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张三丰太极拳经论
太极拳历史悠久,代代流传。但太极拳究竟起于何时,由何人所创?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以及其它各种条件所限,言祖不言师,门风之秘,拳勇之位等,故太极拳的延续传承,无历史资料的详细记载,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说清楚创拳的根由。但是,正如太极泰斗吴图南先生所说:“那种认为太极拳是某人在饭后茶余闭门造车,独创出来的看法,未免失于片面,割断了历史,违反了辩证法。”吴老所言,太极拳非闭门造车,个人独创,是符合情理的。太极拳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集拳术之大成。太极拳界有志之士,应不断继承、挖掘和发扬光大传统太极拳功理功法,为人类健康造福做出努力,此乃为大事矣。
笔者学习张三丰太极拳拳论及太极丹道论述,就有关张三丰其人及创太极拳,论太极拳阴阳动静哲理,论太极拳“神气”的妙道,论太极拳筑基炼己等几个论点,浅谈一点体会。
一、张三丰其人及创太极拳
张三丰,名君宝,号三丰。辽东懿州人,(现辽宁阜新),生于元代定宗二年,公元1247年,他一生经历元明两个朝代。青年时期,在北镇县医巫闾山大朝阴三清观出家为道士,后又到武当山修炼。延佑元年,年67岁,入终南山得遇陈抟老祖的弟子贾得升(即火龙真人),传以大道而成丹。诗云:“道号偶同郑火龙,姓名引在太虚中,自从度得三丰后,归到蓬莱弱水东。”唐末陈抟老祖研究“易”理,并将《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这是张三丰太极道理论的思想基础。张三丰在民间和光同尘数年后,又返回武当山修炼。三丰真人偶观雀、蛇斗智,坐悟天机,悟出了刚柔生克制化之理。在吸收当时流行的少林拳之基础上,又集众家武术之大成,结合丹道修炼之法,运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周易》之理,老子论道,以及太极阴阳学说,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等理论,结合人体内外运行的自然规律,通过一定方式的修炼,使人与天地同体,与造化同机,达到求先天之本能,返本归原境界为目的,创出了别具特色的张三丰太极拳。张三丰为世人留有完整、系统的太极拳经论和太极丹道秘诀等论著,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深远,深受后人太极拳界的赞扬和推崇,而名流于世。
二、论太极拳阴阳动静哲理
学习张三丰太极拳,应先明太极阴阳之理,知太极之意,明其理,劳其体,才能悟得太极之真谛。
张三丰说:“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朦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万物。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迨入后天,即成太极。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
张三丰精辟而深刻地描述了太极阴阳哲理。宇宙万象,天地万物,世间万事,都是阴阳变化之大规律。人体是个小宇宙,是太极阴阳体,吸天阳以养气,引地阴以养血,人的生命体,阴息阳生,阴静阳动,不停地、有规律地运动着。太极拳就是调整人体阴阳变化,“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运化人体气血之通畅,达到以拳为用,以体为养的目的。
张三丰论述了太极分阴阳,阴阳二气、阴静阳动、阴息阳生的关系。指明了太极拳行功,要掌握虚实,动静变化的运动规律,加强腿部基本功,独立桩功,脚下分阴阳,以及神、气合一的修炼。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元始都是虚无静止的,动是永恒的。不静则不动,动自静中生,静为动之基。动者为阳,静为阴。太极拳行功,就是在无极桩的静态下,神凝气聚,体若虚空。老子《道德经》说:“清净为天下正”,“以静制动”,“虚心应物”。张三丰《太极拳解》中说:“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动中求静,静中求动。”“须知阴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济。”“太极行功,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动静变幻无穷,按照自然规律演化无始无端。所以太极拳即是道,道为拳之本,拳为道之用,人融拳道之中,最后达到炼虚合道的最高境界。要牢记,阴阳动静是太极拳的精髓。
三、论太极拳“神气”的妙道
张三丰太极拳经论:“人之生机,全恃神气。清气上浮,无异上天。神凝内敛,无异下地。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神气”二字,是道家炼丹秘诀。太极拳与内丹术,虽修炼形式不同,但法理同源,都是以筑基炼已,求得“神气”双炼的目的。
道门全真派,以“神气”为大道门径。王重阳更注之谓:“二气相交,自然神抱于气,气抱于神。功夫已久,静而生定,神入气中,气与神合。”人生康寿,赖诸于“神气”,神不离气,气不离神。神者性也,气者命也。修炼神气,即是“性命双修”。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修性即命在其中,性无命不存,命无性不立。性命,乃人的生命,有之则生,无之则死,故为双修。混然子曰:“性即神也,命即气也,性命混合,乃先天之体也。神气运化,乃后天之用也。故曰是性命,非神气也。”丹经称:精、气、神为人身之三宝,它是生命的三大元素,它们之间,相生互感为一体,精气为神明之体,神明为精气之用,精中生气,气中生神,精为神气之本。精化气,气化神,精旺气足神活,精竭气枯神亡,则万事皆空。精、气、神缺一不可,是人生命中须臾不可离开的。李东垣《脾胃论·省言箴》:“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神气”与生命是紧密相连的统一体。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老子云:“得其一,万事毕。所谓一者,先天真一之气”。万物生,皆需以气,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由气主宰。气在体内联系着形,又联系着神。“神气”与血的关系,一脉相连,本为一体,血随气行,气到血至。气血即是人的“神气”,气血和合,荣卫已通,五脏俱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素问·六节脏象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进而,脑受血而能思,心受血而能知,耳受血而能听,鼻受血而能闻,舌受血而能味,皮受血而能触,如此等等。”都是人之功能,人之神识,人之精神,精养灵气,气养神,“神气”合一,气血流畅,精力充,生命力旺盛,智力发达,体魄健壮,可以益寿延年。
我们在太极拳修炼“神气”中,要抓住太极拳行功的要点,应以丹田运化为核心,以气血经络在体内的通畅为要旨。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指出练功重点放在下丹田。张三丰太极拳歌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变换虚实须留意。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下丹田是藏精之府,培养真气的根源。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神气具存。所以,练太极拳行功要注重丹田运转,采得一分药,炼得一分丹。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所以,太极拳必须功拳并练。张三丰说:“凡人养气养神之际,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人争利息乎。”
张三丰在修炼太极拳功中,注重“神气”之妙道。为我们在养神养气的修炼中,敲起警钟。我们要刻刻留意,丝毫不可放松“神气”的修炼。
四、论太极拳筑基炼己
张三丰许多论述中,都特别强调,太极拳行功前先打坐,打坐为第一步下手功夫,打坐与站桩虽练功形式不同,但都是筑基炼己之静功。打坐或站桩与炼己有密不可分的连系,炼己须打坐,打坐是太极拳行功入道之基,也是一切修炼功夫的基础。通过打坐或站桩,收心止念,体松身正,调形调息,以达到聚气敛神,阴阳相交,神气相和的目的。筑基和炼己是同理,筑基不在炼己之外,炼己即在筑基之中。炼己是道家修炼精、气、神的内丹术。精、气、神经过体内生理生化反应后,练成精气神的结合物,即为“内丹”。人身之内丹,是身体健康长寿之宝。所以炼己是极为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炼己功夫越扎实,长进越快,功底越深厚,境界也就越高。当前太极拳界的通病是,打坐、站桩炼己不足,花拳绣腿有余,内功很难长进。太极拳爱好者应引起高度重视,练拳先炼己,功拳并练,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张三丰说:“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须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外聚,神必乱之,心性不相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四体百脉,莫不尽死,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凡下手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精神交结可以祛病。”打坐和站桩,都是静中求动,以阴功为体,丹功为用,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复返无为的炼己功夫。
炼己之功,方法之多,重点可归纳为:①调神;②调息;③调精三个方面为核心。
1. 炼己调神。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为心功(此心指神)。修道以修身为大。修身必先正心诚意,意诚心正,心神两静,外欲皆除,心无杂念,天心来复。万虑皆空,天理长存。炼己调神的过程,是绝念收心,心死神活,炼静守虚,是真精真神聚其中的心意功夫,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有所谓“还丹容易,炼己最难”之说。
2. 炼己调息。“息”是呼吸的总称。吸为纳,呼为吐。调息要以神意领气。闭口藏舌,舌抵上鄂,用鼻呼吸,逐步过渡到腹式呼吸,使气沉入气穴,以利于胎息。腹式呼吸分顺式和逆式两种方法,大多采用自然形式的顺式腹式呼吸,呼吸气要深长细匀。吸气时,气由任脉下沉小腹,气在下丹田内不断积蓄和增长。呼气时,气由下丹田至脚,上尾闾沿督脉过夹脊,冲过玉枕贯达头顶百会穴。气在任督二脉不断循环往复,畅通不息,丹经称为小周天,
小周天气血流通,久而久之,神气充盈,身体虚空,全身四体百骸,奇经八脉皆通,可调治内脏,百病皆无。唐朝著名医王养生家孙思邈说:“凡百病不离五脏,五脏各有八十一种疾病。冷热风气,计成四百四病。人生若有这些病,只要安心调气,总是可以见效的。”张三丰太极行功,运用调息,进行纳一吐六之法,调治内脏。纳一,就是用鼻吸气,把气纳入正丹田。吐六,即呼气时,利用不同口型,分别吐出六个不同的字音,使气入脏,达到调治内脏、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张三丰太极行功歌说:“两气未分时,浑然一无机。阴阳位即定,始有太极出。人身要虚灵,行功主呼吸。呵、嘘、呼、口四、吹,加嘻数成六,六字意如何,治脏不二诀。治肝宜用嘘,嘘时睁其目。治肺宜用口四,口四时手双托。心呵顶上叉。肾吹抱膝骨。脾病一再呼,呼时把口嘬。仰卧时时嘻,三焦熟退郁。持此行内功,阴阳调胎息。大道在正心,成意长自乐,即此是长生,胸有不死药。”在人们的生活和实践中,岁渐长岁,心久动而神疲倦,思绪万端,上耗其性,下消其命,加之阴阳七情影响,人们的后天生理因素,打乱先天生理因素,造成人体生理功能障碍,而疾病临身。以上这些因素,都与气相关,在炼已调息中,用意引导进行吐纳调治,并在日常生活中,有节律的加以调控,以达除病,强身健体。
3. 炼己调精。精是人体三宝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精华物质。精指人体内分泌腺,特别是性腺分沁物,这种分沁物,随血液循环调节身体生长和发育,以及物质代谢和器官活动。
精分阴精和阳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交感之精的区别。人吃五谷之后,经过脾胃消化,排除渣滓,吸收营养,津液入血,血入任脉而成阴精,阴精入睾转化为阳精。
先天之精是有形有质的阴物,不能沿任、督二脉循环运转,所以须应精、气、神合炼,炼有形之精,化无形之气,为炼精化气。精气神三宝,精不离气,气不离神,精气神三者是互炼、互感、互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下丹田是藏精之府。我们在太极拳行功、打坐或站桩中,思想清静,意守丹田,调息入静,气沉丹田,念念不忘下丹田的运转。使真精转化为真气,充盈周身,提高和增强人体生命力。用于技击,内气强大,可收可发,发则气随意起,无所不至,力从气注,力大无比。
炼己筑基,不拘于技艺体用之能,而以静养身心,调和阴阳,求得健身益寿为主要目的。张三丰太极行功说:“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尔。”行功之前先炼已,打坐、站桩之举,是第一步下手功夫。不是可有可无,不但要有,而且要始终如一。功到上乘,则更是以静为先,以静为主。静不是不动,只有动静相间,才能做到性命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