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 什么是社会动机
1.燃烧的心火
在众多心理学概念中,社会动机相对比较复杂、难以把握。从普及的角度出发,本书将借助熟悉的用语,希望比较通俗地剖析社会动机。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了解它的内涵、用途和作用机理,有助于建立对社会动机的认识。
当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各种问题时,人们会很自然地采取应对的行动。但是,一个人的行动是否有益,能否得到认可,往往要受到各方面的评判。这时,行动过程中是否体现出“心”的作用,会成为衡量行动质量、判断行动价值和预测行动结果的标准,成为立决高下的试金石。俗话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意思是如果不用心,念经再多,道行也难有长进。心不在焉,则难有作为。要想真正地把行动落到实处,收获扎实的效果,就必须用心做、用心爱、用心想、用心听、用心观察、用心体验。但是即便做到了用心,也不能够达到最高境界,还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如果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则自然做不好事情。
用心做的事,相比其他因素引发的行动,有本质的区别。它有别于口头宣示,甚至可以与外在的行动相分离。话说得再漂亮,也未必可信。所谓的口是心非,是人们用无数次沉痛的教训换来的经验。要获得人们的信赖和认同,就一定要发自内心。如果感觉仍然不够强烈,就要强调发自内心深处。反过来,即使一个人做了一些不好的事,只要真心向善,仍然可以得到谅解甚至赞赏,关云长“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抗战期间,不少汉奸也试图以此来美化他们的投敌行径,最后却是徒劳。心如此重要,如果用了心却得不到认可,自然是一种令人哀伤的感受。所以有诗人写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心对人们的生活很重要,而让心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心中必须有一把火在燃烧。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心若死了,与心相关的一切都将消失。心死是什么样子?老祖宗说得很明白:心如死灰。心中的火灭了,心就化成了灰。灰心则丧气,做什么都不再有热情。心灰则意冷,什么都不想做了。如果心中有火燃烧,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中烧是心火的极端状态,例如欲火中烧、妒火中烧、怒火中烧等。心火中烧时,一个人会不管不顾,拉都拉不住地行动起来,直奔引燃心火的目标,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常常因为心劲过大、用力过猛,造成不好的结果。所以要保持平常心,要收心,要给心火加个盖,不要烧过头。心若止水,就是通过自我修为来管控心火的境界。
之所以花篇幅讨论心,是因为社会动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与心的作用有相通之处。人们通常说要用心做事情,换一种说法,就是社会动机在发挥作用。直截了当地说,社会动机就如同在心中燃烧的一把火。这把心火的作用,首先是照亮个人的行动方向,心明则眼亮,就能够感知目标的召唤;其次是心火熊熊、心潮澎湃,心中的能量需要释放。心火的燃烧能够激发个人行动的勇气,并且保持行动的热情。只要心火在燃烧,前行就有动力。
另外心火有一个特点,人们虽然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见证它的作用和效果,心火本身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法直观地观察、判断。社会动机也是如此,它的影响无处不在,它的身形却无从把握,所以称之为搅动人们生活的无形之手。如同心火一样,社会动机没有可以被直接观察到的具体形象,却在人们看得见的范围内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