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省略与汉语截省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空语类理论与汉语中的空语类

前面讨论省略时多次涉及空主语和空宾语,但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对汉语空主语和空宾语的研究则主要把它们看作是空语类。原因很简单,空语类本质上都是论元位置上的名词性空成分,其所在的位置正是主语和宾语所在的位置。

对空语类的大量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乔姆斯基(1981, 1982)把自然语言的名词性成分区分为词汇性成分和空成分,后者就是空语类。根据空语类的不同句法特点,乔姆斯基把它们区分为四类,分别是:NP-语迹,Wh-语迹(又称变量),隐含代词(PRO)和脱落代词(pro)。这四种空语类分别与几种有形的名词性成分相当,即:反身代词(也称照应语)、代名词和指称语。从指称特点上来看,反身代词不能独立指称,必须依附于句内其他成分;代名词在局部范围内必须独立指称;指称语在独立范围和全句范围内都必须独立指称。乔姆斯基认为空语类也有相应的区别,具体来讲,NP-语迹相当于非指代性的照应语,其出现的典型位置是被动句的宾语位置,它必须在局部范围内受约束;出现在疑问句、话题句、关系小句中的Wh-语迹相当于指称语,它必须在局部范围和全句范围内独立指称;相当于代名词的空语类是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的脱落代词pro,它必须在局部范围内独立指称;隐含代词PRO属于指代性照应语,它必须与主句中的某个成分(通常是主语或者宾语)同指。

空语类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英语、西班牙语及意大利语等几种欧洲语言之上的,随着空语类研究的深入,人们很快发现了其他语言与英语等最初被研究的那些语言中的空语类之间存在的差异,汉语便是其中之一。与英语相比,汉语最明显的不同是:在非移位的情况下,汉语可以出现空宾语,而英语则不可以。比较下列对话:


(25)A:你喜欢这部电影吗?

B:我喜欢。

(26)A: Do you like this movie?

B: Yes, I like(∗it). 括号外的星号表示该成分若不出现句子则不合格,括号内的星号表示该成分若出现则句子不合格,全书同。


可见,即便是在语境信息很明确的情况下,英语句子(26B)中的宾语it也不可缺少;相应的汉语句子(25B)则完全合格。空语类理论没有涉及(25B)这样的空宾语,那么汉语的空宾语属于哪一种空语类呢?可以说,这是空语类理论在汉语研究中遇到的一个难题。

此外,隐含代词(PRO)和脱落代词(pro)是建立在句子的限定性与非限定性区分之上的,而汉语的句子却明显缺乏限定性与非限定性的形式特征。因此,对于汉语中有哪些种类的空语类,以及这些空语类应如何解读,曾引起热烈的讨论。事实上,不仅是汉语,在整个语言研究中,空语类都曾经是热门话题,正如李艳惠(2008: 203)所言,“对空语类的辨别和解读,是过去几十年很多语言研究中争论最激烈的话题之一”。

就目前对汉语空语类的研究现状来看,广义的空语类可以是语言中的各种空成分,如李艳惠(2008)把以下三种语言现象均称为空语类:(i)通过关系化、特指疑问句以及被动化等移位生成的语迹;(ii)空代词(包括PRO和pro);(iii)在省略或删除结构中出现的空成分。

狭义的空语类仅指上述的(i)和(ii)。如Huang(1982)认为汉语的空语类可以区分为NP语迹、变量和空代词三种,其中NP语迹和变量一起相当于上述李艳惠所概括的第一类:被动化的结果产生NP语迹,而关系化和特指疑问句疑问词移位的结果产生变量。陆俭明、沈阳(2004)把汉语的空语类从生成的角度区分为“省略型空语类”“移位型空语类”和“隐含型空语类”。尽管Huang(1982)和陆、沈(2004)对汉语空语类的两种区分方法不同,但二者的外延(除了空宾语之外)有相同之处。具体来讲,后者所定义的“移位型空语类”大致包括前者所定义的NP语迹和变量,而前者所定义的“空代词”大致包括后者所定义的“省略型空语类”中的空主语和“隐含型空语类”。对于汉语的空宾语,Huang(1982)认为它是变量;而陆、沈则把它包含在“省略型空语类”之中。

实际上,对于汉语空宾语的研究目前仍没有一致看法。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Huang(1982, 1984, 1987, 1989)认为它是变量;Xu(1986)及徐烈炯(1989, 1994)认为它是自由空语类(free empty category);韩景泉(1997)认为移位造成的空宾语是变量,其他情况的空宾语属于话语省略;李艳惠(2008)认为它是一种“空而又空”的真空位。这些研究成果对汉语空宾语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研究的细致深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综合以上关于汉语空宾语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可以肯定的有以下两点:(1)汉语的空宾语很难归入乔姆斯基所定义的四种空语类中的某一种;(2)汉语空宾语及其他类型的空语类的解读明显受到语用的限制和影响。

沈阳(1994)及陆俭明、沈阳(2004)对汉语空语类的分类方法侧重对汉语主语位置和宾语位置上空成分的整体描写,既借鉴了现有的理论成果(如将移位产生的空语类包括进来),又继承了传统的语法分析方法(如将能否“补出来”作为一个判断的标准)。下面我们参照生成语法的研究成果,来分析陆、沈二位先生所区别和定义的汉语中的三类空语类。

一 移位型空语类

顾名思义,移位型空语类是指由句法移位产生的名词性空位。陆俭明、沈阳(2004)将这类空语类的特点概括为:“应该在主语宾语位置出现的名词性短语没有在其位置上出现,而是移位到了句子中其他位置,而且这个位置上不能再补出相同的有形词语。”这些移位后留下的空语类在形式语法中被称作语迹(trace),用字母t来表示。此类空语类如(相同下标表示相同所指,与t同指的短语是t的先行语):


(27)苹果i被虫子咬了ti

(28)羊肉i我不爱吃ti

(29)那几件衣服i他洗了ti。(陆俭明、沈阳,2004:153)为了便于陈述,(29)和(30)的下标与陆、沈原文略有不同。

(30)他把那几件衣服i洗了ti。(同上)

(31)我在书店看到过你买ti的这本书i


在生成语法中,根据这类空语类在指称特点上的差异及移位成分所到达的句法位置又把它区分为两种类型:NP-语迹和Wh-语迹在生成语法的管约论中,语迹被区分为NP-语迹和变量。前者移位的落脚点(landing site)是论元位置,后者的落脚点是非论元位置;前者受到论元的约束,后者不受论元约束。,前者是被动化的结果,如(27);后者是话题化和关系化的结果,如(28)—(31),在英语中,变量还包括疑问句生成过程中产生的空位,如:


(32)Whatido you eat ti


但(32)这种类型的空语类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因为汉语的疑问句在形成过程中不发生疑问词的移位。

无论是NP-语迹还是Wh-语迹,都是一定的句子结构在生成过程中发生了移位后形成的,因此,我们认为将此类空语类统称为移位型空语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其整体特征。但正如陆、沈二位先生所指出的,移位型空语类内部仍然存在差别,那就是移出去的成分有的可以回到原位,如(28)和(29);有的受到句法结构的限制不能再回到原位,如(27)和(30)—(32)。

二 省略型空语类

主语位置上的省略型空语类相当于生成语法中的脱落代词,它是指限定性句子中主语位置上空缺的代词,汉语也称零形代词。形态丰富的语言(如意大利语)和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如汉语)均有这种现象,该现象被称为代词脱落(pro-drop),用字母“e”表示。如:


(33)小王i来过了。

(34)他养了一只小狗i, ei长得非常可爱。


其他语言的例子,如(意大利语):


(35)Gianniihe detto che ha telefonato.

Giannihas said that has telephoned.

(吉妮i打过电话。)


并非所有的语言都允许代词脱落,在生成语法的原则参数理论框架下,“代词脱落”被认为是不同语言类型的一个重要参数,依据该参数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区分为允许代词脱落的语言和不允许代词脱落的语言。汉语和意大利语属于前者,英语属于后者。但汉语的情况与意大利语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汉语缺乏形态标记,很难根据词汇的表面特征判断一个简单句中的空主语的所指;意大利语则具有丰富的形态标记,可以根据动词所附带的形态特征判断空主语的所指。

此外,脱落代词的定义是建立在限定性句子的基础上的,而限定性则是以动词的曲折变化为依据的。汉语缺乏动词的曲折变化,相应的句子也没有明确的限定性和非限定性的区别,因此对于脱落代词的界定和区分需要采用其他的办法。

陆俭明、沈阳(2004)把下面像(36)和(37)这样的单句中主语和宾语位置上的空代词称为省略型空语类,并指出这类空语类的特点是:“本来应该出现名词性短语NP但实际上没有出现,并且也没有在结构内其他位置出现,但相关词语可能进入这个位置,即可以 ‘补出来’。”也就是说,这样的空语类在句法上是完全自由的。


(36)他洗了e。(陆俭明、沈阳,2004: 152)

(37)e洗了e。(同上)


可以看到,陆、沈(2004)所定义的省略型空语类与生成语法中的pro不完全是一回事,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包括了空宾语,后者仅指主语位置上的空位。

如前所述,对于汉语主语位置和宾语位置上的空语类究竟是不是同一类型的空语类,存在不同看法。Xu(1986)认为汉语中只有“自由空语类”,它可以出现在任何句法位置,语境信息决定其解读。而Huang(1982, 1984, 1987, 1989)以及李艳惠(2008)则把空宾语和空主语区别对待,认为二者分属两种不同的空语类,原因是它们在句法分布及指称上不对称。具体来讲,空主语受到广义控制原则(generalized control rule,简称GCR,详见第六章第一节的注释。)的控制。该原则要求一个空代词通过最近的C统制(C-command)的名词短语来得到正确的识别,换言之,空主语必须与距离它最近的名词性短语同指。李艳惠(2008)进一步指出,空宾语不受GCR限制,否则它会与约束原则B相矛盾,因为前者规定它必须与同句的主语同标,而后者则规定它在句内自由。但空宾语也不是变量,因为它可以与主句的主语同标,而变量则是自由的,不能与论元同标(约束原则C),因而空宾语是真正的“空而又空”的空位置,赋予其意义的方法是寻找语境中最为显著的词语(通常是话题)。

但我们注意到,主语位置上的空代词也未必遵守GCR,它可以和距离较远的名词短语同指,举例如下:


(38)他i问我jei可不可以借我的自行车用一下。

(39)他i看见了两个同事j,但ei没来得及跟他们说话。


根据GCR,(38)中的空主语应该与主句宾语“我”同指,而(39)中的空主语应该与前一分句中的“两个同事”同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此,在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主语位置和宾语位置的空代词在指称上存在对立性的差异之前,我们赞同陆俭明、沈阳(2004)的处理办法,把处在主语和宾语位置上的可以“补出来”的空语类统称为省略型空语类。

三 隐含型空语类

隐含型空语类相当于生成语法研究中的隐含代词PRO, 在英语中,可以带含有隐含代词的非限定性小句作补足语的动词被称为控制动词(control verb), PRO的产生与控制动词的选择限制有关,汉语是否有PRO和pro的差别也同样存在争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Huang(1982, 1984, 1987, 1989等)以及Xu(1986, 1990)和徐烈炯(1994)等。它指的是非限定性从句中基础生成的处于主语位置上的空位代词。由于汉语不容易对句子进行非限定性与限定性的区分,陆、沈二位先生采用了“永远无法补出”这样的变通标准来界定汉语的隐含代词(二位称之为隐含P),并指出其特点是:“应该出现在主语位置和宾语位置的NP没有出现,且这个词语原来的位置上永远不能补出来相应的有形词语。”沿用陆、沈的办法,用字母“P”来表示这类空语类,例如:


(40)那个孩子i试图[Pi跳得更高]。

(41)妈妈i答应小强[Pi给他买那辆自行车]。

(42)他i期待[Pi尽快跟她见面]。

(43)他i打算[Pi洗那几件衣服]。(陆俭明、沈阳,2004: 153)

(44)父母叮嘱他i[Pi洗那几件衣服]。(同上)

(45)他命令我i[Pi叫老王来]。

(46)[Pi写一本这样的书]真是一个奇怪的想法。


方括号中的部分是内嵌的小句。在英语中,隐含型空语类均出现在主语位置,且有受控制型与不受控制型两种情况,前者所指受到主句主语或宾语的控制,并与其同指;后者所指是任意的,不受任何成分的控制。

以上例句说明,汉语的隐含代词与英语具有相似之处,即:它既可以受主句主语控制[如(38)—(41)],也可以受主句宾语控制[如(42)、(43)],同时也可以不受任何控制[如(46)]。

此外,在英语中,显性名词短语和隐含代词处于互补分布,即显性名词短语作主语的句法环境内不可能出现隐含代词。如:


(47)For John to buy this book would be surprising.

(48)∗For PRO to buy this book would be surprising.


这说明隐含代词具有句法强制性。对于(47)和(48)的差异,通常的解释是:隐含代词与格位指派有关,显性名词短语必须有格位,而隐含代词不可以有格位。汉语尽管没有显性格位,但隐含代词和显性名词短语同样呈现出互补性分布,具体表现就是能够出现隐含代词的位置上不能出现任何显性名词短语。这其实也就是陆、沈(2004)以“永远不能补出”来定义隐含型空语类的原因。

四 省略型空语类与隐含型空语类的区别

省略型空语类与隐含型空语类都属于空代词,大致相当于生成语法中的pro和PRO,李艳惠(2008)用Pro来同时指代这两种空代词,说明二者的句法特征有相同之处。但二者的区别也很明显。简单地讲,省略型空语类可以补出来,隐含型空语类则无法补出。或者说,前者可以有相应的显性形式,后者没有。以前文的(33)、(34)、(36)—(39)为例,与之具有显性对应形式的句子依次如下:


(49)小王i说他i/j来过了。

(50)他i养了一只小狗j,它j长得非常可爱。

(51)他洗了那些衣服。

(52)他洗了那些碗。

(53)他i问我ji可不可以借我的自行车用一下。

(54)他i看见了两个同事j,但他i没来得及跟他们说话。


以上(51)和(52)的具体所指决定于语境,这里只是一种可能的添补。其他各句则可以在全句之内或者上下文找到与其同指的成分。

而隐含型空语类却没有相应的显性代词形式,如果把前面(40)—(46)中的空语类都换成显性形式,得到的都是不合法的句子:


(55)∗那个孩子i试图[他i跳得更高]。

(56)∗妈妈i答应小强[她i给他买那辆自行车]。

(57)∗他i期待[他i尽快跟她见面]。

(58)∗他i打算[他i洗那几件衣服]。

(59)∗父母叮嘱他i[他i洗那几件衣服]。

(60)∗他命令我i[我i叫老王来]。

(61)∗[他i写一本这样的书]真是一个奇怪的想法。


我们不妨把以上关于省略型空语类与隐含型空语类的不同作为进一步判断不同类型空语类的依据,从而可以解释一些有意思的语言现象。如有学者(胡晓灵,1987: 17)注意到下列句子的不同:


(62)a. ∗他i一进门,李四i就叫了。

b. ei一进门,李四i就叫了。


胡晓灵(1987)没有区分(62b)中的空语类属于哪一种类型,但(62a)和(62b)的对立说明,尽管(62b)中的空代词和后面小句的主语“李四”同指,但它却不可以有相应的显性代词形式;在(62a)中,相应的空代词位置上出现了显性代词“他”,其所指也一定不能和它后面小句的有定名词主语“李四”相同。这说明(62b)中的空语类是隐含型空语类,而非省略型空语类。

五 省略型空语类的特殊性

以上三种类型的空语类可以大致概括汉语中处在论元位置上的空位,但问题还远未得到解决。尽管在一般情况下省略型空语类可以补出,但其所指却往往要依赖语境获得。具体到语篇中,由于同时受到语义和语用的影响,如何清楚识别一个省略型空语类的所指有时会很复杂,如:


(63)这时,李娅娜j见她妈妈i气势汹汹地冲上去,1ei要和干小叶冲突,2ej急忙拦住3ei, 4ej厉声喝道:“妈,这里没你的事,你少插嘴!”例句来自方小燕(1984: 82),句中空语类及其下标与原文不完全相同。


(63)中有四个空代词(前面以序号表示),对于一个说汉语的人来说,这四个空代词的所指及其与前文的照应关系,可以毫不费力地识别出来,但如何描写这一识别过程并非易事。因为单纯的句子语法(sentence grammer)已经难以对此做出描写和解释,这需要有超越句子的语篇语法或者语用来做出解释。形式语用学中的话语表达理论(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 DRT)(Kamp, 1981)和文档变换语义学(file change semantics, FCS)(Heim, 1982),正是为了处理有定名词短语(包括代词及其各种不同用法)和无定名词短语在语境中的照应关系而提出的两种比较相似的理论。这两种理论为名词短语(包括代词)提供了形式化的具体办法来预测话语中名词及代词之间可能的照应范围。可以说,如何解决超越句式语法之外的语言问题,是当代形式语言学理论努力的方向之一。

因此,无论是从经验上还是理论上来讲,对汉语省略型空语类的研究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语用及语篇的研究,甚至可以说,要想把汉语省略型空语类的隐现规律及其具体解读研究清楚,最终还是要把它置于语境和语用之中。正如(李艳惠,2008: 215)所言:“空位置的分布是受制于句法规则,但它的解释受到语境语用的影响。句法与语境语用是息息相关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句法研究对汉语空代词研究无能为力,因为无论是在句法平面还是在语用平面的研究中,空代词必须遵守空语类原则(empty category principle)空语类原则(简称ECP),即:所有的非显性成分必须是可识别的(non-overt elements must be identified)。对英语这样具有非限定动词形式的语言来讲,PRO通过其控制语(controller)得到识别,在没有控制语的情况下,它会得到一个默认的任意解读。意大利语的pro通过丰富的一致性特征得到识别。汉语的隐含代词与英语PRO基本一致,但汉语的省略型空代词与意大利语的pro表现不同,后者需要通过谓语动词的一致性特征来识别,前者需要语境信息来识别。就这一点来看,把汉语的省略型空代词看作是一种省略更合适。,即空语类必须得到识别。换言之,一个合格的空语类必须通过句法(或者语用的信息)得到识别,违反了该限制条件的空语类必然是不合法的空语类。比较而言,对于隐含型空语类这样的受句法制约的空语类,则完全可以从句法上得到解释,无须依赖语境。

此外,汉语省略型空语类与意大利语中的脱落代词pro在其所指的识别上存在根本不同,前者需要通过句法环境和语用环境来识别,后者则需要借助谓语动词在形态上的一致特征来识别。作为语言参数之一,代词脱落参数也称为空主语参数(null subject prameter)。可见pro与主语位置有关,而不涉及空宾语的情况。但汉语的省略型空语类尽管在指称上也存在主语和宾语的不对称,但在下面这样的对话中,很难说乙说的话中空缺的主语e1和宾语e2是不同性质的空语类:


(64)甲:你看过这本书吗?

乙:[e1]看过[e2]。


因此,至少在汉语中,把以上主语位置和宾语位置上的空语类e1和e2看作是一类省略型的空语类是有其合理之处的。

既然以上三种类型的空语类都被称为“空语类”,它们必定有共同之处,那就是:(1)这些空语类都是名词性的;(2)无论是基础生成(省略型空语类和隐含型空语类)还是由移位产生(移位型空语类),空语类必须遵循空语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