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柏林之路(精装典藏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打破均衡:库尔斯克战役及其后果

1943年6月4日星期五,斯大林正式获知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做出的“某些战略决定”。原先提出1943年8月—9月发起的跨海峡进攻,现在被推迟到1944年春季。正如斯大林在6月11日复电中强调的那样,这个决定“给苏联造成了异常巨大的困难……使苏联军队几乎陷入孤身奋战的境地,他们不仅是为自己的国家而战,也是为了盟国……”;推迟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会让苏联人民和苏联红军产生“一种令人沮丧的消极印象”。尽管这份电文措辞温和,但却充满了最为严肃的暗示,斯大林的最后一句话已对此加以强调;派驻莫斯科的英国大使阿奇博尔德·克拉克·克尔爵士提醒他的政府,无论如何不要对这种温和的措辞产生误解,这是对联盟的信心所产生的严重动摇。斯大林与丘吉尔之间的后续交流自然很尖刻。6月19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电报中提醒斯大林,他不会付出一场“毫无作用的流血牺牲”,这对苏联军队没什么帮助;将德军击败在北非的“地中海战略”和“对欧洲南部造成的后续威胁”已取得效果,这使希特勒推迟了在苏联发起一场大规模攻势的计划。斯大林曾抱怨过,这些决定没有征询他的意见:这是他没能在早些时候与丘吉尔和罗斯福当面会晤的后果,尽管所有人都理解斯大林无法从“一场庞大的、正在取得胜利的战役”中抽身哪怕一个星期。但现在必须举行一次“三巨头”会晤。五天后,斯大林做出回复,英国和美国应以契约精神兑现他们的“承诺”(包括1942年6月的备忘录),发起跨海峡进攻;斯大林并不想让“数十万人在一场灾难性的跨海峡进攻中”惨遭屠戮,因为他明白,“战役发起阶段,一百多万的盟军士兵”将投入其中。这不仅仅是“失望”,而是让苏联继续对其盟友保持信心的问题,这种信心正面临着“严峻的压力”。被占领的欧洲和苏联领土上的人民必须获得解放,“苏联军队的巨大牺牲”(与之相比,英美联军的损失可谓“微不足道”)必须得到缓解。

面对这些指责,丘吉尔本人在6月27日的电报中声称将“毫不动摇”;能做的一切都已经做了,英国本土目前只驻有一个美国师,登陆艇不足,对日战争亦提出了额外的需求。斯大林本人也将“地中海战略”描述为“在军事上是正确的”。到目前为止,德军在苏联的大规模攻势并未兑现,6月份行将结束,应该不会再兑现了,这就表明“地中海战略”不仅正确,而且基本上具有决定性。丘吉尔与斯大林之间的交流暂时平静下来,但他们在往来电报中继续对另一些事情进行着争辩——苏联承认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全国委员会(英国和美国对此不予承认),另一个意义更加广泛甚至更加敏感的问题是波兰,斯大林现在似乎下定决心要以他自己的方式来解决。1943年初春,另一个波兰全国性政治组织(也就是说,与“伦敦的波兰人”相脱离)在莫斯科成立,这个名叫SPP(波兰爱国者联盟)的组织随后向苏联政府提出建议,在苏联领土上组建一支波兰军队,苏联政府对这一“倡议”感到钦佩,并准备按照5月9日发表的决定予以支持。苏联政府承担一切费用,并提供了梁赞(Ryazan)附近的一座兵营,用于组建和装备第1“科希丘什科”师,该师由波兰志愿者组成,接受苏军军官的训练。5月13日,波兰师的第一批成员(6个人)来到梁赞的兵营;第二天,指定的师长贝林格上校(他在苏联政府发表声明的当天被擢升为上校)到达,接下来的一个月里,10000名波兰人加入其中,他们在7月15日举行了宣誓仪式。“科希丘什科”师构成了SPP意图组建的“新波兰”的核心军事力量。

德国人也介入到了“英国—苏联—波兰”极其微妙的关系中。1943年4月13日晚9点15分,柏林电台宣布,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科索戈雷(Kosogory,卡廷森林的一部分)发现了“一个大坑……28米长,16米宽,里面埋葬着12层波兰军官的尸体,数量多达3000具”,这些僵硬的尸体“穿着全套军装,许多人的双手被绑缚,所有人的后颈部都留有手枪射击造成的创口”。在被挖掘出的尸体下又发现了新的遇难者:被杀害的军官人数“估计在10000人左右,与波兰战争期间被布尔什维克俘虏的波兰军官人数大致相等”。戈培尔对这场宣传战的胜利喜出望外(但5月8日,他在自己的日记中透露,“卡廷的坟墓里发现了德制子弹”,这个消息必须“绝对保密”,否则“整个卡廷事件就不得不放弃了”)。苏联媒体坚决否认(尽管有些慌张)这是苏联方面的犯罪证据;苏联政府为此断绝了与波兰流亡政府之间的关系,而4月底(28日),万达·华西列夫斯卡在《消息报》上发出预告,一支全新的波兰军队将在苏联领土上组建,并独立于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十天后,这个消息成了事实。在5月4日的电报中,斯大林向英国首相解释了“苏联政府对苏波关系的看法”。西科尔斯基对此感到“无助、受到了欺侮”,他无法约束波兰流亡政府中“大批亲纳粹的追随者”。德国方面的看法是,正在苏联境内组建的“新波兰政府”是个“伪政权”,根本不需要拒绝承认,可尽管如此,对目前波兰政府成员进行调整的时刻已经到来——而且“越快越好”。三天后,与英国驻莫斯科大使会谈时,斯大林再次指出,波兰政府必须“重组”。

只要有可能,斯大林就会对其盟友施加压力,尽管他谨慎地使用了热情的语气,其中大多数适逢苏军获得了胜利。盟军在北非的作战行动得到一些好评,正好是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取得胜利的时候;德军在哈尔科夫横冲直撞时,斯大林在2月份的日训令中对西线盟军避而不谈;经历了一起丑恶的事件,美国大使在3月份抱怨俄国人诋毁租借法案的帮助时,苏联方面的公开赞颂立即发布了出去。斯大林与丘吉尔在5月和6月的针锋相对也遵循着同样的模式,因为斯大林知道,自己正面对德国人再度发起的重大攻势。与此同时,一个新词(确切地说是个翻新的词汇)出现在双方的交流中——苏联是个“二等盟友”,其利益被认为是间接的。从俄国人的角度看,整体态势并不令人欢欣鼓舞,尽管媒体对西方盟国的贡献表现出友好的态度。经“北海航线”驶往摩尔曼斯克的船队再次停顿下来;1943年1月,美国航空队在白天对鲁尔(Ruhr)发动空袭,正式开启了“空中第二战场”,但这条战线没能阻止德国将新式武器运至东线。跨海峡进攻再次被推迟,苏联方面估计,那里只有25个德军师,其中大多数是遭到苏联红军重创后被调离东线,在法国北部、荷兰和比利时实施重建的部队[斯大林可能通过苏联在西欧的情报工作掌握了一手资料,而后者则是通过在SOE(特别行动处)内安插的间谍得到了情报]。尽管丘吉尔努力说服,但斯大林不愿承认“地中海战略”(先前他是赞同的)中的许多优点:他曾抱怨“不知什么原因”,盟军在北非的作战行动似乎已停滞不前,随后他又把“爱斯基摩人”行动(入侵西西里岛的提议)说成是跨海峡进攻的一个完全无法接受的替代品。英国首相列举了大批轰炸机对德国发起空中打击的详情,但依然没能引起斯大林的回应(尽管在1943年春季苏军发起空中攻势时,苏军飞行员们已经觉察到德军空中力量被吸引至西线所带来的影响)。

斯大林固执地争论着,认为根据目前的状况和先前的承诺,美国和英国应该不顾一切,优先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这场进攻应于1943年夏末前发起——3月16日,他在发给罗斯福总统的电报中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一点:“……我认为我有责任指出,尽快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是重中之重……不再拖延从西线发起的打击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应在今年春季或夏初实施。”《莫斯科出使记》一书的作者约瑟夫·E.戴维斯曾在“大清洗”时期担任驻苏联大使,并对“大清洗”赞许有加,他在5月份带着总统的私人信件赶至莫斯科,信中建议“你(斯大林)我(罗斯福)用几天时间在白令海峡两侧,美国或苏联的领土上举行一次非正式的简单会晤”。总统希望通过此次会晤“达成一致”。罗斯福总统补充道,根据所得到的情报,“我们估计德国人会在今年夏季对你们发起一场全面进攻”,美军军官们指出,这场进攻将落在“你们的中央防线上”。在5月26日的复电中,斯大林直接谈到军事态势:“……我们预计,今年夏季,可能在6月份,希特勒分子会发起一场新的大规模攻势……希特勒已集结起200个德国师和30个仆从国师……我们正准备击退德国人的新攻势并发起反击,但我们缺乏飞机和航空燃料。”出于这个原因,再加上“夏季的几个月对苏联军队至关重要”,斯大林本人无法在6月份离开莫斯科,但他打算在7月或8月赴约。对于德军即将发起的攻势,斯大林的关注程度始终没变;为了让盟国重新调整作战行动的优先等级,他对他们施加的压力在6月下旬达到了顶峰,尽管此刻按照这些原则解决问题的希望已经很渺茫。现在,斯大林开始关心起显然即将召开的高级别会晤的准备情况,虽然他总是不失时机地提醒其盟友他们的“义务”和自己面临的“困难”。

尽管存在着错位感,彼此间的交流也充满指责,但他们的联盟不会破裂。丘吉尔与斯大林在5月和6月的针锋相对让英国首相产生了这样一种怀疑,俄国人会不会考虑“改变政策”,通过单独媾和结束战争,但外交部认为这绝无可能,虽然在一些中立国隐约出现了和平试探。另外,斯大林还以毫不含糊的方式明确了他的公开立场,德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苏联将与盟国一同赢得胜利;在五一节的训令中,斯大林提及“和平试探”,认为这不过是德国人的诡计,苏联真正的目标是赢得胜利,红军会和盟军一同将纳粹德国及其盟友彻底击败。这篇公告还有另一个目的,斯大林借此对他的盟友们发出间接性警告——不要瞒着他做交易。

美国与芬兰有过一次失败的谈判;俄国人难免对罗马尼亚人打算向英美盟军投降的传言感到疑虑,1943年6月,安东内斯库来到罗马拜访墨索里尼,致使情况被严重曲解,这次访问后不久,墨索里尼垮台,随之而来的便是意大利与盟军的停战谈判。在北非,斯大林承认了阿尔及尔的自由法国全国委员会,并认可戴高乐的领导,从而为自己的存在打开了一条通道,尽管是通过代理人。6月26日,斯大林告诉丘吉尔,“苏联政府没有掌握可支持英国政府目前态度(拒绝承认)的信息”,也不了解关于戴高乐将军的情况,但如果“苏联在法国事务上的利益”得到承认,这些事情的“即时信息”能为苏联政府获知的话,苏联政府会向英国政府“做出妥协”。苏联政府曾获得过的一份信息是,1943年5月11日,身处伦敦的博戈莫洛夫大使(他是苏联派驻自由法国和各盟国流亡政府的大使)听取了戴高乐将军列举的困难和保留意见,后者针对的是吉罗将军:


我(博戈莫洛夫)说我完全理解全国委员会当前面临的困难,苏联对此持同情态度,苏联政府也以承认全国委员会的方式充分表达了这种同情。另一方面,苏联的政策是支持或鼓励一切反对希特勒分子的力量,无论他们是何种形式,只要积极参加到与希特勒德国的斗争中来,我们都给予支持。

戴高乐对此显然并不太高兴,他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如果吉罗掌握了全部权力和法国国内势力,法国将成为美国国内反动派和维希法国手中的武器,这个结果不利于苏联。

……我又问戴高乐如何评价北非目前的情况。戴高乐以温和的措辞概述了英军和美军取得的胜利,并以责备的口气说,无论英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没有提及他的部队在突尼斯战役中发挥的作用。我问戴高乐,有多少法国人参加了那场战役。他告诉我,有50000名吉罗的部下和30000名他自己的部下。

我又问他,在目前的情况下,他如何看待苏波冲突问题,戴高乐做出如下回答:一方面,法国认为应该存在一个自由和独立的波兰,但另一方面,法国也同意苏联应当拥有一条最有利的战略边境,面朝西方,当然,也位于波罗的海。对此,戴高乐补充道,如果他掌握权力,法国就能毫无保留地支持苏联本着寇松线的精神解决边境线问题。(《苏法战时关系》,第55期,第132—133页)


从自由法国和苏联两个方面着眼,这场会谈的角度非常巧妙。

斯大林给丘吉尔发去抚慰性回复的当天(6月26日),在做出让步的同时又立即提出要求——请允许博戈莫洛夫进入北非“汇报情况”。英国和美国对此表示反对,这反过来又使莫洛托夫在7月2日做出愤怒的干预,他向派驻莫斯科的美国大使提出要求,应该允许苏联政府向北非派遣一名直接代表。进攻西西里岛的战役进行之际,苏联为派驻北非代表而施加的压力有所缓解,但在8月,进行意大利停战谈判时,斯大林亲自做出干预,他再次抱怨“没有被告知英美谈判的事宜”,重大事项在电讯传输中发生的延误令斯大林觉得难以理解。是时候设立一个三方军事政治委员会来解决“背弃德国的各国政府”的问题了:“迄今为止的情况是这样——美国和英国自行达成协议,而苏联作为第三方只能被动地观望,并从两个大国处获知协议的内容。”

从他们这个团体的角度看,这些事情和举措并不意味着斯大林正在采取任何新的重大政策,但他肯定在设立“登陆场”,从联盟内部争取次要的盟友,并清理“地面”,以便应对某些不测事件。令严格的正统派人士惊愕的是,他解散了共产国际,这使他一举两得——既营造出对西方做出让步的气氛,也使他摆脱了一个已彻底过时的政治组织,长期以来,被称为“杂货铺”的共产国际在东西方一直被视为恶毒、危险的共产主义象征(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1943—1944年斯大林主义者的做法具有内战时期的强烈色彩,他们设立起独立的“民族解放委员会”,并在战俘营里掀起轩然大波,一个德国委员会和一个“战俘代表大会”应运而生,这与1918年发生在萨马拉的情况非常相似)。斯大林对流亡伦敦的波兰人大加恫吓,但却以极其谨慎的态度对待同样身处伦敦的捷克政府。贝奈斯本人于当年5月提出与斯大林商讨“苏联—捷克”关系的计划,但艾登在6月份提出异议,反对贝奈斯采取任何举措达成正式协议,因为在这个阶段达成的条约有可能对苏波关系造成严重破坏。7月初,从莫洛托夫处听取了进一步解释后,艾登坚持自己的反对意见,因为苏联与捷克达成的任何协议都将有助于孤立波兰。这一点当然不会逃过斯大林的关注。

7月下旬,通过“自由德国运动”,斯大林引发了另一场不小的轰动,自由德国全国委员会(NKD)的筹委会成员包括瓦尔特·乌布利希、埃利希·魏纳特和伯爵海因里希·冯·艾因希德尔中尉(这名战俘是俾斯麦的曾孙)。1943年7月12日—13日,他们在离莫斯科不远处的克拉斯诺戈尔斯克(Krasnogorsk)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NKD正式成立:魏纳特当选为主席,冯·艾因希德尔伯爵和卡尔·黑茨少校当选为副主席。NKD出版的一份单页报纸名为《自由德国》,以醒目的德意志帝国“黑白红”三色强调了辉煌、足以引起情感共鸣的“国家”;如果说这一点尚不足以让流亡的德国共产党人切齿痛恨的话,NKD还有六套广播节目,每天以12个波段播出,节目的开始都伴以1813年第一次“解放战争”时期的爱国歌曲:“上帝令我们如钢铁般坚强……”但NKD这些大张旗鼓的宣传工作对被俘的德军高级将领没起到什么作用;205研究所(这是共产国际的继承者,尽管共产国际已招摇地“解散”了)刻意强调了全国阵线,但被俘的德军将领在很大程度上不为所动。于是,另一个“特别委员会”开始组建一个新的机构,德国军官同盟(BDO);当年7月,赛德利茨、拉特曼和科尔费斯将军被转至柳诺沃(Lyun ovo)的一个特别营地(也在莫斯科附近),他们起初不愿参加这种带有“背后捅刀子”意味的活动,但1943年9月11日,他们被说服了——苏联方面通过德国军人反对希特勒,从而结束东线战事的这一政策是“合情合理的”,他们同意加入BDO。BDO后来又与NKD合并。

1943年夏季,苏联方面还掀起了反对苏军被俘将领弗拉索夫的斗争,此人正忙着组建“俄罗斯解放军”(ROA)。这场“反弗拉索夫”运动,以其高度组织化和精心选择的宣传方案进行得如火如荼,他们考虑过对“弗拉索夫运动”实施渗透,甚至暗杀弗拉索夫。不过,苏联要对付的不仅仅是弗拉索夫。库尔斯克战役前,德国人发起大规模宣传攻势,旨在恢复信心,并激励被占领地区民众的忠诚,同时也是为了招募前苏联公民加入德国一方的军事或准军事单位,并煽动苏军士兵叛逃。弗拉索夫是一个被利用的名字,这个名字被用于1943年初发表的《斯摩棱斯克宣言》。这是德国政策的一个真正的变化,野蛮、不人道的暴行使他们自动疏远了苏联民众,这个政策现在已得到明确的转变,这对苏联游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如果“弗拉索夫运动”成为德国一方发生重大变化的催化剂,那么它会更加危险:通过对鲍里斯·鲁萨诺夫上尉(他是斯特罗卡奇上将身边的工作人员,而斯特罗卡奇是乌克兰地区苏联游击运动负责人)的审问,德国人获知苏联领导层已将德国的这个新“倡议”视为一个极大的威胁。斯大林本人对弗拉索夫的评价是,他“至少是(我们)战胜德国法西斯途中的一个大障碍”。斯特罗卡奇将军重复了斯大林的话。由于在德国占领区内,“弗拉索夫运动”在一段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变得广为人知,苏联方面的反制措施首先要揭露其真相。

通过印制的宣传品,苏联当局不仅对ROA进行攻击,揭露其“13点”政治纲领的欺骗性,还不遗余力地将弗拉索夫斥责为叛徒,说他是德国人的工具。伴随这种公开的官方批判而来的是一场更加微妙的“政治诽谤运动”,针对的是那些“爱国”但不“忠于现政权”的人。“合作者”是彻头彻尾的“反苏分子”,但也有另外一些愿意被劝降的人,其间没有明确的界线,部分原因是德国的政策所致;与德国人合作的部队——例如从事反游击行动的“卡明斯基”旅,或是吉尔-罗季奥诺夫(前红军少校吉尔叛逃后,以罗季奥诺夫为化名)指挥的临时部队“党卫队亲卫骑兵”旅,它们都以一种极其复杂的模式改变了立场——散布在广泛而又不同的地区,1942年后遭到越来越多的渗透,苏军情报人员、游击队员或游击队的同情者奉命劝诱他们重新倒戈或杀掉其指挥官(或是双管齐下)。由于纳粹强烈反对将劣等人种投入前线作战的想法,德国人的政策增添了另外一些特殊内容。尽管如此,德军反游击力量还是在1943年前得到了“叛变通敌者”部队的有力支持(强大的“卡明斯基”旅最为突出),这些部队通常以营级兵力部署。但与红军部队“叛变—合作”严重程度相同的是,“重新倒戈”的现象也很突出。1943年7月,苏联发起诱使叛变部队“重新倒戈”的运动,旨在破坏德国的宣传攻势,并对“弗拉索夫运动”实施渗透,这场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与此同时,他们在克拉斯诺达尔召开审判,将一些与盖世太保合作的俄国人判处死刑,并列举出德国暴行骇人听闻的材料,在次日由《自由德国》报宣布,这显然是一场系统性、持续性的心理和宣传攻势的组成部分。德军一方同样有“叛逃”现象。

苏军少校卡普斯京在“反弗拉索夫”运动中(关于该运动的文件里包括对他的审讯报告)被赋予一项奇特的任务:NKVD从苏联的一座惩戒营招募了他,如果他肯渗透到弗拉索夫运动中,就可以恢复名誉。当年5月,卡普斯京按时“叛逃”到德国一方,以便加入弗拉索夫部队,目的是鼓动对方重新倒戈,并伺机刺杀弗拉索夫本人。为鼓励前苏军士兵重新倒戈,获得莫斯科特别授权的卡普斯京被允许宣扬一种政治主张,该主张精明地考虑到如何吸引那些“合作者”的爱国主义和利己主义:


——德国人的目的是奴役俄罗斯,ROA是德国人的工具。

——苏联的体制已对民众的某些要求做出让步(承认教会,撤销政治委员等)。

——苏联领导人已做出决定,只有大俄罗斯人通过了战争的考验;战后的苏联将把各独立共和国合并到大俄罗斯的统治下。

——战后的政治体制将做出大幅度修改,各共和国解体,共产党改组为人民党,承担广泛的教育任务,安德烈耶夫将取代斯大林,集体农庄也将被解散。(参见GMD, T-78/R491,6477824-26/827-31)译注:GMD指的是“德国军事文件”。


这种慷慨的爱国主义诉求和沙文主义激发起了俄国人的情怀——俄罗斯人的俄罗斯,去掉斯大林,解除集体化。“卡普斯京方案”中的短期利益是对那些重新倒戈者提供赦免,最终以俄罗斯人解决俄罗斯人的问题迎来皆大欢喜的结局,无须德国侵略者插手。这是个精明的方案,具有广泛的爱国吸引力并坦率地承认事情并不完美,但会变得更好,从而巧妙、积极地取代了德国人的计划。在俄国被占领地区,特别是游击队控制区,这样一种观点逐渐出现并广为流传:“人民”将自己武装起来并接受斯大林的领导,尽管这对击败德国人来说非常必要,但只是“暂时性”的;一旦战争获得胜利,谁知道将来会怎样。这种传言极为盛行,尽管不一定是苏联当局散布的,但他们肯定会对此充分进行利用,并证明其具有许多积极的影响和吸引力。

对陷入两强之间的苏军战俘来说,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却被投入饥饿的地狱中,被灭绝或被迫从事苦役的人员规模都大得惊人,这个庞大的人力资源库吸引着双方,针对“合作”展开的斗争只会让他们的状况变得更加糟糕。吉尔-罗季奥诺夫的记录就是个主要例证。“我背叛我的国家不是出于政治动机,而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这就是吉尔-罗季奥诺夫自己的解释。步兵第29师参谋长吉尔-罗季奥诺夫在1941年7月被俘,他被送至柏林,在一个盖世太保机构接受训练后又被派回苏瓦乌基战俘营,负责组建一支亲卫骑兵部队,1942年10月,这支部队召集到500多人,被派至莫吉廖夫打击尼奇波罗维奇领导的苏联游击队。六个月后,吉尔-罗季奥诺夫将布拉热维奇组建的另一支亲卫骑兵部队纳入自己的麾下,并在德国人的支持下建立起“党卫队第1俄罗斯国民团”,辖1200多人。1943年夏季,吉尔-罗季奥诺夫着手组建ROA的一个旅,该旅装备齐全,与武装党卫队的正规部队协同作战。这个旅被派去执行反游击战,但他们显然已遭到游击队情报人员的渗透,据报告,吉尔的部下士气低落。策反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

7月底,白俄罗斯游击运动司令部批准游击队“热列兹尼亚克”旅展开与ROA旅的谈判。吉尔-罗季奥诺夫派旅里的反情报官波格丹诺夫和另一个与盖世太保有密切联系的人担任他的代表。波格丹诺夫彻底破坏了此次谈判,这使他自己的性命危在旦夕,他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吉尔-罗季奥诺夫亲自参加第二轮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吉尔-罗季奥诺夫和他的部下将通过打击德国人来“洗脱他们的叛国罪”;ROA旅将携带全部武器装备投奔苏军;波格丹诺夫和党卫队指挥官米尔斯基伯爵交给游击队处置;旅里的其他德国人由吉尔-罗季奥诺夫伺机处理。1943年8月13日,已做好准备的ROA旅对部队里的德国人发起袭击,带着波格丹诺夫和米尔斯基逃至苏联一方,该旅被正式改编为“反法西斯第1旅”,由吉尔-罗季奥诺夫指挥,他最终贯彻了谈判达成的所有条款——他在战斗中阵亡,他的旅全军覆没。对俄国人来说,该旅的“重新倒戈”是一个成功的信号,逃回苏联一方的现象变得普遍起来;1943年末,德国人开始把战俘组成的准军事部队调至西线,例如法国、低地国家和意大利,远离被占领的苏联领土。通敌卖国者中剩下的核心成员和下级军官态度转变较慢,但在库尔斯克战役后,他们已大难临头。苏联方面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弗拉索夫运动”没能得到军事人力和民众的效忠,用俄国人去打俄国人的诡计未能得逞,而德国领导层拒绝就某些政治现实问题对“弗拉索夫运动”做出任何让步,也给该运动造成了沉重打击。

军事上的失败,德军装甲部队天下无敌这一神话的破灭,再加上可怕的狂热,破坏了一切现实性政策,这就注定了“合作者”们的命运。在斯摩棱斯克之行期间,弗拉索夫本人竭力抵制自己已沦为德国人的“傀儡”并被利用的看法;据他说,他的目的是教育俄罗斯人反抗斯大林,培养出一个具有政治智慧和识别能力的群体。在这场运动中,德国人获得了一名出色的助手,他们甚至掌握了达到目的的手段。但弗拉索夫心力交瘁,在德国人的恩准下,他奔波于被占领地区。德国人对他的限制,苏联方面的反宣传,不断给他的计划造成破坏。

在国内,在战线的两端,甚至在海外,斯大林推行的民族主义阵线以其强烈的沙文主义色彩为他赢得了可观的回报。在国内,模糊、缥缈的改善承诺激发起民众的爱国热情,承认东正教或解散共产国际(这安抚了他的西方盟友)被俄国人和外国人解读为战争的黑暗中出现了真正值得尊敬的迹象。但正如他的同胞和盟友们即将发现的那样(如果他们没能猜到的话),在斯大林看来,温顺与受到尊敬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堡垒”作战已被推迟过一次,尽管希特勒本人倾向于OKW“取消此次作战,以便集结一支强有力的战略预备队”的建议,但他还是在6月18日以他著名的“不可改变”式风格做出了发动这场进攻的决定。7月1日,在东普鲁士的大本营内,希特勒对他的将领们大谈展现德军优势和打开通往胜利之路的必要性;决定性战场就是库尔斯克,德军将于7月5日对那里发起进攻。尽管高级将领们请求改变进攻战术,但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拟定的作战计划仍是一个已被多次使用过的打法;库尔斯克突出部将被一场两翼包围所消灭,北面,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辖7个步兵师、8个装甲和装甲掷弹兵师)集结于小阿尔汉格尔斯克西面,南面的别尔哥罗德地区集结着“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和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辖7个步兵师、11个装甲师和3个突击炮旅),另有2个航空队(第4和第6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这无疑是德军强大实力的一次展示——2700辆坦克和突击炮(半数以上由南面的霍特和肯普夫派出),1800架飞机,三分之二的步兵师兵力多达12500名官兵,每个装甲师的兵力达16000人,拥有209辆坦克和突击炮,各武装党卫队装甲师也做到了齐装满员。

“露西”没有辜负斯大林的期望。希特勒于7月1日召开军事会议,次日,斯大林便给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司令员发出急电: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德国人可能在7月3日—6日间在我正面转入进攻。

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现命令:

1.加强对敌人的侦察和观察,及时发现其意图。

2.地面部队和空中力量做好击退敌可能攻击之准备。


苏军各部队立即进入防线,但别尔哥罗德西面和奥廖尔南面的德军集结区寂静得令人感到意外,就连部队和装备在夜间的调动也停止了,这让各方面军司令员大惑不解。另据报告,哈尔科夫南面,通往顿巴斯的各条道路上拥挤不堪,满是坦克、卡车和货车,这表明德国人正从突出部撤离。德国的广播电台还刻意播报了冯·曼施泰因元帅访问布加勒斯特,为安东内斯库颁发金质克里木盾章的消息;但7月3日夜间,曼施泰因回到司令部,莫德尔也迁到了他的前进指挥中心。6月末,德国空军加强了昼夜空袭,在一场夜间袭击中,一架德军轰炸机击中罗科索夫斯基的指挥部,罗科索夫斯基幸免于难完全是因为他临时决定在军官食堂里布置一个通信小组。之后,中央方面军司令部转入地下,在旧修道院的花园里设立了地下掩体。德军集结起轰炸机,由大批战斗机提供掩护,在白天对库尔斯克突出部内的铁路连接线和机场发起猛烈空袭,而苏军战机遵照斯大林的指示——“我方空中力量的主要任务是攻击铁路枢纽,打击公路运输车队”——对德军集结区展开猛烈打击。双方都对对方的机场发起攻击,突出部内的假机场——这是空军第17集团军卢基扬诺夫少校想出的点子,他为这些假机场付出了大量心血——遭到重创。苏军歼击机现在奉命将德军侦察机驱离红军防御阵地,而在7月初,瓦图京从一架被击落的He-111的飞行员处获知,德军一些新锐飞行中队已从克里木调至哈尔科夫。

一切迹象都表明德军的进攻迫在眉睫,最高统帅部的电文证实了这一点,而罗科索夫斯基和瓦图京焦虑万分,他们很想知道敌人会在何时、何地发起进攻。7月4日傍晚,100架德军战机对苏军设在别尔哥罗德西北方的前沿阵地展开密集轰炸和扫射,随之而来的是炮火和坦克攻击,攻击反复持续了数个小时。夜里,一切又平息下来,闪烁的星光被偶尔腾起的照明弹照亮,地面上升起缕缕硝烟;苏军防线上,步兵和机枪手坚守着自己的阵地,食物被送上前线。7月4日一整天,中央方面军的防线上没有发生战斗,沃罗涅日方面军阵地前方的战斗也平息下来,但仍能听到坦克引擎的轰鸣声。从中央方面军的阵地上听不到任何动静,但在其前方,莫德尔的突击部队正进入各自的出发阵地。当日22点,一支苏军巡逻队遭遇到17名德军工兵,他们正在塔吉诺(Tagin o)南面的苏军雷区清理通道;一名德军工兵被俘,罗科索夫斯基从他嘴里获知,德军将于7月5日凌晨2点整(欧洲时间)发起进攻。午夜时分,各航空和坦克部队指挥员被叫到瓦图京的司令部,他们抓获的俘虏同样交代说一场进攻已迫在眉睫。瓦图京认为最高统帅部的指示已得到充分证实,他下达了执行“一号方案”的命令——德国人的主攻方向是奥博扬,奇斯佳科夫的近卫第6集团军将承受这一冲击,舒米洛夫近卫第7集团军面对的是敌人的辅助攻击。

7月4日22点30分,火箭弹和照明弹从别尔哥罗德与托马罗夫卡(Tomarovka)之间的苏军防线上呼啸着窜起,两个集团军(近卫第6和近卫第7集团军)防区内的600门大炮和迫击炮展开首轮齐射,这场反准备炮火旨在打击正进入出发阵地的德军部队。中央方面军司令部里,罗科索夫斯基必须根据对战俘的审讯结果迅速做出决定,应该给自己的炮兵部队下达怎样的命令——这个决定非常重要,因为这场反准备炮火将消耗弹药基数的一半。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得到完整的审讯报告时已是凌晨2点,离敌人发起进攻的时间不到20分钟,根本没时间发电报请示最高统帅部:炮兵和步兵指挥员们知道,如果现在犯错的话,“他”(他们都知道这个“他”指的是谁)会让他们付出高昂的代价。罗科索夫斯基最终决定开炮,并实施“二号方案”——按照该方案的推测,德军的主攻方向是格拉祖诺夫卡(Glazun ovka)—波内里(Ponyr)—库尔斯克。7月5日凌晨2点20分,中央方面军部署在第13集团军防区内的大炮开火了。一个小时后,瓦图京方面军辖下的近卫第6集团军,经方面军司令员特别批准,发起第二轮反准备炮火。拂晓前剩下的时间里,苏军指挥员们焦虑地等待着。

“开始了!”清晨4点30分,德军大炮对中央方面军展开炮击,而在沃罗涅日方面军的防线上,德军的大炮和飞机甚至在拂晓前便投入了行动。借着夜色的掩护,获得坦克支援的4个德军营对苏军前沿阵地展开进攻。清晨5点后不久,苏军的两个方面军都报告说,实力强大的德军步兵和坦克发起进攻,目标分别是中央方面军辖下的第13集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辖下的近卫第6集团军。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庞大的装甲铁拳部队由700辆战车构成,打击目标是奇斯佳科夫的近卫第6集团军;首先出现的是虎式坦克,黑豹和突击炮尾随在后,步兵乘坐着装甲运兵车,或跨骑在坦克上,共有4个装甲师和2个步兵师——每公里的兵力达3000多人,另有40辆坦克和50辆突击炮,一些地段集结的坦克甚至多达100辆。德军对近卫第6集团军的进攻从别尔哥罗德西北方发起;东南方,舒米洛夫的近卫第7集团军部署在北顿涅茨河东岸,8个德军步兵营已渡河赶至苏军一侧,设立起米哈伊罗夫卡(Mikhailovka)登陆场,这片登陆场在苏军反准备炮火期间遭到猛烈炮击。俄国人的炮击严重破坏了德军工兵为第19装甲师重达60吨的虎式坦克架设桥梁的工作。再往南,德国人抢在中午前搭设起两座桥梁,装甲部队隆隆驶过顿涅茨河,准备向东方和东北方发起突击。从米哈伊罗夫卡登陆场冲出的德军坦克和步兵一头撞上了部署在苏军近卫步兵第81师阵地上的密集雷区。

北面,清晨5点10分,德军轰炸机出现在普霍夫中将第13集团军前沿阵地的上方;半小时后,从红斯洛博德卡(Krasnaya Slobodka)到伊斯梅洛沃(Izmailovo),德军坦克和步兵沿25英里宽的战线展开进攻,打击落在苏军第13集团军正面和第70集团军右翼。为发起这场进攻,莫德尔集结起9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并将他的虎式坦克和费迪南德突击炮分成一个个小而强悍的营——这种部署源于他对苏军防御体系的认识,莫德尔试图不断投入新锐部队,消耗守军,从而达成突破。他将主要突击收缩至一条10英里宽的战线上,投入6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始终由虎式坦克和费迪南德突击炮单位提供支援,这些装甲部队的任务是冲破苏军的防御。步兵散开队形向前推进,或搭乘坦克,或乘坐装甲车;庞大的虎式坦克身后跟随着轻型和中型坦克,空中,50—100架德军战机组成的一个个编队提供着掩护。这就是德国国防军,他们以前所未见的凶猛势头扑向苏军防御阵地。苏军炮手和步兵拼死抵抗,甚至用45毫米火炮轰击那些钢铁巨兽的履带。炮手们实施直瞄射击,每个炮组只剩下一两个人,而各反坦克小组带着炸药包和汽油瓶冲了上去。遭到五次攻击后,苏军步兵第15师与第81师(隶属第13集团军)的结合部被突破,15辆虎式坦克到达奥卡河(Oka),在行进中对苏军部队展开炮击,并与50多辆中型坦克一同冲入苏军第一道防线。中午,罗科索夫斯基认为他已判断出德国人的计划,敌人的进攻不是沿着铁路线冲向波内里,而是对准偏西面的奥利霍瓦特卡(Olkhovatka)方向(这就意味着要对二号方案做出改变)。罗科索夫斯基打算投入坦克第2集团军发起反击,同时将近卫步兵第17军前调,并以2个反坦克炮旅和1个迫击炮旅加强第13集团军。而原先的计划是第13集团军坚守阵地,坦克第2集团军先集结于防御阵地后方,加强第13集团军,然后于次日发起反击,将德军歼灭在波内里。现在,各坦克和步兵军不得不迅速重新做出部署——坦克第3军调至波内里南面,坦克第16军调至奥利霍瓦特卡西北面,坦克第19军调至奥利霍瓦特卡西面,近卫步兵第17军进入第13集团军防区后方,近卫步兵第18军调至小阿尔汉格尔斯克,防止德国人扩大他们在侧翼的突破。7月5日,进攻的第一天即将结束时,莫德尔的坦克和步兵已在苏军防线上推进了4英里。罗科索夫斯基预计(他的猜测完全正确),德国人并未投入全部力量(2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师在奥廖尔南面等待着将初期胜利进一步扩大),他认为敌人会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

午夜,罗科索夫斯基向斯大林做了汇报,斯大林答应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抽调特罗菲缅科中将的第27集团军增援中央方面军,但几个小时后,斯大林不得不取消了这股援兵,因为沃罗涅日方面军在奥博扬方向上的态势变得非常危急,特罗菲缅科正率领他的部队赶往那里。罗科索夫斯基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且还得承担起另一项任务:如果德军从南面达成突破,便由中央方面军负责守卫库尔斯克。瓦图京在7月5日清晨做出的判断是,德军的主要目标是奥博扬,而他们对舒米洛夫集团军的进攻对准科罗恰(Korocha),不过是为了吸引苏军预备队。当天上午和下午,霍特麾下的党卫队装甲军和第11装甲师对奇斯佳科夫近卫第6集团军步兵部队据守的切尔卡斯科耶(Cherkasskoe)—科罗维诺(Korovin o)地域发起猛攻:明净的天空下,苏军歼击机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德军俯冲轰炸机和对地攻击机投下密集的高爆弹,在切尔卡斯科耶—科罗维诺这片狭窄的区域炸开一条通道,200多辆德军坦克和步兵蜂拥而入。为守住切尔卡斯科耶,奇斯佳科夫投入2个反坦克炮团,他们与近卫步兵第67师的部队并肩奋战,坚守着村庄。当天下午,德军虎式坦克赶到,切尔卡斯科耶已遭到半包围,村外散落着一些被击毁或被地雷炸毁的坦克残骸,也留下了被摧毁的苏军火炮。15名近卫军士兵组成的后卫部队掩护着主力撤离切尔卡斯科耶,这15人最终悉数牺牲。16点40分,瓦图京亲自给坦克第1集团军的卡图科夫下达命令,抽调2个军(坦克第6军和机械化第3军)掩护奥博扬,并做好7月6日拂晓向托马罗夫卡发起反击的准备;另外两支坦克预备队——近卫坦克第5军和近卫坦克第2军将集结于卢奇基(Luchki),朝别尔哥罗德方向发起进攻。为了给舒米洛夫提供加强,击退“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的坦克和步兵,瓦图京在19点40分抽调近卫步兵第35军的3个步兵师增援近卫第7集团军,并掩护科罗恰方向。舒米洛夫奉命肃清突破北顿涅茨河的德军。

12个小时里,双方都竭力将库尔斯克战役这把大火烧得更旺。装甲部队不停地集结、调动,其规模是这场战争中前所未见的。双方的指挥官注视着这场严峻的、令人麻木的激战:德军指挥官从未见过这么多苏军战机,而苏军指挥员也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德军装甲部队,这些战车涂抹着黄绿色伪装。100—200辆坦克组成的德军装甲编队向前推进,冲在最前方的是虎式坦克和费迪南德突击炮,位于第二梯队的是50—60辆中型坦克,再往后是获得坦克掩护的步兵部队。现在,苏军坦克集团军正进入主防区,近4000辆苏军坦克和3000辆德军坦克及突击炮不断卷入这场庞大的战斗,轰鸣的战场上,每过一个小时便留下更多的死者和垂死者及一辆辆被击毁或起火燃烧的坦克、破碎的装甲运兵车和卡车,浓浓的烟雾盘绕在草原上空。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伤兵被送至忙碌不堪、沾满血迹的前线急救站。俄国人在战斗第一天发布的公报揭示出这场战役的庞大规模,并报告了德军坦克的损失:“在当日(7月5日)的战斗中,586辆坦克被击毁或击伤。”

罗科索夫斯基中央方面军的防区内,7月6日拂晓发起的反击只获得了片刻的成功便被德军250辆坦克和步兵击退;普霍夫第13集团军的3个右翼师也发起反击,同样被德军坦克逼退。德军装甲部队主力,在第2和第9装甲师的加强下,目前集中于波内里至索博罗夫卡(Soborovka)地区,在这段6英里的战场上,双方共投入3000多门大炮和迫击炮、5000挺机枪和1000多辆坦克。为加强自己的预备队,罗科索夫斯基从暂未发生战斗的地段抽调出部队;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中将的第60集团军将替代第27集团军,斯大林原本答应把后者调拨给中央方面军,但后来又将其划给了沃罗涅日方面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奉命调出1个师,用卡车将人员、武器和补给物资运往第13集团军防区;巴托夫的第65集团军也奉命抽出2个坦克团。7月6日这一整天,莫德尔和罗斯索夫斯基的部下们不停地进行着面对面的厮杀。罗金坦克第2集团军发起的反击没有取得太大战果,但德军在左翼和中央地区发起的进攻,获得的进展也只有第一天的四分之一,目前他们正位于普霍夫的主防区内。罗科索夫斯基命令他的坦克部队转入防御,一辆辆坦克埋入地下,只有炮塔暴露在地面上,坦克部队只对德国人的轻型坦克和步兵发起反击。到目前为止,普霍夫和罗金的坦克兵们抗击着德军的6个步兵师和3个装甲师,在这片狭窄的区域,这是一股强大的突击力量;为了明天的进攻,德军指挥部还掌握着一个新锐装甲师(第18师),200多辆坦克已做好进攻准备,另外,第4装甲师正赶赴战场,奥廖尔南面,3个德军师(第12装甲师、第10和第36摩托化师)正处在进一步准备状态。

7月7日上午,德军恢复了攻势:通往奥利霍瓦特卡的铁路线的西面,第18和第9装甲师对一片狭小的区域展开攻击,西面,第2和第20装甲师扑向萨莫杜罗夫卡(Samodurovka)—莫洛特奇(Molotych),另一股强有力的突击群冲向波内里,那是奥廖尔—库尔斯克铁路线上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苏军目前正以这个枢纽为防御依托。10个步兵师和4个装甲师投入了战斗,莫德尔试图以集结起的装甲部队刺穿苏军防御阵地。德军的主攻现在已延伸至奥利霍瓦特卡附近极其重要的高地,攻占这片高地便能控制住东面、南面和西面的地域。从高地上可以远眺库尔斯克。罗科索夫斯基抽调出更多的大炮、迫击炮和包括榴弹炮在内的重型火炮,继续加强位于奥利霍瓦特卡高地和波内里接近地的防御力量。苏军指挥员们估计,德国人猛攻波内里是为了分散他们对奥利霍瓦特卡的注意力;争夺波内里的战斗异常激烈,大批德军坦克遭遇到苏军雷区、炮火齐射、半埋的坦克以及强击机的拦截,但德国人对奥利霍瓦特卡的进攻却出现了短暂的停顿,尽管如此,第4装甲师赶到后,他们又恢复了攻势。现在,300辆德军坦克一举突破至卡沙拉(Kashara)和萨莫杜罗夫卡;坦克和步兵在波内里的激战仍在持续,这个交通枢纽易手数次,到7月8日早晨,德军只占领了学校和镇子西端。当天早上8点,经过一场猛烈的轰炸,德军第18、第9、第2、第4装甲师和第6步兵师再次发起进攻,沿着从波内里通往萨莫杜罗夫卡的地域冲向奥利霍瓦特卡。中午前,他们已发起13次进攻,德军坦克和冲锋枪手不得不一点点向南面和西南面获取进展。在奥利霍瓦特卡西北方,鲁克苏耶夫上校指挥的反坦克炮兵第3旅抗击着德军密集的坦克突击,该旅辖下的一个连遭到猛烈攻击。苏军反坦克炮在700码距离上开炮射击,没过多久,该连只剩下一门火炮和三名炮手,尽管如此,他们又击毁了2辆敌坦克。这门剩下的火炮及其炮组人员被一颗直接命中的炸弹摧毁,该连全军覆没。中午前,格拉西莫夫中尉的炮兵连仅剩的一门反坦克炮(这门火炮的护盾被炸飞,架尾被炸坏,不得不用弹药箱支撑,并用炮管瞄准)也被炸成碎片。旅长最后给罗科索夫斯基发去电报:“我旅遭到300多辆敌坦克的攻击,第1和第7连损失殆尽,第2连作为最后的预备队已投入战斗。急需弹药。我要么守住自己的阵地,要么全旅覆没。鲁克苏耶夫。”这两样第3旅都做到了,他们守住了阵地,但全旅几乎伤亡殆尽。激战持续了48个小时,德军逼近中俄罗斯(Sredne-Russki)高地上的既设阵地,这片高地位于突出部北面12英里内,德国人知道不能对其发起正面进攻。

突出部南面,瓦图京控制下的局势开始变得危险起来。在第一天的进攻中,霍特的大规模坦克突击楔入了苏军掩护奥博扬的防御阵地内。当晚,瓦图京抽调他的第二梯队(卡图科夫的坦克第1集团军)和方面军预备队,命令卡图科夫进入近卫第6集团军防区,以2个坦克军(近卫坦克第5和近卫坦克第2军)提供增援,并从近卫步兵第35军抽调1个师赶往普罗霍罗夫卡(Prokhorovka),另外4个师进入近卫第7集团军掩护的科罗恰地区。次日,霍特增派了2个新锐装甲师,试图向奥博扬达成突破;瓦图京曾计划7月6日黎明发起大规模反击,但卡图科夫设法说服了这位方面军司令员将坦克部队用于防御。反击计划被取消,与中央方面军一样,坦克被半埋起来,反坦克炮部署在经过伪装的阵地上。傍晚,党卫队装甲军已突入奇斯佳科夫的主防区;更南面,舒米洛夫的近卫第7集团军被逼退,右路德军突击部队进入苏军第二道防御带,17点时,100辆德军坦克正在那里向东推进。

当晚,瓦图京向斯大林做了汇报,后者已将第27集团军派往突出部南面。瓦图京强调了战斗的强度,并指出“当日激战的战果是,332辆敌坦克和80架敌机被摧毁,大批敌军官兵被击毙。单是近卫第7集团军的防区内便击退敌人的12次进攻,并击毙10000余名敌人”。斯大林批准了瓦图京获得更多增援的要求,但他重申了自己的命令:沃罗涅日方面军必须从事一场消耗战,将敌人阻挡在既设防线前,直到“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其他方面军发起攻势”。在突出部南面与朱可夫元帅共同协调此次战役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提议派遣2个新锐坦克军(坦克第2和第10军)进入普罗霍罗夫卡地域,为沃罗涅日方面军提供增援;与此同时,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隶属于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被置于最高统帅部的控制下,并奉命从奥斯特罗戈日斯克赶往旧奥斯科尔。这是对“战略预备队”的拆分使用,为此,科涅夫向斯大林和最高统帅部提出强烈抗议,他认为应该将草原方面军整体投入防御作战,最高统帅部拒绝了他的建议,但48小时后,草原方面军终于转向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

7月7日,酷暑的炎热突然消退了。夜间很冷,战斗在薄雾中进行。天亮后,党卫队装甲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骷髅”师掩护着他们的侧翼)杀开血路,沿着公路冲向奥博扬。清晨4点后不久,400辆德军坦克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的支援下,对位于瑟尔特谢沃(Syrtsevo)—雅科夫列沃(Yakovlevo)地域的卡图科夫坦克第1集团军发起攻击,卡图科夫呼叫苏军俯冲轰炸机对德军坦克编队展开轰炸。瑟尔特谢沃西北方,卡图科夫和奇斯佳科夫调动着坦克部队、1个步兵师(近卫步兵第67师)和更多的炮兵,阻挡德军的推进。对坦克第1集团军来说,7月7日是严峻的一天:近卫步兵第51师据守的防线在中央遭到突破,坦克部队缺乏一条横跨在公路上的稳固防线。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已深深楔入近卫第6集团军的防区。瓦图京下达命令,要求对冲向奥博扬的德军部队之侧翼发起反击,而奥博扬也应立即做好防御准备。瓦图京策划了两个打击,一个位于托马罗夫卡西北方,另一个位于绍皮诺(Shopin o)北面,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的铁路线上,“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正在那里发起进攻。这些命令于7月7日23点下达,也传达给了莫斯卡连科的第40集团军,要求该集团军做好进攻准备;几个小时后,莫斯卡连科又接到修改后的指令,让他把辖下大部分坦克和炮兵部队,外加1个完整的步兵师,交给近卫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7月8日上午10点,第40集团军发起的不过是一场“象征性进攻”;霍特大将赢得了几个小时时间,上午11点,他的500辆坦克冲过横跨在公路上的4英里区域,为首的3个装甲师以虎式坦克和费迪南德突击炮打头阵,朝奥博扬全力压上。中午时,100辆德军坦克粉碎了机械化第3军与坦克第31军之间的结合部,并冲向苏霍索洛季诺(Sukho-Solotino)。在这关键时刻,华西列夫斯基请求最高统帅部提供增援,卡图科夫及时获得了坦克第10军及5个坦克和炮兵团。

在韦尔霍佩内(Verkhopen e)—苏霍索洛季诺—科切托夫卡(Kochetovka)地域,德国装甲第4集团军集结起5个装甲师(“大德意志”师、“警卫旗队”师、“骷髅”师、第3和第11装甲师),由4个步兵师掩护其侧翼:第11装甲师将沿公路直接杀向奥博扬,其他装甲部队冲向奥博扬东面和西面,最终突破苏军设在奥博扬—库尔斯克前方的最后防御带。7月9日,分别由60辆和200辆战车组成的德军装甲铁拳,在突击步兵、俯冲轰炸机和猛烈炮火的支援下,对卡图科夫的坦克部队和奇斯佳科夫的步兵部队发起猛攻。德军坦克逼近科切托夫卡,那是奇斯佳科夫近卫第6集团军司令部的驻地;奇斯佳科夫把他的指挥部转移到坦克第1集团军防区内,但他的参谋长V.A.潘可夫斯基少将率领着前进指挥部继续留在科切托夫卡,以便与近卫第6集团军辖内的步兵单位保持联系。入夜前,奇斯佳科夫已为他的集团军建立起一处新防御区,但武装党卫队(据苏军估计,对方付出了伤亡11000人,损毁230辆坦克和突击炮的代价)已距离奥博扬这座小镇不到十几英里,该镇的价值并不大,但它是苏军从南面掩护库尔斯克的防御基石。尽管德军坦克深深插入到了近卫第6集团军的防区,但他们一直遭到苏军顽强的抗击,现在终于停顿下来。德军突击方向即将发生改变,沿公路朝西北方的正面攻击将改为朝东北方推进,奔向普罗霍罗夫卡镇以及控制周边地域的高地。这将从东面迂回奥博扬,并为德军向库尔斯克的推进打开另一条通道。


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的主力集结在普罗霍罗夫卡西面一片4—5英里宽的狭窄区域,这将确保粉碎苏军的防御;南面,“肯普夫”集团军军级支队将对苏军第69集团军和近卫第7集团军的阵地发起打击,向上攻击前进,冲向北面和西北面的普罗霍罗夫卡。为分散苏军的注意力,德军将再次对通往奥博扬的公路保持压力。一旦取得成功,就意味着苏军的两个重兵集群将遭到合围和歼灭,通往库尔斯克的道路也将被打开。为了扩大一切重大战果,第24装甲军(辖党卫队“维京”师和第10装甲师)到达后将投入战斗。7月10日晚,这些新锐部队正从顿巴斯赶往哈尔科夫,他们接到的命令是继续赶往别尔哥罗德并一路向北推进。突出部北面,罗科索夫斯基对面,德军的8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外加8个步兵师,在虎式坦克和费迪南德突击炮的支援下,将再次尝试粉碎苏军的防御;6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3个步兵师担任主攻,其侧翼由5个步兵师提供掩护。

7月10日与11日间,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向斯大林提交实时态势报告时,德国“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正在实施重组。战役的高潮已经临近。苏军一方,大批坦克和步兵部队调入沃罗涅日方面军的阻击阵地。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现在直接归瓦图京指挥,7月9日晚奉命集结于普罗霍罗夫卡西北方。扎多夫中将的近卫第5集团军也是草原方面军辖内的部队,7月8日,该集团军接到命令,转隶瓦图京指挥。近卫第5集团军在夜间开拔,他们将跋涉70英里,赶至普肖尔河(Psel),接防从奥博扬到普罗霍罗夫卡这段20英里的防区,并于7月11日上午做好防御准备。除了这两个近卫集团军,特罗菲缅科的第27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4军被调至库尔斯克,第53集团军和机械化第4军被派往库尔斯克东南方。整个周六(7月10日),尽管德军保持着对奥博扬方向的压力,但瓦图京的参谋人员都知道,德军正在实施重组和加强,很可能转往普罗霍罗夫卡方向。7月10日—11日夜间,瓦图京向斯大林报告,德国人即将对普罗霍罗夫卡发起新的进攻;由于没能在奥博扬方向达成突破(尽管取得了近20英里的渗透),“南方”集团军群现在将把全部力量投入普罗霍罗夫卡方向,从南面和西南面对其发起攻击。六天的激战中,敌人遭受到重大损失,并耗尽了预备队。为发起新的进攻,他们不得不从侧翼抽调兵力来维持这场突击,这就给了沃罗涅日方面军一个机会,他们准备发起一场反击,合围进攻奥博扬和普罗霍罗夫卡的德军。斯大林和最高统帅部迅速批准了瓦图京的反击计划,苏军将从东面、东北面、北面、西北面和西面发起一系列向心攻击,目标是雅科夫列沃和贝科夫卡(Bykovka)。两个新赶到的近卫集团军将对普罗霍罗夫卡地域的党卫队装甲军发起打击。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将从普罗霍罗夫卡向南攻击前进,冲向普罗霍罗夫卡—雅科夫列沃—贝科夫卡一线,扎多夫的近卫第5集团军(与罗特米斯特罗夫的坦克相配合)也将向南和西南方突击,近卫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从西面和西北面向东南方攻击前进,赶往雅科夫列沃,舒米洛夫的近卫第7集团军向正西方发起进攻。这将砍掉突入沃罗涅日方面军防区的德军部队的前端,再加上其侧翼严重内陷,德军突击部队将遭到包围。罗特米斯特罗夫的坦克集团军(坦克第18、第29军和近卫机械化第5军)得到坦克第2军和近卫坦克第2军的加强,这使他总共拥有了850辆坦克,其中500辆部署在第一梯队(尽管半数是轻型坦克),但整个集团军只有35辆重型坦克或自行火炮。

周日(7月11日)拂晓,完成重组的“南方”集团军群重新发起进攻,楔入沃罗涅日方面军的防区。“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率先出动,第6、第7、第19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从南面冲向普罗霍罗夫卡;上午9点,第3、第11装甲师和“大德意志”师向奥博扬发起进攻,30分钟后,德军从东北方发起主攻,党卫队“骷髅”师、“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朝普罗霍罗夫卡扑去。天气也与地面上的激战相配合,冒着狂风暴雨,双方的战机在空中展开厮杀,或对地面部队发起打击。午后不久,100辆德军坦克沿公路赶往普罗霍罗夫卡;下午晚些时候,一股强大的装甲力量已位于普罗霍罗夫卡郊外,在斯特罗热沃耶(Storozhevoe),更多的党卫队坦克达成突破,对正准备发起进攻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后方构成了威胁。血腥的一天即将结束时,武装党卫队的攻势放缓并停顿下来,德军坦克对普罗霍罗夫卡周围展开猛攻。尽管一直没能达成突破,但德军在7月12日拂晓发起的三重突击挤压、困住了几乎所有的苏军集团军(坦克第1集团军、近卫第6和第7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将首先承受这一打击。

1943年7—8月,库尔斯克

7月11日,德军离开出发地赶往普罗霍罗夫卡时,突出部北面(位于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据守的奥廖尔突出部),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已派出加强侦察营,开始对德军掩护奥廖尔的防御阵地实施侦察。夜间,戈洛瓦诺夫的远程轰炸机部队已对德军后方进行了轰炸;苏军侦察营实施侦察行动前,苏军俯冲轰炸机投下烟幕弹,为他们提供掩护。俄国人的武力侦察从北面和东北面发起,是定于次日发起的攻势的前奏,这场进攻将对库尔斯克战役造成直接影响;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非常清楚德军为另一场突破奥利霍瓦特卡防御的粉碎性进攻所做的加强,这一整天,他们发现德军队列转身向北,赶往奥廖尔方向,坦克、工兵、炮兵和步兵离开莫德尔的突击群,返回博尔霍夫(Bolkhov)和奥廖尔。巴格拉米扬近卫第11集团军(隶属于西方面军)派出的侦察营攻击了一整天,一直保持着推进,直到7月12日凌晨3点。3点20分,3000门大炮和迫击炮开火了,对着德军防御阵地猛轰了两个多小时,近卫第11集团军第一波次突击部队蜷伏在距离德军前沿阵地100码处,在这片火力网的掩护下为突击行动做着最后的准备。东面,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炮兵也开火了,为第61、第3和第63集团军炸开前进通道。进攻计划在4月份便已拟定,当时,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身上。巴格拉米扬的近卫第11集团军是一支强有力的作战部队,他们将从北面展开进攻;几个步兵集团军将从东面和东北面对德军突出部的“鼻子”发起打击。进攻时机至关重要,因为这场行动与库尔斯克战役息息相关。如果打击发起得太晚就将毫无用处,而且会使苏军遭遇到休整或补充中的德军装甲部队,或至少无法通过对突出部的打击充分减缓敌人的攻势。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无疑在一个非常敏感的时刻发起了进攻,尽管时机稍晚了些;巴格拉米扬的前进速度完全出乎最高统帅部的意料,他们最初认为这只是一场局部性救援进攻,完全没有部署相关部队扩大该集团军取得的战果。最高统帅部匆匆将坦克第4集团军调拨给西方面军,但为时已晚。

斯大林对沃罗涅日方面军遭到纵深突破深感担心。近卫第6集团军的防线破裂,出现了一个深深的裂口,这主要是因为瓦图京(与罗科索夫斯基不同)把他的部队更为松散地部署在了较远的距离上;德军形成的局部优势很快给苏军造成了大麻烦。普罗霍罗夫卡地域的防御现在交给最高统帅部的两名代表——朱可夫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7月11日后,他们在那里承担起作战监督之责。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支持瓦图京定于7月12日发起的反击计划,但由于两股德军装甲部队从西面和南面冲来,普罗霍罗夫卡危急,致使反击战的准备工作受到严重妨碍。朱可夫元帅调集10个炮兵团组成“反坦克铁拳”,坚守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以协助阻击敌军,与此同时,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和扎多夫的近卫第5集团军进行着激烈的防御战,并让各自的部队做好发起反击的准备。扎多夫麾下的各个师被派往奥博扬—普罗霍罗夫卡一线,他们已结束行军并投入战斗;他的反坦克炮兵被调离,以加强整体防御;他的左翼部队将跟随罗特米斯特罗夫发起进攻,但近卫第5集团军急需更多步兵为坦克提供支援。

7月12日夜间,苏军针对奥廖尔突出部发起的救援性进攻在北面打响时,普罗霍罗夫卡地域内的气氛非常紧张。两个近卫集团军,几乎无人入睡。拂晓后,天色阴沉,伴随着间歇性大雨。战场是一片相对狭窄的地域,一端以普肖尔河为界,另一端是铁路线。普罗霍罗夫卡的前方是一片草原,点缀着一些耕地和菜园,周围的玉米地里隐蔽着苏军精心伪装的反坦克连和坦克部队。罗特米斯特罗夫在高地上建立起前进指挥所,整片地域的情况尽收眼底。

7月12日拂晓,随着德军第6、第7装甲师向北攻击前进,扑向雷丁卡(Rydinka)和勒扎韦茨(Rzhavets),党卫队装甲军从西面逼近到距离普罗霍罗夫卡不到7英里处,形势岌岌可危。罗特米斯特罗夫的侧翼部队奉命不惜一切代价阻挡住敌人的推进,而德军对普罗霍罗夫卡再度发起猛攻的前景使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为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苏军的进攻行动不得不提前两个小时。就这样,普罗霍罗夫卡地域内,苏军和德军的坦克部队爆发了一场庞大、激烈的坦克战,一千多辆坦克在战场上来回厮杀。两个德军装甲群,一个在西面,另一个在普罗霍罗夫卡南面,分别拥有600和300辆坦克;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也有近900辆坦克,双方看上去势均力敌,但德国人投入了100余辆虎式坦克。苏军和德军的战机也集中在普罗霍罗夫卡上空,展开激烈的缠斗,他们下方的战场长3英里,宽4英里,一场最为猛烈的坦克大战正在进行。8点30分,经过短暂的炮击和“喀秋莎”齐射,从彼得罗瓦(Petrovka)到别列尼希诺(Belenikhino)车站(这条战线面对着普罗霍罗夫卡的西面),四群苏军坦克发起进攻;普罗霍罗夫卡西面,沿普肖尔河一线,德国第18装甲军译注:原文是XVIII Panzer Corps,德军作战序列中没有第18装甲军,从语境分析,可能是苏军坦克第18军的笔误。也同时发起进攻。苏军坦克对德军第一波次装甲部队发起猛攻,通过缩短距离,T-34削弱了虎式坦克装甲防护的优势。T-34和少量KV坦克冲入德军队列,这场坦克大战实际上是在近距离内展开的,虎式坦克停下来开炮射击;一旦进入近距离,大批坦克各自为战,前部和侧面装甲更容易被击穿,随着车内弹药发生殉爆,车体被炸裂,炮塔被掀飞,燃烧的苏军坦克撞向德国人的虎式,巨大的火团冲天而起。苏军坦克第29军(近卫空降兵第9师提供支援)沿着公路和铁路线赶往普罗霍罗夫卡东南方,与武装党卫队“骷髅”师和“警卫旗队”师相遇,从而爆发了当天最激烈的战斗;下午早些时候,坦克第2军和近卫坦克第2军设法冲入别列尼希诺西面的树林和加里宁村东面的农场,但15点时,武装党卫队“帝国”师和“警卫旗队”师的坦克对他们发起了攻击。加里宁—别列尼希诺—斯特罗热沃耶地域的激战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

普罗霍罗夫卡的南面和东南面,“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正对苏军第69集团军和近卫第7集团军的一部展开攻击,7月12日凌晨,态势已发生危险的转折;清晨4点,罗特米斯特罗夫接到瓦图京的命令,将一个坦克旅投入第69集团军防区,另外,遵照瓦图京和华西列夫斯基的命令,两个机械化旅和数个炮兵团将在几小时后从罗特米斯特罗夫的第二梯队前调。这些新锐旅在特鲁法诺夫将军的指挥下直接转入进攻,迫使德军退过北顿涅茨河并被逐出雷丁卡村。与近卫第7集团军的部队相配合,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坦克还将德军第6和第7装甲师赶出了库兹明卡(Kuzmin ka)和亚历山德罗夫卡(Aleksan drovka)村。德军从南面向普罗霍罗夫卡的进攻在当天下午3点左右被暂时挡住,罗特米斯特罗夫把目光转向普罗霍罗夫卡西面,注视着安德烈耶夫卡(Andreyevka)周围坦克第18军的战场,并留意着自己右翼的安全。这时,罗特米斯特罗夫把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最后的力量——近卫机械化第10旅和近卫坦克第24旅投入战场,这也是他第二梯队中最后的部队。在一些方向上,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坦克进行着进攻战,而在另一些方向上,他们又进行着顽强的防御战,实施坦克伏击,或发起短暂、凶猛的反击。从普罗霍罗夫卡到南面的勒扎韦茨,这场庞大的坦克混战持续了整整18个小时,双方你来我往,反复厮杀,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随着夜晚的来临,雷雨云堆积在战场上空,炮声渐渐平息,冲杀中的坦克停顿下来。寂静笼罩着坦克、大炮和死者,空中出现了闪电,淅淅沥沥的细雨开始落下。普罗霍罗夫卡的杀戮暂时结束了,在这片草原上,德国人损失了300辆坦克(其中包括70辆虎式)、88门大炮和300辆卡车,而苏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也损失了半数以上的力量。双方都施加并承受了可怕的惩罚。但是,德军从西面和南面发起的进攻被挡住了,他们对奥博扬的攻击也停顿下来。罗科索夫斯基中央方面军的防区内,中俄罗斯高地宽阔的山坡上,德军从北面对库尔斯克的进攻也停止了,而罗科索夫斯基手中还掌握着相当可观的预备队。

1943年7月,普罗霍罗夫卡坦克战

7月13日—15日,一连三天,德军继续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攻击着苏军的防御。就在罗特米斯特罗夫的司令部分析着普罗霍罗夫卡坦克战的结果,并对勒扎韦茨的态势做出评估之际,扎多夫近卫第5集团军的步兵们仍在普罗霍罗夫卡西北面进行着异常激烈的战斗。近卫第5集团军的两个师(近卫步兵第95师和第52师)一直顽强抗击着武装党卫队,遏制了他们设在普肖尔河右岸的登陆场向红十月(Krasnyi Oktyabr)村以东延伸。罗特米斯特罗夫不得不投入他的坦克力量,阻挡敌人对其侧翼和后方的威胁,这种投入肯定不会让罗特米斯特罗夫与扎多夫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7月12日—13日夜间,武装党卫队继续攻击着韦肖雷(Veselyi)与波列扎耶夫(Polezhaev)之间的苏军步兵;7月13日上午10点,扎多夫的近卫军发起反击,夺取了两座村落间的高地,但又被德军坦克击退,当天下午,苏军再次发起反击,终于肃清了高地,并将德军逼退至普肖尔河,彻底消灭了他们的登陆场。武装党卫队没能穿过普罗霍罗夫卡,也没能绕过去,尽管横冲直撞的第4装甲集团军在这里或那里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

作为一场重大攻势,“堡垒”作战已被粉碎,再也无法恢复。“中央”集团军群报告说,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在北面被彻底挡住,集团军群目前正设法击退苏军对奥廖尔突出部的进攻。曼施泰因恳求给予更多的时间来消灭苏军坦克预备队,但截至7月19日,这一尝试已彻底落空。希特勒取消了“堡垒”作战,7月13日后,“南方”集团军群缓缓后撤。古德里安认为此次失利是“一场决定性失败”;冲向库尔斯克苏军“防波堤”的德军装甲师,人员和装备遭受到巨大损失,“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得到弥补”。作为德军装甲部队总监,古德里安的判断不容轻视,他精心储备起那些虎式和黑豹坦克,但这场技术装备战却令德军深受其害。苏军炮兵为打击德军装甲部队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俄国人声称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击毙70000名德军官兵,击毁2952辆坦克和195辆突击炮以及844门野战炮、1392架飞机和5000多辆卡车。当然,个别装甲师遭受了灾难性损失:第3装甲师的300辆坦克只剩下30辆,第17装甲师经历了普罗霍罗夫卡的激战后只剩下60辆坦克,施密特将军的第19装甲师也只剩下17辆七拼八凑的战车。德军的各个步兵师也已支离破碎,许多连队只剩下40人,各个团也强不到哪里去,甚至包括伤员在内。突出部南面,德国人估计他们歼灭了10支苏军坦克部队,击毁的坦克不少于1800辆,他们还摧毁了1000多门反坦克炮,抓获了24000名俘虏。普罗霍罗夫卡的战斗结束后,苏军坦克力量显然只剩下八天前的一半,反坦克炮的损失非常严重,战斗伤亡也很高。东线战场经常发生令人震惊的激战,但德军步兵坚称他们从未经历过如此激烈的战事。北面的波内里一直是这些野蛮、血腥的激战地点之一;在南面的“别尔哥罗德浴血战”中,德军突击队(被苏军俘虏后,这些士兵的臂章经常自动成为他们的死刑执行令)傲慢、无情的思想已在奥博扬和普罗霍罗夫卡的战斗中被粉碎。俄国人检查了普罗霍罗夫卡战场,报告说发现400辆被击毁的坦克车身。在一些偏僻的小树林中,他们找到一些坦克维修车间。在过去的战役中,德军后卫部队通常会赢得足够的时间把受损的战车拖走,但这一次,被击毁的虎式坦克大多丢在原地,有的横跨在苏军战壕上,有的停在火力阵地之间,车组人员倒在坦克旁,或葬身于这些钢铁坟墓中,车内散落着阵亡者的残肢断臂、煎锅、炮弹壳、纸牌和已不新鲜的面包。


7月14日夜间,罗科索夫斯基中央方面军的右翼部队坚守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面,准备于次日发起进攻;普霍夫的第13集团军将从南面冲入奥廖尔突出部,目标是克罗梅(Kroma)。莫德尔第9集团军辖下的装甲和摩托化部队已向北转移,以加强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巴格拉米扬的近卫第11集团军已在后者的防线上达成10余英里的突破;为支援巴格拉米扬,费久宁斯基(布良斯克方面军副司令员,曾在担任沃尔霍夫方面军副司令员期间因出色的指挥而著称)率领第11集团军进入近卫第11集团军的战区,同时,最高统帅部还将巴达诺夫的坦克第4集团军火速投入战场。尽管如此,德国人还是赢得了赶往突破口的赛跑,到7月17日,巴格拉米扬的推进速度已大为减缓。苏联空军无法拦阻德军援兵。尽管布良斯克方面军辖内的第3和第63集团军正取得缓慢的进展,但苏军最高统帅部还是把雷巴尔科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交给波波夫使用,以便冲向奥廖尔。7月18日晚,巴格拉米扬的先头部队距离奥廖尔西北方的霍特涅茨(Khotinets)和卡拉切夫(Karachev)只剩下十几英里,而且德国人没有加强那里的防御;但巴格拉米扬没有突击力量对此加以利用——当初拟定奥廖尔作战计划时,如果采纳费多连科上将的建议,巴格拉米扬现在就可以投入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眼下,波波夫掌握着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他打算在7月19日投入这支部队;雷巴尔科将突破至奥卡河,切断东面的德国军队,并从南面包抄奥廖尔,而近卫第11集团军和第63集团军将从北面和东北面杀至。雷巴尔科的坦克部队配有建桥工兵单位,甚至拥有泅渡奥卡河的装备。7月18日中午,安东诺夫从总参谋部打来电话,为协助罗科索夫斯基的右翼,根据斯大林的命令,坦克部队将对斯塔诺沃伊科洛杰济(Stanovoi-Kolodez)和克罗梅发起进攻。波波夫的参谋长桑达洛夫提出反对意见:方面军即将展开进攻,将敌人包围在姆岑斯克和博尔霍夫地域;安东诺夫回答说,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还是对斯塔诺沃伊科洛杰济发起进攻,因为巴格拉米扬现在已从纳罗福明斯克(Narofominsk)得到坦克第4集团军,从梅登(Medyn)得到近卫骑兵第2军,另外还有第11集团军。7月19日上午,沿着戈洛瓦诺夫远程轰炸机部队先前轰炸过的路径,雷巴尔科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投入了战斗,他们转向西南方,赶往斯塔诺沃伊科洛杰济,结果与两支德军装甲部队迎头相遇。

7月20日中午,波波夫上将打电话向斯大林汇报,雷巴尔科的部队几乎停滞不前,坦克力量遭到严重损失。最高统帅部同意让雷巴尔科的坦克部队转向东北方,当晚,该集团军冲向奥廖尔—姆岑斯克公路,设法与第3集团军的部队取得会合,渡过奥卡河,但其没能夺得一座渡口。就在戈尔巴托夫的第3集团军准备强渡奥卡河时,雷巴尔科再次奉最高统帅部之命转向西南方。7月22日凌晨,斯大林打电话给波波夫,但这位方面军司令员不在自己的司令部,接电话的是布良斯克方面军参谋长桑达洛夫,他将最高统帅说的每个字都记在笔记本上。斯大林直截了当地指出:“雷巴尔科为何还没夺取斯塔诺沃伊科洛杰济?请转告方面军司令员,我对他使用坦克集团军的方式很不满意。”15分钟后,斯大林找到了波波夫,他(波波夫)直接口述了发给雷巴尔科的新命令:“Khozyain(老板)命令7月22日夺取斯塔诺沃伊科洛杰济。我再次要求您投入I.P.科尔恰金(机械化军),经莫霍沃耶(Mokhovoe)赶往斯塔诺沃伊科洛杰济,与M.I.津科维奇(坦克第12军)发起联合进攻,歼灭盘踞在那里的敌人。波波夫。7月22日1点20分。”波波夫和桑达洛夫都知道,他们把雷巴尔科的坦克派往敌人的强化阵地是个愚蠢的举动。但斯大林的命令无法违抗,而且这是一道直接指令。经过数日血腥的、毫无胜算的激战,雷巴尔科的坦克部队不得不撤出战斗转入预备队,最后被派往罗科索夫斯基的方面军。

7月20日夜间,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仔细检查了奥廖尔周围的态势:北面,近卫第11集团军已深入敌人防御达40英里;东面,布良斯克方面军正发起一场正面进攻,罗科索夫斯基麾下的各个师也从西南方冲来,另外一股突击力量是罗曼年科的部队,他们将于7月21日清晨对兹米耶夫卡(Zmievka)发起进攻。苏联游击队也对德军铁路交通发起袭击,布良斯克—胡洛米哈伊洛夫斯基(Huro Mikhailovskii)铁路线首当其冲,奥廖尔与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地域的德军通过这条铁路线保持连接,游击队的活动与苏军军事行动保持着密切配合;7月下旬,游击队对德军铁路交通发起一场庞大、密集的破坏,据苏联方面的记录,铁轨遭到10000余次爆破,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叶利尼亚—多罗戈布日地区除外,那里的游击队作为一支有效抵抗力量已被德军消灭)。在一些鞭长莫及之处,苏军指挥部会派遣空军执行拦截任务。库尔斯克防御战结束后,他们精心策划了“铁道战”,以此作为突破行动的组成部分。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下达了具体命令(7月17日的6号指令),派出特别游击支队破坏指定地段的铁轨,甚至规定了炸毁多少节铁轨这样的细节,整个行动根据中央司令部发出的电文执行。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将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牵制在奥廖尔突出部内,通过破坏后方铁路交通孤立他们。“铁道战”完全是一场在德国人后方发起的大规模游击攻势,直接而又及时地支援了红军的前线作战。为确保成功,在游击队发动“铁道战”之前,红军为他们空投了大批炸药。尽管埋设了大量地雷,实施了许多爆破,但东线德军依赖的铁路线并未被彻底切断。游击队付出的努力也许一直都很广泛,但也很分散,尽管中央司令部原先的命令要求保持“后续行动”,但这一点没能实现。大批炸药确实爆炸了,可被炸的是不太重要的铁路支线,对干线实施的大规模爆破寥寥无几,没能将其彻底切断。

游击队的袭击持续进入8月份之际,苏联红军的铁钳已深深插入突出部内。可是,7月20日后,4个德军装甲师冲入奥廖尔突出部,成功阻挡住苏军的几股推进。德国人把他们的坦克半埋起来,还将突击炮隐蔽在高高的麦地里。巴达诺夫中将的坦克第4集团军现已靠近巴格拉米扬,但最高统帅部的明确指令是,该集团军将用于博尔霍夫的战斗,而不是经霍特涅茨冲入德军后方。巴达诺夫的集团军拥有500多辆崭新的坦克。巴格拉米扬对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深感愤怒;他对巴达诺夫也不太满意——据巴格拉米扬说,巴达诺夫先前在顿巴斯取得的胜利“完全冲昏了他的头脑”。巴格拉米扬提醒道,这种突破行动并非轻而易举,投入战斗的坦克兵应该接受些速成培训。巴达诺夫激烈地争辩起来,并强调指出,他的集团军能突破一切防御。索科洛夫斯基赞同巴达诺夫的看法,于是,7月26日上午11点,巴达诺夫麾下的两个军(坦克第11军和近卫机械化第6军)对博尔霍夫发起了一场不够协调的攻击。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在巴格拉米扬和巴达诺夫的密切关注下,两个军遭到了隐蔽的德军坦克和突击炮的重创;次日,“乌拉尔志愿者”坦克第30军投入战斗并发起猛攻,但整个坦克第4集团军只获得一英里左右的进展。德军开始撤出博尔霍夫包围圈,别洛夫的第61集团军调了上去;巴格拉米扬、费久宁斯基、巴达诺夫、克留科夫(和他的战斗群)现在接受波波夫的直接指挥,波波夫的前进指挥部设在姆岑斯克,现已朝奥廖尔方向投入第3和第63集团军。8月5日拂晓,两个集团军的主力艰难地冲过德军防御,渡过奥卡河后逼近了奥廖尔,城内已没有德军据守。

奥廖尔突出部战役进行之际,苏军在南面的“米乌斯河防线”展开了一场强有力的攻势,这一行动由南方面军在7月17日发起。费多尔·伊万诺维奇·托尔布欣在1943年4月被擢升为上将,当月,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从西北方面军返回(他在该方面军辖内参与了杰米扬斯克战役),被调至南方面军担任司令员。不停的调动令托尔布欣深感郁闷,但方面军司令员这一新任命又让他感到欣慰。在新沙赫京斯克(Novoshakhtinsk)的南方面军司令部里,他从马利诺夫斯基手中接过指挥权,后者被调至西南方面军担任司令员。托尔布欣手中掌握着一支庞大的力量——5个步兵集团军(28个步兵师)、1个空军集团军、2个机械化军、3个坦克旅和1个骑兵军:扎哈罗夫的第51集团军位于右侧,茨韦塔耶夫的突击第5集团军位于其左侧,格拉西缅科的第28集团军位于中央,霍缅科的第44集团军位于左翼,克列伊泽尔的近卫第2集团军担任第二梯队,赫留金指挥着空军第8集团军。德国人对库尔斯克发起进攻的几天后,托尔布欣接到命令,要他做好对德军防御森严的“米乌斯河防线”展开进攻的准备,他的任务是冲向克伦卡河(Krun ka),再从那里赶往斯大林诺。德军的“米乌斯河防线”长约25英里,由第6集团军据守,这个新组建的集团军由“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改编而成,替代了已在斯大林格勒全军覆没的第6集团军。托尔布欣打算在12英里的战线上投入突击第5集团军和第28集团军,近卫第2集团军做好扩大初期胜利的准备。

托尔布欣的部队刚刚逼近米乌斯河,德军装甲部队便被调至“南方”集团军群的南翼,先是遏制了苏军的登陆场,随后在7月底以4个装甲师、1个装甲掷弹兵师和2个步兵师发起了一场强有力的反击。8月1日晚,向最高统帅部汇报完当前态势后,托尔布欣(他极为沮丧地承认自己遭遇到严重挫败)命令他的部队返回原先的阵地。但斯大林毫无不悦之意;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赶至南方面军司令部,他告诉托尔布欣,南方面军出色地完成了进攻任务——德军统帅部无法将部队北调,甚至还从北面抽调装甲部队来加强顿巴斯的防御,德军这些第一流的部队本来会被投入“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尽管得到这些安慰,但托尔布欣明白自己犯了大错,特别是将近卫第2集团军投入得过早,而且太过仓促。

德国人将装甲部队调至“南方”集团军群南翼时,苏军已对其北翼展开攻击,这令德军统帅部深感惊讶。曼施泰因和他的参谋人员曾认为,位于库尔斯克突出部南端的苏军部队已遭到重创,根本无力发起反击。7月16日,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在后卫部队强有力的掩护下,开始撤回他们原先的阵地。瓦图京命令近卫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冲向奥博扬—别尔哥罗德公路。7月16日,最高统帅部命令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将所辖部队投入战斗,7月18日23点,十天前还是一支庞大战略预备队的草原方面军,现在只剩下3个新锐集团军(第53、第47集团军和近卫第4集团军)和从沃罗涅日方面军转隶来的2个残缺不全的集团军(第69集团军和近卫第7集团军)。没过五天,科涅夫和瓦图京都已逼近“南方”集团军群7月5日对库尔斯克发起进攻的出发线;两个方面军在这里一直停留到8月3日,这时,苏军发起一场庞大的攻势,席卷了“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平台,德军和苏军指挥员都无法忽视这个平台的重要性。苏军估计,这里盘踞着18个德军师(包括4个装甲师),30万名士兵、600辆坦克和3000多门大炮据守着布满防线的阵地。北面有7道防线护卫着哈尔科夫,东面有3道。正如科涅夫在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哈尔科夫对德军在乌克兰东部的整体防御至关重要,他们部署了强大的装甲部队,对红军来说,一场艰巨的战斗在所难免。别尔哥罗德也受到多重防线的严密护卫,郊区都以木制火力点加强,较大些的建筑被改造成支撑点。

7月24日前,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的主力已集结于别尔哥罗德北面。在这关键时刻,苏军统帅部等待着,看德军是否会发起一场反击;马利诺夫斯基已在伊久姆东南方渡过顿涅茨河,楔入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的防区,与此同时,托尔布欣试图从米乌斯河达成突破,但经过一周的战斗,苏军的这两股突击都未能取得太大进展。不过,德军装甲部队调入顿巴斯,而不是从中撤离,这才是最令苏军指挥员们担心的。为了即将发起的攻势,大批劳动力被提供给苏军。科涅夫一向不重视后勤组织工作,这个缺点在7月18日晚得到纠正,斯大林命令赫鲁廖夫为草原方面军组织起“必要的后勤体系”。4个炮兵师调离布良斯克方面军,派往南方组建炮兵力量;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囤积了12—15天持续作战所需要的弹药、10—12天的燃料和一周的食物。日复一日,苏军的坦克实力逐渐增强,库尔斯克战役中遭受的损失迅速得到恢复,其速度远远超出德军统帅部的预料,但这些坦克及车组人员是从各个地方拼凑而来的。截至7月25日,卡图科夫的坦克第1集团军(由于出色的表现,该集团军被推荐获得“近卫集团军”称号)损失了半数坦克和大批车组人员,但瓦图京提醒卡图科夫,最高统帅部派遣的援兵“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辆坦克”。为弄到更多的坦克,卡图科夫不得不依靠战场抢修和维修车间的修理;为得到更多车组成员,他搜罗了战地医院和后方医院,后方医院是最有可能获得所需兵员的地方,因为负伤的车组人员中,轻伤的比例非常小。在转运医院里,坦克兵被安置在一起,因为他们的伤势通常需要特殊治疗,但他们身上的后送标签并未说明他们的岗位是驾驶员兼机械师、炮塔炮手还是车长。车组人员的再集合缓慢地进行着。

7月底,德国人的通信拦截和空中侦察发现了苏军大规模集结的迹象,8月2日,“南方”集团军群向上级报告,他们预计苏军即将在别尔哥罗德西面和哈尔科夫东南面发起进攻,后者的推进将把德国军队牵制在哈尔科夫城内,并打开通往第聂伯河的通道。实际上,斯大林在1943年7月22日已决定继续进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当时,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已到达7月5日的原战线,而“南方”集团军群的北翼被抽调了6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这场重要的攻势由朱可夫元帅负责,因而在许多方面带有典型的朱可夫“特色”。进攻行动将沿一个相当宽大的正面发起,一场迅速突破和纵深推进将由强大的突击集群完成:2个坦克集团军(坦克第1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集中在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防区内,它们将以密集队形发起进攻,每公里部署的坦克多达70辆;炮兵的部署同样密集,主攻方向上,每公里排列着230门大炮。朱可夫排除了旷日持久的重组行为;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将以侧翼重叠的方式发起进攻,从北面和别尔哥罗德西北面朝西南方向突贯,从西面迂回哈尔科夫。为发起这场攻势,近卫第6集团军、近卫第5集团军、第53集团军和第69集团军的步兵第48军将被部署在从格尔佐夫卡(Gertsovka)村到北顿涅茨河(戈斯季谢沃的东面)的战线上,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将做好扩大突击部队战果的准备。右侧,第40和第27集团军将朝阿赫特尔卡发向发起一场辅助性进攻。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辖内,舒米洛夫的近卫第7集团军与第69集团军将对盘踞在别尔哥罗德的德军实施包围,然后沿北顿涅茨河东岸攻击前进,直抵哈尔科夫。重新夺回哈尔科夫的任务将由沃罗涅日、草原和西南方面军共同完成。瓦图京从西面迂回哈尔科夫,并切断德军主力,科涅夫从北面进攻哈尔科夫,他的部队逼近该城时,西南方面军的马利诺夫斯基便投入第57集团军,攻向西面的梅列法,从而从南面迂回哈尔科夫。

朱可夫这场攻势对准的是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与“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之间的结合部;瓦图京将向博戈杜霍夫攻击前进,把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逼向西面,而科涅夫则以其向南的推进将“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驱离。第40集团军司令员莫斯卡连科提议稍稍偏移主攻方向,但这个建议被朱可夫拒绝,沃罗涅日方面军将直接冲入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的防区。炮火准备必须精心策划,不能是“老一套”(拟定进攻奥廖尔突出部的计划时,朱可夫曾提出强烈反对),炮兵们将提供一道深达1500米的“火墙”作为火力支援,这正是德军第一道防线的深度。空中支援打算把计划架次的55%投入对战场敌军的打击,每个坦克集团军可以分配到一个强击机军(由战斗机提供适当的掩护,尽管这种掩护并不总是能到来)。正如随后发生的事情表明的那样,空军没能提供足够的战场遮断,只有10%的计划架次被用于打击敌预备队的调动。

8月1日,朱可夫对作战计划和准备工作进行战前复审,这是对前线准备情况以及各集团军司令员对其任务的理解的最后检查。整个讨论过程中,最大的谨慎和最严格的审核投向交付给各坦克集团军的作战计划,主要是关于他们在战役首日所承担的任务。将强大的快速部队投入突破行动,苏军对这种打法不仅经验有限,而且实施效果很糟糕——当初将3个坦克集团军(坦克第2、第4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投入奥廖尔突出部的战斗,战果令人非常失望。这一次,朱可夫和他的坦克部队指挥员们决心把事情做对。红军已在库尔斯克证明,他们可以挡住获得空中力量支援的大规模坦克突击,就算不能让对方停下脚步,至少也能让他们放缓步伐;苏军得到了宝贵的机动作战经验,尽管德军装甲部队在库尔斯克的攻势极其凌厉,但却一无所获。现在,朱可夫集结起坦克部队对准“南方”集团军群的北翼,打算以此在整个德军南翼切开一道深深的缺口。

托尔布欣和马利诺夫斯基也接到修订后的命令,为进攻战役做好准备,行动日期为8月中旬,目标是解放顿巴斯:西南方面军进抵扎波罗热,南方面军穿越陶立特(Tauride)北部,前出至第聂伯河下游和克里木接近地,从而歼灭“顿涅茨河—米乌斯河”防线对面的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托尔布欣提醒他的部下,前两次没能突破米乌斯河防线,第三次他们一定要成功,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穿过顿巴斯。战役的第一阶段,他们将夺取塔甘罗格;方面军随后转向西北方,解放斯大林诺,然后与马利诺夫斯基的左翼部队相配合,歼灭盘踞在阿尔乔莫夫卡(Artemovka)—红卢奇(Krasnyi Luch)—戈尔洛夫卡(Gorlovka)地域的德国军队,完成这些任务后,南方面军将转向西南方和南方,进抵第聂伯河流域。

8月3日夜间,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的突击部队集结在他们的出发阵地上。清晨5点,苏军炮兵开始了第一个5分钟急袭;炮击结束后,一片寂静,直到5点35分,苏军大炮才再次对预定目标开火。一个小时后,参加突击的各集团军的各种大炮和迫击炮开炮射击,7点45分,“喀秋莎”火箭炮发起齐射,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德军前沿阵地,与此同时,苏联空军也对德军阵地和预备队发起首轮空袭。各种火炮在8点钟投下它们的“火力通道”时,步兵和坦克投入进攻。3小时内,奇斯佳科夫近卫第6集团军和扎多夫近卫第5集团军的突击部队已冲过德军主阵地;罗特米斯特罗夫最大的担心——扎多夫的部下如何迅速突破敌人的防御——已消除。11点,朱可夫投入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11点30分,坦克第49旅也被投入战场。10分钟后,卡图科夫的坦克第1集团军辖内的坦克第200旅已追上扎多夫的步兵,坦克第1集团军的主力跟在他们身后冲来。下午1点前,罗特米斯特罗夫麾下的坦克第18和第29军也在全速推进。草原方面军的战线上,尽管炮火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第53集团军和第48军还是卷入到了激烈的战斗中,苏军在德军防区达成9英里左右的突破,但前进步伐放缓下来。科涅夫准备将机械化第1军投入第53集团军的战区。

8月5日清晨,北面的苏军正在肃清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后卫部队时,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逼近了别尔哥罗德:第69集团军从北面进入,近卫第7集团军强渡别尔哥罗德南面的北顿涅茨河,而机械化第1军越过别尔哥罗德向西冲去,切断通往哈尔科夫的公路和铁路线。中午前,别尔哥罗德的德国守军已被包围;激烈的巷战爆发开来,在苏军肃清这座城市的过程中,3000多名德军士兵被击毙在别尔哥罗德的废墟中。现在,科涅夫可以对哈尔科夫发起进攻了,尽管情报部门报告说,党卫队“帝国”师、“骷髅”师、“维京”师和第3装甲师已从伊久姆—巴尔文科沃地域调回,“大德意志”师正从奥廖尔进入哈尔科夫。(曼施泰因曾紧急要求将第3装甲军及其第3装甲师从顿涅茨地区调回,保留党卫队装甲军,并把先前派往“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派回。)瓦图京沃罗涅日方面军发起的进攻也深深地楔入德军防区,就在科涅夫的部队冲入别尔哥罗德之际,苏军的两个坦克集团军正向西南方推进,突破深度已达30英里。为扩大突破口,朱可夫元帅命令莫斯卡连科和特罗菲缅科率领第40和第27集团军沿一条15英里宽的战线展开进攻。从北面发起的这场突击推进了8英里,构成苏军钳形攻势的右臂,形成这样一种威胁:位于苏军步兵与坦克集团军之间的3个德军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将被困在鲍里索夫卡。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与“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很快将改编为第8集团军)之间出现了一个25英里的缺口。随着第27集团军冲向格赖沃龙(Graivoron a),卡图科夫从西南方逼近,德军师不得不沿通往戈洛夫奇诺(Golovchino)的仅剩的一条公路迅速撤离。德国人踏上这条公路时,德军战斗机对己方部队发起一系列虚假的俯冲轰炸,以此来误导苏军前进观测员:遭到德国空军袭击的部队是苏联红军。但这套伎俩没能奏效,沃罗涅日方面军炮兵司令员瓦连佐夫中将命令特罗菲缅科投入所有火炮拦截德军队列;密集的炮火,再加上苏军的空袭,50辆德军坦克被击毁,第19装甲师师长施密特中将阵亡。为阻止德军撤离,近卫步兵第13师在一个坦克营的支援下冲向戈洛夫奇诺;24小时后,随着近卫第6集团军攻入鲍里索夫卡,近卫步兵第13师在戈洛夫奇诺投入战斗,这股德军悉数就歼。

到8月8日,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与“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之间的缺口已达40英里。瓦图京的右翼部队扑向西南方,而科涅夫的部队正冲向哈尔科夫外围防御。为强化这场突击,科涅夫已获得加根中将的第57集团军(隶属于西南方面军)和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该集团军在马纳加罗夫中将第53集团军的战区内作战,正从西北方赶往哈尔科夫)的加强;第53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将从西北面迂回哈尔科夫,第57集团军从东南方而来,第69集团军和近卫第7集团军则从东北方直接攻向德军防御阵地。8月10日,科涅夫下达了正式发起进攻的命令,当日清晨,瓦图京接到最高统帅部的指令,要求他切断哈尔科夫与波尔塔瓦、克拉斯诺格勒、洛佐瓦亚的公路及铁路连接,孤立这座城市;因此,卡图科夫将转向巴尔基(Balki),罗特米斯特罗夫的部队则赶往梅列法。

8月11日清晨,近卫坦克第1旅(隶属于坦克第1集团军)从博戈杜霍夫向南突击,切断了哈尔科夫—波尔塔瓦铁路线。在这一阶段,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对卡图科夫和奇斯佳科夫的西翼施加的压力不断加强;德国人从南面和东南面对博戈杜霍夫,从西北面对阿赫特尔卡发起反击,他们还集结起一些装甲力量,对博戈杜霍夫展开另一场进攻。博戈杜霍夫东南方,从卡德尼斯塔(Kadn ista)到亚历山德罗夫卡一线,党卫队装甲部队的打击目标对准了坦克第1集团军的另一侧以及扎多夫的近卫第5集团军。为做出反击,瓦图京从罗特米斯特罗夫的坦克集团军抽调了2个军。经过8月12日至13日的激战,德军砍断苏军“矛头”的意图没能实现。可是,威胁依然笼罩着阿赫特尔卡;瓦图京建议对德军侧翼及后方发起打击,让第38、第40、第47集团军和坦克第2、第10军及近卫机械化第3军冲向西面,第27集团军朝阿赫特尔卡南面推进。待第47集团军与第27集团军会合后,位于阿赫特尔卡地区的德国军队将被包围。

此时,科涅夫正进行着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哈尔科夫战役,希特勒已决定要将这座城市坚守到底。8月19日后,马纳加罗夫的第53集团军已将哈尔科夫西面和西北面茂密的森林肃清;罗特米斯特罗夫的坦克集团军现在只剩下150辆坦克,抵挡着德军装甲部队的反击,加根的第57集团军绕至南面,而第69集团军的右翼部队正从西面和西北面向前推进。8月22日下午,苏军空中侦察报告说,小股德军车队正撤出哈尔科夫,朝西南方逃窜;当晚,苏军侦察部队汇报,敌人正大举撤离,并放火焚烧城市和仓库。德国人沿公路和铁路线向西南方逃离的路径都处在苏军第53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大炮及迫击炮的火力覆盖范围内,还遭到了苏联空军的空袭。科涅夫本来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是将敌人包围在城内,还是待其撤离时困住他们,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苏军将在夜间对哈尔科夫发起突击。8月23日拂晓,两个苏军师(步兵第183师和近卫步兵第89师)到达市中心;近卫步兵第89师在国家工业大楼上升起红旗,上午11点,城内敌军被肃清。中午,哈尔科夫正式获得解放。

临近8月底时,从北面的大卢基到南面的黑海海岸,苏军沿这条宽大战线发起的夏季攻势进行得如火如荼。西方向上,面对苏军加里宁方面军、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德国“中央”集团军群部署了3个集团军(第3装甲集团军、第4和第9集团军),共计55个师和1个旅;西南方向上,面对苏军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中央”集团军群部署了第35军(隶属于第9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而“南方”集团军群部署着第4装甲集团军、第8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共计68个师。在塔曼半岛和克里木,德国人部署着第17集团军(以及克里木战役集群),这股力量大约为21个师。东线德军的226个师和11旅中,157个师和1个旅部署在从大卢基到黑海的战线上,预备队寥寥无几。不过,就苏军作战序列表上体现出的数量优势而言,这些红军部队,特别是西南方向上,在过去七周的战斗中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截至8月25日,苏军实力最强的坦克部队是坦克第2集团军,拥有26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卡图科夫只剩下162辆坦克,罗特米斯特罗夫也只剩下153辆。9月初,尽管前线急需坦克力量,但这些坦克集团军和独立坦克军不得不撤至后方接受再装备和重整。库尔斯克战役前储备起来的弹药和燃料也已消耗殆尽。尽管7月—8月,前线收到了26619000发炮弹和地雷,但他们发射的炮弹不下42105000发,弹药储备所剩无几。由于铁路线无法使用,致使运送物资所需要的各种短途火车受到极大影响,与前线相邻的地区,交通运输沦为一场灾难,德国人的破坏和系统性爆破不仅切断了铁路线,还将铁轨和枕木炸为碎片。

斯大林的近期目标是让苏军沿一条宽广的战线冲向第聂伯河,夺回顿巴斯重要的工业区和乌克兰东部的产粮区;苏军将在德军统帅部稳定住目前的态势前向西推进。(希特勒已在8月11日确定了“东墙”防御原则,这条防御带从刻赤开始,沿莫洛奇纳亚河和第聂伯河向上,直达戈梅利和奥尔沙东面,东线德军将以此为依托,为德国守住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斯大林认为,主要打击目前应落在西南方向,为执行这一行动,尽管后勤压力非常大,但苏军最高统帅部还是集结并保持着一支庞大的力量:5个方面军(中央、沃罗涅日、草原、西南和南方面军)的2633000人、51200门大炮和迫击炮、2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850架飞机提供支援——这股力量优于德军,估计比对方多100万人和2000辆坦克,但还算不上压倒性优势。后勤补给问题延误了进攻行动的展开(罗科索夫斯基已推迟了一周),但西南方向上的各集团军将全速赶往第聂伯河。在与盟友的通信往来中,斯大林表现出一种谨慎的态度(8月9日),但在这种表象下,隐藏着最庞大的计划。现在,他开始穿上苏联元帅的全套军装——“我不得不跟我的部队待在一起”;他必须“比平日更多地”视察前线的这个或那个地段;稍晚些时候,商讨参加三巨头会议的问题时,他指出,会议日期必须取决于“苏德前线的态势”,在那里,“双方投入了500多个师”,而且“几乎每天都需要苏联最高统帅部监督”。对一个很少视察任何前线或部队的人来说,他对统帅部实施着随时、严格、全面的控制,“几乎”这个词在他不够真诚的措辞里是个巧妙的选择。

尽管斯大林的军事策略变得更加务实,但依然算得上雄心勃勃(如果不能说野心勃勃的话),就像他在8月底到10月份第一周之间扩大苏军夏季攻势的规模和范围那样。这一次,斯大林希望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取得决定性胜利。哈尔科夫战役打响时,在西南方向发起总攻的命令便已下达。消灭德军南翼部队的任务将在顿巴斯,在乌克兰东部完成,而北高加索方面军将消灭盘踞在塔曼半岛的敌人,并歼灭位于库班北部的德国第17集团军。8月12日,瓦图京和科涅夫接到各自的命令;沃罗涅日方面军将歼灭哈尔科夫地区的敌人,然后朝波尔塔瓦—克列缅丘格方向推进,突破至第聂伯河,并在西岸建立登陆场;草原方面军与沃罗涅日方面军协调行动,前出至克拉斯诺格勒—上第聂伯罗夫斯克(Verkhn e Dneprovsk),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Dnepropetrovsk)地区进抵第聂伯河后建立登陆场。罗科索夫斯基也在8月12日接到了命令;他的中央方面军将向谢夫斯克—胡托尔米哈伊洛夫斯基(Khutor-Mikhailovskii)站攻击前进,9月1日—3日前到达雷利斯克—格卢霍夫—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一线,然后沿科诺托普(Kon otop)—涅任(Nezhin)—基辅这个总方向朝西南方推进,如果作战态势有利,便强渡杰斯纳河,从而沿其西岸冲向切尔尼戈夫。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他们的进攻作战已由最高统帅部详细部署,目标是第聂伯河下游。

最高统帅部拟定的作战计划中,游击队将发挥特殊的作用。斯特罗卡奇的乌克兰游击运动司令部里,14名参谋军官来自瓦图京的方面军司令部。斯特罗卡奇的乌克兰游击运动司令部在许多方面都是个杰出的组织,深受上级部门(苏联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的重视和青睐。斯特罗卡奇和他的参谋人员待在莫斯科的总部,一个作战指挥组(莫斯科总部的缩影)部署在伏罗希洛夫格勒。斯特罗卡奇坚定地执行着他的主要任务,特别是在乌克兰西部发起游击运动,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就要让游击队在第聂伯河西部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于是,一群群、一组组游击力量从白俄罗斯南部进入乌克兰西部;1942年冬季,科夫帕克率领一支实力相当可观的游击队进入这片西部地带,并在1943年春季和夏季与进入“右岸乌克兰”译注:右岸乌克兰指的是第聂伯河以西的乌克兰地区。的瑙莫夫游击队相配合,发起了庞大的全面袭击。游击队损失惨重,但科夫帕克、瑙莫夫、费奥多罗夫和萨布罗夫重整残余的游击队,集结起了一支新的游击力量,目前,斯特罗卡奇的这支部队接受瓦图京司令部的调动,并配合其作战。(乌克兰游击队的作战行动由红军提供支援,并在冬季期间接受红军的直接指挥。)苏军8月份的作战计划涉及在乌克兰西部活动的20支游击队(17000人左右),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发起袭击,破坏德国人的后方交通线,阻止德军从基辅、克列缅丘格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调集预备队。

被弹药和燃料的短缺耽搁了一周后,8月26日,罗科索夫斯基将他的中央方面军投入进攻,以麾下3个集团军冲往谢夫斯克—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方向。次日,罗科索夫斯基命令坦克第2集团军(由于罗金在库尔斯克战役期间患病,该集团军目前由S.I.波格丹诺夫中将指挥)投入战斗,但波格丹诺夫的坦克遭遇到德国人从较平静地区匆匆调来的预备力量。坦克第2集团军经历了一场恶战,各突击集团军只能取得缓慢、痛苦的进展。但在谢夫斯克南面作战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第60集团军(鲁琴科的坦克第9军为其提供支援)却不是这样,该集团军进行的是一场支援性进攻,现在,他们朝西南方的推进越来越快,已进入乌克兰北部。罗科索夫斯基立即把所有可投入的师从右翼调至左翼;最高统帅部命令波波夫将第13集团军调拨给中央方面军,还派出额外的4个军,其中包括一直担任预备队的近卫机械化第7军(隶属于坦克第2集团军)。一周内,罗科索夫斯基的左翼部队沿一条宽大的战线前出至杰斯纳河,在德国“中央”与“南方”集团军群之间撕开一个50英里的缺口。罗科索夫斯基左翼部队这一西南向突贯,威胁到与沃罗涅日方面军右翼部队相对峙的德国军队的后方。由于担心遭到包围,德军装甲部队已撤出阿赫特尔卡阵地;瓦图京的右翼和中央部队向西推进,目标是罗姆内(Romn y)和波尔塔瓦。马利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于8月13日发起进攻,托尔布欣的南方面军在5天后投入战斗;马利诺夫斯基的第一波攻击沿北顿涅茨河东岸推进(掩护科涅夫对哈尔科夫的进攻),而托尔布欣以5000门大炮和迫击炮猛轰德军阵地,开始一劳永逸地粉碎“米乌斯河防线”。月底,米乌斯河防线已被突破,托尔布欣的部队解放了塔甘罗格;从东普鲁士大本营匆匆赶至文尼察(Vinnitsa)的希特勒终于批准第6集团军——“在必要的时候”——撤至卡利米乌斯河(Kalmius),第1装甲集团军的右翼向西后撤。

1943年8—12月,冲向第聂伯河

9月2日晚,马利诺夫斯基麾下的近卫第3集团军强渡北顿涅茨河:左翼部队实施重组,马利诺夫斯基打算冲向西南方和南方,但在这些行动发起前夕,最高统帅部命令他将2个军(1个步兵军和1个骑兵军)和5个师转入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尽管这势必削弱旨在从北面迂回顿巴斯的进攻力量。托尔布欣收到了这些援兵,这使他麾下的部队达到13个步兵师和3个快速军(坦克第11、第20军和近卫骑兵第5军);9月8日,南方面军夺取斯大林诺,这是顿巴斯的首府,由茨韦塔耶夫的突击第5集团军解放。在9月份的第一周,罗科索夫斯基的左翼和瓦图京的右翼冲向科诺托普和罗姆内;科涅夫草原方面军辖下的舒米洛夫近卫第7集团军已肃清哈尔科夫南面的梅列法,但向波尔塔瓦的推进暂时停顿下来。不过,随着罗科索夫斯基和瓦图京横扫科诺托普—罗姆内,波尔塔瓦—克列缅丘格方向已不再是最高统帅部的关注焦点。沿着德国两个集团军群的结合部赶至第聂伯河,然后奔向基辅,同时插入“南方”集团军群的纵深侧翼,这一重大突破的前景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9月6日晚,斯大林给各方面军下达了修订后的命令,重新调整了各战区分界线:中央方面军的左翼部队冲向切尔尼戈夫,右翼部队赶往戈梅利;沃罗涅日方面军将向佩列斯拉夫(Pereslav)攻击前进,在布克林河(Bukrin)河曲部强渡第聂伯河,最终从南面迂回基辅;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现在的目标是克列缅丘格。为强化这场攻势,最高统帅部将第61集团军调给罗科索夫斯基,将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1军调给瓦图京,另外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调出第37集团军,从瓦图京处调出扎多夫的近卫第5集团军,从马利诺夫斯基处调出第46集团军,这些部队都划拨给了科涅夫。南方面军也得到了相当可观的援兵。

曼施泰因元帅向希特勒强调指出,他北翼的态势正在急剧恶化。朱可夫元帅正准备粉碎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绝不容忍部下有丝毫拖延,他敦促卡图科夫尽快向前推进,库利克中将(被剥夺苏联元帅的军衔后,库利克在1943年夏季复出,担任一个预备集团军的司令员)则受到冷遇——朱可夫斥责他使用20年代的战术,最终把他撵走了译注:库利克在1940年5月与铁木辛哥、沙波什尼科夫一同晋升为苏联元帅,但由于在列宁格勒和克里木战役中表现糟糕,他被斯大林降为列兵。1943年夏季,库利克再次成为中将,指挥近卫第4集团军。但朱可夫很不喜欢这位能力平庸的指挥员,于是解除了他的职务。战后,他同前文提到的戈尔多夫凑在一起发牢骚、讲怪话,旋即被逮捕,1950年被处决。。到9月14日,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已被切成三块,曼施泰因的北翼开始崩溃。通往基辅的道路迅速失去掩护。俄国人和德国人竞相赶往第聂伯河,尽管苏军缺乏坦克和卡车(各空军师也缺乏轰炸机),致使他们的推进速度受到限制。不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还是在杰斯纳河西岸扩大了他的登陆场,而第61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7军则在第65集团军与第13集团军之间向前迅速推进。9月15日,第60、第13集团军和近卫机械化第7军到达涅任;瓦图京的右翼部队以一个宽大的西北向推进迂回波尔塔瓦,迫使8个德军师退往第聂伯河上的卡涅夫(Kan ev)。如果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60集团军(该集团军由4个军组成)转向正南方,就能直接插入这些德军部队的侧翼和后方,同时切断不少于13个德军师的退路。于是,罗科索夫斯基向待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部的最高统帅部代表朱可夫元帅提出这一建议——第60集团军应该调转方向,与瓦图京右翼的第38集团军取得会合。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朱可夫否决了这个建议;根据9月18日下达的命令,第38集团军将在基辅以南地区到达第聂伯河。但三天后,由于罗科索夫斯基与瓦图京之间的分界线北移,第38集团军不得不转向北面。9月21日,第38集团军接到重新部署的命令,以便进入中央方面军的战区,他们将在普霍夫卡(Pukhovka)北面强渡杰斯纳河(尽管第60集团军已渡过该河),然后在基辅以北地区强渡第聂伯河,并建立登陆场,这一任务的完成不得迟于9月27日。在这之后,第38集团军将与莫斯卡连科的第40集团军相配合,包围基辅地区的敌人,并夺取该城。这种部署的最终结果是将已位于第聂伯河的第60集团军排挤到更北面,而9月26日,第38集团军只有少量部队渡过了第聂伯河。

9月份的最后一周开始时,越来越多的苏军集团军向西推进150多英里,逼近了第聂伯河。罗科索夫斯基的左翼部队在切尔尼戈夫以南强渡杰斯纳河,并于9月21日到达第聂伯河(月底前,整个中央方面军进抵索日河和第聂伯河)。瓦图京方面军主力的目标是勒日谢夫(Rzhintsev)—卡涅夫渡口,9月22日夜间,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的先头部队临时建起一座渡口。科涅夫草原方面军中率先渡河的是舒米洛夫的近卫第7集团军,9月25日晚,该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克列缅丘格西南方渡过河去。马利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于9月26日抵达第聂伯河——第6集团军的部队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南面夺取了两座小型登陆场。一周内,苏军士兵忙着修建木筏,利用游击队藏匿下来的小舟,或砍伐木材搭设第一批桥梁,其间深度从1000码至20英里不等的23座登陆场出现在雄伟的第聂伯河的西岸。就在这些部队各显神通渡河,并尽己所能地坚守在对岸时,苏军统帅部投入3个空降旅,守卫并扩充布克林登陆场,该登陆场的纵深已在9月24日前被一个机械化旅扩大到10英里。空中侦察表明,德国人的防御很薄弱,他们没有预备队,但整体状况尚不明朗。整个空投行动由空降兵司令员A.G.卡皮托欣少将负责,投入的一个空降军(空降兵第1、第3和第5旅)由他的副手扎捷瓦欣少将指挥,朱可夫完全认同这一行动:空降兵第3和第5旅将于9月26日夜间实施空投,担任预备队的第1旅将在次日或第三日夜间空投。戈洛瓦诺夫的远程轰炸机部队提供50架PS-84轰炸运输机、150架伊尔-4和B-25夜间轰炸机;空投伞兵的空中力量由10架滑翔机拖曳机、拥有伞降武器装备的13架伊尔-4、35架A-7和G-11滑翔机组成。每架运输机原计划搭载20名伞兵,但飞行员们指出,每架飞机最多只能携带15—18人;到达前进机场的运输机也比计划安排少得多,由于气候恶劣,许多飞机迟到了。

9月26日夜间,空降兵第3旅向西飞去;296个架次的飞机共投下4575人,但他们没有携带45毫米火炮,13架飞机没能找到空降区而被迫返航,2架飞机将伞兵投到了后方很远的地方,一架飞机把伞兵投入第聂伯河,另一架飞机将伞兵投至苏军阵地上;按照计划,应由65架运输机运送第5旅,但只来了48架,4辆油罐车没能及时为所有飞机补充燃料。另外,博戈杜霍夫机场也没有足够的燃料为所有运输机提供再补给,所以,这些飞机只能根据加油情况,加好一架起飞一架。2个营(1000余人)被空投下去,由于缺乏燃料,后续空投行动被迫取消。德国人的高射炮迫使剩下的运输机拉高,机上的伞兵和空投罐在2000—3000英尺高度上被投出。随着运输机高速飞过空投区,投下的伞兵散落得到处都是。由于无线电通讯员与寥寥无几的几部电台(5—6部)相脱离,还有些电台找不到电池,空降的两个旅实际上与方面军司令部失去了联系。9月28日夜间,三个通讯组被空投下去,但没能取得联系,苏军在当天还派出一架携带着强力通信设备的波-2侦察机,但这架飞机被德军击落了。

临近9月底,43个独立战斗群,2300名伞兵,在第3和第5旅指挥员的率领下,活动在敌人后方;西多尔丘克上校带着600名伞兵集结在卡涅夫附近的森林中。苏军伞兵降落在一个“马蜂窝”里,空投区内有3个德军师,另有2个师正朝这里赶来,瓦图京的司令部实际上已得到相关情报,但没有及时通知空降兵指挥员。除了“坚守阵地”直至第40集团军赶到外,空降军没有其他任务可以执行,但方面军司令部对第40集团军能否迅速赶到并没有太大的信心。组建一个军部的工作完成得乱七八糟,而一个过快的临时举措造成了最严重的问题——用于此次行动的飞机缺乏统一指挥。整个10月份期间,随着另一些伞兵分队的会合,或是游击队加入到被包围的伞兵中,西多尔丘克上校的“卡涅夫战斗群”扩大到1000人。该旅从卡涅夫附近的森林转移到塔甘察(Tagancha)的藏身处,这里同样是密林地带;西多尔丘克的部下们从这里冲出,溜至科尔孙(Korsun)东面20英里处的切尔卡瑟(Cherkassy)森林,在那里进入第52集团军的作战区域。11月14日夜间,第52集团军发起对第聂伯河渡口的突击,苏军伞兵最终与己方部队取得了会合。

冲向第聂伯河的过程中,苏军各方面军和各集团军经常超出补给和后勤供应的范围。尽管缺乏快速部队导致他们的前进速度变缓,燃料或弹药(或两者)逐渐减少使他们的实力变弱,但迅速赶往那条大河成了他们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最高统帅部9月6日做出重组和加强的决定,这个决心下得太晚,因为部队的来回调动需要近两周时间;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和第37集团军赶到时,德军已迅速调回第聂伯河。第一批苏军师到达第聂伯河时,已遥遥领先于携带着重型建桥设备的后方单位(由于缺乏燃料,这些单位中的大多数已无法前进);第37集团军的2个师(步兵第62师和第92师)用跟随他们一同前进的两个工兵营提供的8座N2P浮桥和6艘A-3轻型舟搭设起突击渡口。士兵和游击队员们沿着河岸搜寻被德国人弄沉的驳船,把这些船弄上来,用它们或用绑缚在浮桥上的平台将坦克运过河去。平日用于钓鱼的小舟被搜集到岸边,一群群士兵扎出数百具木筏,搭设起码头和堤道,或用木梁加固摇摇欲坠的桥梁。前方,跨过第聂伯河深深的河水,高耸的西岸伫立在3500码外,那里遍布山丘和山脊,白天被烟幕遮蔽,夜间又被炮口的闪烁或炮弹的爆炸照亮。8月初,最高统帅部在发给各方面军和各集团军军事委员会的指令中强调了“从行进间”强渡河流的重要性。指令(“关于迅速、果断地强渡河流和奖励苏军人员……”,9月9日发布)规定,在强渡杰斯纳河和其他河流时“表现出相当之勇气”的集团军司令员将获得一级库图佐夫勋章,军至旅级指挥员将获得二级库图佐夫勋章,团级指挥员将获得三级库图佐夫勋章;在斯摩棱斯克及下游河段强渡第聂伯河(以及困难与之类似的河流)期间表现出英雄行为和勇敢精神的人,将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突击部队划动舟筏渡过第聂伯河,坦克被驳船送过河去,在此期间,基辅北面以及克列缅丘格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之间的登陆场变得越来越大。活着的人可以获得他们来之不易的勋章。与此同时,苏军统帅部重组其部队,为第聂伯河会战拟定计划,这场会战的胜利将带来太多的变化。


8月下旬,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冲向布良斯克,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陷入争夺哈尔科夫的苦战之际,西方面军(索科洛夫斯基)和加里宁方面军(叶廖缅科)正为第二阶段的战役进行着最后的准备,这场战役的目的是解放斯摩棱斯克,打击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团军、第4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团军的一部(据苏联方面估计,敌人共计40个师)。西方面军第一阶段攻势的目标是叶利尼亚(Yeln aya)—斯帕斯杰缅斯克(Spas-Demensk),以打开通往罗斯拉夫尔(Roslavl)的道路,其右翼部队与加里宁方面军相配合,夺取亚尔采沃(Yartsevo)—多罗戈布日(Dorogobuzh),然后冲向斯摩棱斯克;叶廖缅科的左翼部队将对多罗戈布日发起进攻,并与索科洛夫斯基的右翼部队一同冲向斯摩棱斯克,然后,这两个方面军将进入白俄罗斯腹地。斯摩棱斯克战役期间,炮兵元帅沃罗诺夫担任“最高统帅部协调员”。8月7日清晨,西方面军发起进攻时,德国人已做好准备,在他们的防御体系中等待着;斯帕斯杰缅斯克东面,西方面军的突击部队——V.S.波列诺夫中将的第5集团军、特鲁布尼科夫中将的近卫第10集团军和戈尔多夫中将的第33集团军——只能缓慢地渗透进德军防区。为强化攻势,索科洛夫斯基命令第二梯队茹拉夫廖夫少将的第68集团军投入战斗,但在基洛夫(Kirov)北面发起进攻的V.S.波波夫中将的第10集团军却向南取得了进展。索科洛夫斯基随即命令坦克第5军超越第10集团军,切断华沙公路并牢牢地守住它,直到步兵部队赶到,然后坦克第5军将进入斯帕斯杰缅斯克西面的林地,并切断通往叶利尼亚的铁路线。坦克第5军配备的主要是英制“瓦伦丁”坦克,该军遭到德军顽强阻击,被敌人的高射炮防御打得混乱不堪,来自空中和地面的火力让坦克第5军遭受到严重损失,一辆辆轻型坦克被炸成碎片。尽管如此,德军偏向西南方还是对斯帕斯杰缅斯克突出部造成了影响,8月13日,斯帕斯杰缅斯克陷落,当天,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命令A.I.济金中将的第39集团军和K.D.戈卢别夫中将的第43集团军发起进攻,冲向杜霍夫希纳(Dukhovshchina),叶廖缅科打算在进攻发起的第二天夺取这座城市。但加里宁方面军在这片沼泽地带激战了五天,被德军反复发起的反击所阻,只获得2英里进展。最高统帅部叫停了这场攻势。

8月22日,最高统帅部批准了修订后的斯摩棱斯克战役计划。现在,西方面军的主攻方向不再是罗斯拉夫尔,而是叶利尼亚,接下来的五天里,索科洛夫斯基重组部队,将特鲁布尼克夫的近卫第10集团军和克雷洛夫的第21集团军调至新战线,他们的防区为18英里,按照计划,他们将沿10英里宽的正面达成突破。与此同时,叶廖缅科调集方面军预备队,8月23日再次发起进攻,对德军防线展开历时两周的打击,但收效甚微。9月初,最高统帅部再次出面叫停了进攻。8月28日,伴随着猛烈的地面炮火和空中轰炸,索科洛夫斯基重新发起进攻,月底,叶利尼亚落入苏军手中。随着苏军渡过第聂伯河,多罗戈布日在9月1日陷落,但前方排列着德军精心布设的防御阵地,包括党卫队第1旅在内的德军预备队已经赶到。索科洛夫斯基再次停顿下来,组织策划斯摩棱斯克战役的第三阶段攻势;位于中央的部队将直接对斯摩棱斯克发起进攻,左翼部队的目标是杰斯纳河和罗斯拉夫尔,右翼部队将与加里宁方面军相配合,歼灭盘踞在亚尔采沃地区的德军。

最后的进攻开始于9月15日。经过一场浴血奋战,亚尔采沃在第二天获得解放。左侧,波波夫的第10集团军译注:第10集团军司令员是瓦西里·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而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是马尔基安·米哈伊洛维奇·波波夫,请读者不要混淆。渡过杰斯纳河,朝罗斯拉夫尔冲去。别尔扎林译注:别尔扎林中将时任第39集团军司令员。接掌了加里宁方面军左翼部队作战行动的指挥权,率领部队直奔鲁德尼亚(Rudn ya)—维捷布斯克。在西方面军左翼攻势的支援下,波波夫布良斯克方面军辖内的部队渡过杰斯纳河,全力压向布良斯克和别日察(Bezhitsa),9月17日,巴格拉米扬的第11集团军解放了这两座城市译注:解放布良斯克和别日察的是第11集团军,司令员为费久宁斯基,巴格拉米扬指挥的是近卫第11集团军,在第11集团军左翼作战。。最高统帅部现在命令波波夫尽快赶至索日河,无论如何必须在10月2日—3日前到达,这样一来,布良斯克方面军将冲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9月底,德军的“堡垒”——布良斯克、罗斯拉夫尔、斯摩棱斯克——被一个个攻克。9月25日早晨,斯摩棱斯克的德军终于被肃清,他们撤走前将这座古老的城市付之一炬。这里的战斗处在整个苏德战场的中央,双方都为这场血腥的激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索科洛夫斯基发起的第一次进攻,准备行动一直受到德国空军侦察飞行的严密监视,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德国人精心组织的顽强抵抗。不过,苏军统帅部估计,中央方向上的这些进攻牵制了55个德军师,并阻挡住了南翼德军派遣援兵,而南翼德军正是红军欲歼灭的目标。

10月初的几天,短暂的平静笼罩着整个前线,随后,斯大林发起了秋季攻势,旨在解放两个区首府——白俄罗斯的明斯克和乌克兰的基辅。进攻基辅的命令已下达,解放白俄罗斯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也在执行中。重新夺回“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的行动同时进行,这是个庞大的要求,这个行动再次高估了红军的能力,尤其是将后勤补给问题过于简单化。当然,夏季战役严重破坏了德国三个集团军群的南北向连接,特别是抑制了(正如事实证明的那样,这是“永久性”的)他们实施联合作战的能力。尽管斯大林并未打算将当前战役与冬季攻势相结合,使之成为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但这样做是有充分理由的,至少是确保西方盟友充分合作所需要的。10月底,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期间,这一点变得明确起来,此次会议为计划中的“三巨头”会晤肃清了道路,他们将于年底在德黑兰会面。施加压力后,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才得到“1944年春季”这个横渡英吉利海峡发起进攻的时间;安东尼·艾登和科德尔·赫尔重申了魁北克会议决定的有效性,但英国首相指出,应该提醒斯大林“春季”这个词延伸至7月份的可能性。10月29日晚,斯大林问递交首相电文的艾登,“霸王”行动是否要推迟一两个月,英国外交大臣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斯大林并未表现出太大的不满。第二天的晚宴上,斯大林以毫不含糊的态度表明,他的意思是与盟国共同努力;他告诉科德尔·赫尔,苏联不仅要消灭纳粹德国,随后还将与盟国一同击败日本。(几乎在这同时,希特勒猛烈抨击他的日本盟友没有消除东面俄国的“军事威胁”。)

对于北极运输船队的猜忌和争执,现在开始消退。9月份,莫洛托夫在一封电报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迫切需要恢复与英国的船运往来,丘吉尔首相在回电中持强烈异议。不过,他在10月1日通知斯大林,运输船队将再次起航,首支船队会在11月到达。斯大林将北方舰队司令员戈洛夫科中将召至莫斯科,仔细询问喀拉海近期发生的灾难,并要求了解海军为保护进入北方舰队作战区域的盟军船队所做的部署,例如舰队是否已做好在11月接收一支盟军船队的准备。参加讨论的政治局“旱鸭子”委员们显然不知道喀拉海是什么样子,戈洛夫科可以理解地失去了耐心,斯大林为此严厉批评了他,但他同意提供反潜机,并给予海军“各种”加强。

月底时,斯大林有足够的理由感到满意。他得到了发起“霸王”行动的坚定承诺,尽管具体日期在春夏季之间仍有些徘徊;他同意最终加入太平洋战争,这使他在联盟中赢得了优势地位;他正在纠正他自己所说的战争物资援助的“灾难性缩减”,现在,运输船队再次起航了。在与戈洛夫科的会谈中,他一直深具信心:“做好迎接运输船队的准备。盟国可能会延误——特别是丘吉尔——但他们肯定会恢复运输船队。”

因此,苏军秋季攻势是“缩短战争”的一个举动,以配合莫洛托夫在莫斯科外长会议上“缩短欧洲战事持续时间”的建议(跨海峡进攻、让土耳其参战、利用瑞典的空军基地对德国发起空中打击)。为实施秋季攻势,西南方向上的各方面军被赋予新的名称——乌克兰第1方面军(原沃罗涅日方面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原草原方面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原西南方面军)、乌克兰第4方面军(原南方面军)。瓦图京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将沿“基辅方向”集结其主力,并在那里设立一座战略登陆场。科涅夫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与马利诺夫斯基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将歼灭“基洛夫格勒—克里沃罗格”方向的敌人,并在克列缅丘格西南方设立第二座战略登陆场;科涅夫将向西南方攻击前进,而马利诺夫斯基将在扎波罗热消灭德军设在东岸的登陆场,然后向西推进。托尔布欣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将从莫洛奇纳亚河(Molochnaya)前出至陶立特北部的第聂伯河下游。苏德双方的统帅部都已把目光集中在“基辅方向”,这是“南方”集团军群的北翼;如果这里发生崩溃,会危及整个集团军群,苏联红军随后就将冲向波兰和喀尔巴阡山。这条进军路线出现在苏联最高统帅部发给瓦图京的指令中(9月29日),他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将与中央方面军(白俄罗斯方面军)左翼部队相配合,冲向基辅,赶往斯塔维谢(Stavishche)—法斯托夫(Fastov)—白采尔科维(Belaya Tserkov)一线,然后前出至别尔季切夫(Berdichev)—日梅林卡(Zhmerin ka)—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Moghilev Podolskii)地域。瓦图京最初的作战计划提出,方面军突击群(第40、第27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从布克林登陆场发起进攻,从西南方包抄基辅,切断德军向西逃窜的通道;基辅北面,苏军将从柳捷日(Lyutezh)登陆场发起一场支援性进攻,由第38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军从西北方迂回这座城市。这个计划没能通过实际执行的测试,最终被彻底修改,在布克林登陆场,苏军面对着10个德国师的抵抗,因此,主要突击将从柳捷日登陆场发起,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和炮兵主力向北转移近百英里,进入第38集团军的战区。10月底,莫斯卡连科的第38集团军译注:1943年10月起,莫斯卡连科上将出任第38集团军司令员,第40集团军司令员一职由日马琴科中将接任。、A.G.克拉夫钦科中将的近卫坦克第5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第60集团军、雷巴尔科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和巴拉诺夫的近卫骑兵第1军都已集中在基辅以北,这场打击即将落在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头上。

与此同时,最高统帅部对中央战线的攻势下达了修订后的指令,从维捷布斯克到戈梅利这片战区,红军将从北面、东面和南面三个方向发起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打击。10月份的第一周,布良斯克方面军被撤销,10月8日正式从苏军作战序列中消失,第50、第3、第63和第11集团军转入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该方面军很快更名为白俄罗斯方面军),其他部队调往北面。罗科索夫斯基的新攻势从南面发起,目标是戈梅利—博布鲁伊斯克(Bobruisk),最高统帅部要求他将各突击集团军对准日洛宾(Zhlobin)—博布鲁伊斯克—明斯克方向,夺取明斯克,然后赶往明斯克—斯卢茨克(Slutsk)—斯卢奇河(Sluch)一线。索科洛夫斯基的西方面军将从东面冲向奥尔沙和莫吉廖夫,这两座城市已因斯摩棱斯克和罗斯拉夫尔的解放而失去了掩护。北面,叶廖缅科的加里宁方面军(很快更名为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将朝维捷布斯克方向发起进攻。叶廖缅科在10月初已展开进攻,以第43和第49译注:应为第39集团军。两个左翼集团军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而主攻是以突击第3和突击第4集团军对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发起打击,目标落在涅韦尔(Nevel)地区,“中央”与“北方”集团军群之间的结合部。这并不会收复大量领土,但会是一场意义重大的胜利,红军将横跨在通往“北方”集团军群后方的道路上,还将切断德诺—新索科利尼基(Novosokolniki)—涅韦尔这条重要的铁路线,这将使德军的整个左翼失去与国内的连接,防线会变得过度松散。红军将沿最短的路线冲入波兰和东普鲁士。

苏军毫不停顿的攻势现已进入到第四个月,秋季降雨和湿软的路面导致了拥堵。苏军各个师把后勤单位远远甩在身后,与补给基地相距100英里,他们进入到被后撤中的德军彻底炸毁的地区,德军在弃守地区实施破坏不仅是为了扰乱,而是为彻底剜出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这些地区没能缓解苏军的补给和运输问题。北面,布设着德国人的据点,尽管涅韦尔在10月份陷落,但维捷布斯克已成为另一座堡垒。德国人在奥尔沙与维捷布斯克之间设有一道强大的防线,掩护着德维纳河(Dvina)与第聂伯河之间的缺口。稍往南的罗加乔夫(Rogachev)和日洛宾,大自然提供了天然屏障,布满大片沼泽和小河,在其身后流淌着别列津纳河(Berezin a)和德鲁季河(Drut)。顽强、坚韧、久经沙场的德军步兵师据守着这些人工修建或天然而成的防线,这些东线老兵不啻为所有人的噩梦。作为一道强化壁垒的“东墙”防线可能是希特勒的想象力虚构出来的安慰,但北方的固定防线却是真实存在的。南方有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那就是第聂伯河,尽管没有建设大量防御工事,但河流的宽度已足够强大。因此,随着一个个苏军师在10月份渡过河去,俄国人完全有理由对胜利充满信心,尽管整个“第聂伯河防线”战役将持续很长时间。对苏军和德军而言,决战依然取决于南翼。

苏军自库尔斯克战役以来所取得的胜利令人印象深刻,不仅在于他们的推进距离,还包括对德军东部战线的瓦解,斯大林在10月份指出,德国军队的分崩离析正是他“缩短战争”策略的本质。无论他的说法中有多少矫饰,斯大林的策略基本上是一种消耗与进攻的混合物,后者大多带有错误的判断,甚至是鲁莽,只有一次(库尔斯克战役前的关键时刻),斯大林被说服对自己的军队保持克制、耐心和信心。这一决定现在开始获得可观的回报,斯大林正在外交、军事和政治领域取得进展。参加“三巨头”会议的准备工作已在莫斯科就绪;在军事和政治方面,他现在掌握着东线战事的主动权。随着“自由德国运动”的发起,他拿到一手可供谈判的好牌。德国军官同盟(BDO)从一开始就拒绝从事自由德国全国委员会(NKD)擅长的煽动性宣传(特别是煽动德军士兵开小差),但9月初,梅尔尼科夫将军(他是苏联政府的代表,是一名内务人民委员会官员)说服了赛德利茨、拉特曼和科尔费斯将军:如果由于德国国防军反对希特勒而导致东线崩溃,那么,苏联政府将“保证”德国拥有1938年的边界线,德国国防军继续存在,德国不发生“布尔什维克化”。这些条件,再加上NKD同意不煽动战场上的德军士兵,使得被俘的德国将领加入BDO,最终参与到NKD与BDO的“合并体”中。夏末,斯大林也许高估了库尔斯克灾难对德国的影响,但通过被俘德军官兵组成的“委员会”,他至少掌握了代表着“军队”和“人民”(至少在名义上如此)的德国权力当局微弱的“缩影”,宣传铁钳按照他的意愿夹住了国家军队和国家,以此来抗衡英美与希特勒达成的任何交易——斯大林可以用他这个“亲布尔什维克的德国”去对付“反布尔什维克的德国”。

对纳粹德国来说,不祥之兆不仅仅出现在战场上,还跨越了整个军政部门,东线外军处处长盖伦将军以一份令人不寒而栗的图表对此做出强调,他在10月中旬提交了自己的推断报告,枯燥的标题是“Bisherige Entwicklung der deutsch-sowjetrussischen Kräfteverhältnisse seit Kriegsbeginn und seine mögliche Weiterentwicklung bis Ende 1943”,这是一份苏德实力及表现的详细对比研究,附有地图和图表。通过这些数据,盖伦将军从整体上得出一个最为严峻的结论:“……所以,苏联这个敌人日后将在兵力、装备方面和宣传领域超越德国。”(T-78/R466,644031-45:17.10.43)认为或希望苏军现在会停顿下来是一种最严重的自欺欺人;苏联方面肯定会发起一场强大的冬季攻势。盖伦不是在猜测,实际上,他的判断被证明是正确的。大规模冬季攻势的计划正在准备中,这个计划将把苏军各个集团军送上前线,他们将发起具有真正决定性的打击。同样,根据盖伦的推测,红军在兵力和装备方面已得到扩充:78个改编后的步兵师(此前一直是旅)、126个步兵军、5个坦克集团军、24个坦克军、13个机械化军、80个独立坦克旅、106个坦克团和43个自行火炮团、6个炮兵军、26个炮兵师、7个“喀秋莎”火箭炮师以及20个炮兵旅。

从斯大林格勒发起反击以来的12个月里,东线态势已发生重大转变,变得对俄国人更加有利。斯大林格勒给德国人带去灾难的预兆,而库尔斯克战场上大批德军装甲师和步兵师消耗在火海中,造成了巨大破坏的现实。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战场上经历激烈的坦克战后,东线德军遭到苏联红军可怕的重创,现在开始衰败。德国军队在苏联最后的进攻和最后的胜利来而复去,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