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1章 请允许孩子“慢点”长大(3)

我当时很生气,责怪先生不懂得保护孩子,气头上说要剥夺他接送孩子的权利。圆圆爸爸虽然对同事的做法也有些不满,但他不认为会给圆圆带来什么影响,觉得我把这件事看得太严重了。事实证明坏影响已产生,圆圆有两次从睡梦中哭醒,问她做了什么梦,都是说梦到爸爸从幼儿园接上她就不要她,独自走了。由此可见,大人的一个无聊的玩笑,给孩子带来多么深刻的恐惧啊。

后来我尽量去接孩子,真的“剥夺”了先生接孩子的权利,主要是我不想让圆圆再见到她爸爸单位那两个人,不想唤起她的不快。她爸爸也真正注意这个问题了,偶尔因为我实在忙顾不上接孩子,他把孩子接回单位,也绝不允许同事再捉弄孩子。这个故事我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曾写到过。

“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成年人要把自己放到儿童的位置上,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行为中要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绝不可以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或害怕,给孩子带来羞辱、担忧和失落。

真和善,是美好生命的两大基石,也是教育的两大基石。我们喜爱孩子,就是喜欢她的纯洁和天真。孩子原本信任一切,尤其对父母没有任何提防心,如果他发现爸爸都不可信任,他怎么能相信世界是安全的呢?这样的“逗”在爸爸看来只是个玩笑,但孩子感受到的却是欺骗,是栽面子。

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认真的,是随着成人的塑造和摆布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慢慢形成不信任他人、自卑和说谎的心理及习惯。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是父母用嘴巴“说”出来的,而是孩子在被爱与被尊重的安全感中自发生成的。爱与安全感的来源就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所以一定要和孩子爸爸及时沟通探讨,以后不再这样“逗”孩子,要逗就要达到让孩子愉悦开心的效果,相信你丈夫会接受你的意见的。任何人,只要发现他“逗”孩子的方式错了,都要礼貌而坚决地阻止,哪怕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这样做,也要坚定地制止。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

同时,在这里对你这个妈妈也要提出批评,明知道丈夫做得不对,却眼睁睁看着他哄骗孩子三次,你居然无动于衷。作为妈妈,请你为孩子撑起保护伞,不要让她受到任何伤害。

祝福你。

5、孩子怕妈妈老了

母爱注定是个逐渐分离的过程,当孩子真正长大了,自然会逐渐在空间上和妈妈保持距离。

尹老师,您好:

我的孩子今年8岁,是个女孩,上二年级,在班里表现优秀。但是我发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孩子非常多愁善感。她总是不定期地问我,有一天她长大了,妈妈老了怎么办?说到这个问题时,她总是很伤心,有时还强忍眼泪,努力隐藏着不让我看出来。我知道,她这样说,不光是怕我老了,更是怕我将来死了。每当看到这么点大的孩子心事这么重,我也感到很伤感,眼眶发热,结果昨天没忍住,也哭了起来。孩子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伤心得要命。

尹老师,是我的孩子太多愁善感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因为孩子提多了,也引起我的恐惧,搞得我现在也特别惧怕她问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办呢?希望尹老师能给予建议,谢谢!

尹建莉

你好:

我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当一个人知道死亡这回事时,他就被逐出了伊甸园”。我曾听一位同事说她儿子在6岁的某一天,突然莫名其妙大哭起来,问怎么了,孩子哭得说不出话来,稍待平息后才说出一句:“我以后也得死!”这在成人看来像个笑话,但孩子当时的恐惧和忧伤却是极为真实的。

“贪生怕死”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得以有序发展的最根本约束力,几乎没有人能绕得开这个规则,恐惧肉体死亡是所有生命的本能反应。不仅怕自己死,也怕失去身边的亲人,对亲人的感情越深、依恋越重,对死亡的恐惧就越重。

我女儿在小时候也像你的孩子一样,害怕我老了,当然更怕我死了,她会时不时地缠绵在我身上说:“妈妈,我不让你老,你永远都要年轻!”我在听到孩子这样的话时,也像你一样内心一片柔情又有淡淡的忧伤。我本能地采用缓兵之计来回答女儿,感觉效果还不错。

我这样说:“妈妈现在这么年轻,离老还很远,我要活很久呢。科学越来越发达,医学越来越发达,你看现在的人越来越长寿,到妈妈老了,人们更长寿,每个人可能都能活好几百岁,说不定腻歪得都不想活着,盼着死呢。”

孩子是不会考量我话中的细节的,她相信这些话,再加上她看妈妈说这话时表情轻松、态度坦荡、情绪愉快,也会受到感染,所以瞬间就能释然不少。到我女儿长大些后,她当然知道我为什么那样说,但她对生死之事已有了相当的经验,就不会太纠结了。同时,她对妈妈的依恋也越来越弱,小时候觉得一天都离不开妈妈,晚上睡觉更要和妈妈在一起,她甚至很搞笑地计划过,待她结婚了,买个大房子,她和我睡一间屋,她爸爸和她丈夫睡一间屋。但母爱注定是个逐渐分离的过程,当她真正长大了,自然会逐渐在空间上和妈妈保持距离。

我说这些,是想给你一些借鉴。第一,不必在这个事上给孩子讲太多的道理,生老病死是人类永恒的命题,哲学家的思考难道不都源起于此吗?所以我们怎么能用自己的有限认识去开导孩子呢?做不到的,那就不讲。第二,采用缓兵之计较好,一方面把一个当下棘手的问题推到遥远,缓解了孩子眼前的困惑;另一方面有些问题当下确实是没有答案的,即使有,孩子也理解不了,那就交给时间,让孩子自己慢慢学着去理解好了。第三,自己态度要平和、轻松。如果你都释然不了,怎么可能让孩子释然呢?你这一点尤其要注意,当孩子为你会“老去”担心时,你居然没忍住也哭了起来,这就加深了她的恐惧和忧伤。

你的孩子很优秀,很懂事,只要她心态阳光、心理健康,这些无解的问题会慢慢地自然消化的,不用担心。哪天她又提起来,继续采用缓兵之计或转移她注意力就是了。你自己也要注意不去想这类无意义的问题,既然无解,为什么要让它们扰乱自己的心绪?

正因为有死亡在前方等待,它时刻提醒我们,用心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天,享受每一餐饭、每一本书、每一份工作、每一次旅行,依恋亲人、珍惜生命最好的方式是好好珍爱当下的生活。我们迟早会死去很久,趁我们还活着,好好地做自己,好好享受生活吧。

祝福你。

6、孩子总担心妈妈出事

孩子什么事情都往坏里想,这是一种以恐惧为基础的负面思维方式,导致这种负面思维方式的原因,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天生的,一种是受家庭成员中一些持有负面思维及情绪的人影响。

尊敬的尹老师,您好:

我家女儿5岁,很乖,我发现她是个心很细、心思较重的孩子,主要表现在年纪虽小,但联想特别丰富。举例说吧,有段时间我们所在的城市道路修建,这是我上下班必走的路,家里人无意中说到因为修路经常塞车堵路的事,她就会很担心我回不了家,有时我回家稍微晚些,她就着急得大哭。

另外在看动画片时,有小兔子滑冰,掉冰窟窿了,她就会在睡觉的时候问:“妈妈,我们这儿会下雪吗?”我回答:“会呀。”她又问:“那会结冰吗?”我说:“会的。”她马上就会着急得哭起来,说:“那怎么办呢?我们会掉到冰窟窿里去了。”

现在,夏天到了,下雨了,河里涨水了,她也着急:“涨洪水了,怎么办呢?会不会把我们给淹着了呀?”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在面对差不多同样的问题时,我不知道该怎么给她解释,才能让她消除这些顾虑。请尹老师给予指教。

尹建莉

你好:

你的孩子什么事情都往坏里想,这是一种以恐惧为基础的负面思维方式,别说涉世未深的孩子,就是很多成年人也持有这种思维方式。导致这种负面思维方式的原因,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天生的,一种是受家庭成员中一些持有负面思维及情绪的人影响。

由于你没有详细描述你和孩子的生活细节,所以在此我无法推测导致她害怕的原因。因此建议你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去改善:

首先是认真检视家庭成员中,有没有人经常杞人忧天、唉声叹气、情绪低落、乱发脾气;或者是否有人经常吓唬孩子、哄骗孩子,对孩子经常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如果有这样的人,必须促使其改变自己,或者避开孩子,让孩子尽量少受负面恐惧思维及情绪的影响。

其次,针对孩子的具体恐惧对象,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不要只是口头劝慰。比如路上堵车的事,可以和孩子说,如果妈妈没有按时回家,可以打妈妈电话,随时了解妈妈的行程,这样孩子就会放心很多。

我女儿圆圆7岁的时候,有一天我下班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和同事去商场逛了一圈,而且忘了给家里打电话通知一声。当我晚一个小时回到家时,发现圆圆已经哭成了泪人,当时真是心疼死了。那时没有手机,真是懊悔应该在下班前通知一下家里人。后来,只要我稍微晚点回去,都及时给家里通个电话,让孩子和家人们放心。

再比如孩子害怕掉冰窟窿里,可以和孩子约好,永远不去冰上玩,那样就不会掉下去了。如果孩子还是害怕,可以给孩子说,有一种救生衣,穿在身上会一直浮在水面上,就不会被淹死了。甚至可以给孩子买一件这样的救生衣,让孩子心里踏实些。河里涨水也是同样的道理,穿上救生衣就不怕水淹了。

总之,你要想办法给孩子提供一个心理上可以依靠的东西或办法,甚至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防患未然”,当孩子有了最坏的打算时,她也许就能安心些了。

和孩子谈论这些事的时候,态度一定要诚恳、认真,千万不能认为孩子这是“小题大做”就应付了事。虽然成人认为这些都是小事,但在孩子眼里都是非常真实的大事,必须认真对待。

另外成人应该多和孩子玩耍。看书、玩游戏、去户外游玩、运动,让孩子尽量玩得开心,慢慢地她就把负面思维抛到九霄云外了。

祝福你。

7、不要用说谎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说谎

孩子掩饰和撒谎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逃避大人的责怪。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真正被尊重、被爱的,他对父母有全然的信赖,有十足的安全感,他就不需要在“闯祸”后慌乱,也不需要隐瞒——没有害怕就没有谎言。

尹老师,你好:

在女儿牛牛3岁的时候,有一次她把我的塑料发卡不小心弄断了,可能是怕我批评她吧,她把弄断的发卡悄悄放在我的梳妆盒里,就跑到一边玩去了。当我需要用发卡时,才发现是断的。

家里除了我们娘俩,没有别人,她爸爸又远在外地出差,我猜想一定是牛牛干的。于是,我问牛牛是不是她把妈妈的发卡弄坏了,她犹豫了一下,说:“不是我。”我便没有追问下去,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照旧同她玩游戏。

刚开始玩时,她表情很不自然,但玩上一会儿后就进入到游戏当中去了。当她坐在我腿上休息时,我故意惊讶地说:“呀,牛牛,你的鼻子怎么长长了?”

牛牛的小手立刻就捂住了鼻子,样子有些惊恐,然后自己轻轻摸摸说:“妈妈,没有啊。”

我说:“好像有一点点,不信,你去照照镜子。”

我给她讲过匹诺曹的故事,她知道“说谎就会鼻子长长”。女儿心里开始犯起了嘀咕,好长时间不说话,看得出她是在作艰难的选择。

我鼓励她说:“说谎是不对的,要是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牛牛马上问:“那鼻子就不会长长了?”我点点头。

她下到地上,跑去把断发卡拿给我,承认是自己不小心弄断的。

我在她的小鼻子上亲了一口,说:“被妈妈亲过了,小鼻子就不会长长了。”

牛牛摸摸自己的鼻子,一下子释然了,又开始高兴地玩了起来。

从那以后,我和她爸爸都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面前绝不出现谎言,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也不当着她的面去讲,时刻给孩子灌输诚实有信的理念。在牛牛的成长记录上,除了那次谎言外,再也没有出现过一次谎话。

我不知这样处理对不对,请您点评一下。谢谢。

尹建莉

你好,这位妈妈:

如果100分是满分,你在这件事上的做法,我给你打75分。

得分部分首先是,你在知道孩子“说谎”的情况下,没有立即揪住不放地追问到底是谁弄坏了夹子,也没有生气,而是事后找机会去问孩子,给了孩子面子,也给了孩子一个思考的机会,这一点做得非常好。这部分成绩占60%,你在这部分上,得了满分,恭喜你。

剩下的部分40分,我要扣掉多半,只给你15分。你的做法不能说错误,但并不妥当。

因为你采用的是“以毒攻毒”的办法:用一种谎言去揭穿另一种谎言,哪怕你的谎言是善意的。你一惊一乍地以吓唬的方式达到让孩子说真话的目的,这种方式是不妥的。你给孩子讲过匹诺曹的故事,你这一句谎话让孩子很惶恐,不知所措——在儿童的世界里,童话和现实界限并不清晰;并且这样兜一个圈子来说事似乎并无必要,我担心它会教给孩子说话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