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四篇诠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叁、稷下道家人物及著作

《史记》载及:

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故慎到著十二论,环渊著上下篇,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焉。(〈孟子荀卿列传〉)

据《史记》所载,七十六位稷下先生之中,有姓名可考的仅六人,而有姓名可稽的六人中即有四人是“学黄老道德之术”,亦即研究宣说黄老之学,人数比例不可不谓极高。

除了《史记》载及的稷下道家人物,其他文献中言及的稷下道家人物尚有多人,以下即简要叙述《史记》和其他文献中提及的稷下道家人物,及其主要著作或思想。

一、彭蒙

彭蒙为齐人,于战国中期约当齐威王、宣王时代游于稷下学宫,为另一稷下道家人物田骈之师。《庄子·天下》将彭蒙与田骈、慎到列为一派。有关彭蒙之著作,史籍不载,仅片段见于《庄子·天下》以及《尹文子·大道》上、中。思想上,彭蒙主张“齐万物以为首”,强调事物的齐同,并且认为对事物应采取因循自然的态度。另外,亦提出“不言之教”的主张,以为“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

二、田骈

据《史记》所载,田骈为齐人。《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记有《田子》二十五篇,而班固注曰:“陈骈贵齐”,高诱则曰:“齐陈骈作《道书》二十五篇,齐生死,等古今。”古田陈通,陈骈就是田骈。有关田骈的著述已佚,仅有片段见于《庄子·天下》、《尹文子·大道》上、下、《荀子·非十二子》、《吕氏春秋·执一》、《战国策·齐策》以及《淮南子·道应训》等著作中。据《吕氏春秋·执一》所载,田骈有“变化应求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亦即万物变化有其规律,且为政者应因顺事物之客观情态而适宜行事的主张。此和司马谈〈论六家要指〉言及黄老思想“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之意旨吻合。

三、环渊

据《史记·敬仲完世家》以及孟子荀卿列传所载,环渊为楚人,与慎到、田骈等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并于齐宣王时为“稷下先生”。关于环渊的著作,《史记》载环渊著上下篇,《汉书·艺文志》则载《蜎子》十三篇,今佚。

四、慎到

慎到为赵人,齐宣王、湣王之世游于稷下,受上大夫之俸。而据西汉桓宽所编《盐铁论·论儒》所载,齐湣王“矜功不休,百姓不堪。诸儒谏,不从,各分散。慎到、接子亡去,田骈如薛,而孙卿适楚”,可知慎到于齐湣王末年离开齐国,而后至韩为韩大夫。

《庄子·天下》将慎到与彭蒙、田骈视为一派,其中心思想为“齐万物以为首”,并主张“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即立功去私而不存己见,以及“趣物而不两”,亦即随物变化而不起两意。此外〈天下〉篇还提到“慎到弃知去己”、“泠汰于物”、“与物宛转”,此与老子因任自然之旨相合。

关于慎到的著作,《史记》载“慎到著十二论”,《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慎子》四十二篇,至明代仅存五篇,现存《慎子》七篇。

《荀子·解蔽》论“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从《慎子》残卷来看,慎到应属道家思想人物。至于慎子的学派归属问题,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他是由道转向法的关键人物,有的专家学者认为他是兼有道家、法家思想的早期道家参见吴光:《黄老之学通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版。。自马王堆《经法》等帛书出土后,晚近学界多以为他属于黄老学派参见江容海:〈慎到应是黄老思想家〉,《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又如张秉楠《稷下钩沉》中所言:“稷下黄老之学经过慎到开拓,成为战国法治主义的理论基础”,其部分遗著“法家思想较浓,但考其源,亦出于黄老道德之意”。

五、接子、季真

关于接子,《史记》称“接子,齐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焉”。成玄英《庄子疏》中则并提及接子、季真二人,曰:“并齐之贤人,俱游稷下。”关于二人之著述,《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有《捷子》二篇,已亡佚。季真则无书传世。在思想主张之上,《庄子·则阳》在论及宇宙万物起源的问题时,曾提到季真主张“莫为”,接子主张“或使”,均属道家学派。

六、宋钘

宋钘,又名宋、宋荣,为宋人。于齐威、宣之际游于稷下,为稷下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孟子、庄子加以尊称(孟子以“先生”称呼他,庄子称他为“宋荣子”,荀子则以子宋子来称呼。)《汉书·艺文志》著录《宋子》十八篇,已佚。班固说:“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依此当归入道家。《庄子·逍遥游》则描述宋钘达到定乎内外、辨乎荣辱之境:“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庄子·天下》则将宋钘和尹文列入同一派,论述他们的主要观点为:(1)接万物以别囿为始,(2)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3)见侮不辱,救民之斗,(4)禁攻寝兵,救世之战,(5)情欲寡浅,(6)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

此派融合了道墨思想,如“禁攻寝兵,救世之战”正是墨子的主张;《荀子·非十二子》将宋钘和墨子并举,即可见宋子的思想和墨子有共同之处。此派最大的特色是提出“见侮不辱”之说,荀子批评“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荀子·天论》),“见少”即与老子观点相同;此外荀子还批评宋钘“大俭约,而僈差等”(《非十二子》),此点也可看出与道家思想相合之处。

郭沫若以为,《管子》〈心术上、下〉、〈内业〉、〈白心〉四篇即是宋钘遗著,此观点受到中外学者广泛的接受,不过晚近亦有不少学者反对这样的说法如冯友兰、张岱年等著名学者均提出异议(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二册,第101页;以及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48—50页);另外张先生还撰写专文〈管子的心术等篇非宋尹著作考〉,加以论证(见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辑)。。郭沫若以为宋钘这一派,“是战国时代的道家学派的先驱,而他的主要动向是在调和儒墨”。此说则颇可参考。

七、尹文

尹文为齐人,与宋钘同游于稷下,刘向以为“其学本于黄老”(仲长统《尹文子》序文)。《说苑·君道》记载齐宣王曾问政于尹文,尹文劝齐宣王实行“无为”。他认为:“无为而能容天下”,并言:“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这是引申老子无为而治的学说。尹文并曾与齐湣王论“士”,提出“见侮不闻”之说(《吕氏春秋·正名》)。

在著述上,现今所传《尹文子》一书,有学者认为是尹文学派的著作胡家聪以为,今传《尹文子》一书“似是尹文的语录集,由其弟子整理成书,我们应把它看作是尹文学派的著作”。参见其〈尹文子与稷下黄老学派〉,《文史哲》1984年第2期。。当代学界由于受到20世纪30年代“疑古”之风的影响,多将现存《尹文子》一书误判为魏晋时人伪作,晚近已有学者以专文提出驳正参见胡家聪:〈“尹文子”并非伪书〉,《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辑,199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