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读的6部中华古典智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同人(卦十三)

〔卦画〕离下乾上

〔经文〕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六二:同人于宗,吝。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辞解〕《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译释〕本卦象征同和。同和的范围一直延展到边远的地方,亨通。这样有利于做大事,有利于君子坚守正道。

《彖传》说:因为居于正道,所以只有君子能够贯通所有人的意志。

《象传》说:天和火在一起,象征同和。在这样的状况下,君子要能够区分事物、辨别情况。

〔义悟〕人类是依靠社会集体的力量生存发展的。在社会中,同和是主流的趋势,也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纷繁复杂的分工也都是建立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的。清楚地分辨周围人和物的具体差异,可以明确同和的方法和途径,是实现并保持同和关系的基础。无论理家治国,通过同和的行为,借重于周围的人群和环境,齐心协力,都可以事半功倍。战国中期,秦国和齐国是两个野心勃勃的强国,一直威胁着其他实力弱小的诸侯国。秦昭王十九年,秦相魏冉约定齐、秦两君并称为“东帝”、“西帝”。齐威王至齐宣王时,齐王放弃帝号,齐国被公推为五国合纵盟主,联合赵等五国攻秦,结果迫使秦废除帝号,并归还了一些侵占的城邑土地,秦国此后十余年不敢轻出函谷关。这时的齐国国势强盛,对周边的小国更是颐指气使。公元前316年,燕王哙效仿古时禅让,将国君之位让于其相子之,引起内乱。齐国乘乱,与中山国联合进攻燕国,燕王哙与子之都被杀死。战乱之后,燕公子职被推为燕昭王。

燕昭王身感破国之痛,励精图治,一直思量着如何打败齐国,以报国仇。他听取郭隗的建议,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苏秦、乐毅等人闻讯纷纷从各地投奔过来,一时燕国群贤毕至。一方面,燕昭王派苏秦前往齐国卧底,挑动齐国穷兵黩武、耗损国力,另一方面,燕昭王拜乐毅为将,整军经武,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齐缗王时,齐国吞并了富庶繁荣的宋国,并逼迫楚国割让淮北之地。齐国的所作所为,激起了赵、魏等国的不满。燕国趁此时机,暗中派遣亚卿乐毅为使,联络赵、魏、韩、秦四国,历数齐缗王贪暴不义之罪,共同推举秦昭襄王为盟主,相约合纵伐齐。秦国一向视齐国为劲敌,能够借五国合纵之力击垮强大的对手,正是秦国求之不得的,所以秦国的态度非常积极,秦国君臣亲自出面联系诸侯,商讨伐齐事宜。赵、魏、韩、秦等国都感到骄横的齐国对自身构成了威胁,也很愿意削弱齐国。于是,由燕国提议、秦国带头的五国合纵、共同瓜分齐国的计划,一拍即合。

秦昭王二十二年,秦将蒙骜攻取齐国河东九城,揭开了合纵攻齐的序幕。公元前284年,燕国看到齐国空前孤立,大举伐齐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尽倾全国之力,派出大军数十万,以乐毅为大将攻齐。秦赵韩魏四国也派出军队与燕国大军合兵一处,号称百万,并公推乐毅统帅全军。齐缗王见势不妙,也竭尽全力调集了全国军队的主力,列阵于济西,拦截五国联军。乐毅统率联军先从赵国东边出击攻取齐国济西的灵丘,之后与齐军会战于济西,大破齐军,齐军全军溃散,齐将触子败走。济西一战,齐军主力几乎损失殆尽。五国按照事先达成的瓜分协议,分多路攻掠齐地。赵军北上攻取齐国河间之地,秦军南下占领原属宋国的定陶,魏国进军齐国东南,取彭城,尽收宋国故地。乐毅又以燕相名义,独率燕师乘胜长驱直入,打败齐守军于秦周(在齐国都临淄西门雍门之西),齐将达子战死,于是临淄失守,齐湣王逃亡。此后半年间,乐毅留守于齐,先后攻下齐国七十多城。燕军另一路偏师进攻齐国南部,破齐国内长城直插吕城。南方的楚国原本未参加合纵攻齐,但此时见到齐国必亡之势,就诈称援齐,派遣军队到吕城劫杀齐缗王,收复淮北之地。至公元前283年初,除了齐将田单坚持抗战,死守即墨孤城外,齐国全国的国土都被燕赵秦魏楚五国瓜分殆尽。至此,凭借着与其他诸侯国的联合,弱小的燕国终于击败了强大的齐国,一雪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