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互参式意义重构的译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该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方法、理论价值和意义

主要目标

该书为翻译学的实证性基础理论研究。尝试建立一种比较系统深入的翻译意义观,揭示出意义重构的多个维度。翻译中的意义是与词汇、语句、语序、语篇等语言单位密切相关的语义意义,以及在跨语境中实现的意义,译入语亦参与了译文本的意义重构。我们将按不同层级分别以大量翻译实例来证明以下论题:双语互参式“意义”构成翻译中的“意义”的一个维度;从译者的翻译行为角度,揭示出翻译中的“意义”的又一个维度——译者筹划与突显之意;而作家风格艺术美、诗律节奏美与意象意境美,构成翻译中的审美意义维度。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双语互参式意义重构译学研究之必要,翻译“意义”观回顾,本书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和意义,俄汉互参式意义重构研究引论。

第二章至第五章 研究对象具体,双语互参式意义重构研究几乎涉及语言各个层面的翻译现象。从词汇的翻译探讨入手,进而深入句式和语篇层面的研究。在词汇层面,主要对俄汉语名词、代词、动词进行比较,并做双语互参译学问题解析。在句式层面,主要对汉语存在句、是字句、被动句、包孕句、次品(末品)补语等句子结构与俄语相应类似句子结构进行辩证互比,并做双语互参译学问题解析。在语篇层面,针对俄汉语句际关系结构接应、语序、语篇衔接连贯进行互比,并做双语互参译学问题解析。本书译例看似只体现为不同语言单位层次,但均与语篇有关,是从语篇中挑选出来的。俄汉双语互参意义研究不仅限于语法层面,还涉及翻译现象的语义、修辞和文化问题等。

第六章 文学翻译中的意义重构问题:意义筹划与突显论,意义突显与风格艺术美,双语互参式审美意义重构,双语互参法探索俄语诗歌汉译。

末章 翻译定义的演进与翻译观念的更新,主要观点及创新点、论余剩语。

研究方法

既有大量微观具体的双语互参考察和翻译解析论证[4],又有宏观抽象的翻译哲学思考;既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又由理论反观实践,从而使译学研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以俄汉互参考察方式,深入研究翻译中的意义重构问题,把双语互参考察与翻译解析论证有机结合起来。互参考察不仅限于语法范畴,而且有语义、修辞和文化范畴。双语互参成为一种有力的方法工具。但不追求语言对比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是着重论述语言差异(同与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可能给翻译带来的启示。既须揭示翻译双语互参意义重构的规律,又要跳出一一对应藩篱,而探索多种翻译的途径和思路,以确立正确的辩证的翻译观[5]

运用语言学(语法学)、语篇理论、意义理论、哲学解释学等理论原理进行跨学科译学研究,将理论演绎与翻译实例分析相结合,并结合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和翻译实证研究,以确保论证的科学性和实际效果。实证研究以俄译汉为例,并努力给出合理的解释,极个别的章节有所涉及汉译俄。

理论价值

俄汉双语互参意义重构研究为我国翻译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将“双语互参”和“意义重构”组合在一起,这是对翻译本质认识的一次深化,立论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将语法理论、语篇理论、意义理论、哲学解释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俄汉双语互参式意义重构问题研究以及文学翻译研究,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使得该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原创性。一种比较系统深入的翻译意义观的建立,旨在解决翻译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学术问题。

现实意义

目前世界各国各民族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贸易等领域越来越明显地出现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趋势。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外国文化引进来,呈现出互融、互惠、互利、互相协作的局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翻译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外语和输出汉语越来越重要。翻译学成为一门学问,俄汉互参式意义重构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大量的中俄名译和笔者自译的例证可以广泛应用于翻译教学。以往俄汉语翻译教学,通常只关注两种语言结构(语法)的不同,因此较多地在翻译技巧上下功夫。而该成果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我们提供新的论据,这将对促进翻译教学、帮助人们具体认知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提供方法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