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考古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考古学的格调

买了本挺好玩的书——《格调》,讲美国的社会等级与生活品位。在美国这样极强调平等的国度,等级也是无所不在,衣食住行、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暴露出来。禁不住想起考古学研究,这其中有没有等级格调之分呢?想了想,似乎还有点儿。调侃之言,切勿对号入座。

评定格调的基本原则遵从我所说的经济学第一定律:没用的东西最贵,占有没有用的东西越多,格调自然就越高。比如说美国最顶尖的阶层,他们的房子在马路上是看不到的,连进出道路也弄得弯弯曲曲的。道路越直,等级越低。这一原则的拓展版就是闲暇时间、工作自由度等越多,格调就越高。

不妨用这个基本原则来衡量当代考古学,我曾经写过文章介绍当代西方考古学中八个研究范式,不妨以之为分析对象来评估一下当代西方考古学不同范式的格调高下。

过程考古学或是新考古学注定是中产阶级品位的,因为它是功能主义,决不做无用功。它还强调科学,想把考古学发展成一门科学,科学是实在的,实在的东西绝对是没有品位的。过程考古学催生了考古科学,各门自然科学门类都与考古学联姻,形成了许多新兴学科,动物、植物、DNA、地质、GIS考古等。这些学科都遵循严格的科学研究方法,文章的起承转合,文献、插图、注释等都有模有样,就像穿着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似的,一看就是中产阶级。

后过程考古的格调似乎要高一点,因为它研究符号、象征、体验等,功能主义是它批评的对象。社会的运作不是人围着社会转,人可以改变社会,这口气至少也是社会中上层以上才能有的。它比较强调多元话语,能够与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没有什么架子,这只有社会上层才能做得出来,中产阶层对自己的身份很敏感,总是有点装模作样。后过程考古学之所以首先在英国兴起,可能也因为沾染了一点贵族气派。后过程考古学家的文学功底一般都比较好,受过古典文学熏陶,不像宾福德纯科学的底子,写文章晦涩难懂。文学比科学更不实用,所以后过程考古的格调应该要高一点。

若单就没有实用性来衡量,文化历史考古的格调应该最高,但是它似乎不满足于没有实用性,还是想去研究历史、解释历史。于是问题就来了,不满足于现状,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深感痛苦,这是典型的贫民特征。而且从“两极相通”的原理来看,格调最高与最低的阶层最为相似,除了忽视实用性之外,就是对思想及任何深刻的东西都不感兴趣,社会顶层与下层有这么个共同特征。文化历史考古似乎也是如此,考古学理论,乃至于思考都是荒唐的。考古学就是发掘,唯有发掘才能来钱、来项目、来名声,材料就是一切。

考古学诸学派中格调最高的也许应该算是历史考古与艺术史,从温克尔曼开创这门学派以来,它的基本方法就没有变过。通晓几门少有人知的文字是必要的,即使这门文字没有什么用,总之,越少人了解越好。历史考古与艺术史从来不屑于争什么项目、基金,钱总是有的。历史考古与艺术史一般都不屑与考古学为伍,理论?方法?发掘?都太实用,太下里巴人了!

当然,也许有一学派不服气,那就是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历史考古与艺术史好歹还要关注器物,“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如苏联的考古学,是不屑于受到考古材料的约束的,直接到原著上去找结论就行了。而且结论巨有体系,巨有说服力。只要马克思没有错,他们就错不了。从苏联考古学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的格调还是技高一筹,格调最高。

生态与达尔文考古学这两个学派都是过程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比过程考古学更有体系,更注意概念的发展,如达尔文考古发明了模因(meme)来描述文化的传递过程。什么是模因呢?多少有点神秘,这是高格调的特征。达尔文考古还强调描述,认为描述越详细越好,这也倍儿有面子,详细的特征从来都是上层的特征,什么时候轮到下层贫民诉说自己的点滴呢?生态考古最终关心社会的崩溃、人类的命运,要为未来人类提供参考,这格调就是不同凡响。关心社会、关心人类毫无疑问是高格调的标志。生态考古与达尔文考古在过程考古的基础上都努力提高了一个社会等级,进入了中上阶层。

从后过程考古学而来的能动性范式旗帜鲜明地指出人是历史的创造(或者说创作)者,人是能动的,即使是在上帝面前——上帝还是人创造的。物质就不用说,人使用物质改造世界,也包括人本身。至于说,能动性研究能够解决考古学什么样的问题,目前还不得而知。这很格调!

整体来说,考古学最近几十年的发展,格调还是有所提高的,或者说丰富了考古学的格调层次。在所有学科中考古学应该说相当有格调,因为它相当没有用,肯定比经济、法律差,也不如社会学、历史学,甚至都不如哲学。所以,考古学兴起之时,都是国王与贵族在玩;在中国也是最有文化的士大夫才可以论钟鼎彝器,没有一点传承或是家学,搞不了这个。如今,考古学走向了凡间,有些学生总觉得考古学不如经济法律实用、挣钱多。怎么说呢?他们选错了专业,搞这么有格调的学问,怎么能够谈钱呢?把考古学做成挣钱的玩意儿,考古学也就没有格调了。

中国考古学的格调如何,我不知道,所以不敢乱说,有时觉得挺高,有时又觉得挺低的,矛盾得很,所以也就只好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