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国在四大经济走廊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
诚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贸合作、推动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所强调的新型国家关系理念如何在实践中加以落实。众所周知,“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是实力政策和对抗思维,由此导致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失衡,以及经济、社会、民族、宗教、生态等诸多问题。“一带一路”所主要倡导的,就是要在文化、信仰、制度等都不尽相同的国家之间构建共赢的国际关系,主张在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政策、制度等的设计和实施,实行共商、共建和共享。
然而在全球治理模式和国际秩序转化的过程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甘于退出历史舞台,贫穷和落后不会自动消失,由此带来的冲突和战乱有可能愈演愈烈;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条件不成熟的发展中国家推行不适宜的选举制度所造成的政局动荡,很多时候会让这些国家无法实施连贯的发展政策,从而一次又一次地丧失发展机遇。这些问题,在上述地区普遍存在,有的是共性问题,但各个国家也有各自的特点。面对这些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出的理念能否很好地应对,成为考验中国及各有关参与方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本报告分析的着眼点并未拘泥于经贸合作本身,而是将各国政治、政党、政局、安全等形势与经济、产业等因素相结合,详细论述了中国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期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总体而言,上述四大经济走廊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战乱、冲突和恐怖主义风险。这一风险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同时在与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经济走廊和与肯尼亚相邻的也门、索马里,以及与乌干达、卢旺达、坦桑尼亚相邻的布隆迪、刚果(金)也都存在。战乱、安全风险不仅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也会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还会造成难民等社会问题。二是政局不稳定带来的风险。在上述地区,大选是可能造成政局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问题在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巴基斯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与此同时,长期执政的领导人同样可能带来政局动荡的潜在风险,例如在乌干达和刚果(金)。三是基础设施不足和产业合作条件不成熟。这一问题在上述地区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发展工业所必需的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本报告对中国与上述各国的重点合作项目进行了梳理,以便更加清楚地发现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差异。四是西方国家的插手和干预。这一风险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有体现。例如,美国在南亚执行的反恐政策可能导致巴基斯坦国内矛盾的激化以及安全形势的恶化,从而影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又如,日本为了在肯尼亚等东非国家降低中国的影响力,在蒙巴萨港等重大项目上与中国开展竞争;等等。
通过这种将政治分析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尝试,本报告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在印度洋地区的机遇与挑战;在积极促进经贸合作的同时,中国也应加强在国际战略、规则、政策、制度等方面主导、协调和组织能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