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宠
【说明】
“怀宠”是以恩宠为手段使他人归附的意思。本篇旨在论述“义兵”的政策,阐明了“义兵”“救民之死”、“除民之仇”、“顺天之道”的性质和任务。本篇所阐述的“义兵”的各项政策,如入于敌境不烧杀抢掠,攻克敌国,诛伐“不及其民”等等,目的都在于争得民心,以实现“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的理想。
五曰:
凡君子之说也,非苟辨也[1];士之议也,非苟语也。必中理然后说,必当义然后议。故说义而王公大人益好理矣[2],士民黔首益行义矣[3]。义理之道彰[4],则暴虐、奸诈、侵夺之术息也。暴虐、奸诈之与义理反也,其势不俱胜,不两立[5]。
故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6],黔首知不死矣。至于国邑之郊[7],不虐五谷[8],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9],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奉而题归之[10],以彰好恶;信与民期[11],以夺敌资[12]。若此而犹有忧恨、冒疾、遂过、不听者[13],虽行武焉亦可矣。
先发声出号曰[14]:“兵之来也,以救民之死。子之在上无道[15],据傲荒怠[一][16],贪戾虐众,恣睢自用也[17],辟远圣制[18],謷丑先王[19],排訾旧典[20],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征敛无期,求索无厌,罪杀不辜[21],庆赏不当[22]。若此者,天之所诛也,人之所雠也,不当为君。今兵之来也,将以诛不当为君者也,以除民之雠而顺天之道也。民有逆天之道、卫人之雠者,身死家戮不赦[二]。有能以家听者,禄之以家;以里听者,禄之以里;以乡听者,禄之以乡;以邑听者,禄之以邑[23];以国听者[24],禄之以国。”
故克其国,不及其民,独诛所诛而已矣。举其秀士而封侯之[三][25],选其贤良而尊显之,求其孤寡而振恤之,见其长老而敬礼之。皆益其禄,加其级。论其罪人而救出之[26];分府库之金,散仓廪之粟[27],以镇抚其众[28],不私其财;问其丛社、大祠民之所不欲废者[29],而复兴之,曲加其祀礼[30]。是以贤者荣其名[31],而长老说其礼[32],民怀其德[33]。
今有人于此,能生一死人[四][34],则天下必争事之矣。义兵之生死人亦多矣[五],人孰不说?故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若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35],行地滋远[36],得民滋众,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六][37]。
【校勘】
[一]据,小宋本、汪本、凌本、朱本作“倨”。
[二]赦,旧本作“救”。
[三]秀士,旧校云:一作“秀隽”。
[四]众本“死”在“生”字之下,今据王念孙说改。
[五]死,众本作“一”,今据陶鸿庆说改。
[六]若,小宋本、汪本、凌本、朱本作“其”。
【注释】
[1]苟辨:苟且辩说。辨,通“辩”。
[2]义:通“议”。议论。
[3]士民:这里指士。
[4]彰:明。
[5]不两立:二者不能并存。
[6]庇(bì):遮蔽,保护。
[7]国邑:国都和一般城邑。
[8]虐:侵害,祸害。
[9]积聚:指财物、粮草。
[10]民虏:指俘获的敌国百姓。奉:送。题:疑为衍字(依陈昌齐说)。
[11]期:会,合。
[12]敌资:指敌方的民众。资,资本,凭借。
[13]忧恨:“忧”为“复”字之误。复,通“愎”。恨,通“佷(hěn)”(依王引之说)。愎佷,固执,乖戾。冒疾:同“媢嫉”。妒忌。遂过:坚持错误。遂,成。
[14]发声出号:等于后代的发布檄文。号,令。
[15]子:指称所伐国家的君主。
[16]据傲:傲慢。据,通“倨”。
[17]恣睢(zìsuī):狂妄凶暴。
[18]辟(bì):屏除。
[19]謷(áo)丑:诋毁。
[20]訾(zǐ):毁谤,非议。
[21]不辜:无罪的人。
[22]庆赏:奖赏。
[23]里、乡、邑:古代居民组织的单位。春秋战国,诸侯各有编制,名称内容均不统一。
[24]国:指国都。
[25]侯:用如动词,封侯。
[26]论:判罪,审理。
[27]廪(lǐn):米仓。
[28]镇抚:安抚。镇,安定。
[29]丛社:草木繁茂的祭祀土神的地方。祠:祭神的庙堂。
[30]曲:婉转,多方设法。
[31]荣:用如动词,为……感到荣耀。
[32]说:喜悦。
[33]怀:安。
[34]生:用如使动。
[35]诛国:被伐之国。
[36]滋:益,愈加。
[37]若化:形容人民归附非常迅速。化,变化。
【译文】
凡君子出言,都不苟且辩说,士人议论,都不苟且言谈。君子一定符合道理然后才出言,士人一定符合大义然后才议论。所以,听了君子和士人的言谈议论,王公贵族越发喜好道理了,士人百姓越发遵行大义了。理义之道彰明了,暴虐、奸诈、侵夺之类的行径就会止息。暴虐、奸诈、侵夺与理义截然相反,其势不能两胜,不能并存。
所以,正义之师进入敌国的边境,敌国的士人就知道保护者到了,百姓就知道不会死了。正义之师到了敌国国都及一般城邑的四郊,不祸害五谷,不刨坟掘墓,不砍伐树木,不烧掉粮草,不焚毁房屋,不掠夺六畜。俘获敌国的百姓都一一送回,以此表明自己的爱憎;诚信与人民愿望相合,以此争取敌国的民众。像这样,如果还有顽固不化、妒忌、坚持错误、不归顺的人,那么即使对他们动用武力也是可以的。
用兵之前,先发布檄文,檄文说:“大军到此,为拯救百姓的生命。昏君在上,荒淫无道,傲慢自大,迷乱怠惰,贪婪暴戾,残害民众,狂妄凶狠,自以为是,屏弃圣制,诋毁先王,排斥毁谤先代法典,上不顺承天意,下不爱抚百姓,征敛不止,责求无度,刑杀无辜,奖赏不当。像这样的人,是上天诛灭的对象,是人们共同的仇敌,根本不配做国君。如今大军到此,要诛灭不配做国君的人,除掉人民的仇敌,顺应上天的意旨。士民百姓中如有违背上天意旨、救助人民仇敌的,一律处死,并杀死全家,绝不赦免。有能率领一家归顺的,赏给他一家作为俸禄;率领一里归顺的,赏给他一里作为俸禄;率领一乡归顺的,赏给他一乡作为俸禄;率领一邑归顺的,赏给他一邑作为俸禄;率领国都士民百姓归顺的,把国都赏给他作俸禄。”
所以,攻克敌国,不罪及士民百姓,只杀所当杀的人罢了。还要举荐敌国德才优异的人,赐给他们土地爵位;选拔敌国贤明有德的人,授予他们高官显位;寻找敌国的孤儿寡妇,救济他们;会见敌国的老年人,尊重他们,以礼相待,一概增加他们的俸禄级别。审理敌国的罪人,赦免释放他们;分发府库中的财物,散发仓廪中的粮食,用以安抚敌国的民众,不把敌国的财物占为己有;并询问敌国人民所不愿意废弃的草木繁茂的社宫以及太庙,恢复祭祀,并多方设法增加祭祀的礼仪。因此,贤人为自己名声显扬而荣耀,老人为自己受到礼遇而高兴,百姓为自己受到恩德而安定。
假如这里有个人,能够使一死人复生,那天下的人一定争着服侍他了。正义之师救活的人也太多了,人们谁不喜欢?所以,正义之师一到,邻国的人民归向它就像流水一样,被伐国家的人民盼望它就像盼望父母一样。正义之师走得越远,获得的民众就越多,兵不血刃人民就迅速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