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事业长青之道:自我管理的10项法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探寻身体的自适应阈值

之所以首先提出“探寻身体的自适应阈值”这一建议,是因为这是做好健康管理的前提条件。就像一条河流,如果我们并不清楚它能够承载的最大洪峰流量及最低限度流量,就有可能会发生溃堤、洪水泛滥的灾难,或者出现河床干涸的现象,根本无从管理。

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清楚两个概念:自适应和阈值。

查阅相关资料可以知道,自适应就是在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根据处理数据的数据特征自动调整处理方法、处理顺序、处理参数、边界条件或约束条件,使其与所处理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结构特征相适应,以取得最佳处理效果的过程。自适应过程是一个不断逼近目标的过程,它所遵循的途径以数学模型表示,称为自适应算法。通常采用基于梯度的算法,其中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MS算法)尤为常用。

自适应原本是一个“自然科学”范畴的概念。笔者将此概念借用到培训师的健康管理中,培训师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处理方法、处理顺序”,并且设定不同的“边界条件或约束条件”,使自己的健康(生理的和心理的)指数处于最佳状态,以“不断逼近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履行职业职责,彰显自身的职业价值。

阈值又称为临界值,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

综上所述,所谓“探寻自身的自适应阈值”,是指培训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了解自身在健康范畴内,生理和心理层面大致能够承受的强度、负荷及频率的范围。

在这里先说一段笔者的经历。

和大多数培训师一样,在起初入行的那几年,因为频繁出差的职业特性,总是会有某些担心——担心旅途辗转的舟车劳顿、担心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异、担心南北迥异的饮食习惯。为了缓解因为这些担心衍生的惶恐,为了所谓的“万无一失”,常常会准备很多应对那些可能带来身体不适的药品,或者其他可以服用的东西……但是,多年以后才发现,滥用或者长期服用这些东西,恰恰让身体本有的自适应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甚至还会不同程度地对身体各器官的机体功能造成一些慢性伤害。直到后来在医生的建议和鼓励下,开始尝试“探寻自身的自适应阈值”这一健康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才逐渐发现并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和美好。

在“探寻自身的自适应阈值”这件事情上,大致有以下三种思路与方法可以尝试、借鉴。

第一,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尽量避免使用前置外部干预的手段。

有时候因为连续的课程档期,并且需要辗转不同的地方,很多培训师因为连续工作加上旅途奔波,总是会不同程度地担心自己的身体状态,由此衍生一些消极、负面的情绪。

比如,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万一身体吃不消怎么办?”

“睡眠不足影响自己的状态不是很糟糕?”

“××地方的东西不合自己的口味,真担心吃坏肚子!”

……

有些人为了避免这些担心的事情发生,经常会采取一些前置的外部干预手段,包括提前饮(食)用一些号称有能量补充效果的饮料或者食品等,试图由此确保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体状态。或许会有些效果,但是也可能让身体在可以休息的间隙时间中仍然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抑制身体本有的自我调节功能。长期采用这种前置的外部干预手段,会让身体产生一种依赖——一旦停止使用,身体往往会产生更严重的不适或者处于相当糟糕的状态。

笔者在职业初期前3年的时间里,虽然在现场上课时能够保持较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但是,一旦没有课程时,就会感觉身心极度疲惫。事实上,培训师恰恰需要在这些空闲档期里大量学习、思考,以保证持续的“输入”,才能更好地精进自己的课程。可是,严重透支的感觉常常会产生“职业倦怠”。

当意识到这种严重后果之后,笔者开始放弃这种前置外部干预的手段——每当面对连续上课的高强度工作时,都会以积极的方式暗示自己。

比如,

“我愿意也能够面对这样的挑战!”

“我可以利用旅途中的碎片时间来补充睡眠。”

“正好可以尝尝××地方不同风味的美食。”

……

慢慢的,你会惊异地发现,这样的做法能够充分地激发身体本有的自我调节功能。对于睡眠而言,哪怕是旅途中的碎片时间,或者“闭目养神”,或者“快速入睡”,都可以让身体得到很好的休息,从而迅速恢复良好的状态。

第二,大胆尝试与谨慎突破。

所谓大胆尝试,是指要敢于跳出原有的工作地域范围,接受不同气候、不同饮食习惯、不同地域的课程邀请。因为很多培训师在职业初期,基本会依赖之前的人脉关系来推广自己的课程。如果之前的工作性质并不是经常出差各地,其工作的地域范围都会相对稳定在某一个自己熟悉的区域。有些培训师一旦接到超出其原来习惯地域范围的课程,就会有一些不同程度的担心或者顾虑,甚至会放弃检视自己身体适应能力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另外一些培训师急于迅速扩大自己的影响,不注意自己的时间排期,往往会得意于某一时间段客户的频繁邀请,以至于忘记给自己留下适当的调整和休息时间。

其实,身体能够适应多大的工作强度,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

以笔者的工作经验而言,不太建议培训师在职业初期就进入连续上课的高强度状态。一般而言,最多连续上课3~5天之后,一定要留出同样天数的休整时间。在适应一段这样的工作强度之后,再慢慢突破,可以尝试接受连续5~8天的邀请。当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会有一些差异。即便如此,笔者仍然主张每个月留出8~10天休息、调整的空闲档期,避免体力过度透支。

第三,密切观察与用心感受。

所谓密切观察,是指培训师要养成每天观察自己身体体征的习惯,包括毛发、皮肤、指甲、舌苔、双唇、眼睛及排泄等,并与自己的工作强度和出差地域进行比照。一旦出现比较明显的差异,至少表明某些状态已经超出自身身体机能所能承受的范围。按照我国中医的相关说法是,这些要素的变化都受到身体内脏机能的影响。

所谓用心感受,是指培训师要学会感知身体发出来的某些信号。比如,食欲是否有明显变化、睡眠时长是否在正常状态下、能否正常入睡、情绪是否平稳等。

总之,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逐步了解自身身体的自适应阈值,从而对自己的工作强度做出合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