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乐
【说明】
本篇旨在论述音乐发展的历史。文中保存了许多传说,虽然大都富有神话的意味,但在史料缺乏的情况下,对于我们研究音乐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仍是很有价值的。文章结尾说:“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这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音乐的历史的观点,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但本篇把音乐的产生、发展归结为“圣王”的功绩,这种历史唯心主义的音乐史观显然是本篇的一大缺陷。
五曰:
乐所由来者尚也[1],必不可废。有节,有侈,有正,有淫矣。贤者以昌,不肖者以亡。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2],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3],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4],以来阴气[一][5],以定群生[6]。
昔葛天氏之乐[7],三人操牛尾[二][8],投足以歌八阕[9]:一曰载民[10],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11],四曰奋五谷[12],五曰敬天常[13],六曰达帝功[三][14],七曰依地德[15],八曰总万物之极[四][16]。
昔阴康氏之始[五][17],阴多,滞伏而湛积[18],阳道壅塞,不行其序[六][19],民气郁阏而滞著[20],筋骨瑟缩不达[21],故作为舞以宣导之[22]。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23]。伶伦自大夏之西[24],乃之昆仑之阴[七][25],取竹于嶰谿之谷[26],以生空窍厚钧者[27],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28],吹曰舍少[八][29]。次制十二筒[30],以之昆仑之下,听凤皇之鸣[31],以别十二律[32]。其雄鸣为六[33],雌鸣亦六[34],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35]。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九][36],以和五音,以施英韶[37]。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38],日在奎[39],始奏之,命之曰咸池[40]。
帝颛顼生自若水[41],实处空桑[42],乃登为帝。惟天之合,正风乃行[43],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44]。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乐[一〇][45],效八风之音[46],命之曰承云,[47]以祭上帝。乃令鱓先为乐倡[48]。鱓乃偃寝[一一][49],以其尾鼓其腹[50],其音英英[一二][51]。
帝喾命咸黑作为声[一三][52],歌九招、六列、六英[53]。有倕作为鼙、鼓、钟、磬、笭、管、埙、篪、鞀、椎、钟[一四][54]。帝喾乃令人抃[55],或鼓鼙[56],击钟磬,吹笭,展管篪[57]。因令凤鸟、天翟舞之[58]。帝喾大喜,乃以康帝德[59]。
帝尧立,乃命质为乐[一五][60]。质乃效山林谿谷之音以歌,乃以麋置缶而鼓之[61],乃拊石击石[62],以象上帝玉磬之音[63],以致舞百兽[64]。瞽叟乃拌五弦之瑟[65],作以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66],以祭上帝。
舜立,命延[一六][67],乃拌瞽叟之所为瑟,益之八弦,以为二十三弦之瑟。帝舜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68],降通漻水以导河[69],疏三江五湖[70],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71],以昭其功。
殷汤即位,夏为无道,暴虐万民,侵削诸侯,不用轨度[72],天下患之。汤于是率六州以讨桀罪[一七][73]。功名大成,黔首安宁。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护[74],歌晨露[75],修九招、六列、六英[一八][76],以见其善。
周文王处岐[77],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78]。散宜生曰[79]:“殷可伐也。”文王弗许。周公旦乃作诗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80]。周虽旧邦,其命维新[81]。”以绳文王之德[82]。
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83]。六师未至[84],以锐兵克之于牧野[85]。归,乃荐俘馘于京太室[86],乃命周公作为大武[一九][87]。
成王立,殷民反[88],王命周公践伐之[89]。商人服象[90],为虐于东夷[91]。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92],以嘉其德。
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
【校勘】
[一]来,旧本作“采”。
[二]操,旧本作“摻”。
[三]达,毕本作“建”,今据旧本改。
[四]万物,毕本作“禽兽”,今据旧本改。旧本“万物之极”下有旧校:一作“禽兽之极”。
[五]阴康,众本皆作“陶唐”,今据毕校改。
[六]众本皆作“水道壅塞,不行其原”,今据王念孙说改。旧校云:一作“阳道壅塞,不行其次”。
[七]昆仑:众本作“阮隃”,今据毕校、王念孙说改。下同。
[八]曰,旧本皆作“日”。
[九]将,旧校云:一作“援”。元本“援”作“猨”,李本、许本、姜本、宋本、汪本、凌本、朱本作“㣪”,张本作“缓”。
[一〇]众本“作”下无“乐”字,今据许维遹说补。
[一一]寝,旧本误作“浸”。
[一二]旧本“英”字不重。
[一三]声,旧校云:一作“唐”。
[一四]笭,众本作“苓”,今据王引之说改。下同。众本“苓”前衍“吹”字,今据俞樾说删。
[一五]质,旧校云:一作“”。宋本旧校作“韶”。
[一六]命,旧本作“仰”。
[一七]讨,旧校云:一作“诛”。
[一八]众本“列”下无“六英”二字,今据孙人和说补。
[一九]作为,众本皆作“为作”,今据孙人和说改。
【注释】
[1]尚:久远。
[2]朱襄氏: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其首领为炎帝。
[3]散解:分散、脱落。
[4]士达:朱襄氏之臣。
[5]来:用如使动,招来。
[6]群生:即“众生”,指一切生物。
[7]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这里指其部落首领。
[8]操:持。
[9]投足:顿足,踏着脚。八阕:指舞乐的八章。
[10]载:负载。
[11]遂:顺。
[12]奋:茂盛。
[13]天常:指自然规律。常,常道。
[14]达:通。
[15]德:指四时的旺气。
[16]极:终极。以上“八曰”为乐曲八章之名。八阕之乐是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生产斗争和原始宗教信仰的舞乐。第一章“载民”是歌颂负载人民的大地;第二章“玄鸟”是歌颂作为氏族标志的图腾——黑色的鸟;第三章“遂草木”是祝草木顺利地生长;第四章“奋五谷”是祝五种谷物繁茂地生长;第五章“敬天常”是表达他们对自然规律的敬畏;第六章“达帝功”是表达他们要通达天帝之功的愿望;第七章“依地德”是表达他们要依照四时的旺气行事;第八章“总万物之极”是说明他们总的愿望是要使万物发展达到最高限度。(以上参见杨荫浏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5、6页)
[17]阴康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这里指其部落首领。
[18]滞伏:沉积凝滞。湛(chén):通“沉”。厚,浓。
[19]序:指正常规律。
[20]郁阏(è):郁抑阻塞。滞著:不舒畅。
[21]瑟缩:蜷缩。
[22]宣导:疏通引导。
[23]伶伦:传说为黄帝的乐官。伶,乐官。伦,人名。律:古代定音用的竹制律管,相传为伶伦所制。
[24]大夏:传说中古代西方的山。
[25]之:往。阴:山的北面。
[26]嶰(xiè)谿:山谷之名。他书或作“取竹于嶰谷”。嶰谷,昆仑之北谷。
[27]钧:通“均”。
[28]黄钟之宫:用黄钟律所定的宫音。
[29]吹曰舍少:义未详。刘复说:吹出来的声音是“舍少”。“舍少”是模拟黄钟管的声音(见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引)。译文姑依刘说。
[30]次:依次。
[31]凤皇:即凤凰。
[32]十二律:中国古代乐制中,以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每个半音称为一“律”。
[33]雄鸣为六:指六阳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ruí)宾、夷则、无射(yì)。
[34]雌鸣亦六:指六阴律,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
[35]律吕:十二律中,阳律称律,阴律称吕。
[36]荣将:传说中的黄帝之臣。他书或作“荣援”。
[37]英韶(sháo):指华美之音。韶,美好。
[38]以:于,这里引进时间。
[39]日在奎:太阳的位置在奎宿。奎,二十八宿之一。
[40]咸池:古乐名,传说为黄帝时所作。
[41]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
[42]空桑:古地名。
[43]正风:指八方纯正之风。
[44]熙熙凄凄锵锵:象声词,形容风声。
[45]飞龙:一说是乐人名。
[46]效:摹仿。八风:八方之风。参见《有始览》。
[47]承云:古乐名,传说为颛顼时所作。
[48]鱓(tuó):同“鼍”。即鳄,皮可制鼓。倡:始。古代奏乐始于击鼓,鱓司击鼓,所以说鱓先为乐始。按:颛顼帝“令飞龙作乐”、“令鱓先为乐倡”,以及下文帝喾“令凤鸟、天翟舞之”,所记古帝役使动物之事都是古代的神话传说。
[49]偃寝:仰面躺下。
[50]鼓:击打。
[51]英英:形容乐声和盛。
[52]喾(kù):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咸黑:传说为帝喾之臣。
[53]九招、六列、六英:古乐名,相传为帝喾时所作。
[54]有倕(chuí):传说中的古代巧匠。有,名词词头。倕,人名。鼙(pí):古代的小鼓。笭:笙。埙(xūn):古代吹奏乐器,陶制。篪(chí):古代管乐器,竹制,单管,横吹。鞀(táo):即鼗(táo),长柄摇鼓,古代打击乐器。椎(chuí):捶击乐器的工具。钟:《御览》作“衝”。“衝”疑是“衡”的讹字(依吉联抗说,见《吕氏春秋音乐文字译注》)。衡,指悬钟的横木。
[55]抃(biàn):两手相击。
[56]或:有的。
[57]展:这里是演奏的意思。
[58]天翟(dí):神话中的天鸟。翟,长尾巴的野鸡。
[59]康:褒扬,赞美。
[60]质:传说为尧、舜时的乐官。
[61]麋(míluò):麋鹿的皮革。缶(fǒu):盛酒浆的瓦器,小口大腹。
[62]拊(fǔ):击,拍。
[63]象:摹仿。
[64]致:招引,引来。舞:用如使动。
[65]瞽(gǔ)叟:舜的父亲。瞽,瞎子。拌(pàn):分开。
[66]大章:古乐名,相传为尧时所作。
[67]延:相传为舜之臣。
[68]龙门:地名,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龙门,又名禹门口。
[69]降:大。漻(liáo)水:指洪水。漻,流。河:黄河。
[70]三江:长江的三条支流。具体指哪三条支流,历史上说法不一。这里当泛指长江水系。五湖:这里泛指太湖一带的湖泊。
[71]皋陶(yáo):禹之臣,传说在舜时掌刑狱之事。夏籥(yuè):古乐名,即“大夏”。传说禹时乐舞“大夏”用龠伴奏,故又名“夏龠”。籥,同龠。九成:犹“九阕”,又称“九奏”、“九变”。成,一段乐曲终止。
[72]轨度:法度。
[73]六州:指古九州中的荆、兖、雍、豫、徐、扬六州。
[74]大护:古乐名,相传为汤时伊尹所作。
[75]晨露:古乐名,相传为汤时所作。
[76]修:研习。
[77]岐:古邑名,为周的祖先古公亶(dǎn)父所建,故址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
[78]三淫:指暴君殷纣所做的三件残暴的事,即“剖比干之心,断材士之股,刳(kū剖开)孕妇之胎”(依高诱说)。翼:辅佐,拥戴。
[79]散宜生:周文王之臣。
[80]於(wū):叹词,表赞叹。
[81]文王在上……其命维新:引诗见《诗·大雅·文王》。
[82]绳:赞誉。
[83]六师:即“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
[84]未至:指未到殷的都城。
[85]牧野:古地名,在今河南淇县西南。
[86]荐:献。俘馘(guó):指被歼之敌。俘,俘虏。馘,从敌尸上割下来的左耳。京:国都。太室:太庙的中室。
[87]大武:古乐名,相传为周武王时周公所作,歌颂武王灭纣的功绩。
[88]反:叛。
[89]践:往。
[90]服:役使,驾驭。
[91]东夷:这里指古代东方诸民族所居之地。
[92]三象:古乐名,相传为周公所作。
【译文】
音乐的由来相当久远了,定然不可废弃。其中有的适中合宜,有的奢侈放纵,有的纯正,有的淫邪。贤人用它而发达昌盛,不肖的人用它而国灭身亡。
古代,朱襄氏治理天下的时候,经常刮风,因而阳气过盛,万物散落解体,果实不能成熟,所以士达创造出五弦瑟,用以引来阴气,安定众生。
古时葛天氏的音乐,演奏时,三人手持牛尾,踏着脚歌唱舞乐八章:第一章叫做“载民”,第二章叫做“玄鸟”,第三章叫做“遂草木”,第四章叫做“奋五谷”,第五章叫做“敬天常”,第六章叫做“达帝功”,第七章叫做“依地德”,第八章叫做“总万物之极”。
古时阴康氏开始治理天下的时候,阴气过盛,沉积凝滞,阳气阻塞不通,不能按正常规律运行,人民精神抑郁而不舒畅,筋骨蜷缩而不舒展,所以创作舞蹈来加以疏导。
古时,黄帝叫伶伦创制乐律。伶伦从大夏山的西方,到达昆仑山的北面,从山谷中取来竹子,选择那些中空而壁厚均匀的,截取两个竹节中间的一段——其长度为三寸九分——而吹它,把发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的宫音,吹出来的声音是“舍少”。接着依次共制作了十二根竹管,带到昆仑山下,听凤凰的鸣叫,借以区别十二乐律。雄凤鸣叫有六个声音,雌凤鸣叫也有六个声音。把根据这些声音定出的乐律同黄钟律的宫音相比照,都适度和谐;这些声音都可以由黄钟律的宫音派生出来。所以说:黄钟律的宫音是乐律的本源。黄帝又令伶伦和荣将铸造十二口钟,用以和谐五音,借以展示华美的声音。在仲春之月,乙卯这天,太阳的位置在奎宿的时候,开始演奏它们,奏出的乐曲命名为“咸池”。
古帝颛顼生在若水,住在空桑。他登上帝位,德行正与天合。八方纯正之风按时运行,它们发出熙熙、凄凄、锵锵的声音。颛顼喜好那些声音,于是就叫飞龙作乐,摹仿八方的风声,乐曲命名为“承云”,用以祭祀上帝。颛顼叫鱓给乐曲领奏。鱓就仰面躺下,用尾巴敲打自己的肚子,发出和盛的乐声。
帝喾令咸黑作乐,咸黑创作了“九招”、“六列”、“六英”。倕又制作了鼙、鼓、钟、磬、笙、管、埙、篪、鼗等乐器。帝喾就让人演奏这些乐器,有的击鼙,有的敲钟、磬,有的吹笙,有的演奏管、篪;当时又让凤鸟、天鸟随乐舞蹈。帝喾非常高兴,就用这乐舞来宣扬天帝的功德。
尧立为帝,便令质作乐。质于是摹仿山林溪谷的声音而作歌,又把麋鹿的皮蒙在瓦器上敲打它,并敲打石片,以摹仿天帝玉磬的声音,用以引来百兽舞蹈。瞽叟在五弦瑟的基础上制成十五弦瑟。演奏的乐曲命名为“大章”,用它祭祀天帝。
舜立为帝,令延改造乐器。延就在瞽叟创制的十五弦瑟的基础上,增加了八根弦,制成二十三弦瑟。舜还让质研习“九招”、“六列”、“六英”,用以彰明天帝的美德。
禹立为帝,为天下辛勤操劳,日夜不怠。疏通大河,决开壅塞,开凿龙门,大力疏通洪水把它导入黄河,并疏浚三江五湖,使水流入东海,以利于百姓。在这时,禹令皋陶创作“夏籥”九章,来宣扬他的功绩。
殷汤登上君位,当时夏桀胡作非为,残暴虐待百姓,侵害掠夺诸侯,不按法度行事。天下人都痛恨他。汤于是率领六州诸侯讨伐桀的罪行。功名大成,百姓安宁。于是汤令伊尹创作了“大护”乐、“晨露”歌,并研习“九招”、“六列”、“六英”,用以展现他的美德。
周文王住在岐邑,诸侯纷纷叛离罪恶累累的殷纣而拥戴文王。散宜生说:“殷可以讨伐啊。”文王不答应。周公旦于是作诗道:“文王高高在上,德行昭明于天。岐周虽然古老,天命却是崭新。”用这首诗来称誉文王的德行。
武王即位,率领军队讨伐殷纣。大军还没有到达殷的都城,就凭精锐的士兵在牧野一举打败殷纣。回到京城,就在太庙中献上俘虏,禀报斩杀人数,令周公创作了“大武”乐。
成王即位,殷的遗民叛乱,成王令周公去讨伐他们。商人役使大象在东夷为害。周公率领军队追逐他们,一直追到江南。于是创作了“三象”乐,用以赞美他的功德。
所以,音乐的由来相当久远了,不单单是哪一个时代所创制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