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战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从色诺芬到阿格西劳斯(公元前401年至公元前394年)

作为大流士二世的次子,小居鲁士(Cyrus the Younger)试图与兄长阿尔塔薛西斯(Artaxerxes)争夺波斯王位。公元前401年,他率领着一支由亚洲人以及13000名希腊佣兵组成的军队入侵波斯。长久以来,大批希腊人成为了佣兵,而小居鲁士手下这一批佣兵的战斗素质要远高于普通佣兵。这些佣兵在克利尔库斯(Clearchus)指挥下,12天内便从迈利昂得鲁斯(Myriandrus)一路前进到塔普萨卡斯(Thapsacus),平均每天行军达19英里。作为小居鲁士与阿尔塔薛西斯的决斗以及万人大撤退的开端,库那克萨会战(The Battle of Cunaxa)非常有趣地展现出,在面对兵源杂乱的波斯大军时,纪律严明的希腊方阵能够完成何种壮举。在库那克萨会战中,阿尔塔薛西斯据称拥有90万大军(很可能过分夸大了),而包括希腊佣兵在内,小居鲁士的兵力为10万人左右。两支军队直接向对方开进,并最终在幼发拉底河上相遇。

得知敌军接近后,小居鲁士将部队列成战斗队形。拥有1000名骑兵支援的希腊方阵位于右翼,右侧倚靠在幼发拉底河上,其背后一段距离即为他们的营地。小居鲁士本人与600名近卫骑兵位于中央,其余亚洲部队则组成左翼。由于军队规模极为庞大,当阿尔塔薛西斯同样将左翼倚靠在幼发拉底河上并以战斗序列前进时,战线长度大大超过了小居鲁士,甚至于他战线的中央部分都已经超出了小居鲁士的左翼。当波斯人【51】的部队开始默声前进时,小居鲁士骑马检阅自己的士兵,对他们进行鼓励,并要求克利尔库斯去进攻对方中央的阿尔塔薛西斯以及他的6000名近卫骑兵。如果能够击败阿尔塔薛西斯本人,那会战也必将获胜。但克利尔库斯说因为方阵步兵左手持盾,对于右翼的安危总是比左翼更加在意,不愿离开掩护着自己右翼的河岸。因此他拒绝执行小居鲁士的命令,但同时也答应后者自己将在右翼全力以赴。

当波斯军队接近到半英里以内时,方阵前进了。他们用长矛敲击着盾牌,高唱着战歌。方阵的前进是如此骇人,以至于位于阿尔塔薛西斯左翼前方的骑兵和战车,在希腊人进入弓箭射程之前就已经溃散了。之后,充满战斗热情的方阵又以良好的秩序进攻对方左翼主力,将他们击败并追击了大约两英里的距离。与此同时,在意识到自己的阵线大大超出小居鲁的左翼之后,阿尔塔薛西斯命令右翼向内旋转,攻击对方的背后。波斯左翼的骑兵此时也已经击退了为方阵提供支援的那1000名骑兵,前进到了希腊佣兵的营地。

在此期间,小居鲁士一直将近卫骑兵握在手中,观察战况发展。但在看到方阵所取得的成功之后,小居鲁士希望自己不落人后,率领着自己的骑兵发动了凶猛进攻,仅凭一次冲锋便击溃了阿尔塔薛西斯周围的大批部队。不幸的是,由于这些骑兵忙于追击敌军,导致小居鲁士身边只剩下少量近侍(或称为“桌边侍伴”),而他仅率领着这些侍卫便直接冲向了阿尔塔薛西斯本人。虽然他确实打伤了阿尔塔薛西斯,但他却在进攻中阵亡。而到了此时,波斯右翼已经完成了对小居鲁士左翼的迂回。后者在夹击之下得知统帅阵亡后立刻四散逃亡。波斯右翼和骑兵则准备赶去洗劫敌军营地。不过阿尔塔薛西斯在看到左翼的失利后,又重新将右翼集中起来进行了一次180度的大转向以面对方阵。

此时克利尔库斯已经彻底摧毁了波斯左翼,他同样也做了一次转向以攻击其余波斯部队。在回到幼发拉底河岸后,克利尔库斯发现了波斯人重新组织起来的阵列。他将方阵再次转向,背对着河流,并迫使阿尔塔薛西斯不得不将全军向右旋转来面对方阵。希腊佣兵们再一次前进,将波斯人从战场驱赶到了库那克萨镇所在的山丘上。在那之后,克利尔库斯退回了自己的营地。直到此时,希腊人才得知了小居鲁士的死讯。这13000名希腊佣兵击败了至少数倍于自己的敌军,却只有一人阵亡。【52】库那克萨会战证明,方阵在面对虽然同样英勇但缺乏纪律的东方士兵时占有绝对优势。不过,这场会战中方阵的巨大成功和微小损失也绝不能被视为惯常之事。

现在希腊人不得不自寻出路,尽可能撤出波斯了。由于克利尔库斯和其他将领们在与敌军谈判时遭到对方阴谋刺杀,佣兵们选出了新的将军。依照抽签,色诺芬负责指挥后卫,彻里索弗斯(Cheirisophus)负责指挥前卫。这是一次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撤退,色诺芬也因此成为退却战之父,开创了后卫战术,并将其至臻完善。《长征记》【53】中所记载的创新战术,要比先前所有的著作加起来还多。在他之后,所有的战争体系都将万人大撤退视作退却战的榜样,而亚历山大无可阻挡的进攻战术也从中获益匪浅。

尽管色诺芬是一位真正的战术大师,可他的军事天才却在上千年时间里为人忽视。他对手下士兵的影响力无人能及,也从无某位将领能够像他那样关心士兵的安危。在撤退过程中,色诺芬使用了大量全新的战术。另外,《长征记》也首次记载将干草填充在羊皮中缝合起来,之后再用这些羊皮囊架桥的办法——虽然这并非色诺芬本人的发明。后续章节中,我们将看到亚历山大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渡河。另外,在面对复杂地形或希望保持部队敏捷性时,色诺芬首创了以各团、连右翼领先的纵队,而不是横队的方式前进。这在小战术方面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他在著作中展示出的战术给予后人极大启示。

万人大撤退中,多次出现连续数日的行军战斗。为应对敌军的骑兵和投射部队,色诺芬在撤退开始时也组建了一支投石兵部队和一小队骑兵。他也能够认清希腊军队在行军时总是缺乏戒备,因此告诫手下士兵,如果行军纵队能够保持队形足够密集,不仅能够更容易突破对方封锁,而且所占据的空间更小,因此也更安全。而他们的对手并没有巨弩、投石机,无需担心对手从远方利用抛射机械击碎自己。这样一来,一旦追击部队从后方接近,色诺芬无需花费时间集中部队便可直接进攻。无论是利用散兵从远距离作战,还是动用后卫中的重步兵,他都能够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撤退一段距离,之后再迅速与主力会合。另外,这种密集的行军序列也能在最大限度上减小侧翼遭到进攻的危险。在穿越平原时,色诺芬也和布拉西达斯一样,组成一个空心的四方队形来保护中央的行李纵列和非战斗人员。不过在通过一系列隘路穿越山地时,他又会将队形调整得更为紧凑,并将后卫部署在附近的高地上掩护方阵。而在行军纵队进入隘路之前,色诺芬总会派出轻装部队去占领控制着隘路入口的高地,直到纵队通过之后才会撤出。万人大撤退也同样证明了,彻底摧毁途经的地区、村庄虽然残酷,但却能够使敌军无法获得充足食物和过夜的掩蔽所,从而延缓他们的追击。更为重要的是,色诺芬也首次在方阵背后保留了预备队,这些部队可以随时用来填补第一线上出现的弱点。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改进。在那之前,预备队的概念根本不存在,而色诺芬所创造者却已经与我们今天相差不多了。也许上述的这些创新战术现在看来已经并不稀奇,但那只是因为我们已经花了2300年来学习它们,而直到今天,色诺芬的《长征记》也仍是最好的军事教科书之一。万人大撤退也第一次揭露出波斯帝国内部是如何缺乏凝聚力,并因此失去了原先的强大实力。从色诺芬的历史中,亚历山大看到只要能够明智、持续地行动,哪怕仅凭较少部队,他也同样能够建立伟大功业。

我们很难仅通过一两次事件来将色诺芬的天才创造力解释清楚。不过只要对这些早期战事进行简单叙述,也足以说明亚历山大登上马其顿王位时的军事科学发展情况了。在亚历山大时代之前,很多有效的战术便已经存在于世,而对色诺芬的几次战斗加以说明,也足以使我们对《长征记》中色诺芬的行动力、判断力、勇气以及他所手中的资源获得一定的认识。另外,在我们研究亚历山大战史中那些模糊不清的记录时,《长征记》也能够为其细节提供参考。

当希腊人撤退了大约一半路程时,他们在穿过卡达西(Carducian)山区的一个隘路时经历了巨大危险,也有不少人受伤。由于前进速度过快,彻里索弗斯将蹒跚而行的色诺芬以及后卫部队甩在了身后。当希腊人从隘路中走出并进入一个谷地之后,他们却发现自己面对着另一个隘路,其两侧的高地也已经为敌军所占领。当地的卡达西人勇敢、警觉且装备精良。他们的长弓几乎有一人高,箭矢也长达3英尺。【54】继续前进似乎已经毫无希望,而当地向导们(这支希腊佣兵军中总会拥有数名向导)也告诉他们说这是穿过山区的唯一道路。事实上,对于一位将领而言,最难以做到的事情,便是耐心找到合适向导并判断出向导口中所言的虚实。先前色诺芬在隘路中战斗时刚好俘获了两名卡达西人,他相信这两人对这块地区要比其他向导更为熟悉。色诺芬亲自分别审问两人。首先受审的那位坚决否认还有其他道路。色诺芬当着另外那个卡达西人的面将其处决。后者立刻招供说还有另一条情况同样良好但却鲜为人知的道路,也很可能没有驻军。通过这条道路,希腊人可以迂回主路上的野蛮人阵地,将主路打通。

当天夜间,色诺芬派遣2000名志愿者,并告诉那位俘虏要么受赏,要么受死,让他带路沿新路进行奇袭。一场突然从天而降的大雨也使野蛮人无法发现这支部队的行踪。为进一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色诺芬还以主力对敌军驻守的隘路发动了正面佯攻。卡达西人在迎击时坚信自己有能力摧毁色诺芬,甚至自认为已经将对方诱入了陷阱。作为一种防御手段,卡达西人整晚都在将巨石从山坡上往下推。可事实上,色诺芬只留下了一小队人马,命令他们继续展示存在,主力部队则已经撤回到营地休息去了。与此同时,那2000名志愿者已经抵达了小路,没有遭遇太多困难便逐退了驻守在那里的少量野蛮人,从后方进抵大路。到黎明时分,他们在晨雾的掩护之下突然对震惊中的卡达西人发动进攻。齐鸣的号声不仅通知色诺芬行动已经成功,也加剧了敌军的混乱。主力部队也立刻从谷地中加入进攻,将卡达西人赶出了阵地。

希腊全军同时沿两条路进入了山地,色诺芬本人选择了先前由2000志愿者打通的那一条。不过,仍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敌军驻守在隘路中,占据了隘路两侧所有的高地。其中有三个高地迫使希腊人三次暂停行军,必须发动进攻才能打开通路。希腊人始终非常谨慎,他们并不具有打一场你死我活的会战的能力,因此会故意给野蛮人让出撤退的道路。在攻克一座高地之后,希腊人会留下一支适当的部队,直到行军纵队中的部队、辎重、伤患和女人(与古代和中世纪军队中常见的情况一样,色诺芬军中也有大量妇女随行)全部通过之后才会撤离高地。可当这些部队离开高地时,卡达西人又会冲出来袭扰他们的后方,迫使他们不得不先停下脚步将野蛮人逐退。在穿过谷地的整个行军过程中,野蛮人始终步步紧随。而色诺芬则是每一次战斗的灵魂人物,无论战斗是发生在纵队前方还是后方。

在军队赶到桑特里提斯河(Centrites)后,色诺芬发现亚美尼亚(Armenia)总督已经在河对岸占据了阵地,同时卡达西人仍在紧追不舍。希腊军队所走的道路虽然能够通向一个渡口,但那里的水相对较深,河床也布满了圆滑的石块,士兵们在涉渡时无法用盾牌挡住亚美尼亚人射出的箭雨和标枪。由于对方人数过多,希腊人很快便放弃了涉渡的尝试。色诺芬则带着后卫从主力部队中脱离出来,抵挡着卡达西人的追击。此时的局面对希腊人而言近乎绝望,全军在极度不安中度过了当天的夜晚。不过性格坚韧乐观的色诺芬却梦到或假称梦到镣铐从自己的双手上滑落。到第二天破晓时,他便以此来恳请同伴们不要绝望。凑巧的是,到当天清晨时,一部分士兵正好发现河流上游大约半英里处还有一个情况更好的渡口。部队立刻开始向新渡口行军,不过卡达西人和对岸的亚美尼亚人也紧跟着他们的步伐。

虽然色诺芬只是与其余将领平级的指挥官,但一直以来因胆大心细而获得全军上下的信任。在到达上游的渡口后,他安排彻里索弗斯首先渡河,自己则带着一支人数足够的部队留下来抵挡卡达西人。另外,为了让彻里索弗斯摆脱对岸亚美尼亚人的拦截,色诺芬又率领一大部分部队向下游渡口前进,佯装放弃上游渡口。亚美尼亚人担心一旦色诺芬从下游渡河,自己便将受到两面夹击,甚至被切断与大路之间的联系,急忙向下游移动,而只在上游留下了一支根本无法抵挡彻里索弗斯的小部队。在这些行动的掩护之下,彻里索弗斯终于渡过桑特里提斯河,并在对岸开辟了渡场。由于大批亚美尼亚人又回到了一个距离他不远的山丘上,彻里索弗斯也将部队列成了方阵。与此同时,色诺芬在看到彻里索弗斯在河对岸占据了阵地后,迅速调转方向,准备尾随渡河。

不过此时卡达西人却也认为自己的胜机来临了,并凭借着庞大的人数对希腊人发动进攻。为应对这一威胁,色诺芬派人请求彻里索弗斯将弓箭手和投石手派回到河流中央,站在河水中掩护自己渡河。在那之后,色诺芬又命令自己的部队以最快速度向渡口前进,他自己则与一小部分精选的重步兵从主力中脱离出来,面对着卡达西人。自知无法抵挡希腊人进攻的卡达西人,始终与色诺芬保持一定距离,只敢用矢石射击。到几乎所有部队都已经过河之后,为摆脱当面之敌的纠缠,色诺芬下令进攻,以跑步对卡达西人进行冲锋,吓得对方在惊恐中四散而逃。当卡达西人重新集合起来时,色诺芬早已调转方向渡过了河流,只有弓箭手和投石手仍留在水中掩护着重装部队。

在整个撤退中,色诺芬的表现都像上述战斗时一样令人尊敬,军队也因此得救。不过在参与库那克萨会战的13000名希腊人中,也只有6000人能够活着回到黑海(Euxine),在那里高喊:“大海!大海!”在14个月的时间里,士兵们总共行军215天,走过了4000英里,按照实际行军天数计算,他们平均每天行军18.5英里。

波斯人从此走向衰落。色诺芬也写道:“波斯大王的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辽阔的疆域也使部队极为分散,无法抵挡任何能够快速行动的敌军……波斯将臣服于那个勇于对它发动进攻的人。”毫无疑问,亚历山大曾仔细研读过色诺芬的战史。

阿格西劳斯

在入侵亚洲这方面,亚历山大还曾拥有一位先行者。在公元前399年至公元前394年的斯波战争(The Sparto-Persian War)【55】中,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曾前往小亚细亚援助遭到波斯总督提沙费尔尼斯(Tissaphernes)压迫的希腊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曾参与了小居鲁士的远征)。虽然时局导致阿格西劳斯没能完成他的任务,但他却为后来者指明了成功的道路。亚历山大在制定其宏伟愿景时,也无疑从中获益匪浅,而他的好胜心更驱使着他甚至超越了居鲁士所征服的疆域。

阿格西劳斯带领着8300人和6个月的给养,沿海路从斯巴达出发登陆以弗所(Ephesus)。在谨慎地解决了各希腊城市的争端之后,他便公开为进军卡里亚(Caria)进行准备,提沙费尔尼斯也已经进到了迈安德(Maeander)平原上等待他的到来。不过阿格西劳斯手中并没有骑兵,而他也不愿意在那样一块特别适合骑兵行动的地形上与对方进行会战。因此,他并没有向卡里亚前进,而是进入了弗里吉亚(Phrygia)。虽然阿格西劳斯最初希望在这里进行一次会战,但发现骑兵是在亚洲作战不可或缺的力量之后,他便回到了以弗所过冬,并在那里征召建立起了一支非常出色的骑兵部队。当春季来临时,提沙费尔尼斯费尽一切努力试图了解阿格西劳斯的意图。最终这位斯巴达国王再次进入了弗里吉亚,提沙费尔尼斯认为这不过是对方想引诱自己远离卡里亚的计策,并决定留在迈安德平原上。阿格西劳斯成功骗过了对手。他进向帕克托拉斯(Pactolus),在那里击败了一支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像这样欺瞒对手的策略,也是所有伟大统帅都能够成功运用的。

提沙费尔尼斯跟随阿格西劳斯进抵萨迪斯,但其手下却被阿格西劳斯的成功所吓倒,刺杀了这位总督。他们支付了30台仑黄金,试图收买斯巴达国王离开自己的省区回到弗里吉亚。阿格西劳斯接受了他们的要求,但却在离开之前蹂躏了省区的土地,并在达西利乌姆(Dascyllium)设立冬营。在这里,他也开始为入侵波斯的战役进行大规模准备工作。但波斯人还是通过贿赂的方式挑起了希腊内部争端,阿格西劳斯只好奉命回国。在回程中,他选择沿着薛西斯曾走过的陆路行动。在穿过色萨利时,他被迫使用武力夺路前进。在面对全希腊最优秀的色萨利骑兵时,阿格西劳斯出色运用了他手中新组建的骑兵。在色萨利境内,他也听到了斯巴达舰队在辛度斯(Cindus)被击败的消息。出于谨慎考虑,他反而向士兵宣布舰队取得了一场大胜,以避免军队士气崩溃。之后他又攻击了底比斯和它的盟友,并在科罗尼亚(Coronaea)会战中将他们击败(公元前394年)。在这场会战中,他也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战术能力。当双方的战线接触后,阿格西劳斯所在的斯巴达右翼击败了敌军左翼,同时底比斯人的右翼也击败了阿格西劳斯的左翼,并一路前进到了阿格西劳斯的营地。阿格西劳斯在彻底驱散底比斯左翼腾出手来之后,将自己的右翼向内旋转过来,在他亲自指挥之下猛攻底比斯人。据当时伴随在阿格西劳斯身边的色诺芬说,接下来发生了希腊历史上最激烈的战斗。底比斯人虽然损失惨重,却还是能重新组成一个四方队形,突破斯巴达的战线与先前失败的左翼会合,不过他们还是将胜利留给了阿格西劳斯。【56】通过研究阿格西劳斯的上述几次战役以及其他作战,可以看出他作为将领的出色素养。其能力超出他人之上,是当时最优秀的将领之一。阿格西劳斯在位41年,为斯巴达带来了巨大荣誉。他所进行的所有战役都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