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的智者:蒋梦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求学之路步履艰(2)

《新民丛报》是梁启超1902年于日本创办的,目的在于宣传《大学》中“新民”之意,号召人们摆脱封建奴性,提倡独立自由,要求人们积极向上,推翻封建制度,反对民主立宪制度。在刊物中,梁启超极力主张变法维新,对清政府的无能、懦弱和腐朽进行了严厉的抨击,他所写的每一篇文章对于当时那些对新知识有着强烈渴望的青年人来说,都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

蒋梦麟读过《新民丛报》后认为,梁启超的许多思想都非常正确,并且梁启超能够用简明扼要的字句将许多新颖的东西解释清楚,让刚刚接触到这些信息的人立刻明白其中的含义,这也非常难得。蒋梦麟十分佩服梁启超的文笔,认为梁启超的文笔深入浅出,“简明、有力、流畅,学生们读来裨益匪浅”,并表示自己也受到梁启超的许多影响。

蒋梦麟称自己从梁启超那里获得了大量的精神食粮,让他这个从乡村走出的孩子第一次意识到,除了赶考和做官,自己还应该有更高一层的追求。

蒋梦麟小时候,在村里人那听来的都是些关于中国军队在战争中胜利的传言,村里卖的画片上画的也是些中国军队如何让外国军舰惨败的图画。他记得在一套关于甲午海战的五彩图中,有一张画的是日军的军舰被装满火药的夜壶击沉,还有一张画的是日本俘虏被套上了锁链,关进了笼子。

长大一些后,蒋梦麟自然知道那些画都是骗人的,可至于战争真实的情况,他还是不太清楚,他只知道清政府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失败,把属于中国的领土一块又一块送了出去。在浙江高等学堂,他看到关于那些战争详细的记叙,也了解到那些事情到底是怎样发生的,结果又是怎样的。每了解过一件事情的真相,他都会深思,会反省。

进入浙江高等学堂后,蒋梦麟有一种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之前,他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偶尔看到一点点亮光就会急切地追过去,可是每次还没有追到亮光便消失了。亮光再次出现时,与之前的方向完全不同,他又只好快步朝新的方向追。如今,他终于确切地看到光亮所在的地方,他不需要再盲目,不需要再仓促,不需要再慌张。

在充斥着革命精神的校园氛围里,蒋梦麟渐渐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喜欢搜寻各种消息,对它们分析、研究,参加科举考试仍然是他生命中第一目标,却不再是唯一的目标。自此开始,他的人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不忍抑真心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还。在浙江高等学堂的日子,蒋梦麟一边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知识,一边继续为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终于,郡试的日子近在眼前,他也要准备动身了。

在科举考试的所有级别里,郡试的级别最低,举行的频率也最频繁,每年都有一次,考生需要到户籍所在地所属的府城参加考试,蒋梦麟的户籍所在地是余姚,所以他需要去绍兴参加考试。

绍兴与杭州离得不近,所以蒋梦麟在考试前几天便收拾好了行李,又请了挑夫与他同行。两人穿过校园,走出校门,穿过石板路和小巷,走上通往码头的便桥。上了船,过了江,下了船,乘上小轿。乘着小轿到达一处市区后,蒋梦麟从小轿上下来,又上了一艘船,这艘船才是最后能将他带到绍兴的船。

船上非常拥挤,挤得容不得人动一下,有地方可以躺下睡觉,却不能翻身。夜里,每个人都直挺挺地躺在那里,脸冲上,双腿并拢,两臂紧紧地贴在身体两侧,如同罐头里的沙丁鱼一般。稍微抬起一秒胳膊,便再也找不到可以放下的地方,稍微侧一下身体,便再也没办法平躺下去。

在这样的环境里,想要休息好是不可能的,第二天下船的时候,蒋梦麟感到身体十分僵硬,浑身都在痛。不过,此时的蒋梦麟已然顾不上这些,他下船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找一处能够暂住的地方。最后,他与一位制扇子的工匠商量好,暂时借住在这位工匠家中。虽然工匠的家又小又旧,空气中还弥漫着植物油的气味,可是至少他有了落脚的地方。

如今的人都讲究在考试之前保证充足的休息,无论平日里学习有多刻苦,考试前一天夜里一定要养精蓄锐。古时却没有这种说法,住进工匠家之后,蒋梦麟几乎每天都会读书到很晚。菜油灯的光线很暗,蒋梦麟很难借着这样的光线看清书上的小字,可是他仍然不肯休息,只想趁着考试之前尽量多看几遍书,让自己的心里多一点底气。

用蒋梦麟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有时候非常胆小而怕羞,有时候却又非常大胆而莽撞”的人。他说,自己的谨慎只是因为对自己没有自信,所以才会在做每件事情之前都犹豫再三,先探索一下前面的道路,如果确定能够行得通,才会向前行,如果无法确定是否行得通,或者面前摆有几条岔路,他就会感到迷茫,无法前进,索性坐在路边前思后想很久。

就这样,几天过去了,郡试的日子终于到了。凌晨四点,几千名考生焦急地守候在试院门口,等待自己的名字被点到,然后进入考场。入秋了,天气转冷,考生们冻得双手通红,不断期待快一点叫到自己,监考官却仍然慢条斯理地点着名字。监考官每点一个人,他身边的人便会拖着长音将那个名字唱出,并在有人应答后加以核实和确认。

为了防止作弊,考生在进入考场之前要被搜身,并且除了规定的物品,其余物品一律不得带入考场。考生进入考场后,要马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不得随意走动,不得与其他考生交谈。试卷下发之后,考生要立刻作答,不得左顾右盼。

蒋梦麟那场考试的题目是写在灯笼上的,灯笼里面是蜡烛,外面是白色的纸和黑色的字,蜡烛点燃后,火光将灯笼照得很亮,也将题目照得很清楚。为了确保所有考生都能够看清题目,考场内会有专人提着灯笼在考场中间来回走上几遍,让所有的考生都看清楚题目写的是什么。

从进入考场到走出考场差不多半天的时间,这半天时间里,蒋梦麟的神经一直紧绷着,虽然考的内容他从小就学习过,并且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复习,从未间断,可他还是免不了紧张。从考场里出来后,蒋梦麟逛遍了绍兴的各大书店,用读书来放松自己。

过了几天,榜单张贴出来了,蒋梦麟进入了复试。第一轮复试轻松通过后,第二轮复试比想象中还要简单,只要写一篇文章,再在被允许带进去的《圣谕广训》中挑出一段摘抄便可以。最后,蒋梦麟通过了全部的复试,成为一名秀才。

若是在几年前,考取秀才这件事一定能让他兴奋好久,可是此时,他的心中却似乎已经没有当初那种喜悦和兴奋了。或许是因为进入浙江高等学堂后,接触到越来越多新奇的东西,他的兴趣也发生转移,对入朝为官这件事也不再那么坚持了。

蒋梦麟考中秀才后,又回到了浙江高等学堂,继续学习代数、物理、生物学等西方学科。浙江高等学堂与蒋梦麟之前上过的学堂不同,这里不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允许学生们靠理解来吸收知识,这一点深得蒋梦麟的心。这里的教员们也比较擅长教学,懂得启发学生,所以虽然学的功课比较难,蒋梦麟学起来却并不十分吃力,反而在学习中渐渐展现出自己的长处,成绩也有了提升。

虽然蒋梦麟对考中秀才这件事已经没有太大的热情了,可是蒋怀清仍然将这件事视为一件天大的喜事。蒋怀清认为,蒋梦桃在几年前就考中了秀才,如今蒋梦麟也考中了秀才,这说明蒋家的祖先在保佑着他们,以后这两个孩子一定能够入朝为官,光宗耀祖。于是蒋怀清命令蒋梦麟一放暑假便马上回家,接受亲友们的祝贺。

为了庆祝蒋梦麟考中秀才,一向低调节俭的蒋怀清难得摆起了筵席,又请了乐队,筵席足足摆了两天,前来祝贺的人多达好几百人。看着父亲脸上的笑,蒋梦麟的心中很是矛盾,他实在无法亲口告诉父亲,自己已经改变了当初的想法,不能像父亲期望的那样入朝为官,他难以想象父亲在知道他的想法后会有多么失望和失落。

最终,蒋梦麟还是没能将内心真实的想法对父亲说出口。到了开学的日子,他又重新回到了那个充满新学问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享受着他自由钻研、自由思考的快乐。他喜欢这样的学习,也喜欢这样的生活,不是为了记住而记住,而是在理解中渐渐记住。

有时,蒋梦麟也会不由自主地去想,自己以后究竟要怎么办。忙碌的时候,他可以暂时不去理会,不去想太遥远的未来,可是随着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这个想法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在蒋梦麟的脑中充斥着两种思潮:传统的思潮不停劝说他继续参加科举考试,然后当官;先进的思潮却不停鼓励他打开内心,追求新思想,新知识,去新的世界里闯荡。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潮不断冲击着他,让他烦躁不安,左右为难,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患上了精神病,就快要发疯了。

冷静下来后,蒋梦麟仔细研究了当时的社会,他发现当时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救国,他还发现清政府已经如同一座只剩几根残垣的老屋,一场大风就能将它彻底吹倒。既然清政府都快要结束了,那么当官还有什么意义?何况清政府都要不存在了,又要去哪里当官?这样的想法一出现在脑中,蒋梦麟便彻底打消了顺父亲的意,当官的念头。

早在几年前,各种各样的洋货已经进入了国人们的生活:人们习惯了用“洋火”,因为它方便,干净,而且安全;被称为“洋胰子”的肥皂也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坐过了洋船的人再也不愿意去挤那些老旧的小船;街上许多有钱人也开始穿起了用洋布制成的衣服……这些都证明西潮已经对国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蒋梦麟知道,西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渐渐地,随着人们对洋货的喜爱和依赖,人们也会对西洋的其他东西产生好感,比如西洋的文化,西洋的娱乐方式。何况在军事方面,甲午战争过后,新军成立,采用西式军服,配备西洋武器,这些都说明西潮已经开始大规模蔓延。

最后,蒋梦麟决定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他都要出国求学。心里下了决定,蒋梦麟便开始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浙江高等学堂虽然是一所高等学府,但这里教授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蒋梦麟的需求,他需要一个能够让他接触到更多西方文化和知识的地方,为出国留学打基础。

蒋梦麟一边走一边专注地思考,不小心误入了学生禁入的走廊,并在那里遇到了学监。情急之下,他向学监说了谎,声称要回家探望生病的母亲。话说出口后,蒋梦麟心中也有些后悔,怎么可以用母亲的健康作为离开学校的借口呢?可是话已出口,并且得到了学监的允许,于是他立刻收拾好东西,离开了学校。

事实证明蒋梦麟的决定是正确的,1905年,清政府取消了科举考试制度,蒋梦麟之前参加的那一次郡试,成为清朝最后一次郡试。不得不说,蒋梦麟当时拥有非常清醒的头脑和极高的远见,他能够早早地预料到西化的潮流必将席卷全国,能够及时地为自己定下准确的目标,尽早为将来做准备。正是由于准备工作做得及时,蒋梦麟才没有错过接受西化教育的好时机,也没有耽误自己的人生。

4.受益新思想

洋人入关,有功有过。多年来,洋人带给中国许多便于人们生活的新奇物品,也带给中国一些能够摧毁中国的毒物,并且他们的态度一直是骄傲的,蛮横的,无理的,相比于他们带给国人的伤害,他们带来的那些好处显得轻之又轻。也正因如此,许多拥有民族意识的国人对洋人是憎恶的,他们憎恶洋人,也同样排斥洋人带来的任何东西。

在这一方面,蒋梦麟是理智的,19岁的他已经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问题。他一直主张直接向西方学习,在进入南洋公学之前,他便打定了主意,一旦在这里打好了基础,他便会前往美国,真真切切地接触西方的文化,吸取西方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将西方最真实最优秀的东西纳入自己的身体,然后将它们带回祖国,传递给更多国人。

离开了浙江,蒋梦麟又一次到达了上海,因为他为自己挑选的新学校正是位于上海的南洋公学。

南洋公学创建于1896年12月,其经费主要来自于盛氏所督办的轮、电两局捐助,属于商业捐款,所以这所学校属于“公学”。又由于当时江、浙、闽、广等沿海地区被统称为“南洋”,所以这所学校被命名为“南洋公学”,它与“北洋大学堂”一样,都是中国史上最早出现的,由中国人创办的大学。后来,南洋公学几次更名,直到1921年,它才更名为著名的交通大学。

南洋公学办学的最初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新式政治官吏和外交官,所以其教学内容以文科为主,包括内政、外交和针对工商业经营而言的理财。后来随着社会需要,学校陆续增加了政治、商务、铁路、电机等学科,1907年后,学校的培养方向便从培养政治经济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工业交通型人才。

蒋梦麟入学那年,南洋公学中有相当于小学的外院、相当于中学的中院和相当于大学的上院,此外还有以教授专业为主的师范院和特班等。外院结业的学生可以升入中院,中院结业的学生可以升入上院,上院的级别最高,上院学时共四年,结业后可以获得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