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礼记》中的夸张及夸张的发展机制
一 《礼记》中的超前夸张
《礼记》中有一则超前夸张,弥足珍贵,现录之于下: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礼记·乐记》)
这一例说武王册封黄帝、尧、舜之后。册封本是隆重的,怎能“未及下车而封”?这里显然运用了夸张,并且是超前夸张。清人汪中看出了这是超前夸张。他在《述学·释三九》中指出:“《乐记》:武王克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尧、舜之后。大封必于庙,因祭策命,不可于车上行之。此言乎以是为先务也。”正因为以册封黄帝、尧、舜之后为“先务”,所以说成“未及下车而封”,采用了超前夸张的手法。
《礼记》是儒家经典,关于其成书情况众说不一。相传是汉代戴圣编纂,所谓“小戴礼记”。也有人说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至于《礼记·乐记》,一说是汉代刘向所辑,一说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记。我们在此难以作具体考证。不过,我们觉得,无论是汉代人所辑录,还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礼记·乐记》中的这一段文字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运用夸张的一些情况,这应该是能够站得住脚的。精通三礼的大家洪诚对《礼记·王制》中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所作的说明中说:“晚周人既有此说,就值得介绍。周代设立多种语言的翻译官,可见当时因政治上的需要同外族语言交际很广。”洪诚就认为《礼记·王制》的这段记载反映的是“晚周人”的说法。所以,我们觉得,即使是汉代人辑录的,《礼记·乐记》中的这一段文字也能够反映先秦时期人们运用夸张手法的一些情况。
如果说《礼记·乐记》中的这一段文字能够反映先秦时期人们运用夸张手法的一些情况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先秦时期,夸张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比较完备了,三种类型的夸张都已经具备了。如前所述,在《尚书》中首先出现的是扩大夸张,其后出现了缩小夸张。在《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中缩小夸张出现不少,并且人们常将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并举,这说明,这两种类型的夸张当时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已相当成熟。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到超前夸张。三种类型的夸张在先秦时期都已经具备了。
二 夸张的发展机制
从人类认知和语言发展的角度看,从扩大夸张发展到缩小夸张,是类推机制所起的作用。类推是人类对事物认知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发展的一种基本机制。在语法化研究中,有学者指出:“‘类推’是语法变化中常见的一种机制,19世纪的青年语法学派将‘类推’当作语言变化的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加以运用。所谓‘类推’,就是指两个本来意义和功能相同的成分或形式,当其中一个成分或形式语法化以后,另一个成分或形式在相同的条件下,也可能受其影响,发生同类的变化。”也有学者将类推概括为“简单地说,类推就是一个句法规则的扩展”。语法发展中有类推,修辞发展中也有类推。就夸张来说,最先产生的是扩大夸张,《尚书》中记载的始见于尧舜时期的夸张是扩大夸张。其后人们就类推出缩小夸张,到了《诗经》中,就既有扩大夸张,又有缩小夸张。由扩大夸张发展到缩小夸张,类推机制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我们再进一步探索,由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发展到超前夸张,是什么机制起的作用?我们认为是隐喻机制所起的作用。有关隐喻,目前的解释很多,最基本的解释是:“隐喻就是用一个具体概念来理解一个抽象概念的认知方式,现在常说成是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投射。”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从认识自身身体和空间这具体的认知域开始的,然后才扩大到时间等抽象的认知域。当今的认知语言学认为,“我们的祖先是从认识自身和空间开始认识世界的。因此,身体部位和空间概念是我们形成若干其他概念和抽象概念的两个主要基础”,“我们通过身体的感知逐步理解了现实空间,形成了一个空间意向图式结构,与此同时也获得了一个内在的空间逻辑,再通过人类的理性思维和想象力,便发展出若干新的概念意义和语言表达”,“时间表达是空间表达的延伸,即时间是空间的隐喻”,“英语中几乎所有表示空间的介词也可以表达时间”。著名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曾经将其语法理论取名为“空间语法”(Space Grammar),后来才改为“认知语法”(Cognitive Grammar)。从汉语的情况看,汉语中的介词“从、在、自”等,不仅可以表示空间,而且可以表示时间;汉语中的方位词“上、下、前、后”等原是表示空间的,也常常用来表示时间。以认知为基础研究汉语语法的戴浩一就提出了有影响的“时间顺序原则”和“空间范围原则”(亦称“时间范围原则”),他认为,“空间范围这个观念比较具体,时间范围是从它引申出来的”。汉语语法可以作这样的认识和解释,汉语修辞亦可作如是观。从夸张的情况来看,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可以说主要是基于空间这个认知域的,“汤汤洪水”、“崧高维岳”、“浩然之气”、“鲲鹏之背”等等,“一苇杭之”、“曾不容刀”、“秋毫之末”云云,可以说都是描述空间的大小。空间是多维的、具体的,时间是一维的、抽象的。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进展,人们用具体的空间概念来理解抽象的时间概念,将夸张从空间认知域投射到时间认知域,于是便出现了“未及下车而封”的说法,超前夸张便产生了。从审美方面看,这也是人们将对空间领域崇高之美的感知投射到对时间领域崇高之美的感知。武王出于对先君黄帝、尧、舜的崇敬,以册封黄帝、尧、舜之后为“先务”,武王的行为同样也令人崇敬,使人油然而生崇高的美感,于是就将武王的行为说成“未及下车而封”,让人从这超前夸张中感知崇高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