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决定短期个人收入政策诸因素中,笔者的看法是,有三个基本问题需要予以特别考虑。它们是:个人收入政策目标的确定,个人收入政策的经济效应,个人收入政策的预期。下面,我们分别从理论上予以探讨。

(一)个人收入政策目标的确定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有不同的经济目标。短期个人收入政策目标的决定,受制于三个主要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短期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唯有对此事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提出短期个人收入政策的任务,确定短期个人收入政策的目标。第二个因素是,短期个人收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长期个人收入政策的影响。从时间关系看,短期个人收入政策是长期个人收入政策的阶段性政策,长期个人收入政策是由若干个短期个人收入政策组成的。短期与短期之间存在着链条式的组合关系,它们的组合状态直接影响它们的整体功能。因此在追求短期效应的同时,短期个人收入政策的决定应为继期个人收入政策提供良好的基础。第三个因素是,短期个人收入政策的决定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从空间关系看,个人收入政策不是孤立的,由于它直接影响个人收入分配的格局,进而影响社会需求和供给。所以,短期个人收入政策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变量。例如,在经济萧条时期,实施扩张需求的收入分配还是实施紧缩需求的收入分配政策,二者给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决然不同的。所以,短期个人收入政策应该成为改善宏观经济的力量。

以上分析表明,短期个人收入政策目标的确定,实际上是三个子目标均衡的结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收入政策的目标是三个子目标平均力量之和。尽管从抽象定义上看,三个子目标不存在畸轻畸重,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短期个人收入政策目标的确定必须是三个子目标的加权平均。

(二)个人收入政策的经济效应

如果说研究当前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是寻其“病因”,那么,“对症下药”的“处方”需留待对个人收入政策经济效应分析后去完成。下面,我们详细地展开分析。

1.福利政策及其经济效应

福利政策有:低房租政策,失业救济金政策,公费医疗政策,离退休及养老保险金政策,人民助学金政策,伤残救济政策,职工其他福利事业政策,等等。经济福利政策倾斜各有差别,但它们的共同经济效应有五个。第一,稳定社会的效应。上述政策的实施,使人们对社会生活有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社会政治稳定从而也是社会经济稳定的必要条件。第二,收入的均等化效应。由于福利政策基本是倾向于收入分配中的平等原则,所以,经济福利在个人收入中所占比重越大,社会收入越均等。第三,对经济增长的正负效应。一方面是,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使部分社会成员感到社会的优越性,激发起投入的热情,刺激经济发展。此外,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在开发人力资源上有重要作用(例如,人民助学金制度曾使不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优秀人才受到了良好教育,从而成为有贡献的专家)。但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福利政策导向的收入分配均等化效应作用,故过滥地增加社会福利使得部分社会成员产生依赖感,抑制竞争,不利于经济进步。第四,对宏观经济的负效应。过多的社会福利支出,必然导制社会负担的加重,在供给短缺的经济条件下,经济相对繁荣时期设置的各种社会经济福利很难在经济不景气时得到保证,从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同时,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各种消费性经济福利支出越多,用于生产性的新投资就相应减少,导致供给短缺。这样,一方面需求增大,另一方面供给不足,需求与供给不均衡,由此循环往复,造成宏观经济的波动,甚至经济增长的停滞。第五,经济腐败现象的产生,社会浪费的增加。由于住房多,公费医疗多,意味着社会补贴多。所以这类现象,在公房、公费医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它不仅使少数较少受社会约束的社会成员,从住房、公费医疗中享有难以估量的优越,而且是大量的社会财富浪费、社会腐败现象滋生的一块土壤。

2.补贴政策及其经济效应

与物价相关的补贴政策,包括有粮贴、副贴、洗理、书报电补贴等。理论界有人把以上补贴政策,划归为经济福利政策,其实不然,理由有两点。第一,以上补贴一般是作为货币收入与工资捆在一起发放的,个人可以自由支配,其灵活性较一般实物性经济福利大。第二,以上补贴与其说是一种福利,不如说是一种通货膨胀的补偿。

补贴收入已构成我国城市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经济效应有:(1)减缓通货膨胀所造成的明显实际收入下降;(2)在通货膨胀的同时,给予适当的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某种“货币幻觉”,增强人们对通货膨胀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社会经济的稳定性;(3)在同一地区,由于补贴是人人都有,人人相同,所以补贴产生的收入效应是:分配的均等化;(4)补贴的宏观经济效应比较复杂。首先,补贴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其次,补贴是国民收入的支出,补贴越多,消费性财政支出越大。这样,补贴在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成为社会产品供给的约束条件。因此在需求膨胀的经济条件下,补贴政策的选择至关重要。

3.奖金政策及其经济效应

奖金是对超额劳动的支付。奖金政策的经济效应有两个:(1)增加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2)刺激人们更多的经济投入,以促进经济增长和供给增加。一般说来,奖金相对于整个社会消费基金来说,其比重较小,因此,它对社会总需求的效应相对来说较弱。

4.工资政策及其经济效应

工资政策,包括有工资基金控制政策、工资标准政策、调资政策等。工资是我国城市居民主要收入之一,因而,工资政策具有较大的经济效应。(1)保障、稳定社会经济的效应。工资收入是大多数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系数。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形势稳定的安全阀。(2)刺激投入或增加供给效应。工资政策实施,实际上是以利益分配为杠杆,诱导社会成员的投入增加和投入方向的选择。工资刺激效应越大,越有利于供给的增加或经济的增长。(3)工资对宏观经济的效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影响物价总水平。它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方面是,工资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工资变动作为成本,直接推动价格的上涨,影响物价总水平的波动。非企业职工工资上涨,可迂回地增加社会产品成本,从而对物价的上涨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工资作为消费需求,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影响社会消费品价格总水平。第二,国民收入分解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工资基金是消费基金的重要构成,在宏观经济中,它作为消费需求与作为制约总供给的积累基金相对应,因此,工资基金既影响总需求又影响总供给。工资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也是选择工资政策时应予以特别重视的因素。

5.影响个人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及其经济效应

这里所说的再分配,是指对个人所获得货币收入进行的再分配。这类再分配内容也十分庞杂,但主要政策有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主要有四点。(1)税收可调节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平衡收入档次。(2)税收增加可以增加国家的财力,从而扩大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以上两点,都通过对一定数额的收入征收累进的个人调节税而实现。(3)税收可以起回笼货币的作用,同时也可调节消费需求结构,从而调节经济结构,减缓过旺的社会需求。这种效应,主要通过对高档消费品实行特别消费税而产生。(4)个人收入的税收调节的负效应,主要在于个人收入的税收调节是针对高收入的社会成员。因此,税收政策选择不当可伤害这部分成员,降低其积极性;同时,竭泽而渔的税收政策会减弱人们的经济投入能力,也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价格政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金价格政策,或者说是利率政策;二是一般消费品价格政策。随着人们货币收入的提高,个人收入分解为储蓄和消费两部分,因此,利率和消费品价格变动,实际上是对个人既有收入的再分配。它的经济效益有下述几项。(1)调节个人实际收入。在总需求过旺、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如果个人收入的增加不足以补偿物价的上涨,则是实际收入降低,反之则提高。(2)调节个人收入的分割比例从而调节宏观经济。由于利率与消费品物价之间存在着一种比例关系,人们所持货币投入是着眼于现时消费还是着眼于未来消费,在一定条件上取决于比价引起的利益变动是偏向于利率还是偏向于消费品价格。若利率较有吸引力,则使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储蓄基金,增加社会的积累率;反过来,若消费品价格较有吸引力,人们的货币收入则更大地增加消费需求。利率与消费品价格比价的调节,不仅可以反映在经济总量上,而且可以从结构上反映出来。消费品比价不同可影响消费需求,利率不同,引起储蓄金的流向不同,影响社会产品供给结构。(3)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由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储蓄倾向、消费倾向的不同,所以,利率与消费品不同的价格在经济波动的条件下,会使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或者是得到益处,或者是受到损害,或者是损益程度的不同。(4)对社会成员的财富或既往收入的再分配,这一点,利率的效应尤为明显。

6.岗位、地区津贴政策及其经济效益

岗位、地区津贴主要是指对特殊的较艰苦的工作岗位和较艰苦的地区实行一定的收入补偿。其主要经济效益有两点:(1)对从事特殊职业者以补偿、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2)刺激人们从事较艰苦的工作,或到较艰苦的地区工作,以实现劳动力分布的均衡和经济结构的均衡。

实际经济运行中的个人收入分配政策,是以上各个方面政策的组合。由于组合的状态不同,因而个人收入政策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在本文中,笔者把它简单地划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种,偏重于社会安定型。偏重于社会安定型的个人收入政策,主重应解决的问题是: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公平的含义是不同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时,公平分配可以说是平均主义分配。在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按劳分配就是一种公平分配。在我国现阶段,如果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一种公平分配,那么我们的分配政策(包括工资、奖金、税收和价格政策)应该向这方面倾斜。

第二种,偏重于结构调整型。个人收入分配的结构调整,包括两层意义。一是,从宏观上讲,个人收入结构调整指将高收入阶层的收入调低或将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调高,或者是二者同时展开。二是,从微观上讲,个人收入的结构调整指个人收入各个部分比重的调整。结构调整型的个人收入政策,在短期内,以税收政策、价格政策最为灵活。

第三种,偏重于总量调节型。即通过个人收入政策的变化,调节个人收入中的个人行为,进而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一般说来,由于名义工资、福利、补贴带有刚性,虽然它们也是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经济变量,但远不如价格政策、税收政策和奖金政策方便。

个人收入政策型的划分,还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个人收入政策的配置也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

(三)个人收入政策的预期

在决定个人收入政策时,还必须研究个人收入政策的政策“行为预期”,即研究个人收入政策接受者对个人收入政策刺激的可能反应。应该说,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体系中,有不少好的经济政策,但是由于对政策接受者“行为预期”缺乏研究,以致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造成的结果往往违背制定政策者的初衷,待过后补救,每每为时过晚。个人收入政策是所有经济政策中最直接触动个人利益、影响个人行为的政策,无疑应特别重视对其“行为预期”进行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对个人收入政策的“行为预期”研究,涉及多学科。从经济理论角度看,有两个基本点必须予以重视。

第一,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看,个人行为往往是趋利避害的。而个人收入政策的调整,往往不会使社会每一个成员普遍受益。此时利益受损的部分成员往往采取各种对策“弥补损失”。例如:在我国的个人收入政策中,有奖金税政策,有个人收入调节税政策。但是,一些单位或个人为了不使局部利益受损,以分发实物和分散收入的形式为对策,大大削弱了税收政策的调节功能。如果我们把个人收入政策中的“行为预期”分为合作和不合作两方面,那么受损的一方往往比受益的一方更多地采取不合作行为。因此,受损一方的“行为预期”无疑应成为个人收入政策中“预期”研究的重点。

第二,尽管个人收入政策的调整带给个人的损失不同,个人对其反应不一,但总的来说,个人收入政策的调整对相同阶层来说,其损益程度基本相同,同一阶层对个人收入的反应也基本相同。因此,研究个人收入政策中的“行为预期”,必须分阶层进行。社会成员的“行为预期”与政策制定者的意图可以是合作的,也可以是不合作的。但是,如果“预期”中的合作带来的经济效应大于不合作所产生的负效应,那么所选择的个人收入政策应该说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