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伊教独特的宗教观
巴哈伊教,又译巴哈伊信仰、巴哈主义、贝哈主义、巴哈教、白哈教,还有巴海尔教、比哈教、贝哈教、巴海教、巴赫伊教、巴哈依教、巴孩教、白衣教、白益教等,是阿拉伯文Bahaiyah的音译。也有意译为大同教、博爱社、巴赫泛神教、波斯泛神教、通一教的,或既有音译又有意译的伯哈尔大同教、巴海大同教等,还有百合一教、伊朗万神教,不一而足。在167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巴哈伊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观。
在当代世界,人们对宗教的认识往往因为受到宗教极端主义的影响而对宗教有所误解,掩盖了宗教和世俗社会接轨的一面。现今社会,宗教和世俗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宗教和世俗社会的那种紧张关系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有些宗教和世俗社会之间的鸿沟正在逐步缩小,甚至于在某些方面,有的宗教正在和世俗社会走向趋同,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宗教的世俗化和世俗的宗教化。世俗的宗教化,我们都有所感觉,我们身边的宗教徒在增加而不是在减少,就是明证。而对宗教的世俗化,我们往往反应迟钝。但是宗教的世俗化实际上早在15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只是那时人们还认识不到。我这里涉及宗教世俗化的典型是新兴世界宗教巴哈伊教。巴哈伊教以世俗化为主要标志,成就了一个独特的宗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观。
这种宗教观主要包括上帝独一论、先知连续显现论、人类一体论、宗教同源论、天堂地狱论、宗教科学协调论等,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世俗化的特点。
巴哈伊教提倡一种普世宗教,它认为普世宗教只有一个,即巴哈伊教。该教主张,上帝或安拉是独一无二的、全知的、全能的,是宇宙的缔造者,也是世间万物和人类的创造者、启动者和支配者。巴哈欧拉说:“所有赞美都归于上帝的一致,所有荣誉都属于祂——宇宙的万军之主和无与伦比、无比荣耀的统治者。祂从虚无之中创造了万事万物;祂从无有之中创造了最精巧优美的组成部分;祂将祂的创造物从极其谦卑和濒临灭绝的危险中拯救出来,然后把他们带进不朽荣耀的天国。除了祂包罗万象的恩典和渗透一切的仁慈以外,任何事物都不可以达到这一点。”上帝虽是独一的,但可以取不同的名称,如上帝、安拉、神、天主、佛陀,虽然称谓不同,实质却是一致的、统一的。祂是宇宙的核心,宇宙的最终目的和本质。祂是不可知之本质,是神圣的本体,自古至今,祂一直隐藏在他亘古的本质中,并停留在他的实体内,而永远不会暴露在凡人的视野下,祂将永远超越一切感官,并且无法描述。
阿布杜巴哈对《圣经》中上帝所说“让我按我的模样造人吧”进行了解释,认为这里的“模样”并非指外貌,因为神的本质并不局限于任何形式的外观,而是指神的本质特性,如公正、仁爱、恩泽全人类、忠贞诚实、对万物慈悲为怀,所以上帝的模样指神的美德,而人理应成为接受神性荣光的容器。
上帝的旨意要通过亲自差遣的诸先知连续不断地显现,因而各大宗教的先知都应该得到承认,如亚伯拉罕 (犹太人始祖)、克里希南 (印度教创始人)、摩西 (犹太教领袖)、琐罗亚斯德 (火祅教即琐罗亚斯德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佛教创始人)、耶稣 (基督教领袖)、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创始人)、巴布 (巴哈伊教创始人)、巴哈欧拉 (巴哈伊教创始人),都是上帝差遣的先知。所有先知的本质是相同一致的,他们之间的唯一性是绝对的。所以推崇某些先知而不敬重其他的先知,是不容许的。但是,先知们在这个世界中启示的分量必然会有差异,每一位先知所传报的信息都是独特的,每一位先知都用特定的言行方式显现自己,由此之故,他们的伟大性才具有差异。上帝派遣先知降世的目的有二:一是要把人类从无知的黑暗中解放出来,指引他们迈向真知的光明;二是要确保人类的和平与安宁,并为人类提供建立和平的途径与方法。这样,先知和现实世界都是神的体现,每一位先知都有一个预言的周期,穆罕默德的天启应持续至少1000年,而巴哈欧拉启示的周期至少要延续50万年,因此巴哈伊信仰应该被视为一个循环的鼎盛期,即一系列连续的、预言性的和演进性的启示之最后阶段。
现实世界的所有人,不分男女,都是安拉的儿女,人人都是平等的,不管种族、肤色、社会地位如何,人类皆兄弟,应该统一和谐,真诚相爱,互相信任。整个人类是一个统一的独特种族,是一个有机体的单位,是安拉创造物的顶点,是创造的生命和意识中最高的形式,能够与安拉的神灵交往。巴哈欧拉说:“你们是同一棵树上的果实,同一树枝上的叶子,用最虔诚的爱、和谐及友情与大家相处吧……团结之光如此强大,它能照亮整个地球。”他一再强调“地球乃一国,万众皆其民”。阿布杜巴哈也指出,人类有肤色种族之不同,风俗习惯、口味、气质、性格、思想观点方面存在广泛的差异,这正是人类既一致又多样化的标志,是完美的象征和上帝恩惠的揭示者。这正像花园中的花朵,“尽管种类、颜色和形状有所不同,但是,由于它们受到同一泉水的浇灌而清新,受到同一和风的吹拂而复活,受到同一阳光的照耀而成长,这一多样性便增添了它们的美和魅力”。“如果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叶、果实、树枝和树都是同一形状和颜色,这将是多么的不悦目!不同的颜色和形状丰富及装饰了花园,而且还增进了它的艳丽”。既然人类是一致的,那么就不应该继续生活在充满冲突、偏见和仇恨的混乱世界里,为此,巴哈伊教反对人与人之间互相作对和互相残杀,提倡废除伊斯兰教有关“圣战”的教义。
和人类一致的原则相联系,巴哈伊教还提倡宗教同源的原则。巴哈欧拉阐明了这样的基本原则:“宗教的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神圣启示是一个相继发展和逐渐演进的过程,全世界所有伟大宗教的起源是神圣的,它们的基本原则完全和谐一致,它们的目标和意旨是一致和相同的,它们的教义是同一真理的不同角度,它们的作用是互补的,它们的差异是存在于教义中的次要方面,它们的使命代表人类社会灵性发展的连续阶段。”因此,各种宗教之间不应敌对,千万不要使宗教成为纷争及不和的因素,或仇恨与敌对的根源,对一切宗教和各教派的信徒均应一视同仁,采取宽容的态度。人的宗教派别之不同,不应成为相互敌对和疏远的根源,也不应成为和平、安宁和友好交往的障碍。宗教偏见在于:狭隘的信仰原则,只承认自己的信仰是正统和正确的,其他一切宗教均为异端;教条化和僵化,认为宗教真理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因此固守宗教教条不放;因循传统,传统的宗教逐渐失去探索真理的活力,成为世代因袭的习俗。神圣的宗教并不是分歧与争执之道,假如宗教成了对抗与冲突的根源,那么,倒不如没有宗教。宗教应成为国家的活跃因素,假如它成为人类死亡之因,那么它的不复存在对于人类来说反而是一种福祉和裨益。因此,巴哈伊教提倡人与人之间要放弃一切偏见和斗争,发扬个人的高尚道德和友爱精神,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世界大同。
巴哈伊教承认天堂地狱是存在的,但对它们赋以新意,认为天堂可以看作是接近上帝的一种状态,地狱则是远离上帝的一种状态。每一种状态都是个人在灵性方面努力发展或是缺乏发展的自然结果,灵性进步的钥匙即是跟随上帝显示者所指之道。这种思想与巴布教派是一致的,巴布有言:“天堂者,能认识及敬爱造物,而自修完善,俾死后得进天堂,而享永久之道也。地狱者,不认识造物,不能修到完善之境,而失却天恩也。至于物质之天堂、地狱等,皆属理想而已。”因此,巴哈伊教鼓励个人要对安拉忠诚,做安拉的奴隶,按照安拉的启示和旨意办事,这样就可以获得幸福,从而过天堂般的生活。反之,违背安拉的意愿,不执行安拉的旨意,就会遭受无限的痛苦,从而过地狱般的生活。而服从安拉,也要服从最高的宗教领导人和现存世间政权,所以,巴哈伊教提倡服从政府的法律和政策,以便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的稳步发展,避免社会动乱的发生。与此相联系,为保持社会稳定和连续性,也要继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只有这样,也才能建立人类的新的综合文化。人类将随着一个全球文化的诞生和崛起,而显现其辉煌的宏旨。
巴哈伊教义强调宗教与科学不是敌对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的,它们的本质一致。阿布杜巴哈指出:“宗教和科学是人类智慧飞向天空的两只翅膀,有了它们,人类的灵魂就能前进。缺少任何一只翅膀都是不可能飞起来的。假若有人勉强只用宗教的翅膀去飞,他就会堕入迷信的深渊;假若他仅用科学的一翼去飞,他不仅不会有进步,反而会掉入物质主义的泥潭。现在各种宗教都陷落到迷信的实践中。既不与他们所表述教义的真正原理相一致,又与现代科学结论相抵触。许多宗教的领袖相信宗教之重要,在于某些现成的教条的遵从、仪式和礼制的奉行!他们教导那些受他们所谓心灵诊治的人们作 (有)同样的信仰。这些人牢牢地被钉死在表面的形式上,对于内在的真理倒反而莫名其妙了。”他反对将宗教变成盲目、无意识地顺从某些教士的诫语,认为真正的宗教不应该反对科学、趋向黑暗,倘若宗教能与科学和谐,相互促进,造成人类陷入悲惨之境的许多仇恨和歧视就可以避免了。因此巴哈伊教反对盲从,鼓励独自探索真理:“人不应借他人之目来看,不该以他人之耳来听,也不应用他人的大脑来思考。上帝设计人的时候令每个人都有其天赋、能力与责任。那么,依靠你自己的思维来判断、遵从自己寻求来的结果吧!否则,你会完全被无知的恶狼吞噬,并失去上帝的仁惠。”而要寻求真理,就必须普及教育。
在社会思想方面,巴哈伊教提出了一些表面看来好像是相互矛盾的主张。一方面,该教提倡人追求幸福是合理的,过舒适和豪华的物质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事,人可以住豪华住宅,使用金银器皿,穿丝绸服装,使用玫瑰露和高级香水,允许倾听歌曲和音乐。为此,它不仅承认私有制的合法性,而且主张贸易自由、开办银行,甚至可以放适度的高利贷。另一方面,该教又认为人们的财产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富人只是由于无知和缺乏理智才占有财产和拥有财富的,一旦他们意识到这些财富是无益的,他们就会把自己的财产统统分出去。富人是可怜的,因为他们只知道去追求财富,而忘记了对死亡和后世的考虑。巴哈欧拉说:“你们要知道,真确的,财富乃一道巨大的藩篱,横隔在寻求者与其所寻、爱慕者与其所爱之间。富人,绝不可能到达祂 (指上帝)尊前之天庭,也不可能进入那知足与顺命之城,只有极少数例外。凡是不受其财富阻碍得以进入永恒之国,亦不曾让财富剥夺不朽之域的富人有福了。”又说:“切莫因贫穷而烦恼,也别自信于富贵。因为富贵紧跟着贫穷,贫穷又紧跟着富贵。然而,一贫如洗却拥有上帝的,此乃一件奇妙的礼物。切莫小看其价值,因为最终它将使你富于上帝里。这样,你将明白这句话的意义:‘实质上你们皆为穷人。’以及这句圣言的涵义:‘上帝乃一切之拥有者。'”所以他号召:“洗去财富之污秽,以平静舒坦地进入贫穷之境;如此你便能从那超脱之涌泉畅饮永生之甘醇。”
巴哈欧拉的这些主张,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尘世的物质文明虽是人类进步的途径之一,但只有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人类幸福。物质文明如同一个玻璃球,精神文明如同光源,没有光明时,玻璃球只是漆黑一片。物质文明又如同躯体,无论多么别致、典雅与美丽,它本身是缺乏生机的。而精神文明有如灵魂,躯体的生命来自灵魂,没有灵魂时它仅是行尸走肉。为了提高人的精神文明程度,就要限制自己的物质欲望。凡是追寻世俗的欲望与专心于物质享受的人,不能算为巴哈伊的信徒。一个人若能路经遍布黄金的河谷,而仍如浮云般,毫不迟疑地直行而过,不屑回顾。这样的人才是真正信奉上帝的人。一个人若能在遇见一个绝代佳人时,他的心灵丝毫不会被贪恋美色的阴影而吸引,这样的人才真正是贞洁无癖的创作。
巴哈伊教对伊斯兰教的宗教仪式进行了彻底改革,它主张简化甚至取消一切宗教仪式,因为通向安拉的道路是隐蔽的。如果要礼拜,那么一天三次,即晨礼、晌礼、宵礼就足够了。清真寺中的集体礼拜要予以废除,每个教徒只需单独礼拜。旅行时,整个礼拜只用一个磕头礼就可以完成,甚至只用口诵“赞美安拉”就算完成。净礼只洗手、脸、脚,或清水浸浴即可。年终是斋月,采用巴布教派历法,一年19个月,每月19天,另加闰日。斋月过完之后,是新年的元旦。婚礼废除诵祷词,仅由长老会派人证婚。巴哈伊教将所有的宗教义务简化为九项:每日祈祷,斋戒,勤奋工作,传播安拉的事业,禁烟禁毒,遵守婚姻制度,服从政府,不参与政治,不得中伤他人。
在这九项义务中,巴哈伊教重视祈祷,认为通过祷告才能使人与上帝联系。《至圣书》这样论证说:“每天早晚吟诵 (或背诵)上帝的语言。忽略了这点的人,便是不忠于上帝的规诫与祂的圣约。凡今日放弃祈祷的人,便是已经背弃上帝的人。”但是这种祈祷只是形式上的或具表面的,真正的祈祷是工作和为人类服务。凡人能全心全意地竭其所诚,只要他是被为人类服务的热忱动机所激励,就是崇拜上帝,为人类服务以满足其需要,就是崇拜,就是祈祷,因为人性最高的表达方式便是服务。一个人的内在发展,成为自己的真诚,要完成于他为人类统一的构想服务之时。个人灵性纪律之目的,在于将灵魂从自我的困惑中解放出来,加深对人类的认同感,并将精力集中于为他人服务上。为此,巴哈伊教得到很高的评价,“在所有声称有神圣权威的当代积极宗教中,唯一毫不含糊,一心一意地为团结统一人类而工作的是巴哈伊教”。
总之,巴哈伊教主张诸先知是一体的,都是安拉在地上的代表,是安拉的具体体现,而安拉是世界的中心。人类是安拉创造物中最高贵和最完善的,有永恒灵魂,灵魂脱离肉体后会以新的形式独立存在。它主张万教归一,宗教同源,天下皆为兄弟,强调社会伦理,不重视甚至否认宗教仪式,主张废除种族、阶级和宗教偏见,放弃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原则,取消国界,以实现“地球乃一国,万众皆其民”的地球村思想。世界语应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用它组织建立统一的世界议会,用以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
巴哈伊教独特的宗教观告诉我们,宗教确实会适应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而随时改造自己、改变自己,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巴哈伊教在15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则告诉人们,只有消除宗教偏见,坚持团结统一,完成宗教的现代化转换,才能使宗教保持活力,并有益于全球社会的发展。巴哈伊教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最早完成了宗教的现代转换,所以保持了和全球社会发展同步的态势。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