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思想史新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主要概念辨析与界定

一 有关词典的定义

“理论”与“思想”这二词是古已有之汉字,现代意义却在中国近代引进西学后有了变化,而且词源上都是来自日语的翻译。

根据《国语辞典》的解释,“理论”是“论事物之理,对实验或实行而言”,其中“理”是“道理”“法则”“根由”和“缘由”。[71]但是现代意义上对“理论”这个词的理解却要在中国近代以后。自从从西方引进了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推理和伽利略的实验方法为核心的西学后,人们对这个词的理解有了变化。根据《汉语外来词词典》,该词的词源来自日语“理论”,日本人只是借用了我们古代的“理论”这个汉字来对应于西方的“Theory”,所以按他们的定义“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和原理的体系”。[72]对西方的“Theory”这个词再追溯,该词来源于希腊文的“Theoria”,含“Contmplation”,“Speculation”,“Insight”等意,强调其逻辑性和解释性。可以说,现在意义上“理论”这个词与西方从古希腊以来的思辨、分析性的传统分不开。

《辞源》对“思想”解释:“思量”“想念”。[73]古代汉语《曹植 盘石篇》曾记载:“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但是现在“思想”的意思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思维活动的认识成果,即理性认识”。根据《汉语外来词词典》,这个新词义来源于日语,词意翻译了英语词汇“Thought”和“Ideology”。[74]

《辞海》对“理论”的定义是:“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具有全面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特征。”[75]而“思想”则指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76]。商务印书馆引进出版的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English-Chinese)对“theory”和“thought”的定义分别为:theory n.2[U](the part of a science or art that deals with)general principles and knowledge as opposed to practical methods or skills;set of rules or principles for the study of a subject理论,学理,原理(与实践相对而言)。[77]thought n.5[U] the particular way of thinking of a social group,person,period,country etc(某个个人、社会团体等的)思想(方法);(某个时期的)思潮。[78]

显而易见,理论是相对于实践而言的,它强调对实践和事实的系统的抽象认识,而思想更侧重对表象、概念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或过程。

二 理念、观念和观点

“理念”,含褒义,倾向于客观,指绝对正确的观点,可以作为真理、道理来形容,更为书面化,语气更为庄重。“观念”,由人的感知经验构成,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中性词,既可用来形容正确的事情,也可用来形容错误的事情,倾向于主观,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等特点。“观点”:①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②专指政治观点。因此,观念和理念在西方哲学语境里,有主观和客观的倾向差异。

三 文学界的定义借鉴

文学领域常见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思想”“文学思潮”等。

童庆炳指出,文学理论既要涉及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又要从宏观的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79]。欧阳友权认为,文学思想通常指“人们对文学活动、文学现象、文学规律的一种认识,是一种观念,属于意识层面,往往以理性形态或逻辑方式表现出来”[80]。《中国百科大辞典》对“文学思潮”的定义是:“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潮流。”[81]“文学思潮是由作家群体的社会心理和美学倾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融合而成的。”[82]

由此可见,文学界的思想研究大体分为两类:侧重个人创作、批评的“文学思想”和侧重于社会、时代背景下的群体意识和思想潮流。参照文学思想、思潮和文学理论的区别,不难发现,翻译思想至少在两个层面上不同于翻译理论。

一方面,翻译思想应该是指导翻译实践活动和决定翻译策略选择的意识或潜意识中的观念和原则;另一方面,翻译思想如果不走出个人的框框,不上升到群体和社会的层面,就始终不能和理论区分开来。如果说理论是更倾向于系统性的理性认知和总结,那么思想则是更深层、更朦胧弥漫的;而翻译思想也必然会凌驾于个人之上而成为一个时代或群体的背景和思潮,影响整个翻译创作和研究群体,使得“人人鼓荡其中而不自知”。至少,翻译思想在更高层应该是属于群体,甚至是整个时代,而不仅是个人的。也正因此,我们研究的是中国翻译思想而不是中国翻译家的思想。脱离了社会时代背景和学术思潮,翻译思想就成为翻译理论的翻版,翻译思想史就成了翻译家的理论史或研究史。

四 专业辞典的定义

方梦之主编的《中国译学大辞典》是国内权威性的专业辞典,对翻译理论、翻译原则和翻译思想定义如下。

翻译理论(translation theory)指从翻译实践概括出来的相关知识的系统性结论以及对与翻译有关的现象或本质所做的系统描写或阐释,是对该学科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它研究翻译的性质和任务,可译与不可译,翻译的标准、过程、方法与技巧,作者、译者、读者及其互动关系,原著、译著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此外,翻译理论还包括研究翻译策略、翻译批评、翻译教学、翻译管理,甚至还涉及机器翻译。20世纪50年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始被引入翻译研究,现代翻译研究的序幕随之拉开。现代翻译理论触角之深广是别的学科理论所不多见的,对历史、社会、文化、语言、心理、政治等诸多方面均有所借鉴。翻译理论的多学科交叉正是其目前学派林立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翻译理论复杂性的生动写照。

翻译理论可根据其特点分两类:一是与实践检验相联系的应用性理论,具有行动性、实践的直接性与具体性;二是与形式结构相联系的纯理论,它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具有思辨性、实践的间接性、抽象性与潜在性等特点。

翻译原理(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亦称“翻译原则”,指翻译中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基础的规律,也即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例如,翻译中语际转换的一般规律、审美体验的一般规律,对翻译技巧的归纳和掌握具有指导意义。

翻译思想(thoughts of translation)指翻译家对翻译之“道”高度提升或高层级认知,这种认知又反过来指导它在更高层级上的实践,由此获得新的经验,如此周而复始。翻译思想表现为对译事的某种原则主张或基本理念,通常经历三个深化(或提升)阶段:体验(experiencing,集中于对方法的实施What);体认(knowing,集中于对规律的把握How);体悟(apprehending,集中于对理念的领悟Why)。翻译思想的基本特征为:高层级性、能产性、模糊性、传承性和迁延性。

分析与研究翻译家个人或群体的翻译思想必须与社会历史语境和社会思潮联系起来。每一个历史阶段,译者(个人或群体)的翻译活动都显示出时代的特征。委托人、译者、读者的意识形态、政治观、价值观直接影响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较之于翻译理论,翻译思想存在于更广阔的层面。[83]

翻译观念(sense of translation)许钧在《论翻译》中指出:“所谓翻译观念,即是译者对翻译的认识,它直接体现了译者对翻译活动的理解,也制约着译者的价值取向及翻译方法。应该说,译者进行翻译活动,都是为着一定的目的的,其动机将有形或无形地始终影响着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选择与取舍,而与翻译动机同时起作用的,还有不可忽视的翻译观念。”[84]

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的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对“Translation Theory”有两个定义:1.A term used to refer to the entire discipline of Translation Studies,...a discipline engaged in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ranslation,whose task consists of“modeling the translational process and text”;2.(or Theory of Translation)A term used to refer to a specific attempt to explain in a systematic way some or all of the phenomena related to translation.[85](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整个翻译研究这个学科分支的总称,是对翻译的系统研究,旨在对翻译过程和文本进行研究;其二是指对翻译相关现象的一种系统的解释)

目前为止,我们未能查找到国外有关“Translation Thoughts”或者“Thinking on Translation”的词条定义,西方很少有专家学者研究翻译思想。[86]

五 广义和狭义的“翻译思想”

翻译思想可以指某一翻译家的翻译思想,亦可指某一时期那些杰出的翻译实践家和翻译理论家的翻译主张。因此,“翻译思想”这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如同文化和应用语言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别一样。

《辞海》(1999)定义“思想”:①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一般也称“观念”。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个应该属于广义的“思想”。②想法;念头:他早就有进大学深造的思想。再如:这个小孩很有思想。这个应该属于狭义的“思想”。[87]此“思想”并不是学术性的概念,不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

《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版)》这样定义“思想”:“[思想]①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的内容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和人们的生活条件所决定,在阶级社会中,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性。Thought;thinking;ideology;sequence of thought within objective existence as reflected in human consciousness.One's ideology being determin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ocial system in which one lives and the conditions of his material life.For example,in a class society,a person's ideology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ocial class he or she belongs to.②念头;想法idea;intention:她早有去农村参加农业生产的思想。She has long had the idea of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to do farm work.”[88]

由此可见,翻译思想也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广义和狭义。这对下文的辨析很有用处。

在狭义上来讲,思想指的是一个人的想法、观点、念头。重新审视当前一些学者对翻译思想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更为重视个人的观点,而轻视了整个社会的思想和思潮。也正是这种强调个人、弱化群体的观念导致了翻译思想的混用。

从广义上来讲,思想是一种理性认识,是一种社会意识,而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个人的思想观点的集合属于狭义范围的“思想”,而“思想史”不仅仅研究个体的思想,更应包含属于广义范围的“思想”。因此,个人思想罗列再重组尚不能上升至“思想史”的高度。

六 中国传统译论、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和中国传统翻译理论

穆雷、蓝红军认为:“中国传统译论”不等于“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因思想可寓于理论、非理论化的言论和翻译实践;“中国传统译论”也不等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因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况出来的有关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理论的特点是系统性,而“论”既包括“理论”,也含“言论”“议论”等。所以说,“中国传统译论”的范畴更广,不强调论说的系统性。“中国传统译论”指中国历史上某一特定时间段(特别指“五四”之前)的译论或翻译思想。[89]穆雷、蓝红军接着定义“中国传统译论”如下:“在中国地域内,根植于本国历史结构和文化土壤的,由中国学者所创造并传承的,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翻译思想(或论说)。”[90]

朱志瑜提出:“中国传统翻译思想既包括从汉末到20世纪60、70年代的翻译家和学者提出的有关翻译理论与方法的论述,还包括近年来发表的一些在理论上沿袭和发展古代、近代翻译思想的文章和专著。”[91]

综上所述,各种定义对理论的一致描述是“系统性的规律和解释”;思想则是“与思维相关的”、深层次的意识活动,既不是指观察事物时所采取的态度、立场和观点,也不仅是对事物、现象的规律的总结和解释。因此,思想应该是与理论密切相关并高于理论认识的思维活动、思维方式及其结果。[92]据此类推,翻译思想与翻译理论联系紧密,但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翻译思想(指广义)较之于翻译理论,存在于更广阔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