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交通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张骞出使西域之经过

张骞出使西域,号曰凿空,为中外关系史上空前大事,兹略言其与中西交通史直接有关者,盖在海道未通前,无论中国文明西传,或西方文明东传,均非先经西域不可也。

张骞出使西域之真正动机及其经过,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及《前汉书·张骞传》,兹以《史记》为本,录原文如下;其与《前汉书》歧异太甚者,则为之互勘,以〔 〕为记。


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公元前一四〇年至前一三五年)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逃遁而常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可知张骞之出使,即为与月氏同盟,以夹击匈奴;同时亦可使匈奴不与氐人联系;加以其时征服南越,耗费太多,征西域则可转移目标;而西域亦颇富庶,虽因沙漠,缺乏水源,但其时已有井渠,可资灌溉。


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中益宽〔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驿,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字重出〕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脱此句〕,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略)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着〔著〕颇与中国同业〔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乃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出,出冉〔莋〕,出徙〔徙邛〕,出邛僰〔僰〕,皆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筰,南方闭嶲昆明。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能通。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而蜀贾奸〔间〕出物者或至焉。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道不通〔脱此句〕,罢之;及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


以上记张骞第一次出使,及其出使后之报告。以下《史记》原文记骞从军出征,当列于下章,兹续录其第二次出使之经过曰:


是后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曰: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昆莫之父,〔昆莫父难兜靡本与大月氏俱在祁连敦煌间,小国也。〕匈奴西边小国也,匈奴攻杀其父,〔大月氏攻杀难兜靡,夺其地,人民亡走匈奴。〕而昆莫生弃于野,乌嗛肉蜚其上,狼往乳之,单于怪以为神,而收长之。〔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翎侯抱亡置草中,为求食,还,见狼乳之,又乌衔肉翔其旁,以为神,遂持归匈奴,单于爱养之。〕及壮,〔以其父民众与昆莫〕使将兵,数有功,单于复以其父之民予昆莫,令长守于西域。昆莫收养其民,旁攻小邑,控弦数万,习攻战。〔“单于复以”云云以下缺,别有文曰:时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昆莫既健,自请单于报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大月氏复西走徙大夏地。昆莫略其众,因留居,兵稍强。〕单于死,昆莫乃率其众远徙,中立〔以上两句脱〕,不肯朝会匈奴,匈奴遣奇兵击不胜,以为神而远之,因属之不大攻。〔末句缺〕

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而昆莫地空〕,蛮夷〔恋故地〕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地,〔汉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遣之他旁国。〔道可,便遣之旁国。〕

骞既至乌孙,〔以下见《前汉书·西域传》“乌孙”条〕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昆莫起拜赐,其他如故。骞谕使指曰:“乌孙能东居浑邪地,则汉遣翁主为昆莫夫人。”乌孙国分王老,而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不欲移徙,王不能专制,骞不得其要领。(略)

国众分为三,而其大总取羁属昆莫,昆莫亦以此不敢专约于骞。〔以下《前汉书》仍入《张骞传》〕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寘、扜寀及诸旁国。〔无“安息”以下十二字〕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到,拜为大行,列于九卿,岁余卒。

乌孙使既见汉人众富厚,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本节不见《前汉书》〕


据《史记》及《前汉书》所记,张骞第一次出使情形,大略如下:

张骞为城固人,今其地尚有博望侯墓;前西北大学发掘时获有汉砖,可资证明。故比较熟悉西域情形。

汉武建元二年(公元前一三九年),张骞率百余人出发,时距月氏西迁已二三十年,初驻足于伊犁。匈奴则占今日甘肃之大部,如《大宛传》所言:“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至陇西长城,南接羌,隔汉道焉。”陇西长城,即临洮长城,在岷州附近,易言之:河西尚在匈奴手中,故欲自中国至大月氏,必经匈奴领土。张骞往返历时十三年,去时在匈奴被扣十年余(建元二年即公元前一三九年至元光六年即公元前一二九年),娶匈奴妇,且生子,伺警戒稍弛,逃抵大月氏,时大月氏因又遭乌孙攻击,乃再往中亚细亚移动,故张骞之行程亦较预料者为远。后再至大夏,一年后,因不得结果,欲从羌中归国,又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始逃回祖国,时元朔三年(公元前一二六年)。同去百余人中,仅二人同归。

张骞西行之途径,即汉代所谓北道,沿天山南麓西进,经疏勒,既今之喀什噶尔(Kashgar),然后越葱岭而至今之费尔干那(Ferghana),即当时大宛所在。由大宛而康居,而大月氏。

张骞归国,乃取所谓南道,即由中亚细亚,溯今阿姆河,越帕米尔高原,出莎车、于阗,经玉门或阳关,而回河西。

第二次出使,如《史》《汉》所记,不另释。另列张骞事迹年表如后:


建元二年(公元前一三九年)出使大月氏,为匈奴所囚。

元光六年(公元前一二九年)大约以是岁正月抵大月氏。

元朔二年(公元前一二七年)留大月氏岁余,归国,复为匈奴所俘。

元朔三年(公元前一二六年)匈奴军臣单于死,国大乱,亡归,拜大中大夫。

元朔六年(公元前一二三年)从征匈奴有功,三月封博望侯。

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献策通西南夷。

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随讨匈奴后,期赎为庶人。

元狩四—五年(公元前一一九年至前一一八年)武帝问大夏等国情形,又奉使乌孙,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国。

元鼎二年(公元前一一五年)由乌孙使还。

元鼎三年(公元前一一四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