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卦四十)
〔卦画〕坎下震上
〔经文〕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初六:无咎。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辞解〕《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译释〕本卦象征缓解,利于趋向平缓。不要有所行动,严守自己的本分和职责,安居吉祥。如果发生了祸患,应及时想办法加以解决,才能获得吉祥。
《象传》说:雷雨交作,象征缓解。遵照此卦,君子宽赦过失,原谅罪过。
〔义悟〕大难初过,应该安定下来,缓和关系,消弭矛盾。即使有些纷争,也要尽快化解。这样做才可以尽快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东汉末年,由于朝政腐败,流民遍野,豪强纷起。曹操起初占据兖州作为根据地,又收编了青州黄巾军30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一举成为北方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北方。曹操为继续完成其一统天下的雄心,于208年率军南下,占领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正在流亡中的汉皇室后代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他率领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形成孙刘联合抗曹的形势。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而回,不敢再轻易南下,而是采取养精蓄锐、待机而动的稳健策略,与孙刘联盟展开战略相持。这时,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也占据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和整个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此后,这样的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了长达90年的时间。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政。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在经济上也给予优惠。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法治,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族,加强了民族团结,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多。吴国政治稳定,开疆辟土发展农业,商旅繁荣使航海业发达起来。
按当时实力看,曹魏势力最强,拥有东汉13个州中的9个州,兵力常保持在30万左右,最多时近50万人。孙吴占3州,次弱,兵力约20万人。蜀汉仅有益州一席之地,实力最弱,兵力约10万人。一般而言,在三角斗争中的策略运用,只有两弱联盟共抗一强,方能形成均势局面;如果两弱各自为计,结果往往是两弱俱伤。
可惜的是,吴蜀联盟有个致命的软肋,就是荆州的归属。因为荆州“北据汉河,利尽南海,东达吴会,西通巴蜀”,跨长江中游,为南北交通的冲要之地,所以,在诸葛亮为蜀汉定下的国策里,就是要把这里作为将来出兵宛洛、建国立业的前进基地。可荆州对于吴国还有更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东吴之所以能抗衡曹魏,所凭借的正是长江天险,而荆州正是据守这道天险的关键之地。荆州地处长江上游,如果兴一旅之师朔江而下,破吴当势如破竹。所以,蜀国所依托的荆州,恰恰正是插在东吴心头的一把尖刀。
这个注定不可调和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公元219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东吴袭杀。刘备于221年称帝后,为争夺已失的荆州,于次年出峡,与吴军进行了夷陵之战,败退入蜀,病死于白帝城。此后,蜀国就日益衰落下去了。
强大的魏国终于等到了机会。公元263年,魏出兵灭蜀。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269年,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279年冬,晋军出兵自长江以北、江陵至建业之间五路攻吴,而以益州水师为奇兵出峡顺流直下,于280年3月攻下建业,吴帝孙皓降,吴国亡。
就这样,唇齿相依的吴蜀联盟,由于不能有效消除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反而由于不断的内耗削弱了双方的力量,最后,终于被共同的敌人逐一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