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政府导向或市场导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以后各章要览

第一章对贫困的发生提出一个新概念,即贫困可以理解为贫困人口没有与有效率的生产要素相结合的结果。这一概念可用以分析贫困形成的原因,也为评价扶贫政策的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以下各章节基于这一概念分析贫困在中国形成的原因以及反贫困政策的选择。

第二章回顾关于贫困形成以及扶贫政策的中外文献。马克思把贫困解释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始终是我们进行贫困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思想。西方学术界对贫困的形成以及制定恰当的扶贫政策进行了诸多研究,提出了有意义的现代理论和政策主张。中国主要领导人基于所处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提出基于当下的扶贫政策主张,对当今中国消除贫困仍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中国的扶贫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各自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富有启发意义,更具国别的针对性。

扶贫需要理论指导。第三章提出贫困形成的理论,强调市场对贫困消除的基础作用。扶贫也可以理解为配置资源用于贫困人口的减困脱贫,要防止对扶贫资源的配置不足和配置过度。为此,笔者提出扶贫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模型。

贫困的形成与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第四章分析了贫困形成的环境因素,归纳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的环境特征,并基于2016年扶贫问卷调查,从贫困区气候、水源条件在农户层面上分析导致贫困的因素,以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贫困形成的原因。

环境只是导致贫困的因素之一,贫困在个体上的发生与个体因素有着更直接的关系。第五章基于2012年农民收入问卷数据讨论导致贫困人口低收入的个人因素,包括贫困人口的人口学特征、贫困人口低非务农收入的个人因素、贫困人口低务农收入的个人因素、贫困人口受教育收入回报以部分解释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的原因。

为了尽快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政府采取诸多扶贫政策,投入巨大,那么这些扶贫政策的扶贫效果就值得关注。第六章研究扶贫政策对贫困人口减贫脱困的作用。本章基于2016年扶贫问卷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检验各项扶贫政策对贫困居民收入的影响。随后,对各项具体的扶贫政策分别进行分析,包括扶贫款对脱贫的作用、政府推广的开发项目对脱贫的作用、干部驻村对脱贫的作用、小额贷款的可得性及对脱贫的作用以及贫困区基础设施投入对脱贫的作用。

网络上有不少关于扶贫的言论,或许有所偏颇,但也不乏深刻之处。第七章收集了部分网上言论,值得一读。在调查期间,同学们听到不少来自贫困家庭的故事,反映的是贫困人口的原生态。本章对其稍加整理,记录在此。

第八章研究农村发展与减困,侧重分析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发展以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扶贫作用。

贫困区贫困人口难以就地与有效率的生产要素相结合实现脱贫,易地搬迁就成了重要的扶贫政策选择。第九章探讨农村贫困人口迁徙与脱贫,分析农民外出打工意愿及个人因素,提出并讨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即易地扶贫搬迁,应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村民所在村落的政治结构影响公共服务,进而影响贫困的发生。第十章研究村落政治结构与贫困,讨论村落政治结构对贫困发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改善村落政治结构以更好地实现扶贫目标。

扶贫政策带有悖论性质,学界对此少有关注和研究。第十一章提出扶贫悖论的概念,分析扶贫悖论给扶贫带来的复杂性,讨论在考虑到扶贫悖论基础上扶贫政策的选择。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扶贫力度,但必须将脱贫的责任在贫困居民和政府之间做出恰当划分。

第十二章首先对前面研究的主要发现做出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扶贫政策的基本选择,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扶贫政策,应更多的是政府导向还是市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