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2章 请允许孩子“慢点”长大(4)

我觉得较好的方式是事后找机会平和友好地问孩子就行,用不着采用吓唬的办法。比如这样和孩子说:“宝贝,上次你把妈妈的香水瓶打了,妈妈跟你发脾气,真是不对。小孩子的手还不够灵巧,经常是不小心就把什么东西弄坏了,这很正常,根本不是错误嘛,大人还不小心打坏东西呢。妈妈向你认错,以后不小心弄坏啥都不用担心,如实地和妈妈说就行,只要说了,妈妈肯定不责怪。妈妈知道,那是宝宝在学习呢,并不是坏事呀!”

这段话不是技巧,无须背诵,是你需要建立的一种教育信仰。你只有真正相信了这一点,你才能把它说得有效。

这就说到了问题的关键:你的孩子为何将发卡弄断后悄悄地放起来,而不是坦然地说出真相。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孩子今后一定还会在别的事上撒谎。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匹诺曹长鼻子”的作用会越来越微弱。

孩子掩饰和撒谎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逃避大人的责怪。这小部分可能出自本能,大部分应该是孩子依自己的经验作出的判断。所以,你要反思的是,是不是平时对待孩子有些严厉了?以前对待孩子的“过失”是否有过处理不当?没有一个孩子天然愿意说谎,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真正被尊重、被爱的,他对父母有全然的信赖,有十足的安全感,他就不需要在“闯祸”后慌乱,也不需要隐瞒——没有害怕就没有谎言。

你之所以会为这件事给我写信,让我帮你看看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说明你在和孩子相处中关注细节,不光肯动脑筋,还不盲目自信,这真是令人欣慰。你在信中还提到你和孩子爸爸现在“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面前绝不出现谎言,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也不当着她的面去讲”,这样做是很好的,你们注意给孩子做榜样,知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原理。虽然在发卡这件事上只得了75分,但相信你在今后相关问题的处理上,成绩会越来越好,也相信你的孩子一定错不了!

我最后想做的一点补充是,在生活的所有方面,无论孩子是否在场,都应该是真实的。很多事情,孩子也许看不到,但他一定能感受。“真”和“善”永远要成为我们自己做人坚守的原则,无论对谁。

祝你愉快!

8、孩子为什么不想长大?

如果一个孩子想快快长大,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处境不满,羡慕成年人的特权;如果一个成年人希望一个孩子快快长大,那是因为他厌烦孩子带来的负担。

尹老师您好:

我女儿4岁了,漂亮聪明可爱,我们全家人把她当宝贝捧着。但她近来却总是发脾气,总是跟家长拧着来,还动不动说“不想长大”,这让我听了总是很难受。

她一直吃饭不太好,也不喜欢运动,我们就经常鼓励她:“多吃饭,多运动,宝贝才能快快长大呀!”“宝贝今天好懂事,真是长大了!”以前说这些话她还听,但现在却一听就不高兴:“我不想长大!才不想长大呢!”我们问:“每个人都会长大的,难道你想一直做小朋友吗?”她点点头表示肯定。

哪个孩子不想快快长大呀,这是每个孩子正常的愿望啊,以前她是盼着长大的,现在变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一直都不明白。

我分析,可能是因为去年她奶奶去世了,她之所以不愿长大,是因为怕自己长大了,爸爸妈妈就老了,而人老了就会死的,死了就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了,所以她宁愿不长大,让爸爸妈妈永远年轻,陪伴着自己。尹老师,您说我分析得对吗?我该如何给孩子讲道理呢?请您在百忙中指点一二。

尹建莉

你好:

对死亡的恐惧可能是孩子不想长大的一个原因。但我觉得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平时对孩子要求太高了,唠叨太多了。

你是否意识到,在你们的话语中,“长大”已经成为你们评价孩子当下活动的主要标准,成为你们变相批评孩子的借口。孩子当下的许多活动都变成了“长大”的任务——吃饭是为了长大,运动是为了长大……在这样的语境中,孩子的吃饭和运动都仅仅变成了手段,只为“长大”服务,本身的乐趣和价值无足轻重。

而且,除了吃饭与玩耍要为“长大”服务,家长还把“长大”作为一种正面目标对孩子进行评价,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就夸她“长大了”“懂事了”。

家长所有的潜台词都在告诉孩子,“没长大”是不好的,你要努力“长大”,你的一切都要为“长大”这样一个目标而奋斗。而孩子也清楚,自己当下是作为一个“没长大”的人存在着,所以自己是不好的,总是令家长不满意的。“长大”是家长给她定制的理想标准,在这样的标准前自己总是自惭形秽的,所以哪怕是家长的“表扬”,不但不能让孩子从心底感觉自尊和愉快,反而感觉难堪和挫败——所以,孩子不要“长大”,她讨厌“长大”!

如果说孩子曾经盼望长大,只是她朦胧地意识到,长大了会有一些特权,会有一些自由。她要的不是长大本身,她要的是父母拥有的那些管教儿童的特权,要的是自己的自由。

“哪个孩子不想快快长大呀,这是每个孩子正常的愿望啊!”——我只能说这仅仅是你的愿望,不是孩子的愿望。只有痛苦的时光我们才希望它快快过去,谁不想留住美好时光?同样是一天,对监狱里的人来说是度日如年,对徜徉在美景中的人来说转瞬即逝。如果一个孩子想快快长大,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处境不满,羡慕成年人的特权;如果一个成年人希望一个孩子快快长大,那是因为他厌烦孩子带来的负担。你和你孩子当然真实感觉不是这样,但至少你的话语表达出一种态度:童年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为成年作准备——这其实不是你一个人的思维惯性,这样的观念在很多家长那里根深蒂固,所以当孩子“不想长大”时,你才会如此惊讶。

“尊重儿童”这个说法谁都不反对,几乎所有的人都说我是尊重儿童的。但如果我们对“童年”这个美好的生命过程本身都心怀蔑视,看不到它自身的价值,不去享受它;甚至当我们在吃饭这样一件简单的事上都不允许孩子自由选择时,“尊重孩子”又从哪里谈起呢?

几乎所有亲子沟通问题最后其实都是一个“视角”问题,即“同理心”问题——它既简单,又复杂;它是一个母亲的一念之差,也是一些父母永远不能觉悟的高度。所以学会爱孩子就是努力从孩子的视角来看问题,体会孩子的内心感受,学会如何跟孩子说话。

祝全家人快乐!

9、宝贝,放心说出你的愿望

在我们和自己的父母相处中,在我们和孩子的相处中,经常会出现因交流不畅而引起的误会、痛苦。这些误会和痛苦有时不是因为不爱或不关心,恰恰可能是因为彼此太在意对方的反应而不敢说出来。

尹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母亲,女儿现在上小学三年级,平时很懂事,也很优秀。今天晚上女儿突然对我说上周五晚上,也就是三天前的晚上,她的一位很要好的同学晚上搞生日聚会,好多同学都去了,但她没去,今天周一去学校后,那几个同学都在讲聚会的事,她在一边听着,觉得很难过。孩子跟我说这话时,都快哭了。我赶紧问她:“你为啥没有参加呢?”她说:“妈妈,你忘了,每周五晚上我都要上钢琴课。”我一想真是,还是我带她去学的。于是我对孩子说:“你怎么当时不跟妈妈说?同学过生日,一年才一次,钢琴课这一次可以不上啊。”没想到孩子说:“你总说学琴要坚持,而且每节课都很贵,我以为跟你说你也不会同意,而且我也不想浪费妈妈的钱……”孩子这样说,真是让我心疼。

其实如果她给我说了,我想我会同意。平时我和孩子相处很融洽,我一直以为我和她沟通得很好,无话不谈,但这件事让我怀疑自己了,孩子为何在这件事上不信任我,不敢和我说呢?是我平时给她什么压力了吗?我以后如何做才能更好些,才能让孩子遇到事敢和我说呢?

烦请尹老师给指教,谢谢!

尹建莉

你好:

你的信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住院生孩子。因为老师平时对我们很好,大家都很喜欢她,就有同学提议去医院看看老师。虽然是那么小的孩子,虽然大家都很穷,同学们也自然想到去看老师应该带点东西,于是有人建议愿意去的人,每人出两毛钱,凑钱给老师买点营养品。

当时我记得很多同学都想参与,我也特别想入伙,但你知道那是20世纪70年代,小孩子基本上都是身无分文。不知别的同学是怎么回家和父母要钱的,反正我那天是纠结痛苦坏了。可能我小时候太乖了,似乎从没有主动向父母要过钱,除了买必需的笔和本,从没有任何额外花销。从放学回家路上到晚上睡觉,我一直在想如何和爸爸说。因为几乎没有主动向爸爸要过钱,所以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口,感觉这是件特别重大、非同一般的事。不管设计了怎样的说法,我都很胆怯,很害怕说出来被拒绝,所以最终也没有鼓起勇气向爸爸开口要这两毛钱。

第二天,参加集资的同学并不多,有七八个,看来回家没要到钱或像我一样不敢要钱的同学不少。下午放学后,交了钱的同学一起去商店买了东西往医院走。因为我家正好住在医院跟前,所以我就跟着这伙同学一起走。到了医院门口,按理说,我应该离开大家独自回家,可当时我不懂事,内心又很想去看看老师,就没有多想,跟着一伙同学进了医院,我走在人群最后,只是想站在门口看看老师。我应该是这伙人里面唯一没有交钱的。

老师见了同学们很高兴,和我们聊天,问这问那。但当时的小孩子似乎都很腼腆,另外也可能是大家第一次进医院这样陌生的环境,总之我记得老师问话时,站得离她近的几个同学总是回答不上来,吭吭哧哧的,我一着急,就替她们回答了。我本来站在最后,老师开始可能并没注意,我一说话,她注意到了我,因为我回答她的问话清楚自然,老师就又多问了我几句,这让我非常开心。

从医院出来,有的同学不满地对我说,你没交钱,可是你在老师面前说那么多话,老师以为你也交了。我才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做法真是欠妥,好像故意揩别人的油似的,感觉自己在同学眼里就是个耍小聪明的人,既得便宜又要卖乖,非常羞愧,难过地回了家。

晚上,忘了是个什么机缘,我终于忍不住和爸爸讲了这件事,委屈地哭起来。我也许当时以为我爸爸会简单粗暴地批评我,没想到他很和气地说:“你怎么不跟我说呢?去看生小孩的老师是好事啊,爸爸肯定会给你的,以后有什么事说出来。”听他这样的话,我更后悔了,是啊,为什么不说出来呢?没说怎么知道爸爸是答应还是拒绝呢!

我给你讲这个故事,是想你女儿的心理和我当年的心理有些类似,从我的经历中你可能会容易理解孩子。确实,在我们和自己的父母相处中,在我们和孩子的相处中,经常会出现因交流不畅而引起的误会、痛苦。这些误会和痛苦有时不是因为不爱或不关心,恰恰可能是因为彼此太在意对方的反应而不敢说出来。孩子们的心思都非常细腻,他们会想到很多成人根本想不到的东西。

这种情况,甚至在我抚养我女儿圆圆的过程中也发生过。她上大学后,有次和她聊天,谈起她上高中时的事情,她突然委屈地告诉我,当时班里很多同学都有手机,自己也非常想买一个,但因为我那时总说中学生没必要用手机,尤其高中正是全力备战高考的时候,手机既没什么用又浪费时间,这个观念给了她很大的制约,她平时又总是那样“懂事”,就一直没好意思对我提这个要求,直到高考结束后才买。这件事她以前没有和我提起,我甚至一度以她上高中时心无旁骛地学习,根本不玩手机为荣,没想到现在竟成了她回忆中的“痛点”。

这件事让我很内疚,所以我对女儿说:妈妈和你是两代人,我们的年龄不同,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都不可能完全猜透对方的愿望和需求。如果你内心有什么愿望,无论父母同意不同意,都要说出来,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不要去猜测父母的想法。你说出来,父母才能知道你的需求。同意不同意是父母的事儿,说不说是你的事儿。说了至少有一半实现的可能,不说则完全没有可能,所以无论如何应该说出来。你现在长大了,这原则对你和社会上的人打交道也适用。

你也可以这样和孩子谈一谈,鼓励孩子尊重内心的愿望,勇敢地表达自己;同时自己努力成为孩子忠实的倾听者和支持者。这样可以让亲子关系更融洽,孩子的情绪更流畅。

祝福你。

10、孩子发脾气时怎么办?

孩子大发脾气时,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情况,然后对他的坏情绪进行“转移”——双管齐下,会让孩子的情绪彻底扭转,更快地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