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胃下垂
【概要】 胃下垂是指人在站立时胃小弯切迹低于骼嵴连线。本病由胃韧带和腹肌松弛无力所致,因而常见于瘦长体型者、多生育妇女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与此同时,患者还可伴有肝、肾、子宫等器官下垂。本病属于中医学“胃缓”或“胃痛”的范畴,主要表现为脘腹痞满、食后坠痛,卧时则减轻或消失,站立或活动时加剧,腹部外形欠满。本病证属本虚而标实,本虚以脾气虚为主,标实则为气滞、血瘀、水饮内停和肠中糟粕停滞;在病变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也可能以实证为主。中药治疗应在补气举陷同时照应祛除实邪之法。
处方1 胃升液
【方药与用法】 黄芪30g,升麻5g;水煎服。也可将上药做成注射液,选取足三里、胃俞或脾穴,交替进行穴位注射,每穴3ml左右,每日1次;每治疗6次,休息1天,连用1个月为1个疗程,其疗效更好。此外,结合实施穴位针刺治疗,出现恶心、呕吐、反酸可加刺内关穴;上腹部疼痛明显时,可加刺中脘穴;下腹部疼痛明显时,宜加刺三阴交穴;合并有便秘时,宜加刺支沟穴等。
【功能与主治】 升举中气;主治胃下垂。
【简释】 胃下垂起因于中气亏虚、脾气下陷。根据“虚者补之”“陷者举之”的治法,故当首选补气升阳之黄芪,密切配合升麻的升提之功,并结合特定的穴位药物注射,治疗胃下垂更好。
处方2 升胃汤
【方药与用法】 黄芪、太子参各10~30g,白术、砂仁各10g,陈皮10~15g,升麻6~9g,枳壳、柴胡各9~12g,甘草、大黄(后下)各6g,制马钱子0.2~0.4g。上药加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
【功能与主治】 益气升阳,健胃;主治胃下垂。
【注意事项】 方中马钱子有大毒,应注意炮制和限制用量,切不可过量或久服。此方尚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心脏病、妊娠或年老体虚者。
处方3 樟枳汤
【方药与用法】 鲜樟树叶50~80g,枳实、黄芪各40~60g,炒蒲黄、桂枝、沉香各6g。上药加水煎2次分服,每日2剂。通常在煎服2~4剂后病情缓解,随后即可减少主药用量,待病愈后续用丸药调理。
患者虚寒甚重时,宜加荜茇或吴茱萸及山柰;若为血虚可加当归、鸡血藤,若为阴虚可加白茅根、玉竹、石斛;患者气虚甚重时,宜加党参、白术;若阳虚加用升麻、柴胡,瘀甚加用桃仁、红花;患者痛甚时,宜加用延胡索、郁金;伴食积时,可加用山楂、鸡内金、谷芽等。
【功能与主治】 益气升提;主治胃下垂。
处方4 蓖麻五倍膏
【方药与用法】 蓖麻子仁98%,五倍子末20%;将两药共研细末过筛;随后将药末混匀、打成烂糊,制成直径1.5cm、厚1cm的药饼备用。此剂量是成人的一次用量。治疗前,将百会穴周围的头发剃光,接着将药饼紧紧贴在百会穴上,用纱布绷带固定;贴后每日早、中、晚用盛有温开水的搪瓷杯熨热药饼,每次10~15min即可,连续5天不予更换;如患者不见好转,可休息1天后进行第2次药饼敷贴治疗。
【功能与主治】 升阳举陷;主治胃下垂。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要适当休息,减少饮水量,少食含水量多的食品,限制房事。吐血、妊娠及头部皮肤病患者忌用。此外,本方还适用于治疗老年人脱肛。
处方5 化饮调气方
【方药与用法】 半夏、大腹皮各9g,陈皮6g,枳实、茯苓、党参各12。上药加水煎2次取汁,分2次口服,每日1剂。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之后,也可改为煮散或研末备药吞服。
【功能与主治】 益气化饮;主治水停中焦型胃下垂,症见脘腹胀满、胃内振水音、苔白滑等。
处方6 乌梅磨盘汤
【方药与用法】 乌梅、磨盘草、黄精各30g,赤芍、醋生地黄、醋白芍、醋枳壳各40g,醋熟地黄、沙参、炙甘草各15g。上药加水煎2次取汁,混合后分3次口服;每日1剂,连用10剂为1个疗程。
【功能与主治】 滋阴益气;主治胃下垂,表现症状有左下腹下坠、食后加重、脘腹隐痛或灼痛、口干唇燥、饥不思食、呃逆嗳气、口渴不喜饮、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消瘦颧红、面色萎黄、肌肤干燥,查体上腹部、左下腹可触及或闻及腹主动脉搏动,上消化道X线钡透或平片,能发现胃下极下降至骼嵴连线以下2~3cm。
处方7 调气益胃汤
【方药与用法】 柴胡6g,白术、白芍、茯苓各12g,枳实、党参15g,山药、黄芪各30g,生麦芽20g,炒葛根18g,桂枝、炙甘草各6g上药加水煎2次,分为2次口服,每日1剂。
【功能与主治】 补中益气,健脾利湿;主治胃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