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华语研究的意义
以上讨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华语研究的意义,下面再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加以补充。
(一) 华语研究可以丰富社会语言学理论
华语是全世界华人的交际工具,如果对这一工具本身进行研究,华语研究和一般的语言研究应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离不了语主;人总要属于一定的社会范畴,语言环境也由于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各异;而且,由于华语的跨国、跨境的特点,与各地的社会之间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华语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和方面也显得非常复杂。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华语研究的开展对语言接触、语言变异和发展的认识以及语言一体化和多样性关系的认识等都有积极的意义。徐大明(2004)对新加坡的言语社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言语社区理论的实证化,丰富了言语社区理论。“言语社区理论一旦全面、成熟地发展起来,必然成为社会语言学的核心理论,而且也会在普通语言学理论中取得重要的地位”。显然,随着华语研究的深入,将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案例和事实来检验各种社会语言学理论。
(二) 华语研究有助于语言观念的更新
语言观念的更新非常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地球成了地球村,布热津斯基则说是地球城(高莉琴,2004)。一个村或一个城市的人总要说话,总要沟通,语言接触的机会和相互影响的速度加剧了,语言的发展速度加快了,华语表达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中国大陆的普通话看成唯一的“规范”,而把外面的华语看成是“方言”44。我们希望汉语是一个纯净的系统,希望全世界的汉语使用者都向我们看齐;我们希望汉语能够纯洁化,恨不得在汉语外围设一道“防火墙”,或曰“语言隔离墙”,以防备外来的“污染”。毫无疑问,坚持汉语规范化的方向,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是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使命。有人还针对语言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了“捍卫我们的母语”的口号(林治坡, 2004)。对于“捍卫母语”这个命题,互联网讨论得很热烈,有支持的,也有说是“伪命题”的,其中以支持者居多。这既反映出广大网民对汉语前途命运的关心,反映出人们看问题的角度的不同,也反映出在语言规范化中还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需要加深。华语研究将会使我们重新认识这些问题。
(三) 华语研究有利于推动汉语的传播和维护
语言竞争理论认为,在语言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持自己的语言或语言权利。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为语言维护(郭熙,2004b)。由于汉语历史悠久,使用人口众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汉语有维护的问题。人们关心最多的还只是“纯洁和健康”,并没有考虑到还有比“纯洁和健康”更为严重的生存问题。只是到了近年,在和英语日益加剧的竞争中,人们才逐步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剧了语言接触,它使汉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同时也给汉语带来一些不良影响。李宇明(2003)在分析了信息时代给汉语带来的挑战之后,指出汉语的确面临着各种冲击,明确提出汉语的“固本和优化”问题,这是中国语言学者也是中国政府官员第一次对汉语的生存问题表现出忧虑。李宇明(2004)又提出“语言强国”的问题,论证了汉语“固本强基”的重要性,指出国民母语保护意识薄弱。他对汉语前途的忧虑与以往的许多忧虑不同。过去我们更多注意的是细小的东西。例如,纠正误读误写,纠正语法错误,反对生造滥用词语等。这些工作是要做的,但要成为语言强国,就必须改变观念,避免当语言警察;应该分清层次,分清轻重缓急,学会抓大事。加强语言的防护意识是必要的,但是,仅强调语言防御未免有些被动,正像只说“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被动的做法一样。我们应该学会变被动为主动,从“语言防御战”转向“语言进攻战”。“语言进攻战”只是个比喻,它当然不同于军事上的进攻战,也不是要和其他语言拼个你死我活,它在根本上要靠语主的经济和文化实力。就语言竞争来说,的确是很残酷的。竞争中的语言要求得生存和发展,除了语主的实力之外,战略战术也极为重要。中国也是世界的主人之一,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只盯着中国而不放眼世界呢?是做死守一亩三分地的“小地主”,还是做跨国公司的“大资本家”?如果只有这两种选择,似乎更应该选择后者。
(四) 有助于加强全体华人的沟通和联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联系全球华人纽带的华语和中华文化紧密相连。研究华语,有助于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据此增强世界华人的沟通、联系和文化认同。这一点应是人所共知,无需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