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问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经济结构调整有哪些重要进展?

去年以来,我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整体科技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积极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调整内需外需结构、投资消费比例关系。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加大“两高”行业投资调控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力度,在能源、交通、水利等方面建成和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大力培育消费热点,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努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第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围绕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修订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完善重点行业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明确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方向和重点。一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铁、纺织、石油化工等行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取得了积极效果,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增长较快,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工业企业联合重组加快。积极推动电信、航空、钢铁等行业联合重组和煤电一体化经营,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配套和合作,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重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同时,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对中小企业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向专、新、精、特方向发展,提高协作配套能力和水平。三是产业技术进步加快。成功突破和开发了一大批工业重点关键技术和工业重大关键装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一批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装备和关键技术研制成功,国产化率提高。四是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加快,继续严格控制“两高”项目,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幅加大。全年关停小火电1669万千瓦,关闭小煤矿1054处,淘汰水泥、钢铁、电解铝、焦炭、造纸等落后产能工作进展顺利。

第三,积极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国家高新区通过集聚辐射作用,带动了高技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日趋突显,对区域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2008年,54个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6.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8.8%;出口创汇1957亿美元,占全国全部出口创汇的14%。尽管存在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多重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仍保持持续增长势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约2.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1个百分点。

第四,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围绕关键领域,提高重大装备研发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和集成能力,发展重大成套装备、高技术装备和高技术产业化所需装备,推进装备制造业绿色化和国产化。进一步完善促进装备工业发展的配套措施,鼓励采购和使用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制定关键领域重大技术装备专项税收政策,实施首台首套、关键零部件有关支持政策,推进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和国产化。

第五,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制定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促进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全面发展,把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与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服务业水平。积极推动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物流配送、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第六,扎实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新进展,西部大开发继续推进,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加快实施,进一步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东部地区继续率先发展,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区域协调发展总体布局基本形成,东中西部开始出现良性互动的局面。2008年中西部地区投资和工业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全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33.5%和26.7%,均高于东部地区的21.3%;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8%和15%,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9和2.1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增速4.2和3.4个百分点。进一步完善地区间互助合作机制,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加快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加快形成更加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

(张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