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是一种美德吗?
勤俭节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个被传诵了千年的美德对于今天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来说还是一种美德吗?当然不是。
因为过分节约就会导致社会交易总量的萎缩,这对于任何一国的经济发展来说都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有这样一个寓言:
在一片茂密的花丛附近,住着一个庞大的蜜蜂家族。这个蜜蜂家族里有很多成员,一直以来他们都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他们从不像其他蜂群那样节衣缩食,崇尚节俭。他们的座右铭便是“享乐就是一切”。为此,他们大肆挥霍,每天都在吃喝玩乐中度过;为此,他们不断地遭到其他蜂群的耻笑,甚至有蜂群断言:如果再这样下去,终有一天他们会一无所有的。
然而,这个蜜蜂家族却并没有像别人所猜想的那样就此衰败。相反,他们却更加兴旺了。就在此时,一个远方而来的智者游历到此。他见到这个蜜蜂家族如此奢侈浪费,不免有些忧虑,于是就找到蜜蜂家族的当家人,对他说:“你们现在如此挥霍无度,等你们把所有东西都挥霍光了,将来你们要怎么生活呢?”
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智者,对于他的话,当家人自然是觉得有理。于是,在他的号召下,家族的所有成员都开始节衣缩食。可是,一年之后,这个曾经奢华无比的蜜蜂家族已经变得破败不堪了。
这个寓言所反映的问题就是:节约对于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来说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对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节俭悖论”这一著名的经济学理论。凯恩斯解释说:在社会的经济活动中,节约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是美德,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积累财富;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节约将意味着支出的减少。这样会迫使生产商减少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工人的收入。一旦工人的收入减少,那么储蓄也会随之减少,而市场有效需求也会因此缩减,这就必然会阻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量、就业的增加。
在中国,节俭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美德,很多中国人都把节约当成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在中国人看来,提倡节俭,就会减少浪费、增加家庭财富。可是这样的理论在凯恩斯看来却是不明智的。他认为,消费是拉动市场需求的动力,而市场需求决定着国民收入,节俭对于经济的增长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2001年,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这次袭击事件对于所有美国人来说是都是巨大的灾难。很多美国人因受这次事件的影响,而不敢再轻易投资和消费了。他们把自己的收入都存进了银行。在这种消费心态的影响下,美国的经济开始步入低谷。
此时,一些知名的企业家为了鼓励民众消费,便开始联合起来向股票市场注资。在他们的不断号召和鼓励下,很多美国民众终于打开了自己的钱包,这才使美国的经济逐渐恢复了起来。由此可见,节俭美德需要我们重新加以考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