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已超过1300所,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骄人的贡献。经历规模发展之后,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全国高职高专示范校、骨干校建设等项目,大大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教学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途径和策略,在职业教育界已得到推广应用。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工学结合的措施和建议。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相应细化了工学结合的相关要素,但没有系统地阐述理论依据、实施路径、方法策略等微观要素。

截至2016年3月21日,关于工学结合的研究,百度学术统计的论文数量为23917篇,数量虽然可观,但还没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或策略。已出版的著作大部分局限于课程开发。随着工学结合教学的普及,各院校理解不同,实施效果相差较大,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和落实还有待深入。

基于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计划项目“基于真实工作环境与生产过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深职院课题组)、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改革研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效果评价研究”以及2015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实践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等项目的研究成果,结合作者教学和专业建设经验以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本书力求系统地阐述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性。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从发达国家有效的工学结合教学典范——德国“双元制”教育分析入手,提取影响我国工学结合教学有效性的要素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一章主要阐述工学结合教学的逻辑关系,获取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性判据。从职业教育与工学结合教学的逻辑关系、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教学的成效分析、工学结合教学有效性要素、工学结合教学的理论依据等方面,阐述了工学结合教学有效性的判据,为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指引。第二章从职业教育的专业属性出发,分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和教学实践案例,有效定位工学结合教学的内容。第三章从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出发,全面阐述了工学结合教学有效性的实施要素。确保工学结合教学有效,是全书的核心内容。第四章全面阐述了工学结合教学的评价有效性。本书没有从评价的具体细节——评价指标体系着手研究,而是从实践出发,阐述了工学结合教学评价有效性的实施要求,研究了宏观、中观及微观的评价策略,确保工学结合教学的评价有效。

本书从教育学出发,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改革成果,系统性地阐述了工学结合教学有效性的影响要素。从问题出发,找到理论依据,指导具体实践,并有效评价实践,旨在确保工学结合教学有效,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书中提出的新观点,如工学结合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平台课程与模块课程的融通体系、双能力结构的师资、全人培养的课程开发模式、情境转化与反馈式教学法、按专业特色分类实施、专业分类法、多功能一体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档案袋评估与表现性评估相结合的有效评价法等,为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策略和路径,既阐述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又融合了成熟、有效的职业教育理念。

本书作者出身于航空技术专业,从事航空工程研制15年,又投身职业教育与管理15年,既能领会工学结合理念,又能付诸教学及教学建设。作者不断地探索职业教育,学习先进理论,借鉴有效方法。本书从策划撰写到初稿完成历时近5年。虽经过多次审核,反复修改,但书中观点仍为一家之言,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能成稿得益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各教学部门、广大教师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同时,家人的体谅和支持也是完成写作的动力。在此,对支持和鼓励我的所有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祝愿我国职业教育高效发展!

作者

2016年8月于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