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核算基础
一、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假设(assumption)又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会计假设这一名词,在1922年佩顿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1961年美国的坎宁在《会计的基本假设》中进行了论述,他把会计基本假设看成会计赖以存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基本前提或基本假设。他的这种看法和现在对会计假设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会计假设来自环境,是比会计原则上更为基础和理论性的概念,它不是人们的主观想象,而是客观实践的产物,是有客观依据的,一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是从事会计工作、研究会计问题的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business entity assumption)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与决策有关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反映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企业之间的经济活动处于相互联系的状态,不仅有横向联系,而且有纵向联系。只要发生经济业务,企业之间就发生联系。而会计主体假设只关注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考虑企业之间业务联系的现实,从而对企业活动的空间范围进行设定。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会计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具备法人资格的有限公司(包括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公司、集团、分厂、车间、事业部、办事处等,还可以是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会计主体假设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总之,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个活动和成果相关。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going-concern assumption)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因而它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按照约定的履约条件偿还。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会计准则体系是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的,涵盖了从企业成立到清算(包括破产)的整个期间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总有关、停、并、转。这种不考虑企业停业、破产、清算等情况发生的会计核算方法是假设出来的企业理想运营模式。当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应该停止使用这个假设,否则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三)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time period assumption)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人、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会计信息,都需要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差别,从而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等会计处理方法。在我国,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其中会计年度是最重要的会计期间,它与国家财政年度是一致的,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中期一般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半年度、季度、月度。会计分期假设的缺陷在于增加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难度,如费用的配比,而且分期越短,会计信息越不可靠。
(四)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monetary unit assumption)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釆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货币计量的前提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一切会计事项均能用货币计量,即货币可作为计量的共同尺度;二是假定货币币值是稳定不变的。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在某些情况下,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结合会计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即并非唯一计量单位),并且通货膨胀和汇率的变动对企业有着现实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中规定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主要是为了处理企业多样化资产之间的可比性;货币计量假设中规定货币币值不变,主要是使会计的跨期核算相对简单。《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核算要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记账时用的最基本的货币单位)。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会计核算,但对外提供报表时,应该折合成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一般是以当地的货币进行日常核算,但在向国内报送财务报告时,也要折算成人民币。
四项基本假设,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答疑与解惑】 网络经济时代四大基本假设还适用吗?
会计基本假设是构成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的基础,是对财务会计所处环境特征的描述,是以工业社会为前提的。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以互联网为纽带来连接经营活动的各个模块。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会计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必须随之改变,因而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影响,会计假设作为会计工作的出发点,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新环境的挑战,但四大基本假设仍然是我们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
二、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基础(accounting basis)是指确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间的标准。
会计核算基础是会计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出发点。之所以要以会计核算基础作为会计处理经济业务的出发点,是因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会大量地、频繁地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在处理这些经济业务时,以会计分期和持续经营为前提,于是就会出现企业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比如款项已经收到,但货物未交付,销售并未实现;或者商品在上期已经买回,款项本期才支付。把收入与费用在时间上加以配合,就必须有一个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就是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accrual basis)也称应计基础,是指企业以取得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
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收入的归属期间应该是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费用的归属期间应该是费用所服务的期间。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例如,某公司20×5年1月一次性支付一年的房租120000元,房租虽然是1月支付的,但房子可以使用一年,所以房租应该在一年内平均分配,1月只分摊10000元,其余的110000元应分摊到2月至12月。
权责发生制主要从时间选择上确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支。在权责发生制下,由于收入和费用的收付期间与归属期间可能不一致,所以在会计期末要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必须根据账簿记录按照归属期间对收入和费用进行账项调整。
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账务处理手续比较复杂,但比较科学、合理,能够按照收入费用的受益情况,正确地反映各个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单位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cash basis)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凡是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例如某公司20×5年1月一次性支付一年的房租120000元,虽然房子可以使用一年,但由于房租是1月支付的,所以120000元全部计入1月的费用。
收付实现制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按照款项支付期间确定其归属期间。在收付实现制下,由于将收入和费用的收付期间作为归属期间,所以在会计期末不需要进行账项调整。
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计税基础,账务处理比较简单,易于掌握,并且突出了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对于人们进行现金流量分析、判断企业的支付能力极为重要;但其会计处理不尽合理,不能准确计算和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通常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虽然都是会计处理基础,但由于两者的着眼点不同,对待同一项业务进行处理,也会有很多不同。
1.在组织会计核算时所设置的会计科目不完全相同
权责发生制下存在应收和预收、应付和预付等问题,所以在组织核算时应当设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账户;而在收付实现制下,不需要设置这些账户。
2.计算出来的收入费用金额不完全相同
在同一时期,即使是同一业务,计算的收入和费用总和也可能不完全一致。
【例1-1】根据表1-1中的经济业务,分别计算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下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表1-1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业务核算对比 单位:元
3.计算出来的盈亏准确程度不同
由于权责发生制是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而将收入和费用进行归集,进行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所以计算出来的盈亏比较准确,能够说明计算期的经济效益;而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标准来将收入和费用进行归集与配比,所以计算出来的盈亏不完全准确,不一定能够说明计算期的经济效益。由于处理收入和费用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它们在同一时期实际是同样的经济业务,计算出来的盈亏结果是不同的,如上例中权责发生制下计算出本期利润60000元,而收付实现制下计算出本期亏损30000元。
4.要不要对账项进行调整不同
在权责发生制下,由于要对账项记录进行调整后,才能找出本期的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所以期末要对账簿记录进行调整之后才能计算本期盈亏,手续较烦琐;而在收付实现制下,不需要对账项进行调整,即可计算本期盈亏,所以手续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