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谋略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广告入心

我要开药店,这是扬名的最好办法。

——胡氏物语

从现代商品观念来看,无论是一个企业,或是一种产品,一个品牌,其成功与否,广告宣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100多年前的胡庆余堂的许多商业行为,都也深谙广告宣传文化之道,这是难能可贵的。

纵观胡庆余堂历史,仔细回味一下,就不难发觉,胡庆余堂从筹建阶段开始,一直到招贤纳士,开堂立户,以及后来的种种商业活动,桩桩件件,无不渗透于一次次绝妙的“广告”之中。

如何把招牌写进老百姓心里呢?

从光绪元年(1875年)开始,一直到光绪四年(1878年)胡庆余堂开张之日为止,杭州的水陆码头始终有一支身穿印有胡庆余堂字号的“广告衫”的队伍,他们一面大声呼喊着胡庆余堂的店号,一面向上岸、下车的客商、香客奉送痧药、辟瘟散等农家必备的“太平药”,使外来人一到杭州,就知道杭州有家胡庆余堂名药号。据说,这三年中,光施送“太平药”一项,竟达10万余两银子。这真可谓当年广告投入的“大手笔”了。

原来,胡雪岩在这之前,曾派人对杭嘉湖等地及长江流域一带进行过调查,获知大量信息:由于当时清政府和太平军的战争刚平息,连年战火,死人无数,造成瘟疫流行,药品紧缺。但这一带民丰物阜,只要药号的名气打出,便不愁免费送药的本钱赚不回来。再者,这一带农户大都养蚕,按习俗,每年都要到杭州吴山进香,祈求蚕丝丰收。为此,胡雪岩才不惜工本赠药,目的是把胡庆余堂的招牌写进他们的心底。

三年以后开业,胡雪岩果然如愿以偿了。杭嘉湖及长江流域一带的人成群结队慕名而来,成了胡庆余堂药号忠实的顾客。

从某种意义上讲,胡庆余堂国药号的店堂建筑设计,便是一只极成功的“广告创意”。

这幢建筑座落在晚清时杭城最热闹的大井巷,这是农村香客上吴山烧香求佛的必经之路,每逢香市,便是胡庆余堂生意最热闹的时候。

然而,这块8亩大小的地皮,形状像只里高外低的畚箕,若按土地原有格局,简单营造,从当时“风水堪舆”学说来说,这只里高外低的“畚箕”,有泄财之兆,不宜营造商号。再从店铺格局来分析,一目了然的畚箕形店堂也容易给人以浅显外露的影响。为此,胡雪岩请来六个建筑设计高手,为店堂的营造精心筹划。他们独辟蹊径,在店堂前筑起“神农式”的青砖高墙,然后经过一道弯弯曲曲的回廊,让顾客在买药之余流连忘返,生出一种博大精深的观感。这么一来,整个药号的形状宛若一只仙鹤,栖居在吴山脚下,象征店铺的长寿吉祥。四周青砖“封火墙”高达12米,靠清河坊街上“胡庆余堂国药号”7个特大汉字(每个字30平方米)格外醒目,来往行人无不举目仰望,叹为观止。

胡庆余堂的正门为一座朝东的青石库门,“庆余堂”三个大字镶嵌在门楼上。过“鹤首”门庭,拐角拾级而上,循“鹤颈”长廊渐入佳景,便可浏览38块丸药金字招牌,多为胡庆余堂成名的传统中成药,如胡氏辟瘟丹、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人参再造丸、小儿回春丸等,并标明了各药的主治功能,从而将广告与建筑装饰美和谐地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长廊左侧是一排红漆的“美人靠”,供顾客小憩。天井内植有各种奇花异草,名贵药材,显得深邃而雅致。

穿过长廊,回回转转,再转过一个四角亭子,这才来到营业大厅。门楼上卧挂“药局”横匾(按宋制,药局属官方制药机构,胡雪岩立“药局”匾,旨在继承南宋唯一药局——宋代和剂药局的精华),厅两旁清一色的金漆木制的高大柜台,显得庄重、殷实,里壁的“百眼橱”,陈列着各种色泽殊异的名贵瓷瓶和铮铮发亮的锡罐,格斗内满存各种药材饮片。左右“和合柜台”上的两副对联“庆云在霄甘露被野,余粮访禹本草师农”及“益寿引年长生集庆,兼吸并蓄待用有余”,不仅字体刚劲雄健,且把“庆余”二字巧妙藏于对联的首尾。整个大厅青石门槛,宫灯高挑,雕栏画檐,一派祥和富丽的氛围,使顾客抱病而来,却在流连忘返之中忘病而归,药到病除。这座清代工商古建筑,以其深远的历史价值和高品位的建筑艺术,已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胡雪岩不惜巨资,营造这座豪华典雅的店铺,是从百年大计来考虑的,在择地造屋时,就优先考虑了它的广告效应。胡雪岩算过一笔账,每年印发书籍、登报、施药等,要花广告费数万两银子,而造这座药铺,估计花费20万两银子,以100年折旧计算,每年只须花费2000两银子,其效果却远远胜过其他广告形式。所以,这个投资即使再大些,也划得来,事实上,百余年来到这里买药的顾客有口皆碑,宣传胡庆余堂奇异独特华贵典雅的建筑,这则“广告”是做得最经济、耐久的了。

胡庆余堂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涌金门外设有胶厂,利用西湖水熬制的驴皮胶质量很好。胶厂中设有鹿园,养着一大群东北梅花鹿,用鹿制成的“全鹿丸”名闻遐迩,鹿园也成了湖边一景。

然而,有一年,杭州街头传出消息,说胡庆余堂鹿园里的鹿是养着给人看的,“全鹿丸”其实是用驴骨制成的,一时间,流言飞语迅速在杭州的茶肆酒楼、街头巷尾中流传。

对此,胡庆余堂一不寻根问底,打探谣传的源头,二不张榜辟谣,只做了一只“活广告”,就让传谣水消云解。

那是一个晴朗的好日子,杭州街头突然响起一阵阵锣声,循声一看,只见十几名穿着胡庆余堂号衣的药工,正抬着几头梅花鹿在游街呢。直引得好奇的闲人孩子在后面撵着看热闹。

“胡庆余堂要杀鹿了,大家快去看呀!”一阵阵吆喝声,引来了许多市民,跟着抬鹿游街的药工在市上转了一圈,又前呼后拥地回到鹿园,并当众宰杀,送进制药工场,在众目睽睽之下,制成了“全鹿丸”,不用说,驴骨制“全鹿丸”的谣言不攻自破,而“全鹿丸”货真价实的赞誉声,却更上层楼了。今天,在胡庆余堂内还保留着当时的一面布告牌:

“本堂谨择×月×日

黄道良辰虔诚修合大补

全鹿丸

胡庆余堂雪记主人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