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2-27 22:53:40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插图
前言
课程教学进度表
第1章 TRIZ基础
1.1 发明与创新的基础概念
1.1.1 发现和发明
1.1.2 创造与创新
1.1.3 典型问题和非典型问题
1.2 TRIZ的起源与发展
1.2.1 经典TRIZ的理论体系结构
1.2.2 TRIZ的发展历程
1.3 发明的五个级别
1.3.1 发明的创新水平
1.3.2 发明级别的划分
1.3.3 发明级别划分的意义
1.4 TRIZ的核心思想
1.5 TRIZ的未来发展
1.6 国家标准:创新方法应用能力等级规范(部分)
1.6.1 应用能力一级的要求
1.6.2 应用能力二级的要求
1.7 习题
第2章 创新思维技法
2.1 创造性思维方式
2.1.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2.1.2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2.1.3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2.1.4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2.1.5 问题转换
2.2 整体思考法
2.3 多屏幕法
2.3.1 普通多屏幕法
2.3.2 高级多屏幕法
2.4 STC算子
2.5 RTC算子
2.6 金鱼法
2.7 小人法
2.7.1 目的
2.7.2 应用步骤
2.8 最终理想解方法
2.8.1 理想度
2.8.2 理想系统
2.8.3 最终理想解
2.8.4 理想化方法的应用
2.9 习题
第3章 系统分析方法
3.1 系统与系统思维
3.1.1 系统层级
3.1.2 系统思维
3.1.3 系统分析
3.2 功能分析
3.2.1 功能
3.2.2 功能结构与分解
3.2.3 功能模型分析
3.3 组件分析
3.3.1 建立组件列表
3.3.2 建立结构关系
3.3.3 建立组件模型
3.4 因果分析
3.4.1 三轴分析法
3.4.2 五个为什么
3.4.3 鱼骨图分析
3.4.4 因果轴分析
3.5 资源分析
3.5.1 资源的特征
3.5.2 资源的分类
3.5.3 资源分析方法
3.5.4 使用资源的顺序
3.6 流分析
3.6.1 流的定义
3.6.2 流的分类
3.6.3 流的改善
3.7 裁剪分析
3.7.1 裁剪原理和过程
3.7.2 裁剪对象选择
3.7.3 基于裁剪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模型
3.8 习题
第4章 提高系统协调性的发明原理
4.1 发明原理的由来
4.2 分割原理(1)
4.3 局部质量原理(3)
4.4 不对称原理(4)
4.5 组合(合并)原理(5)
4.6 多用性原理(6)
4.7 嵌套原理(7)
4.8 重量补偿原理(8)
4.9 柔性壳体或薄膜原理(30)
4.10 多孔材料原理(31)
4.11 习题
第5章 消除有害作用的发明原理
5.1 抽取原理(2)
5.2 预先反作用原理(9)
5.3 预补偿原理(11)
5.4 减少作用的时间原理(21)
5.5 变害为利原理(22)
5.6 改变颜色原理(32)
5.7 同质性原理(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