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四篇诠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管子》四篇的道论

《管子》四篇(〈内业〉、〈心术〉上、下及〈白心〉)主旨在于论心,即以心本论、心气说为核心,而其哲学理论则由道论而发《管子》四篇作者的问题,向为研究者所关注。笔者较同意蒙文通的看法,认为这几篇作品是稷下黄老派的学说,“似不必确认其为何人的书。”(见蒙文通,《古学甄微·略论黄老学》,巴蜀书社1987年版,第28页);类似观点请参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二册,第十七章;胡家聪:《管子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页。。《管子》四篇的道论可以说是老子道论的继承和发展今本《管子》,为汉代刘向所编定,现存七十六篇,内容十分庞杂。宋代叶适已指出:“《管子》非一人之笔,亦非一人之书。”(《习学记言》卷四十五)朱熹并说:“《管子》,非管仲所著。……想只是战国时人收拾当时行事言语之类著之,并附以他书。”(《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今本《管子》有些篇叙述管仲的遗说,成书较早(如〈大匡〉、〈中匡〉、〈小匡〉篇);本文关注的《管子》四篇成书当在战国中期以后。有关四篇年代,笔者同意张岱年先生的看法,认为其年代“当在《老子》以后,荀子以前。〈心术〉等篇中谈道说德,是受老子的影响;而荀子所谓虚一而静学说又是来源于〈心术〉等篇”(见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第581页)。

《管子》四篇以“道”为宇宙万物的终极本原,〈白心〉言:“原始计实,本其所生”,指的就是本原之道。〈内业〉说:“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在万物生成论的观点上,《管子》四篇祖述《老子》;在对万物的养育问题上,亦然。《老子》《老子》一书为老聃自著(请参看拙著《老子今注今译》序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最新修订版。)故笔者在行文时将其人其书互用。新近公布的战国楚墓竹简《老子》,其中甲组摘抄本所根据的传本,可能早于战国中期,这一珍贵文献的出土,为《老子》成书早出说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实物证据。说:“道生之,德畜之。”老子之道,具有创造的功能和养育的功能。所以〈心术上〉说:“道之与德无间”,它们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本原和生长的基础。而且,〈心术上〉更为老子的道与德作出这样简明的解释:“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德者,得也;得也者,谓得其所以然也。”这里说的“所以然”,其实就是本原之道。〈心术上〉进一步将《老子》的“道”、“德”界说为“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这是对老子形上之道与畜养之德最完整的概括。此外,四篇在以下这些方面对老子有所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