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八、面向21世纪,积极申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云南民族学院 赵静冬

云南中医学院 潘 灵 吴 静

(一)云南民族学院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而云南就占有51种(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种)。各民族历史悠久、勤劳智慧,极具创造性,其文化呈现出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面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少数民族在其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行为技艺的凝炼,是各民族的社会文化在体能表现形态中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综合形态的体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一种具体体现。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它的张力已远远超出了强身健体、娱人身心的范畴,社会已经赋予它展现民族精神、弘扬历史文化、倡导新的道德观念、推动民族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崭新的社会职责,其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充沛的活力,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研究,如何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向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体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云南民族学院是云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高等学府,省属重点大学,在云南省民族高等教育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为云南省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少数民族干部和科技人才,云南省25种少数民族均有学子就读于此。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新设专业(该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诞生非常及时,符合21世纪对复合型体育人才的要求,为21 世纪体育教育、体育运动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开阔的空间。云南民族学院自80年代初就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体育运动和竞赛,在国家教育部颁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前(1994年)就开始着手该专业的申报工作(当时是申报2年制专科专业),由于各种条件的不足和限制,该专业的申报工作一直未能成功。随着民族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云南民族学院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认为,云南民族学院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切实可行且势在必行。

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为贯彻中央“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战略方针,云南已从过去落后、闭塞中大步走出,社会对教育、体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拥有25个少数民族的云南省,重视、挖掘、整理、研究、发展具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我省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特别是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影响深远,是我们作为云南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 为适应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为普及和提高民族体育运动,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的体育人才,云南民族学院应尽快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适应云南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符合云南民族学院学习、赶超全国先进兄弟院校,建设一流的具有民族特色高校的精神。

3. 云南民族学院专业教师师资力量雄厚(该院体育教师历年来参加过各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竞赛、裁判、组织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取得显著的成绩)。该院代表队曾多次参加全国、全省民族传统体育比赛,近10年共获得21个团体前三名奖,1989年至今获得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昆明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该院单独组队参加第五届、第六届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该院曾列为第五届全国民运会主要分会场之一,运动成绩突出。该院现共有抢花炮、武术、秋千、射弩、陀螺、摔跤、吹枪、藤球等9个长年训练队,该院体育工作以竞技体育为基础、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突破口的布局已基本形成。

4. 云南民族学院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民族体育有社会基础,学生大部分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小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耳濡目染,有较好的身体条件,该院招生和分配都是面向我省边疆地区,学生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增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对于提高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加快建设边疆地区教育事业、体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5. 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可以充分发挥云南民族学院科研优势,使民族传统体育更科学化、系统化。该专业的设立将使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更为集中;各少数民族内力将大大增强,将民俗、宗教、体育教育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稳定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增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设想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属于新兴学科,在教材内容、课程体系、招生分配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办好该专业,如何使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运动项目得以提高发展,让国人继承这一灿烂的民族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华民族,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索、认真对待、并为之努力的问题。作者认为要使民族体育项目得到更好的普及、提高、推广,要让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云南民族学院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构,必须解决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材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可分为体育教育类(体育教育类包括武术类、医学类、运动训练类等)和民族传统体育类,体育教育类教材沿用体育系通用教材,民族传统体育类教材包括民族体育、民族文化、民族体育竞技和介绍国外民族体育类有关资料、书籍等,民族体育类教材除现有的各民族项目规则及简介外,其余部分(特别是培养民族体育高级人才的教材)在我国尚属空白,应群策群力,尽快高水平地完成此类教材的编写工作。(该教材含“民族体育史”、“民族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各国民族体育赏析”等)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建设在云南民族学院已酝酿多年,现正在积极编纂,已出初稿,有望1999年底编印出版。

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结构调整

体育教育四年制本科主要课程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应占教学总学时数的60%左右,而民族传统体育类主干课程(如:武术、中医学理论、民族体育史、民族体育竞技等)应占教学总学时数的40%左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特点在于专业所依托的仍是体育教育,学生首先完成体育教育类主干课程,而有选择地将民族体育类贯穿于体育教育课堂中,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的体育人才,使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能从事竞技体育工作,更能胜任民族体育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等项工作。

3. 认真落实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无论申报何种专业,首先我们应落实社会对此类人材的需求情况,社会的需求决定了我们办学的方向,是专业能否生存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属新兴专业,不同于其它体育类专业,办学经验少,各地区、各省市应从各自具体情况出发,对此类人才需求情况予以充分调查论证,以免造成被动。该专业调查论证拟从下列方面进行:

(1)各地区体育教师(特别是边疆、边远地区)总体需求情况。

(2)各地州民委、体委系统、民族体协、民族体育类研究部门对此类人才需求情况。

(3)各省、市、地、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教练、裁判的需求情况。

(4)该专业的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4. 师资培训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希望在教师。建设具有良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应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提高教师政治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

(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教师能否搞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应深刻认识和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体育(竞技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技术更新快,特别是民族体育在规则、裁判法等方面不断发展、完善,应以在职为主、突击重点、多种形式的培训方针,有选择、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3)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真正做到职称结构合理化、学历结构高层化、年龄结构年轻化、学缘结构多元化。

(4)建立激励机构,鼓励广大体育工作者积极从事体育科研工作,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科研工作。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完成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类建设,一方面使体育教师知识面、技术水平通过科研工作不断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尽快填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材空白,为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体育人才尽快建立起科学、系统、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

5. 硬件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硬件建设是该专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应从下列各方面发展、完善:

(1)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所需场地、器材,除部分可套用竞技体育类场地外,更需逐步建设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专用场地(如射弩、吹枪、陀螺等)及民族传统体育表演专用场地(如磨秋、刀杆、溜素等),部分挖掘、整理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应考虑其相应的配置。

(2)逐步在民族高校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训练、竞赛中心(基地)。中心(基地)的形成可以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科研更为集中,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整理工作更加系统化,使各级部门对该项目经费投入更为有效,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逐步引进现代化教学、训练手段(如电化教学等),该方面可借鉴竞技体育类,力争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电化教育得到迅猛的发展。

(4)积极主办(承办)市级、省级、国家级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比赛工作,积累经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不断完善设备、设施。

(5)走出去、请进来,根据经费情况,每年可适当组织几次单项对抗赛,在比赛中不断提高技术,取长补短;另可考虑组织一些全国民族高校邀请赛,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联系。

(三)结 论

体育是关系到民族强健、国家兴盛的一项重要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相信,在党的民族体育政策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和各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悉心研究和正确指导下,我国的民族体育事业,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对人类体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