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对外开放迈出了哪些新步伐?
2016年,面对保护主义盛行等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和国内“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合作共赢的高度出发,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一、“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当前全球经济低迷背景下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中国倡议。2016年,我国紧紧围绕加强战略对接、促进互联互通、扩大务实合作三大重点,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一是战略对接不断加强。推动与沙特阿拉伯、伊朗、埃及、波兰、捷克等14个沿线国家以及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1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蒙俄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这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首个多边经济合作走廊规划正式实施。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蒙古国“草原之路”、波兰“琥珀之路”、印度尼西亚“海洋支点”等共建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努力契合双方发展愿景。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带一路”的支持和参与意愿,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我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二是互联互通有序推进。一批标杆性的工程相继开工或者落地,在沿线国家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比如,中国高铁“走出去”第一单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启动了先导段建设,实现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链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国在非洲建设的首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竣工通车,为非洲铁路网建设树立了中非合作新标杆。三是以国际产能合作为中心的务实合作进展明显。我国已同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的产能合作。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三座出口商用核电站——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3号机组并网成功,为“南南合作”再添典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起步区3.5平方公里建设和招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印发了《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方案》,发布实施《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标志中欧班列进入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四是金融支撑开始发力。2016年1月16日,亚投行开业,亚投行理事会成立,标志着这个由我国倡议、57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出资筹建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正式运作,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具有积极和建设性意义。
二、外贸实现回稳向好。过去的一年,国际贸易形势严峻复杂。世贸组织甚至认为,2016年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最糟糕的时期,曾预计全年按贸易量计算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增速仅为1.7%,增速连续五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面对十分困难的形势,我国外贸发展千方百计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实现了回稳向好的目标,成绩实属不易。
从增速看,201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4.33万亿元,下降0.9%,降幅比2015年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49万亿元,增长0.6%。服务进出口达5.35万亿元,增速达14.2%,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预计世界排名继续保持第二。服务贸易占外贸比重达18%,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货物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超过5%,航空航天产品增长超过10%;民营企业出口占比46%,提高0.8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占比53.8%,提高0.4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出口较快增长,其中对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出口分别增长14.1%、11%、9%和6.5%;外贸新业态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499.5亿元,增长38.7%;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出口1637.1亿元,增长1倍以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出口2036亿元,增长15.5%。
三、促进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随着我国要素成本持续攀升,我国传统引资优势逐渐减弱。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速逐年降低,2016年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已经降低到28.3%。与此同时,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低迷,2016年全球FDI下降13%。面对严峻形势,亟须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增创利用外资新优势。2016年,我国利用外资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以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三年为契机,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改了“外资企业三法”和《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即自2016年10月起,将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这改变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了30多年的外商投资“逐案审批”管理模式,是对既有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极大提高了外资准入便利度。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吸引外资工作三方面提出20条措施。其中,《中国制造2025》战略政策措施同等适用于外资企业、支持外资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科技项目向外资企业开放、政府采购对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平等对待、支持外资企业在国内上市等方面,都有所突破性。在这些措施的集中发力下,2016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900家,同比增长5%;实际吸收外资8132.2亿元(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同比增长4.1%。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有所优化,外资延续向高端产业聚集态势。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5715.8亿元,同比增长8.3%,占比为70.3%。
四、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成绩。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新一轮开放的重要抓手和一大亮点,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起到了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三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试点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并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李克强总理要求继续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探索,更大力度转变政府职能,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引领示范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2016年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紧紧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的要求,不断向纵深推进。全面推动改革试点任务,加快落实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启运港退税等试点政策,研究制定新版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将现有的122项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大幅缩减至93项。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目前95%以上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备案方式设立,受到境内外投资者的广泛好评。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等7省市新设自贸试验区,将对优化我国区域开放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这些举措,上海等四个自贸试验区的制度红利不断释放,开放高地效应不断增强。据统计,2016年,上海等四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879.5亿元,增长80.9%,以十万分之五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全国10.8%的外商投资。
五、推动对外投资有序健康发展。对外投资合作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于对外投资合作蓬勃发展的时期。近10年对外投资以年均26.4%的速度高速增长。从2015年开始,我国由资本净输入国变成资本净输出国。2016年对外投资达到170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连续2年位居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近两年来,受企业配置全球资源、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影响,我国一些企业对外非理性大额投资增长较快,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等领域,存在一定盲目性和较大风险隐患。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坚持鼓励和规范并举,将推进投资合作便利化与防范风险结合起来:一是增强统筹引导力度,编制有关合作规划,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境外经贸产业园区建设,突出实体投资,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二是深入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对外投资事中事后监管,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核。三是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制,与有关国家签署政府间投资合作协议,加强境外安全风险防控,维护我海外企业和人员合法权益。
(汪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