的根本。张海花(2013)分析了张家界中小型旅行社发展现状,分别探究各个特定类型的中小型旅行社能具体运用哪些策略(包括分工体系、依附、差异化上升、横向一体策略),使自己有序、良性的经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