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大洗牌与药企创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节 医保支付标准动了谁的心弦

近年来,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医保基金压力很大,“药价虚高”现象依然存在。李克强总理更是多次提出“药价要下来,服务要上去,医保要保住”。医保控费成为长期趋势下,诞生了一种新生制度——医保支付标准。医保支付标准刚出台时,整个医药圈瞬间炸开锅,它彻底改变了医保支付的游戏规则,甚至让医药企业难以适从。

那么,医保支付标准到底是何方神圣?它改变了过去按比例报销的方式,而是对药品费用支付设定一个基准。当药价高于这一基准时,高出部分医保基金将不再承担,而是由患者自己承担;当药价低于这一基准时,差额归医院所有。

医保支付标准对医药行业具体带来哪些影响?

一、杀价风暴要来了

原来政府充当与企业砍价的打手角色,而在新的医保支付标准下,政策给予了医院充足的利益驱动,医院替代政府,成为与企业砍价的主力部队。因为每砍下一分钱都是医院的纯收入,医院砍价的动力能不大吗?医院将更积极主动地压低采购价格,主动采购同等质量的低价药品。这种变相的二次议价会逐步蔓延全国,企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杀价风暴,而且比以往更猛烈!

二、动了谁的奶酪

高价辅助类用药首当其冲。中国医药市场,充斥着大量所谓“安全无效、销量过亿”的大品种,基本靠的是高定价,高空间,新的医保支付标准让这类产品依赖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躺在家里数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因此单品种、高价格、辅助用药的企业处境将极度危险,这次大招着实击中了这类企业的七寸命脉。这类企业面临着主力产品业绩断崖式下跌的风险,在为企业叫苦的同时,我也真心希望企业家早做打算,在产品线的布局上重新思考,别吊死在一棵树上。

原研药的“超国民待遇”难以维持。过去原研药依靠自身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强大的政府公关能力,将原研药在中国的定价远高于国内仿制药价格,甚至比周边国家的价格都要高出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有众多的患者宁可冒着买假药的风险,也要舍近求远去印度等国家买同类产品,因为价格实在是太悬殊了。原研药的这种“超国民待遇”让政府和患者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新的医保支付标准,原研药不得不与仿制药近身肉搏。当仿制药与原研药共享同一支付标准时,原研药的高价局面必然难以维持,而患者为避免自付更多而转向选择国产仿制药,进口替代的进程由此大大加快。例如多西他赛小容量注射液,赛诺菲生产的价格是1448元、恒瑞生产的价格是320元,二者的医保支付标准都是140元,患者自然会选择便宜更多、自付更少的国产多西他赛注射液。

行业一棒子打死?

医保支付标准绝不是一刀切制度,它引导的是“优质优价”,而非“优质高价”,目的是实现医药市场“良币驱劣币”的政策效果。在医保支付标准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这套组合拳下,高质量且价格适中的仿制药会更受医院和患者的青睐,会逐步成为药品市场的主力军。

三、医保支付标准的企业破解之道

1.密切关注政策,强化政策研究

国内制药企业常常有一个弊病,政府事务的公关能力强,但对具体政策的研究能力弱。举个简单例子,是否理解各地医保支付标准的“游戏规则”、二次议价能容忍的阈值在哪里?这些都会对未来药品的市场营销和价格策略产生重大影响。掌握政策的变动,就是掌握市场规则的变动,也是制药企业适应医药行业环境的最基本原则。

2.全面考虑价格策略,产品维价能力进一步突出

医保支付标准制定的第一个依据就是药品销售的实际价格,所以制药企业千万别把自己的价格做乱了,应当系统考虑价格策略。若坚持维持高价位,可能会因患者使用意愿低而减少销量;若过度降价,可能负担不起营销费用和成本。药品价格策略制定的关键是能兼顾医院盈利和个人自付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多方共同获益。

此外,医疗机构成为压价主体后,制药厂家将面临比以往更为明显的降价压力。未来医疗机构的地位更加突出,制药企业政府事务体系必须不断下沉,以便应对招标采购和医保支付的双重压力。

3.通盘考虑产品线构建,抢抓政策机遇

医保支付标准虽能左右药企命运,但并不是“一棒打死”的政策,我认为有三大机遇企业可以抢抓。

(1)抓进口替代机会。

在医保支付标准下,同一药品不再有原研、首仿之类的区别,不再有第一质量层次、第二质量层次之分,同一通用名下,同一支付价格。这也就意味着过去在某些治疗领域,原研药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未来这种局面必然改变。在医保支付标准的政策推力下,国产药品的市场份额必将扩大,进口替代的进程必然加速。制药企业在做产品线布局时,应当充分抓住这次历史性的机遇,分享原研替代的市场蛋糕。

(2)抓政策特区机会。

医保支付标准批了一块“特区”给制剂国际化的药企。药品在国际规范市场有销售的制药企业将单独一个质量层次,享受优质优价的政策红利。未来通过欧美、日本等规范市场认证并有销售的品种,越来越受到政策青睐,选择国际化路径的药企将拥有先发优势,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享受更好的质量层次和销售价格。因此制药企业要前瞻性布局,用国际化眼光来设计企业产品线。

(3)抓低价药机会。

对于普药来说,虽然难以避免价格下行、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剧的命运,但依旧存在“沙里掘金”的机会。当医院采购价格低于医保支付标准,医疗机构会更倾向于采购同质低价药品。那么对于有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企业而言,部分低价药品将迎来再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