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村落空间及族群分布
我们调查的村寨坐落于泰国北部清莱府山区之中(参见图1-1),该村的泰文名字来源于穿越这个村的一条小河流,意思是一条混浊的小河。该村的中文名字叫美良河村。拥有中文名字并不奇怪,因为这个村寨的建寨者曾经是国民党军人,这里住着不少国民党军人和眷属,是一个国民党“难民村”。第一批国民党军人来到这里定居是1961年,到现在为止仅仅有49年的历史。尽管村寨历史不长,泰国美良河村的村名却发生了多次改变,至少改变了三次,现在村民都称之为美良河村。泰国美良河村的村寨名称的频繁变更,与这个村复杂的村寨历史有密切的联系。当然,村民日常语言表达中的村寨名称,与本书的表述并不完全相同,这是从民族志写作要求出发做了适当的处理。
泰国美良河村由不同的民族组成,汉族、拉祜族、哈尼/阿卡和哈尼/阿可是人口较多的四个民族,此外还有傈僳族、傣族。这些村民的故乡都在中国云南,他们是云南的汉族和跨境少数民族。他们从中国迁徙出境的历史并不长,最早的是在20世纪30—40年代,多数人是在50—60年代离开中国的。他们都有在缅甸生活的经历,然后再继续迁徙到泰国北部边境地区,最后到达这个村寨定居。
图1-1 谷歌地图中的田野点位置
泰国美良河村由八个自然村组成,这八个自然村,分别归属于两个“组”(泰国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单位,类似于中国的行政村),第17组和第25组。从行政管辖范围看,第17组管辖五个自然村(寨):民养村、扎卡、扎可、莱东、阿可村。其中民养村是个汉族村,主要由国民党残余军人和家属组成;扎卡、扎可、莱东均为拉祜村寨;阿可村是阿可人聚居的村寨。第25组包括了三个自然村(寨),通常村民将这三个自然村通称为阿卡村。在2005年以前,阿卡村也属于第17组。后来阿卡村村民向泰国政府提出申请,要求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泰国政府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三个阿卡寨共同组建了新的行政机构——第25组。目前,扎卡、扎可、莱东这三个拉祜村寨也在积极争取,欲作为独立的行政机构与汉族村分离。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因为泰国政府对泰国山民的支持项目多以“组”为单位实施,新成立一个“组”,可以得到政府更多的经济支持。但是拉祜族村寨的申请至今还未获得批准。2008年泰国政府机构对泰国美良河村第17组人口统计资料显示,有364户,1866人。第25组阿卡村的官方统计数据未能找到,根据阿卡村村长介绍,阿卡村共有196户,1300多人(参见图1-2)。
图1-2 泰国美良河村落平面图
泰国美良河村的名字来源于这条蜿蜒于山谷之中的小河流,美良河村的村民也赖于这条小河流生存。泰国美良河村的八个自然村,都建在美良河及其支流两岸稍微平坦的山谷上或山坡上。村寨的核心区建于河谷中,村民称为“大平地”的地区,顾名思义,这是河谷中最平坦的地区,宽约10米、长约300米的街道横贯其中,街道两侧是各种商店铺面,因此这也成为美良河村的商业区。日杂商店、百货店、加油店、加工厂、赌博场都集中在这里,很是热闹(参见图1-3)。商业区西部是“云南人”居住区。民养村的“云南人”,主要来自中国云南保山、临沧、瑞丽、澜沧等地。
在核心区外围,是拉祜人、阿卡人和阿可人的寨子。
图1-3 泰国美良河村俯瞰图
拉祜人的三个寨子分布在核心区外围西南,其中扎卡寨与核心区最为接近,这里居住的拉祜族也有不少是与汉族通婚的家庭,其中还有4户是傈僳族。扎可寨建在离核心区西南约一公里的平坡山地上,几十户村民聚居于此;莱东寨则建在山头上,有几十户拉祜族村民。这两个寨子里住的拉祜族村民很少与其他民族通婚,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族群内部,与其他民族有意无意地保持着边界。这三个拉祜族村寨共有200多户,他们的祖辈大多数为生活在云南省澜沧县的拉祜族。
核心区西部约三公里的村寨是阿可寨,这里居住着几十户的人家。在中国,阿可和阿卡分别被识别为哈尼族的一个支系。但是这里的阿可和阿卡并不认同他们是同一个民族。阿可人故乡在云南西双版纳,他们也是经缅甸迁徙到泰国的。
核心区东南部1.5公里左右,是阿卡人聚居区,这里的三个阿卡寨都是用泰文命名的,其中最大的寨子帕那赛利在泰语里是森林胜利的意思。另两个寨子美帕塔纳和麦扎岱人口相对较少。这些阿卡的祖先也都来自云南西双版纳、澜沧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