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三农”问题原因探究

近日,读了不少学者有关“三农”方面的论文,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在我国产生“三农”问题的原因。从农民的角度来看,“三农”问题的产生,首先是一个制度的问题。二元经济,城乡分离,户籍分割,农民话语权的缺失,农民利益的弱化,社会发展成果享受的差异,社会保障,就业制度,福利制度,教育、卫生、养老等制度的二元性,才逐渐使农民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其次,建国初期政府执政理念向城市倾斜,各种对城市的优越政策出台,渐渐地使社会对农村有一种偏见。城市扩展,农村不得不作出牺牲,农民们不得不在土地和农产品上做出让步,农民们没有享受到土地价格的增值成果。国家及城市又从农村和农民身上掠夺的资源过多,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和谐,不平衡。

第三,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在过去抑农养工的工业体系形成初期,城市尚没有反哺农业的能力,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在逐渐加大。

第四,对农村投入有限,农民富裕程度低,农村的资源尚未被整合利用,农民建设家乡的热情尚未激活。公共财政资源分配不公,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造成农村落后。最后形成“城市越来越像欧洲”“农村越来越像非洲”。

第五,乡村干部群众不自信。他们长期处在凋敝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生活贫乏,社会地位不高,农民享受不到同等的国民待遇,自己感到站不到人前,自己看不起自己,加之生活上的不如意、情感上的无处宣泄,导致信心不足,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尚未被调动起来。长此以往又人为地把农村与城市社会的距离拉大。

第六,农村人才与资源流失严重。有文化、高素质的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缺乏建设的主力军。新技术、高科技在农村难以采用和推广,致使农村缺乏活力、后劲和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