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度成就人生:曾国藩家书中的成功密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气度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修养(3)

说到曾国藩,总会被提到的一点,就是他天资平平,一生的成功大都是他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结果。

一勤天下无难事。天资再聪颖的人,如果不能勤奋做事,终究只能一事无成,自怨自艾“伤仲永”。看起来很平凡,甚至在别人看来有点“笨”的人,只要肯努力,也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加倍的勤奋和付出,是成功最根本的捷径,只不过在“聪明的人”看来,这种“笨”方法是那么可笑,简直徒劳而已。

但看看古今中外,但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勤奋与努力的。我们要看到他们头上的光环,看到他们站在领奖台上的风光,把它作为前进的动力、激励;但更要看到他们在成功道路上付出的勤奋努力,将他们这种踏实、勤奋作为获得成功的模板。请记住,不要怀疑,付出就会有回报,不论早晚。

著书立说,成就学业,要勤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也知道它是用来称赞某人的文章写得好,使得大家争相阅读、购买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以勤补拙、困知勉行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晋代文学家左思。

左思自幼反应迟钝,不善言辞。父亲让他学习书法和弹琴,都没有学成。一次,父亲当着他的面对朋友说:“这孩子脑子太慢了,不如我小时候。”左思听了很不服气,于是发奋读书,经过刻苦努力,果然大有进步。他自知脑子慢,就以勤补拙,不怕多花时间。他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虽说时间长了一些,但由于反复推敲,可谓满篇锦绣,字字珠玉,气势宏伟,壮丽无比。

写成《齐都赋》后,左思又想写《三都赋》。当时,江东著名的才子陆机在洛阳为官,也想写《三都赋》。他听说左思有此想法后,觉得很可笑,写信给其弟陆云说,这里有个很笨的人也想作《三都赋》,而他写的文章只能给我盖酒瓮。

左思并未被陆机的名气吓住,写文章的决心毫不动摇。他自知读书不多,就请求担任掌管国家图书经籍的秘书郎借书给他,夜以继日地研读。他没去过成都,就向阅历丰富的张载请教,了解那里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他像着了魔一样,无论做什么事,想的都是《三都赋》,无论是官府办公的地方,还是家里,连厕所里也都放了纸笔,只要想出一个好句子,就随时随地记下来。这样经过十年努力,终于写成了《三都赋》。

左思的十年苦功没有白费,他的《三都赋》震动了京城洛阳,不少名士为《三都赋》作序、作注。陆机看了《三都赋》之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自己再写一篇《三都赋》,无论怎样也无法超过左思,只好搁笔。因为洛阳城中的达官显贵都竞相抄写《三都赋》,一时间,洛阳的纸价都上涨了。因此“洛阳纸贵”成了一句成语,一直流传至今。

成就大事,建立奇功,要勤

在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十分激烈。无论你是自己创业,还是给别人打工,要想取得成功和成绩,都必须勤奋努力才行。要想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有立足之地,唯有依靠勤奋。只有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进取。

几年前,戴维只是一名普通的送水工。那时,他每天都往一个工地送水。与其他的送水工不同,在送完水后,戴维不去抱怨工资太少或者躲起来抽烟,而是为每位工人倒满水,并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了解相关的工地的情况,有时也会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两周后,他很自然地当上了工地的计时员。当上计时员后,戴维依然勤奋努力。他每天第一个到工作岗位,最后一个离开。在工作的时候,他非常认真地对待建筑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对其了如指掌,甚至连一些工地上经验丰富的工人,都会常向他请教或与他讨论相关工作情况。现在,戴维已经成为了这家建筑公司的一名副总,但他一如既往地专注工作,勤奋努力,从来不说闲话。他经常鼓励大家学习和运用新知识,还经常向大家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他总会把客户希望的做到最好。

在这个故事中,戴维只是一个普通的送水工。他没有出众的才华,也没有显赫的出身,但他勤奋,他靠自己的勤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要想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就必须付出勤奋和努力,并且要比以往任何时代付出的都多。

齐格勒说:“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拥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心,加上你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你就会成功,就能让老板认可。

不去计较一时的得与失,要把眼光放长远,去做一些在别人看来非常“吃亏”的事,并且坚持不懈,最后命运之神一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要沉得住气,要始终坚信天道酬勤。

在很多行业中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徒为了能够掌握一门手艺,通常都要跟随师傅苦干多年,其间学徒没有工资或工资很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明白,现在是在“白干活”,但从中学到的却是金钱买不到的生存技能。人生要有长远目标,重要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学徒们想到的是未来开办一家属于自己的作坊和店铺,而现在的努力就是为未来打基础。

眼睛只盯着薪水的人,得到的永远只能是温饱。很多单位经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都抱着这样一种想法——老板对我太苛刻了,又没有给太高的薪水,根本不值得我勤奋地去为他工作,为他赚钱,赚得再多也不是我的。每天想的不是怎样做好本职工作,而是挖空心思地逃避工作。与那些“笨”得只知道为老板卖力工作的人相比,他们觉得自己赚了——同样的薪水自己可以少干活。其实,那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那些有成就的老板们知道,勤奋的员工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也明白一个没有上进心、懒散的员工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一位优秀的老板能做到今天的成就,绝对不会去晋升和奖励一个只耍小聪明、懒散的人。很多人看起来似乎应该获得成功,但最后却与其失之交臂,常常与那些“小聪明”不无关系。小气、斤斤计较自然不会有大的成就。

在懒惰的人看来,那些成功的人总是有好运气,很容易就能成功。他们永远看不到别人在成功之前所付出的努力,也看不到别人的勤奋。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于命运、运气,觉得自己之所以没成功就是因为运气不好,没那样的好命,还找出种种借口来为自己的懒惰开脱。

改掉工作懒散的习惯有很多方法。比如,每天早上只要闹钟一响,马上就起床,不要想着“再睡一会儿”;今天要完成的事决不拖到明天,不要对自己说“反正还有时间”;要主动去做事情,而不是等待别人的指示后才去完成……时间久了,勤奋努力的习惯自然就形成了。

请记住,好运气总是与勤奋努力相伴。

感恩别人,成就自己

故兄自庚子到京以来,于今八年,不肯轻受人惠,情愿人占我的便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宜,将来若作外官,京城以内无责报于我者。澄弟在京年余,亦得略见其概矣,此次澄弟所受各家之情,成事不说,以后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

——《曾国藩家书之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篇》

知遇之恩,谨记心间

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其实感恩才是心灵的泉水,它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心田,让感恩的人与被感恩的人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洋溢朝气,遍洒阳光。感恩是一种心灵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假外求,关键只在我们的一转念之间。

感恩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心存感恩的人都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回报每一个对自己有恩的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朋友的知遇之恩,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感谢生活磨难对自己的历练之恩……感恩是一种气度,它让一个人即使在面对对手时也微笑:“谢谢你的刁难、打击,它让我成长,让我更勇敢地面对生活。”你的气量有多大,就决定你的胸怀有多宽。一个胸怀宽广的人,一定有颗包容的心。因为能包容,所以懂得感恩,而懂得感恩又能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这样的一个无限循环,造就了高品质人生。

曾国藩是一个心存感恩的人,他在信中常常会提到曾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亲戚、朋友、师长、同僚等,并说明将来一定要回报这些人。

曾国藩一生都非常感恩祖父和父母。他多次说过,祖父和父亲的教导让他有了事业的成就,母亲的慈爱让他感到家的温暖。每次给父母写家书的时候,开头总是“男国藩跪禀父母亲膝下”或“男国藩跪禀父母亲万福金安”,而结尾则多为“男谨禀”或“男谨呈”等字样。

对父母如此,同样,曾国藩对师长也常心存感恩。穆彰阿对曾国藩的仕途可以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1838年,曾国藩三上春闱,自此与当时为总裁的穆彰阿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谊。穆彰阿对曾国藩非常欣赏,对他的学问、文章和行事更是赞赏有加。有一次,皇上召见曾国藩,但曾国藩不知有什么事,这让他不安,于是他先到了穆家请教恩师。知道他的来意后,穆彰阿就设法弄清皇上召见曾国藩的目的,并告知他。从此,曾国藩可以说一路官运亨通。

仕途亨通的曾国藩对穆彰阿的恩情一直铭记在心。在穆彰阿被罢官后,曾国藩仍旧经常拜望恩师。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后,曾国藩受命处理此事,他知道自己这一去可能就没有再回京的机会了,就专门写了一封信让儿子曾纪泽送到穆家,表达对恩师的歉意。

不仅如此,曾国藩常常在家书中教导兄弟子侄,要

懂得感恩,让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去帮助亲戚邻

里。不苛求生活,知足常乐。

不知道感恩的人,即使物质富有,但内心仍然是贫穷的;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感恩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能照出什么样的影像。以一颗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则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很富有:树上鸟儿的叫声像唱歌一样好听,太阳是明媚的,花朵是芳香的。世界级的科学巨匠斯蒂芬·威廉·霍金,在常人看来命运之神对他是十分苛刻的,他有口却不能说话,有腿却不能站立,有身体却不能动。可他仍存有一颗感恩之心,他说:“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多么美的文字呀!一个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肌肉萎缩的残疾人都感恩生活,我们这些什么都不缺、手能动、脚能走、口能说、脑也能思的人有什么资格抱怨生活而不去感恩呢?

学会感恩,收获成功

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是收获幸福生活的源泉,是推动事业成功的助力。失败时,想一想:一定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并以此激励自己继续努力,不气馁;成功时,想一想:成功的路上有哪些人帮助过自己呢?应该用什么来感谢他们?

在一家设计公司里,有一个年轻人,虽然他刚来公司没多久,但工作认真热情,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老板把谈业务、签合同、客户维护和服务的工作交给他。他也非常勤奋努力,一心要把业务做好。总体上来说,这家公司的内部分工是十分明确的,但也有一些细节上模糊的地方,比如,作为一个业务员,客户要求的印刷品最后到底谁来负全责,就没有明确的说明。通常,在业务员与印刷管理员协商后,到工作地点去交接清楚后就付诸实施,是不会出现问题的。这次也一样,他们共同去印刷厂,要求三天后取货。做完这一切后,年轻人终于觉得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了,在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这笔单子终于要完成了。

但是,老天好像故意要与这个年轻人作对。三天后,一摞厚厚的印刷品被老板摔在了会议室的桌子上。让大家惊讶的是,在印刷品的扉页上,客户多次强调的标准颜色与标志外围的“印金”全都不见了。

这时年轻人走进来,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会这样?那可是几十万份的印刷品,就这样搞砸了。等年轻人反应过来时,他开始指责与此事有关的公司人员。

他首先找到的是设计部的人,但设计总监的话让他哑口无言:“印金”的概念在电脑设计稿上是无法体现的,“印金”的要求都是要当面向印刷厂说明的。

于是年轻人又把责任推到设计师身上,颜色的偏差总归是你的错吧。可是,设计师说:“当初你确定的是电脑里的色彩,印刷会有色差的,但你却没有向客户说明印刷后的实际情况,也不去用色标和客户沟通。”设计师的话也让年轻人无话可说。

最后,年轻人又把所有过错都怪罪到老板的表弟身上,他可是公司的印书管理员呀。年轻人越想越觉得是对方的错,是对方在跟自己过不去,一定是对方忌妒自己的才能,才做出这种不负责任的事情。

可是,老板的表弟人不在现场,年轻人从心里觉得委屈,甚至把他的愤怒与不满都表现了出来。想想这一年多来,自己是多么不容易呀,现在都让老板的表弟给毁了,想到这儿就更加郁闷。

突然间,他脑海里浮现出一年前找工作时的情景。那时填过很多求职表格,但都石沉大海。他兜里的钱越来越少,又不好意思再开口向家里要钱。

一定要找到工作,必须找到工作。下定决心后,年轻人走进人才市场,但现实再一次让他绝望,没有公司肯给他这个刚毕业的学生一个机会。所有招聘几乎都写着:XX年工作经验。这真的太不公平了,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哪来的工作经验?谁天生就有工作经验啊?诸葛亮出隆中之前不也没带过一个兵吗?凭什么要求刚毕业的我有工作经验?

在看完几乎所有招聘启事后,年轻人更紧张了。就在这时,公司老板的表弟坐在办公桌前向他微笑,他在诚惶诚恐中填完了表格,怯怯地问:“我什么时候能上班?”

老板的表弟看了他的履历和那一段写在补充栏里的自我评价后对他说:“你明天就来吧!”正是那个善意的微笑,让他鼓起勇气填了表格,找到了这份让他充分发挥能力的工作。

就在年轻人陷入回忆的时候,一个人从老板的房间里走了出来,那人正是老板的表弟。他没有跟任何人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走回办公室,开始收拾东西。

这时,一个同事小声说:“你知道吗?你现在的职位原来是属于他的。”

年轻人震惊了,他随即被叫到老板的办公室。面对一下子憔悴了很多的老板,年轻人那颗原本暴躁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了,而后他泪流满面地说:“都是我的错,这一切都是我的马虎大意造成的,是我业务不精,不能怪别人,我愿意承担这件事的一切后果。”年轻人像个没出息的孩子一样痛哭起来。

老板只是很平静地说:“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是的,都是由于我不及时与同事交流,平时也不向大家学习,才会弄成今天这样,都是我的错。请你不要开除他,被开除的人应该是我!”年轻人懊悔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