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气度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修养(4)
这时,老板那憔悴的脸上绽出了光亮和笑容。他从座位站起来,带着年轻人走到办公区,对大家说:“放下你们手中的工作,我们要开一个重要的会,马上开始。”会议室里很快就坐满了人,老板示意年轻人讲讲这一次事故后的内心感受。再一次地,他热泪盈眶,开始了平生第一次的关于感恩与责任的演讲。后来,这位年轻人成了科学品牌管理的倡导者。
感恩让我们在经历风雨后变得成熟和稳重,让我们在经历困难与挫折时仍能继续前行。
感恩,就是感谢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每个人。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领导……甚至感恩对手。感恩是一种心态,感恩让一个人变得温文尔雅,感恩让一个人更加气度非凡。
尊重他人会获得更多机会
余蒙祖父金泽,频叨分之荣,此次升官,尤出意外,日夜恐惧修,实无德足以当之。诸弟远隔数千里,必须匡我之不逮,时时寄书现我之过。务使累切积德,不自我一人而呼,则庶几持盈保民,得免带致颠危,诸弟能常进箴规,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谓家有人作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已有文学,而遂敢于情才傲人,常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曾国藩家书之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篇》
尊重是一种相互的行为
在分析曾国藩这封家书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为了保护他的子民,向一个巫婆求助,请她帮助战胜敌国。巫婆说:“可以,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个要求——让你的弟弟,王国中最勇敢、英俊的骑士娶我。”但是这个巫婆真的长得又老又丑,还是个驼背,而且会说令人恶心的脏话,于是国王就与弟弟商议。为了国家的利益,骑士还是答应了巫婆。
就这样,在一个微风和煦的日子,英俊的骑士与丑陋的巫婆举行了婚礼。巫婆丑陋的外表和没有教养的举止,让所有的宾客都感到不舒服。只有骑士没有表现出一点厌恶之意,他对巫婆说:“我尊重我的诺言,同时我尊重你的习惯。”巫婆听后非常高兴。在骑士送走前来祝贺的宾客后,回到卧室,他看见了一个恬静美丽的女子正坐在梳妆台前,原来这才是巫婆真正的样子。
她温柔地对骑士说:“因为今天我感受到了你对我的尊重,所以我也尊重你,但我只能有半天的时间恢复我本来的容貌,你是希望我白天恢复还是晚上恢复呢?”这又是一个让骑士很难决策的难题,因为他既想白天有这样一个温文尔雅的女子在身边陪着,又想晚上与这样一个容貌姣好的女子同床共枕……于是他说:“我尊重你的选择,无论你选择什么时候恢复容貌,我都会很高兴的。”巫婆微微一笑说:“既然这样,那从今以后,我都用这样美丽的一面去面对你和所有人,无论白天或黑夜。谢谢你对我的尊重。”
虽然这只是一个童话故事,但其中关于尊重的深刻寓意却值得每一个人去认真地深思。尊重他人,真的可以让世界变得美好。
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尊重是一种相互的行为,就像骑士尊重女巫,女巫也回报给他美丽贤惠一样。“若欲取之,必先予之。”同样,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就要学会先尊重别人,使他感受到自己的重要,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对你的善意和真诚的回报。
敬而不阿,保持非凡气度
气度不凡的人,从不吝啬对别人的赞美与尊敬。尊重他人是良好修养的表现。成大事者,为人处世“敬”字在先。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尊重别人也就是为自己减少一个对手,增加一个朋友。
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弟弟,虽然家里有为官的人,家境还算富足,但也不能轻贱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虽然你读了些诗书,但也不能恃才傲物,对别人不敬。要把“敬”“仁”常存心间,这样才可能使福气常存。在这一点上,曾国藩为他的兄弟子侄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作为清朝汉族地主的一员,曾国藩既要讨得清廷皇帝的欢喜,也要在汉人大臣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还要处理与洋人的关系,走得是何其艰难。而他能左右逢源,应付自如,靠的就是敬而不阿、以诚相待的态度。
1843年,曾国藩担任四川乡试主考官时,道光皇帝便派当时任大内侍卫的肃顺和台庄作为他的随行护卫。曾国藩知道肃顺是郑亲王的亲弟弟,台庄的祖上是被称为“威猛巴图鲁”的皇亲。这两个人虽是曾国藩的下属,但曾国藩从出身、门第和相貌上判断出这两个人不是等贤之辈。他看到肃顺年纪轻轻,不过二十几岁的样子,却偏偏戴着顶大沿帽子,虽是打扮成下人模样,腰间竟然挂了块价值连城的玉佩,让人一眼便能认出是宫内之物;手上的玉石扳指纹路细密,图画也特别清晰耀眼,绝非市面之物;青衣皂裤,里面都露出雪白的衬子,若是侍候人的人,绝不会有这么干净利落。台庄也是贵族出身,两个人对曾国藩不卑不亢,尤其是看人时眼睛似看非看,全不管面前人的反应。曾国藩便明白为什么道光皇帝派这两个人来陪伴自己,明显地带有随行监督之意,他也明白了这两个人在道光帝眼中的位置,也可以预见他们日后的前途非同寻常。因此,曾国藩虽然身为上司,但对这两个人也是倾心接纳,推心置腹,尊敬谦和,力求与他们结成好朋友。
在这次主考四川途中,曾国藩处理了许多不法的清朝亲贵,但每有大事必和肃顺等商议,听取他们的意见,使他们感觉到被尊重。
肃顺很早就对曾国藩的为人处世怀有敬佩之意,曾国藩的尊上不媚上、敬下不欺下、崇权贵而不专事权贵的性格很对肃顺的脾气。尽管曾国藩出身贫寒、过分看重银钱,对此肃顺也有些不齿,但正因为这样,才导致了曾国藩的“廉”,而满族贵族那种盛气凌人、敷衍了事、不学无术、专门讨好皇室的作风,肃顺从小就对之深恶痛绝。肃顺深知在武学方面,满族人强于汉人,但在文化方面,汉族人的文化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所以他对曾国藩也十分敬重。曾国藩在这次任主考的过程中曾被清朝亲贵所诬告下狱,几乎丧了性命,还是多亏了肃顺从中说明斡旋,才得以逢凶化吉。
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席勒说: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生活中,对他人的尊重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你对它愤怒,它也会对你愤怒;你打破它,那你看到的也将是支离破碎的你。因为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竞争与合作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的时代,在实现奋斗目标的路上,可能会遇到很多竞争对手,也会遇到很多合作伙伴。我们不能对对手产生敌意,把他看作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而应该把他当作前进的助推器;对于合作伙伴,更要把他当成并肩作战的战友来信任、尊重。作为生活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我们要允许他人表达思想,尊重他人表现自己。当意见产生分歧时,要做到兼听则明,尊重他人的意见,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生活习惯、工作风格,与别人合作相处时,应该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由。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热情、真诚,热情的态度会使人产生受重视、受尊重的感觉。工作中,我们要尊重领导、尊重同事,同时也要尊重自己的竞争对手。
做到尊重别人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当无意之中伤害了别人的时候,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卑不亢,自尊自重。尊重别人不用你付出很多,往往就是一句温馨话、一句发自内心的话;一个尊重他人的小举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像冬日的暖阳温暖一个人的心,让冷漠的人感动,让心怀自卑的人树立信心,让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自信。
功成名就之人,受到人们的尊重,因为他们创造了生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成就了自己,荣耀了家族,同时也发光发热地温暖了别人。同样,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也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自尊、纯净的心灵,他们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也默默地为这个世界发光发热。
在高铁上时,一位看起来挺“白富美”的女孩坐在一位农民工小伙子旁边。女孩一坐下就立刻抱怨起来,还把乘务员叫了过来,坚决要求给她换一个位子。
几分钟后,乘务员回来说:“女士,普通座已经满了,不过商务座还有一个……”女孩听后十分高兴。乘务员接着说:“我们从来没有将一般乘客提升到商务座的情况,但刚刚已经获得了列车长的特别许可。的确,让一位乘客和一个如此令人厌恶的人坐在一起,实在是太不合理了!”
接着,乘务员对着那个农民工说:“真是打扰了,我们已为您准备好了商务座,请跟我走吧。”
周围乘客自发地给出了热烈的掌声,农民工乘客拿了行李走向了商务车厢……
一个人在歧视他人的同时,也等于在歧视自己。不尊重他人的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尊重他人与自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是一种爱的表达形式。但凡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一种非凡的容人气度,一颗博爱的心。尊重他人与自尊也是一种修养和气度,它能提高人的涵养,锻炼人的心志。
得意之时不忘形
诸弟主我十年以后,见诸戚族家皆穷,而我家尚好,以为本分如此耳,而不知其初,皆与我同盛者也,兄悉见其盛时气象,而今日零落如此,则太难为情矣,由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今我家方全盛之时,而贤弟以区区数百金为极少,不足比数,设以贤弟处楚善宽五之地,或处葛熊二家之地,贤弟能一日以安乎?
——《曾国藩家书之致诸弟·述接济亲戚族人之故篇》
勿得意:树大招风
人们说,困顿之时不移志容易,得意之时不忘形,要做到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是一种本性的自然流露。但是得意之时的忘形又是极端危险的,因为一旦志得意满便会放松警惕,走向衰落和失败。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一世英名的人物正是败在了一时的得意上。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成为名震中外的“中兴名臣”,却偏在高唱凯歌时还低调做人,我们不能不叹服他的高明,也不得不敬佩他的气度,不得不称赞他的修养。
人的职位越高、功名越大,越容易颐指气使、得意忘形。那么此时失败也就随之而来。曾国藩之所以受到许多伟人、名人之崇拜,成为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精神偶像,与他能善收晚场有很大关系。
“声闻之美,可侍而不可恃”“善始者不必善终”,这是曾国藩对功名的看法。
曾国藩曾宽慰、告诫弟弟说:我们现在处于极好之时,家事有我一个人担当,你们就一心一意做个光明磊落、鬼服神钦的人。待到名声既出,信义既著,即使随便答言,也会无事不成。所以不必贪财,不必占便宜。
可见,曾国藩是把名誉和贪婪相对立来看的。贪婪的人,恶名加身;大度的人,清誉在外。一旦名声远扬,就可以不拘小节了。曾国藩的见识可谓高远,甚至可以说有点狡猾。他把好名声看成立身之本,认为本应正,源要清,不可本末倒置。
曾国藩对家族的名望和声誉十分看重。为了保持这个家庭的名望和声誉,曾国藩可以说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常言道,树大招风。由于家大、业大、势大,兄弟几人都在朝廷做大官,于是乎外面就有不少关于他们兄弟的传闻。
曾国藩就不止一次地听说过对他们兄弟的指责,他不是任之听之,而是一一转告各位兄弟:或者直接责备,或者委婉相劝,希望他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因为名望所在,是非由此而分,赏罚由此而定。有一年冬天,朝廷中有一个叫金眉生的官员被好几个人弹劾,结果家产被抄,妻子儿女半夜站在露天下,饱受风寒冰冻之苦。曾国藩说,难道这个金眉生果真万恶不赦吗?其实不过是名声不好,惩罚随之而来罢了。
所以说,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那些议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兴起,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结束。众口难辩,沸沸扬扬,防不胜防。那些有才华的人,因为那些怀疑与诽谤无根无据,虽然恼怒,但还是悍然不顾,结果诽谤一天比一天严重。那些有德行的人,因为那些诽谤无根无据而深感恐惧,于是收敛下来认真反省,并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十分谨慎,结果诽谤不攻自破,谣言也就一天天消散了。
曾国藩曾说过,我官居高位,又获得了极高的虚名,时时刻刻都有颠覆的危险。通观古今人物,像我这样名大权重的人,能够保全善终的人极为少见。因此我深深担忧在我全盛之时,不能庇护你们;到了我颠覆之时,或许还会连累你们。所以我只有在我没事的时候,时常用危词苦语来劝诫你们,这样或许能够避免大灾大难啊!
曾国藩不停地自我反省:我的声望越来越高,就是我自己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恐怕名望超过了实际……这全部责任在于做哥哥的提倡、做表率。怀着这种深沉的认识和忧惧,曾国藩把这一感触时不时传送到兄弟们身上。他鼓励、劝勉他们为百姓多干实事,不要被名望二字所累。他说:“那才是我曾家门户的光荣,阿兄的幸运!”
但凡功成名就之人,名望愈高,愈是珍重这份荣誉。曾国藩过人之处在于,他对自己的名望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甚至根本就认为没有什么名望。
忌狂妄:枪打出头鸟
有的人倚仗着才能、学识、权力和金钱,便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得意忘形。“狂”其实是不好的,要不得的,它的本意指狗发疯,如狂犬。生存处世,如果与“狂”相结合,便会失去人的常态,便会有坏名声。
狂妄与无知往往联系在一起,“鼓空声高,人狂话大”。举凡狂妄的人,都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别人,他们口头上无所不能,评人论事谁也看不起,总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中,只有自己最好。在这种人眼里,他自己好比一朵花,别人都是豆腐渣。这种人生存必然不能一帆风顺。
有的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无人可比,好像现在的文学大家、科学巨匠全部不在话下;有的人学了几套拳脚,自以为武艺高强,身怀绝技,到处称雄,颇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架势。然而,狂妄的结局是自毁家门,自断后路,自断人脉。
自己有无本事,本事有多大,别人都看得见,心里都有数,不用自吹,更不能狂妄。有道是:“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没有多少人乐意接触一个言过其实的人,更没有一个人乐意帮助一个出言不逊的人。不论是庄子、老子,还是孔子,儒道两家都劝人要以谦让为上,不可自作聪明地显示、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被人妒忌,才能真正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