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产业安全的内在关系
产业安全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既不能对产业安全问题麻木不仁、漫不经心,也要谨防夸大产业的不安全,并以此质疑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因此,研究产业安全问题,必须把握好尺度,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为根本出发点,立足于开放经济、开放市场的前提,更深入、更系统、更有针对性地剖析产业安全问题,提出系统、完整的产业安全理论体系,才能为维护我国产业安全提出既符合世情、国情又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产业安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产业安全的灵魂。
一 提出背景的一致性
前述已经说明,我国的产业安全问题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关键阶段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首先,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经济内在的无序性开始显现;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其次,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最后,随着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际文化交流空前扩大,国际安全合作日趋加强;另一方面,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单极还是多极的斗争仍然尖锐,国际战略竞争更趋激烈,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南北差距拉大,经济结构性矛盾加剧,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能源资源压力增大,经济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增多。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准确把握以上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基础上提出来的。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维护产业现实安全与发展空间,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 内在要求的吻合性
科学发展观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产业要安全,要求产业的发展也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就是产业方方面面的安全都要考虑。从现代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来看,一个国家产业系统的完备性具有强烈的外部经济效应,每一个产业的安全性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整个国家的产业生态系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资源安全、生产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安全、市场安全、产业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才能获得产业的全方位安全。
协调就是产业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产业链的各个阶段、产业内外环境、产业之间都要相互配套、相互支持、相互策应、相互补台,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同样具有外部正效应,需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力戒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而要努力实现产业员工和谐共进、产业与社会和谐有序、产业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使产业的发展避免以收入差距拉大、思想道德滑坡、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能源枯竭为代价,实现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