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音乐启蒙教育浅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精神分析发展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是治疗和研究人格障碍的心理学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在20世纪上半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弗洛伊德认为人在童年的经历和无意识的欲望可以对人的个性和行为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与行为主义理论大相径庭,精神分析理论坚信人的行为只是表面现象,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必须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要对他/她的行为特征加以分析。而人的主要性格是在6岁以前发展形成的,早期的经历至关重要,因此,弗洛伊德根据儿童成长发展规律提出了人的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Campell & Scott-Kassner, 1995)。

(1)“口腔期”(0~18个月):婴幼儿最早的互动交流是通过口腔来探索发现一切新事物,吸吮则成为重要的手段。这一时期的婴幼儿依赖性极强,他们通过口腔的刺激来取得对照顾者的信任和舒适感。如果婴幼儿的口腔活动受到制约,在今后的人格发展中容易出现独立性和侵略性的偏差,有可能在日后出现酗酒、抽烟、咬手指等坏习惯。

(2)“肛门期”(18个月到3岁):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培养独立性,而如厕训练是孩子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需求的第一步。在如厕训练中孩子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适时地鼓励和赞美可以帮助孩子在训练中建立自信心。过度的批评可能会导致孩子未来性格的无情、冷酷、吝啬等。

(3)“性器期”(3~6岁):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开始发现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差异,从而产生所谓的“恋母”或“恋父”情结。单亲家庭子女可能会失去这一性别认同或模仿的阶段,可能因此产生性别混淆。

(4)“潜伏期”(6岁到青春期):随着孩子进入学校,他们的生活范围逐步扩大,从原来对父母的冲动转换为对周边对等关系的向往,同性关系是这一时期发展的关键,因此自信心的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5)“两性期”(青春期以后):性心理发展的最后阶段,是异性关系发展的强烈阶段。早期阶段的重点完全放在个人需要方面,而最后阶段则更关注周边影响,经历与各种生活区域之间的平衡,是其他阶段顺利完成的福祉结果。

与弗洛伊德一样,心理分析学家艾瑞克森也认为人的性格发展形成存在不同的阶段,但他着重于社会经历对于人的一生所带来的影响。他认为人格的发展不只局限在6岁以前,人的一生要经历八个不同阶段,人在每个阶段都会经历/解决一些“冲突”,这成为人性发展至关重要的“成分”,而每个冲突则依赖于自我强度或自我素质的掌控管理(黄维龄,2000)。

(1)“信任与不信任”(0~18个月):信任感在婴幼儿的人生起步阶段,会形成他们对周围一切或对世界的众生期望。孩子的信任发展是基于他们对父母/照顾者的可靠性和依赖程度,信任感的成功发展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2)“独立自主与羞怯怀疑”(18个月到3岁):与弗洛伊德相同,艾瑞克森也认为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发展个人控制,如厕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机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感和自信心。偶尔的不足和自我怀疑是正常的,只有实现独立自主与羞怯怀疑之间的平衡,才能使孩子们在合理范围内按自己的意志来行事。

(3)“主动与内疚”(3~6岁):孩子们在学龄前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对周边的事物仔细观察、思考和推理。孩子们开始通过社会交往展现领导他人的能力,责任感是完成任务的关键;缺乏主动性,自我怀疑则失去自我质量的掌控。

(4)“勤奋与自卑”(6~12岁):孩子在这一阶段是全面掌握知识技能的时期,在学校内会出现技能掌握竞争意识。通过社会交往,孩子们开始产生成就感或自卑感,如何平衡心态,肯定自我十分关键。

(5)“自我认同与角色混淆”(12~18岁):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自我发现的重要时段,是培养社会生存能力的关键时期。自我认同状态以健康的方式发展可以增强青少年的信念和欲望;反之,则会使他们对自己和未来感到困惑或不安。

(6)“亲密友爱与孤独疏离”(18~35岁):成人后这一阶段是人际关系探索的过渡时期,是形成与他人持久、有意义的关系的能力展现。友谊的成功建立是社会安定和谐的体现,而情感的隔离容易引起孤独与抑郁。

(7)“精力充沛与停滞颓废”(35~65岁):人们更加专注于事业和家庭,更加积极地向年轻一代引导和传承。爱护是这一阶段的关键词,爱护伴侣、爱护孩子、爱护工作、爱护社会等都是这一阶段的成就体现。而那些未能融入社会,感觉自己未能体现社会价值的人面临着停滞。

(8)“完美与绝望”(65岁以上):人在年老之时主要是对生活的反射性回顾。觉得自己人生不够成功的人会留下许多遗憾,而那些对自己成就感到骄傲的人则更加欣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