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信息技术的功能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的统称。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对信息的认知,也就产生了信息技术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古代的烽火报警就是典型的信息传递技术。因此,信息技术并不是有了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以后才产生的。
虽然信息技术古已有之,但是在没有发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之前,人类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依赖于人的感觉器官进行信息收集,采用传统的交通和交流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借助纸张等媒介进行信息存储,利用人脑的计算能力(借助简单的工具,如算盘、计算尺等)进行信息推理和综合,因此,当时人类社会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非常低(参见表1-1),具体反映在信息采集手段原始、信息获取成本高、信息处理能力低、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传播范围小、信息存储介质原始、信息存储容量小等方面,这些问题导致了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信息技术本身也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并且没有形成专门学科和专业对信息技术进行研究。
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发明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促进了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今天人们概念中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电子形式采集、处理、储存、传递和利用信息的技术。
冯·诺伊曼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进行科学计算,解决人类计算能力有限和计算速度慢的问题。在互联网出现的时候,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信息传递距离短、传递速度慢、传递信息量小的问题。这两项技术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拓展人类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其在企业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增加,相应的软件工具和系统日益丰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无孔不入的技术,渗透到了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那么对于企业应用而言,信息技术究竟具有什么功能呢?如何划分这些功能呢?作者认为,虽然企业的应用信息系统非常多,解决的问题多种多样,但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可以概括为本原、扩展和战略三类功能。
1.4.1 信息技术的本原功能
信息技术的本原功能是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发挥作用的功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本原功能就是完成科学计算、信息存储和信息传递,这些功能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强项,也是人类发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最初目的(拓展人类的信息处理和传递能力),就如同人类发明了手机是用来进行移动通信、发明了汽车是用来旅行一样。在企业应用场景中,信息技术的本原功能主要是指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计算、存储和传递功能,开发实施支持企业进行科学计算、信息存储、信息交换的应用软件系统,拓展企业工作人员事务处理和信息传递的能力,加快企业事务工作的速度、提高事务工作的准确性、提高办公和办事效率。
信息技术的本原功能在企业的具体应用包括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物料需求计划制定、库存统计、财务记账、产品辅助设计、工艺路径辅助编制、设备控制、数据采集、质量统计、报表生成等,还包括采用电子邮件系统发送和接收电子订单、网上发布公司介绍和产品广告等。
由于科学计算、信息存储、信息传递本身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其应用方法和效果不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信息技术本原功能在企业的应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使得过去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和信息存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如同没有人抱怨手机具有移动通信功能一样,至今也没有人对采用计算机进行物料需求计划制定的方法提出批评,也没有人提出要摈弃计算机而退回到过去用手工编制物料需求计划的想法,更没有人抱怨用电子邮件系统来交换信息的做法(垃圾邮件的产生是人的道德和品质问题,不是电子邮件系统本身的问题)。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的本原功能在企业的应用是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主要解决个人事务处理问题,并没有解决企业生产组织、管理和运作层面上的问题,因此对提高整个企业效益的作用还不明显。
1.4.2 信息技术的扩展功能
信息技术的扩展功能是指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本原功能的基础上,将企业运营中本来由人进行管理的业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业务对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经过整理和总结,编制成相应的应用信息系统,并在应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开展企业管理和业务运作,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运作效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信息技术的扩展功能可以总结成公式(1-6):
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法涉及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业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生产组织方式、资源调度和优化方法、产品开发方法、组织设置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等,因此,信息技术的扩展功能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常见的实现信息技术扩展功能的应用系统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产品研发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营销与采购管理系统、能源动力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文档与知识管理系统、物流管理与控制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考勤与绩效考核系统等。
在信息技术本原功能的基础上,信息技术的扩展功能将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以一种模型化和程序化的方法,通过编制软件程序固化到相应的应用信息系统中,并在应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企业管理和运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业务运作效率的目的。实现信息技术扩展功能的核心工作是总结整理企业管理思想、方法、业务规则和运作方式,形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形式化表示方法(包括企业管理模型、业务规则、优化算法、控制程序和资源分配策略等),并固化到相应的软件程序中。信息技术的扩展功能是否丰富、实用、高效和合理,本质上取决于企业对相应的模型和规则的总结整理水平。企业总结整理得到的模型和规则内容丰富、科学先进、符合企业业务运作实际,则据此开发实施的信息管理系统就会得到认可并发挥重要作用。反之,则不会得到认可,也不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企业对商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选型时,要考察相应的软件系统中采用的企业管理模型和规则内容是否丰富、是否科学先进、是否符合企业业务运作情况,这些是对商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实现信息技术的扩展功能,建立支持企业管理和业务运作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内容。由于认识和方法上的问题,有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走了许多弯路,甚至造成了部分企业在信息化上投资的浪费,并由此产生一些对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质疑。作者认为,造成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信息技术本身,而在于当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扩展功能时,对反映企业管理和运作过程的企业管理模型、业务规则、优化算法、控制程序和资源分配策略等缺乏深入的分析,导致实施的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实际业务运作情况不符合。另外,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方法存在问题、对业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不够重视等,也是造成信息化应用失败的重要原因。
1.4.3 信息技术的战略功能
信息技术的战略功能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战略的创新,实现企业内部、供应商、客户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建立企业战略竞争优势,赢得市场竞争。信息技术的本原功能是在个人事务处理层面发挥作用,扩展功能是在企业管理和业务运作层面发挥作用,战略功能则是在企业战略运营和社会资源整合层面发挥作用。
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普及,使信息技术具有可以无限延伸和以光速传播信息的能力,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能力,突破过去地域、时间、管理手段等因素给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带来的制约,实现企业经营和管理战略上的创新,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以下给出几个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战略创新的示例。
案例1: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竞争美国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时,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了全球30个国家50家公司参与研发的数字化协同环境,形成了无缝连接、紧密配合的全球虚拟企业,快速地完成了以数字化技术为研制基础的三种变型、四个军种、客户化程度高的飞机设计,赢得了全球有史以来最大的军火合同,总合同价值约2000亿美元[9]。
案例2:DELL计算机公司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了定制化计算机的直销模式,用户可以通过DELL提供的网上计算机定制系统进行计算机配置,并直接给DELL下订单,从而消除了大量中间环节,DELL根据顾客的订单安排采购和生产,从而实现了与顾客的零距离和产品的零库存[10]。
案例3:2001年10月1日,GE Fanuc公司与Datasweep公司结成联盟,共同开发从车间加工设备到全球供应链的e制造系统。由GE Fanuc公司设计的基于车间自动化的eManufactuirng方案及其产品CIMPLICITY可以方便地集成车间中的各种系统,收集和分析各种生产和管理信息。Datasweep公司的Advantage产品是一个基于Web的制造管理系统。Advantage可以提供实时的协同制造解决方案,解决企业与多个供应商之间实时生产信息的交流和共享问题,对整个商务过程——从车间设备到整个供应链的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控基于当今动态多变的企业组织结构,CIMPLICITY Advantage方案为企业的管理者们提供了全面了解整个生产过程执行情况和实时动态监控的功能,企业可以方便地了解和控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协作商等的经营情况。另外,CIMPLICITY Advantage将数据集市(Data Mart)技术以及联机事务处理(OLTP)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技术用于企业操作层面的分析处理,使得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更加高效、可靠[10a]。
目前有一些公司为了提高其产品的研发速度,在全球的多个地点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产品研发数据的交换,从而建立全球协同的产品研发团队,利用不同地区的时差,实现产品24小时不间断的研发,从而大大加快了产品研发的速度。还有一些公司在全球的多个地点建立产品服务支持中心,利用不同地区的时差,为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产品服务技术支持,从而大大提高客户满意度。
实现信息技术的战略功能首先需要企业有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获取、传递、处理上的优势,用这些优势弥补传统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上存在的不足,在社会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并面向全球开展企业运作。
典型的实现信息技术战略功能的应用系统有电子商务系统、协同产品商务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子化制造系统(e-manufacturing system)、异地协同设计制造系统、动态联盟和敏捷制造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与提供信息技术本原功能和扩展功能的应用系统相比,实现信息技术战略功能的应用信息系统的特点包括:①支持企业战略运营,而不仅仅是日常业务的管理;②运作范围广,跨越了企业边界,支持在多企业间和社会范围内的企业协同和资源共享;③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地域约束,实现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的24小时不间断运作;④对产品实现从客户需求获取、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产品使用到服务支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表1-2给出了信息技术三类功能的对比,供读者参考。
表1-2 信息技术三类功能的比较
1.4.4 湿件的作用
信息系统包含硬件(hardware)、软件(software)和湿件(wetware)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硬件是信息系统的物理载体,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而只有硬件的裸机是无法运行的,还需要软件的支持。所谓软件,是指为解决问题的而编制的程序及其文档。计算机软件包括计算机本身运行所需要的系统软件和用户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应用软件。湿件是指与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紧密相连的人(程序员、操作员、管理员、业务人员),及与系统相连的人类神经系统,是储存于人脑之中、无法与拥有它的人分离的能力、才干、知识等。在企业信息化应用过程中,湿件是指基于给定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一个组织内部的人员开展业务处理和协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它主要反映人使用信息系统的熟练程度。把湿件作为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因为今天的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人机交互的系统,特别是企业应用信息系统,其功能主要是与人交互完成业务处理和控制决策。湿件是与软件、硬件并列的信息系统第三大件。湿件将人的作用突显出来,而且这种作用远远高于软件和硬件。没有软件,硬件是无用的;没有人的操作或指示,软件、硬件一起也做不了什么,由此可见,湿件是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仅有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是不够的,还要大力加强人员使用信息系统技能的培训,否则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资无法取得良好的收益。
有些企业喜欢在技术上追求先进性,频繁引入新的硬件和软件,但是实际上获得的信息化收益却与投入呈反比。某些人将信息化收益与投入呈反比现象称为“IT悖论”,通过引入湿件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种现象。即企业引入新的硬件和软件导致投入增加,而硬件和软件本身并不会为企业带来收益,只有湿件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由于引入了新的硬件和软件,员工需要放弃过去熟悉的操作界面、工作方式和协作程序,而熟悉新的系统需要培训和时间,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员工的湿件水平下降,企业业务运作效率下降,信息化收益下降。所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不要频繁地升级或更换系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用好已有信息系统上,在新的系统上线后,要及时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信息化投入尽快获得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