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著名历史人物和当代政治人物
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 Herzl, 1860-1904) 生于布达佩斯,后移居维也纳。1884年获得律师资格。1885年受聘为《新自由报》驻巴黎记者。1894年目睹了德雷福斯案件审判过程,深受打击,转而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者。1895年发表小说《新犹太区》,提出通过移民而获得民族解放的思想。1896年在维也纳出版《犹太国》,提出建立犹太国的完整纲领,完善了早期犹太复国主义理论。他认为,犹太人问题并非社会或宗教问题,而是一个民族问题。犹太人是一个民族,要永久性地解决“犹太人问题”,唯一的办法是犹太人建立自己的国家。1897年,他在瑞士巴塞尔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并当选为该组织的主席。之后,他在各国展开频繁的外交活动,谋求建立犹太国,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因积劳成疾,1904年在维也纳逝世。他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先驱,被誉为“新摩西”和“现代以色列之父”。1949年其遗骸被安葬在耶路撒冷的赫茨尔山上。
哈伊姆·魏茨曼(Chaim Weizmann, 1874-1952) 生于俄罗斯平斯克省莫托尔。1899年毕业于瑞士弗赖堡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06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任教。1910年入英国籍。一战期间,他发明了生产弹药必不可少的丙酮的新工艺,得到英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因而促成《贝尔福宣言》的发表。1918年赴巴勒斯坦参与领导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20年担任巴勒斯坦犹太代办处主席。1920~1931年、1935~1946年任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主席。建国之初任临时议会议长。1949~1952年任以色列国首任总统。1949年在雷霍沃特建立研究所,即后来的魏茨曼研究院。他终身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社会活动,著述颇丰,其自传《磨炼和错误》流传最广。1993~2000年,其侄子埃泽尔·魏茨曼担任以色列总统。
大卫·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 1886-1973) 原名大卫·格伦。生于波兰的普朗斯克(今属白俄罗斯),其父是当地热爱圣山运动的领袖之一。1903年加入锡安工人党。1906年移居巴勒斯坦。1910年任《联合》刊物编辑,以笔名“本-古里安”发表文章。1911年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学习法律。1917年在纽约协助组建犹太军团,翌年随军重返巴勒斯坦。1919年创建劳工联合党。1921~1935年任犹太工人总工会总书记。1930年促使劳工联合党与青年工人党合并,组成巴勒斯坦工人党。1933年当选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执委会主席。1935~1948年任巴勒斯坦犹太代办处主任。建国之初担任临时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后连任总理(1949~1953年、1955~1963年),是以色列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被誉为“以色列国之父”。1965年工党分裂,他先后组建以色列工人党(拉菲党)和国家党。1970年退出议会,定居于内盖夫沙漠的斯德博克基布兹。他睿智博学,著述颇丰,著有《以色列:个人的经历》等26部书。
果尔达·梅厄(Golda Meir, 1898-1978) 以色列政治家、外交家、首位女总理,通称“梅厄夫人”。生于乌克兰基辅,父母均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支持者。1905年随家人移居美国。1916年就读于密尔沃基州立师范学校(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前身)。1921年移居巴勒斯坦。1934年担任犹太工人总工会女工理事会书记。1946年担任犹太代办处代理主任和伊休夫首席发言人。1947年联合国通过关于巴勒斯坦的分治决议后,她赴美国募集资金。建国后她担任耶路撒冷市长。1948年出任以色列驻莫斯科大使。1949年任劳工部部长,1956年任外交部部长,被本-古里安总理誉为“内阁中的最优秀的人”。1965年担任巴勒斯坦工人党总书记。1968年联合其他政党,成立以色列工党。1970~1974年担任总理。退出政坛后,她撰写了回忆录《我的一生》,迅速成为畅销书,并由好莱坞拍摄成电影。
梅纳赫姆·贝京(Menachem Begin, 1913-1992) 生于波兰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属白俄罗斯)的一个正统犹太家庭。1929年参加修正犹太复国主义联盟领导的青年运动“贝塔尔”。1935年毕业于华沙大学法律系。1941年加入“自由波兰军”,翌年随军开赴巴勒斯坦。1943年组织领导犹太秘密军事组织“伊尔贡”,主张以武力解放巴勒斯坦,并开展一系列恐怖活动。1948年联合修正联盟成员组成自由运动党,任主席。1949年当选议员。1965年联合以色列自由党组成加哈尔集团,任主席。1973年加哈尔集团与自由中心、国家党联合组成利库德集团,当选为主席。1977年出任总理。1978年签署《戴维营协议》,为中东和平做出巨大贡献,因此荣获诺贝尔和平奖。1979年签署《埃以和平条约》,1980年埃以正式建交。1982年发动入侵黎巴嫩的战争,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对,被迫于次年辞职。贝京知识渊博,擅长演讲,主要著作有《起义》《白夜》《在地下》等。
伊扎克·拉宾(Yitzhak Rabin, 1922-1995) 生于耶路撒冷。1940年毕业于南加利利的卡多里农业学校。1941年加入犹太武装组织哈加纳的突击队“帕尔马赫”。第一次中东战争时任旅长。建国后历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军训部部长,北部军区司令,国防军总参谋长等职,并参与指挥了第三次中东战争。1968年退役后任驻美大使、劳工部部长。1974~1977年担任总理。1984~1990年任国防部部长。1992年领导工党在大选中击败利库德集团,出任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93年访问中国,是第一位访华的以色列总理。他坚持“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着力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从而使以巴关系取得历史性突破:1993年以巴签署《奥斯陆协议》,1994年约以签署《和平条约》。1994年,他与佩雷斯、阿拉法特共同荣获诺贝尔和平奖。1995年11月4日,他在特拉维夫遭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刺杀身亡。
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 1923-) 生于波兰,后移居以色列。曾在本-西门农业学校学习,是约旦河谷阿卢摩特基布兹的创建者之一。1943年任“工人青年运动”书记。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负责采购军需。1952~1959年任国防部副总司长、总司长。1959年当选议员,任国防部副部长。1965年成为拉菲党总书记。1968年参与重组工党。1969年任占领区经济发展和难民安置部部长。1970~1974年任运输和通信部部长。1974~1977年任国防部部长。1977年任工党总书记。1984年任工党主席。1984~1986年在联合政府中任总理。之后,在历届政府中屡任要职,并于1994年与拉宾、阿拉法特同获诺贝尔和平奖。2005年退出工党,加入前进党。2006~2007年任副总理兼内盖夫和加利利开发部部长。2007~2014年担任以色列国总统,中国是其任内最后一个出访的国家。他喜爱文学和写作,主要著作有《下一阶段》(1965年)、《由于这些人》(1979年)、《新创世记》等。
阿里尔·沙龙(Ariel Sharon, 1928-2014) 生于特拉维夫附近沙龙地区的马拉勒村。原名阿里尔·沙因内曼,因眷恋故乡改姓沙龙。1922年父母从苏联移居巴勒斯坦,都为崇尚武力的激进犹太复国主义者。1957年,赴英国坎伯利参谋学院学习军事指挥和参谋。参加过历次中东战争,骁勇善战,声名卓著。历任步兵学校校长、装甲旅旅长、北部军区参谋长和总参军训部部长等职,1967年晋升少将。1969年任南方军区司令。1973年7月解甲从政,倡议组建利库德集团。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再次应召入伍,担任装甲师师长,一举扭转战局。1975年后曾任总理安全事务顾问、农业部部长、国防部部长、不管部部长、工业贸易部部长、住房部部长、基础设施部部长和外交部部长等职。1999年当选利库德集团领袖。2001年在总理直选中以优势当选。2003年连任总理。2005年执行脱离接触计划,结束对加沙长达38年的统治。同年退出利库德,组成新中间党“前进党”。2006年因中风陷入深度昏迷,直到2014年去世。
埃胡德·奥尔默特(Ehud Olmert, 1945-) 生于以色列北部的宾亚米纳地区。祖父是中国哈尔滨的犹太侨民,父亲在哈尔滨长大,1932年移居以色列。毕业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获心理学与哲学学士学位和法律学位。曾当过记者,从政前是一名律师。1973年当选议员。1988~1990年任不管部部长,1990~1992年任卫生部部长。1993~2003年担任耶路撒冷市市长,致力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2003年任副总理、工业贸易及劳工部部长、财政部部长、内务部部长和社会福利部部长等。2006年当选为前进党代理主席,并接替沙龙担任临时总理,同年5月当选为总理。2008年因涉嫌多项腐败丑闻,辞去总理及前进党主席职务,但他继续担任看守总理直至2009年以色列大选后。2014年特拉维夫一家法院以收受贿赂罪判处他6年有期徒刑。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 1949-) 以色列总理。生于特拉维夫,是迄今唯一一位在以色列建国后出生的总理。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学士、管理学硕士。1967~1972年在以国防军特种部队服役。1976~1988年在尤纳森反恐怖研究机构执委会任委员、主任。1982~1984年任以驻美国使团副团长。1984~1988年任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1988年当选议员,先后担任副外长、政府发言人、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93年当选为利库德集团主席。1996~1999年担任总理。1998年兼任外长。2002~2005年,先后任看守内阁外长和财政部部长。2009年再度出任总理至今。主要著作有《恐怖活动:西方如何获胜》《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以色列和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