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社会动机与我们的生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动机与社会动机

为了更直观地认识社会动机,在这里我们后退一步,先去掉“社会”两字,关注更为基础的概念:动机。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说明动机的特点和具体作用。

 

养猫的朋友大概会有这样的经历:一只趴在角落闭目养神的胖猫,给人的印象是懒散惬意到了极点,好像天塌下来都不能够让它挪一下窝。可是,如果这时突然有一条小活鱼落在它面前两三米远的地方,胖猫会闪电般地转换出完全不同的状态。仿佛被一把无名火烧了屁股,猫从懒散中瞬间警醒,两眼猛然圆睁,发出凶光,直勾勾地盯着小鱼,两只前爪用力撑起,两腿直立,双肩上耸,一副威风凛凛、精神焕发的猎手雄姿。然后它一下子扑出两三米远,用爪子紧紧按住可怜的小鱼。整个转换过程非常迅速,往往几秒钟的工夫,一切就结束了。

 

这个例子展现了动机的几个最主要的特征。

动机的第一个特点,即它的核心是需求。心火之所以会燃烧,是因为有渴望,有发自内心的渴望。猫喜欢鱼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发自本能的喜欢,是基于遗传、生理等特点所决定的,对特定种类食物的需求所产生的喜欢。而且动机的需求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针对特定的目标物。所以一条小鱼出现在猫面前,马上会引起它的注意。如果我们扔一根胡萝卜在胖猫的面前,肯定不会引发它的强烈反应,最多是把它吓一跳,它换个地方接着睡。因为胡萝卜不在猫的需求范围内,不是能够触发其定向反应的目标物。需求的指向性决定了由动机引发的行动的方向。

动机的第二个特点是与需求的强弱相关的心理能量,这是支持心火燃烧的燃料储备。它决定了个体在目标物出现时定向反应的强度和持久度。需求越强,所蓄积的心理能量也越大,心火就可以烧得越旺、越持久,导致对应的定向反应也就会更为激烈、持久。猫特别喜欢鱼,所以胖猫面对小活鱼时表现出非常兴奋的反应。如果这时小鱼在小水塘里到处乱窜,胖猫也会盯着不停地追,直到抓住小鱼或者小鱼逃进深水看不见为止。猫坐在鱼缸旁一动不动地盯着小鱼看半天的场景,养猫的朋友一定很熟悉。足够的需求强度和恰当的目标物,是产生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的最佳组合。

动机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对个体行动的影响作用存在两种状态:潜伏期和唤醒期。在没有小活鱼出现时,胖猫睡得很自在。小活鱼的出现则改变了一切。它触发了胖猫“不假思索”的反应机制,心理能量瞬间释放,心火骤然发光,胖猫一下子从懒鬼转变成充满活力的猎手。所以心火并不是长明灯,动机对个体的作用也不是让其时刻都保持兴奋状态。只有在目标物出现的时候,动机才会触发个体释放出与需求相关的心理能量,从而唤醒个体的定向反应,这是心火的点火机制。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个人的行动出现戏剧性转变的情况。戏剧性转变的背后,往往是被特定目标物的出现而激活的动机在发挥作用。

 

动机的定义:动机是固化在个体的心理反射机制中对特定目标物的需求,它决定了个体在特定目标物出现时将产生的定向反应的强度和持久度。目标物的出现是触发动机发生作用的必要条件。

 

有了对动机的了解,就比较容易解释社会动机。社会动机与动机的区别在于,社会动机需求的目标物必须依附于人类社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才需要社会动机。如果脱离了人类社会,这些目标物就无从谈起。在地球上,对水、性、生命安全的需求,可以说所有生物体都是高度一致的。而对食物的需求则出现了比较大的分化,例如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目标物有明显的差别,并由此形成了食物链的现象。对水、性、生命安全、食物的需求都可以归类为基础的生理性动机,是所有生命体都有的。而与社会动机相关的需求,只属于人类社会的成员。

经常有演员在舞台上见到观众后说:“见到你们我就像打了鸡血似的那么兴奋”,或者“我想死你们了”,等等。这些说法实际上反映出一种关联,即演员所面对的观众,是切合他们的某种内在需求的目标物。由此,观众的出现才会激发他们的兴奋和相应的后继行动。当面对一群牛、一群鹅时,演员通常不会产生这类情况,当然由食欲引发的生理性反应除外。因此激发演员热情的应该是他们的某一种社会动机。在社会环境中,人与人的互动过程是社会动机展现作用的舞台。

 

社会动机的定义:社会动机是固化在个体的心理反射机制中对特定社会目标物的需求,它决定了个体在特定社会目标物出现时将产生的定向反应的强度和持久度。社会目标物的出现是触发社会动机发生作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