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读的6部中华古典智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损(卦四十一)

〔卦画〕兑下艮上

〔经文〕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辞解〕《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译释〕本卦意指减损,有诚信,大为吉祥,没有过失,可以坚持,利于行事。多了也没什么用处,有两个簋的食物就够用餐的了。

《象传》说:山下面有湖泽,象征减损。依照卦意,君子应该止息怒气,杜塞私欲。

〔义悟〕人和环境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在不同的时机和场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克制奢靡的欲望,精简物质的消耗。这样不仅可以净化人的思想提高人的境界,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和环境走向可持续发展。

唐贞观六年(632年)正月,很多大臣上奏,请太宗东巡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封禅是帝王祭告天地的一种大型仪式,先登泰山之顶祭天,而后到山脚下的小山祭地,告太平于天地,报诸神之功德,并借以表明自己是上天之子,秉承天命而君临万民。太宗在群臣的一片称颂之声中,耳热心动,自认为开国有战功,治理有成就,便同意举行封禅。按照惯例,随驾参加封禅大典的官员,都可以加官晋爵。唯独魏征力排众议,认为此典不宜举行。

太宗质问魏征:“你为什么不赞同封禅?难道是朕的功业不够高、仁德不够厚、国家不够安定、年景没有丰收、四夷没有臣服?”魏征恳切回答说:“陛下的功业虽高,但百姓得到的恩惠还不够多;仁德虽厚,但恩泽还未遍及天下所有的人;天下虽然太平,但是百废待兴,国家财力还不十分充裕;庄稼虽然连年丰收,但库存还不够充足。这样怎么能算是功业圆满呢?这就好像一个人患病十年,经过医治,虽然好转,但是体力还没有恢复,如果马上让他挑一担米,日行百里,显然是不行的。隋朝时的荒乱,不只十年,虽然陛下像良医一样平定天下,但国家元气未复,此刻就举行封禅,祭告天地,说功成业就,臣认为是不妥当的。再说,我朝承隋末大乱之后,人口不多,仓储不足。举行封禅,千乘万骑,沿途州县的供应,可是一笔不轻的负担。陛下封禅,四邻各国必定派使者前来祝贺,随从前往。而从中原直至海边,千里之地人烟稀疏、满目荒凉、路程艰难,这不是要让四方邻国看中国虚弱的笑话吗?封禅之后,就算连年免除赋税,也不能抵偿百姓的劳费。这种图虚名而得实害的事,陛下怎么能做呢?”魏征的话使太宗幡然醒悟,决定停办封禅,使国家节省了一大笔财政开支,中原百姓也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劳役烦扰。

贞观十一年(637年)正月,太宗计划在洛阳西苑修建飞山宫。魏征上疏谏道:“隋朝立国三十多年,威势及于万里,外邦畏服,却很快崩溃灭亡了,难道炀帝喜欢灭亡吗?其实这是因为他自恃国家富强,穷奢极欲,不计长远,搞得民穷怨沸,最终落得身败国破的下场。陛下拨乱反正,应当常思隋之所以亡,我朝之所以立。如果不考虑创业的艰难,认为天命可以依恃,扩建新宫室,一心要过奢侈华靡的生活,加重百姓的劳役负担,这是最可怕的。以残暴代替残暴,同样会招来祸乱。做事不符合法度,后世的人就会指责。百姓怨恨,天神愤怒,必然会招致天灾人祸。天下难得而易失,难道不应该时刻警惕于心吗?上天让陛下代替隋朝,陛下正应该兢兢业业,谨慎节约,怎么还能追求奢华呢?”太宗被这番话震惊了,沉思了一会说道:“若不是你,朕听不到这样的话呀。朕从前行军作战时,买饭而食,租房而居。今天能有这样的供应,该知足了。”

魏征不断劝谏唐太宗节俭省费,爱惜民力,他自己在个人生活中要求更加严格。官至宰相,仍然保持非常朴素的作风,居住的房屋又旧又小,唐太宗几次要为他建造新房,都被他坚决拒绝了。

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魏征由于操劳过度,心力交瘁,竟一病不起。唐太宗派人探视,发现魏征居处连一个可以待客的正厅都没有,就下令为他临时建了一个客厅,还赐给魏征素色的布被、几案、手杖等一套用品,以补家中之缺。魏征弥留之际,唐太宗亲自前往探望,询问魏征还有什么要求,魏征只说了一句话:“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意思是寡妇不为织布的线少而发愁,只担心国家的兴亡。唐太宗听了,感动得老泪纵横。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下令按一品官葬礼治丧。魏征夫人辞谢说:“魏征生前一贯勤俭节约,如果现在予以厚葬,那就违背了他生前的意愿。”唐太宗只好遵从魏征的遗愿,改为薄葬。

魏征去世后,太宗思念不已,上朝时对大臣们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现在魏征死了,朕失去了一面镜子。”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体恤民众、不事奢华的君臣,唐朝初期的中国才很快从隋末的战乱创伤中恢复过来,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世景仰的大唐盛世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