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质量评价理论基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5 正常波动与异常波动

众所周知,在生产过程中,即使同一个人使用同一台机器和同一批原材料,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采用同样的工艺方法,加工出产品的质量特性值也不完全一样,这是因生产加工过程受人员(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测量(Measure)、环境(Environment)等因素(简称5M1E)影响所致,此即产品质量特性具有变异性。由于这种变异性又服从统计规律,所以为我们在质量管理中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产品的质量特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消除变异对产品质量特性造成的影响,人们对变异原因进行了不懈探索。“统计质量控制之父”、美国著名质量专家休哈特(Walter Andrew Shewhart)博士通过研究发现,产品质量特性的变异来自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各样波动,并首次将质量波动分为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两大类,他的这一贡献开创了人类运用统计观点探索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先河。

正常波动是由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的,它总是存在,技术上难以消除,经济上花费较高,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小。例如,要消除仪器仪表的精度误差,不是花钱较多,就是很难解决。再比如,车床马达的振动对加工零件是有影响的,但这是加工过程所固有的,因其影响较小,所以是质量管理中允许的波动。

异常波动不是过程中所固有的,它时有时无,技术上易于消除,经济上不用过多投入,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例如,车刀严重磨损导致加工出的螺丝直径变大,通过更换刀具就可以解决问题。

在质量管理中,为分析产品质量问题所采用的工具与方法,以及为提高产品质量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都是围绕着消除异常波动而进行的。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则直接推动了设计质量水平的提高和制造设备档次的提升,是降低正常波动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