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以山东生鲜农产品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农产品物流理论

一 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概念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的延伸。现代农产品物流一般是指以农产品消费者为中心、为了有效实现和增加农产品价值、降低流通费用,将农产品从生产地(农田)送达消费地(餐桌)的物理性经济活动过程,具体的物流功能活动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它的发展目标是增加农产品价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最终将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并避免市场风险。发展农产品物流,能降低农产品成本构成中的物流费用比例,使其成为继降低人工和材料成本、扩大市场销售后的第三利润来源。

本书所提的农产品物流主要是指农产品生产后,对其进行的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和配送等环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农产品物流的动作客体是脱离生产领域的农产品,农产品物流不仅服务于消费者,也服务于生产者,帮助生产者实现生产产品的价值。

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方面,物流是流通过程的重要内容。农产品流通从功能上分析,有商流和物流两大类。商流是指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货币形式转变为商品形式,或者由商品形式转变为货币形式的过程,商流的焦点是所有权的转移,着重考虑如何实现农产品的价值。而农产品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将农产品首先从产地转移到销售地,再转移到使用地的过程。它既包括商品实体的转移活动,如包装、运送、储存,也包括为使商品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地点、以适当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而发生的信息传输活动。运输和储存是物流的两项核心内容,其他活动都是围绕这两项活动而展开的。

从上面表述来看,农产品物流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物流作业和物流信息两大子系统。物流作业是指农产品的运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等活动,在物流作业中必须根据农产品易耗、易腐的特性,提高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减少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并合理安排农产品配送路线、运输方式,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当然,物流作业系统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指挥,而现代通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建立高效、低成本的信息系统提供了可能。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一般包括市场预测、订货处理、库存管理、送货信息和客户服务信息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提供和接收信息,并在功能上相互衔接和支持,为整个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必要的保证。为充分发挥物流信息系统的这一作用,应对信息系统的结构方案、计算机软硬件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设计,这可以说是建立有效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前提。

二 农产品及其物流的特点

(一)农产品的特点

农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与工业品物流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农产品与工业品的区别,不光表现在产品本身上,而且表现在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上,二者也有很大的差别。

1.农产品的生物特性。农产品包含动物性和植物性产品,具有明显的生物特性。一是蔬菜瓜果等的易变、易腐性,使农产品容易产生价值损失。农产品能否实现保值增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过程中对农产品的保鲜工作及保鲜成本。二是农产品大多价格低、体积大,运输和储存的成本较高。三是初级农产品形状、规格、质量不一,物流过程中的标准化程度低、费用大。

2.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上市的集中性。农业生产受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生产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性、季节性特点,生产周期长,农产品供需矛盾调整的时间跨度大。受自然力的制约,农产品生产必须等到一个完整的动植物生命周期结束才能完成,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农产品生产的周期,但无法像工业品那样在短时间内进行大批量生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与连续性特点,使其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生产规模的大幅调整。

植物性农产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尤甚,生产者只能根据自然情况在某段时间内集中种植某个品种,而不能在一年内均衡地安排生产能力,所以同种农产品的生产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和集中性特点,在成熟季节产品大量上市,其他季节则供应不足。然而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消费量大、需求连贯性强,因此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集中性与农产品消费的连续性的矛盾十分突出。这需要通过异地调剂与动用库存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离不开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建设与发展。

3.农产品生产地域上的分散性。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特点十分明显。不同气候、不同水文、不同土壤都会影响农产品的生长和质量。所以某种农产品只能在某个或几个特定地区生产,不同区域生产的农产品种类和质量会有很大不同。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产生了矛盾,需要通过农产品物流,经过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将农产品从产地运往销售地,最终进入消费领域。

4.农产品产地与消费地的阻隔。城市化进程造成农村与城市经济功能的分化,农产品产地与消费地的阻隔日趋严重。农产品生产集中在农村进行,除了少数农产品留作农民自我消费外,大多数农产品需要销往城市及其他地区。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和消费的普遍性要求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及其生产、消费的这些特点,造成农产品供需之间存在诸多矛盾。而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所创造的数种效应,则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一是形态效应。农产品通过物流过程中的生产加工来改变形态,丰富了农产品供应的种类品种。二是空间效应。通过物流活动把农产品从产地销往异地,扩大了销量,满足了各地消费者的需要。三是时间效应。通过物流过程中的储存活动,调剂农产品余缺,缩小季节性供求矛盾,实现农产品均衡消费。四是转移效应。农产品从产地出发,经过中间商、加工厂等环节,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具有保值增值效应。这四种效应能否得以实现,取决于农产品物流的有效性。

(二)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的这些特点,对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农产品物流的产生与发展,使农产品物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农产品物流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域内有江河湖海,地貌有平原、丘陵和高山,南北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农产品种类繁多、产量巨大,许多农产品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这些农产品除少数供农民自我消费外,大部分都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从而形成庞大的农产品物流。

首先,中国居民的水产品、畜产品和饲料粮需求将显著增长(见图2—1)。收入增长和城市化将是未来50年中国人均畜产品、水产品和饲料粮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次,中国居民的水果、蔬菜、食油和食糖等其他副食品需求也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农作物生产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见图2—2)。收入增长和城市化也将是未来50年中国人均水果、蔬菜、食油和食糖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收入增长和城市化带来动物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农产品消费的增加,从而部分地替代了大米和小麦的消费(黄季焜, 2010)。

img

图2—1 2004—2050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预测:动物类

资料来源:黄季焜:《农产品供求视角下农业经济和政策前沿问题研究》,《经济经纬》2010年第3期。

img

图2—2 2004—2050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预测:植物类

资料来源:黄季焜:《农产品供求视角下农业经济和政策前沿问题研究》,《经济经纬》2010年第3期。

2.农产品物流风险高

因为农产品具有生物特性,在物流过程中极易发生自然损耗、腐败变质,从而造成价值贬损。另外,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季节性与农产品消费的普遍性、常年性产生矛盾,农产品物流须通过集中储存与分期分批供给,以解决供需的时间差;通过运输和配送以解决供需之间的地域差异。但是信息传递的阻碍,使确切的供求信息很难掌握,农产品物流不可能完全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农产品物流的风险高。

3.农产品物流条件苛刻

这表现在:(1)农产品的生物特性对运输、储存、加工等物流环节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许多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达到保鲜、保活的目的,这些都需要专业知识;有些农产品在仓储、运输、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温湿度、病虫害采取一系列控制、预防措施,它要求有专门的仓库、码头、专用工具设备等。(2)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易受污损,发生变质,因而绿色物流成为今后农产品物流的特别要求。(3)许多农产品价格低、体积大,要精心筹划,才能做到低成本运行。(4)有些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还有其特殊的要求,对此需要认真对待。(5)农产品生命周期短暂,因而准确、及时、快速、高效是对农产品物流的必然要求。

4.农产品物流实现增值

在物流过程中,对农产品的加工,如对蔬菜、水果进行分类、清洗、分割、包装、贴标签等作业,有助于农产品流通的顺利进行,并且能实现其价值增值。流通加工是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内容,是降低农产品损耗,延长其生命周期,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农产品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在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农产品都经过一定的加工,农产品加工产值一般为农产品产值的3—4倍,而中国仅为0. 8倍(丁俊发, 2002)。由此可见,中国农产品加工的空间依然很大。

三 农产品物流体系及其特征

农产品物流体系是指将与农产品物流相关的要素纳入一个系统概念中。本书可以借鉴的提法主要有两个:一是王新利提出的农村物流体系。农村物流体系是指由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所组成的体系。其基本内涵包括物流体系要素、要素功能、物流体系结构,具体包括一般要素、支撑要素、功能要素以及软要素。各个要素又各自形成一个子系统(王新利, 2009)。二是刘东英提出的具体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概念。他认为,不同的主体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选择不同的通路以不同的组织形式执行物流功能,由此形成了具体的物流活动,所有物流活动以及包含在其中的各类关系的总和构成农产品物流体系。

本书主要借鉴刘东英对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定义。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是指在一定的农产品物流渠道节点的基础上,由农产品集成物流商通过集成分散的农产品专业物流商,组织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功能活动,为农产品供应链提供低成本的、高效率的农产品物流服务及其中所有关系的总和(刘东英, 2005)。

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是指为了经济发展的要求,将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物流企业、农产品物流渠道节点、农产品物流功能活动结合成一个有机联合体,实现农产品物流的集成化、制度化、一体化和信息化的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杨平, 2008)。

(一)集成化

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集成化主要是指农产品物流的集成化、农产品供应链的集成化以及二者的融合。物流集成化主要是指通过物流功能整合为客户服务,功能整合包括对客户物流功能的整合、对众多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功能整合、对不同客户不同标准的设施和设备的整合以及对客户不同标准的信息系统的整合;农产品物流集成化则是指集成物流商通过对专业物流商的整合形成集成物流商,在此基础上将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物流需求进行整合,合理高效地组织农产品物流(舒辉, 2007);供应链集成化的核心思想则是指把企业内部以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构建,通过一定的协调机制进行协调;农产品供应链的集成化则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安排,通过某一供应链主导方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和统筹,将农产品产、供、销上的各节点企业的各种业务看成一个功能整体。

(二)制度化

制度化特点主要体现在某些组织模式的制度创新、从政府规制角度出发的法律制度建设和从市场运行角度出发的市场制度建设上。组织模式的制度创新主要是通过对应的制度安排将分散的物流主体组织化以集中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成本。对于农产品物流需求主体,主要是通过农产品行业协会等农户联合体来实现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转变,包括将作坊式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对于农产品物流服务供给方,主要是指农产品物流企业通过“内部联合”形成集成物流商。法律制度建设和市场制度建设是政府部门为保证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正常运行而对农产品物流业实施的市场规制。

(三)一体化

一体化主要是指农产品物流功能活动的一体化。传统的农产品物流属于分散物流,物流企业多提供某一种物流活动,比如运输、仓储、配送等。在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中,农产品集成物流商通过对专业物流商的集成,为农产品供应链提供一体化的物流功能活动,这些活动包括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一体化主要区别于传统农产品物流功能分散化。

(四)信息化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标志。在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中,主要信息包括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供给信息、农产品物流需求信息以及农产品信息等直接影响农产品物流活动的信息。农产品物流供给信息则包括各农产品专业物流商的物流能力、企业特性等各方面的信息总和;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需求信息包括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物流量、物流要求以及物流流程等信息的总和;农产品信息是指相关农产品的特点、数量等信息的总和。信息化则是通过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平台对相关信息进行集成和整合。这是现代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主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