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10-11 16:50:33
第1章 论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1)
第2章 论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2)
第3章 论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3)
第4章 论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4)
第5章 论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5)
第6章 论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6)
第7章 论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7)
第8章 略论中国佛教的特质(1)
第9章 略论中国佛教的特质(2)
第10章 试论中国佛教之特点(1)
第11章 试论中国佛教之特点(2)
第12章 试论中国佛教之特点(3)
第13章 试论中国佛教之特点(4)
第14章 试论中国佛教之特点(5)
第15章 佛教与中国社会(1)
第16章 佛教与中国社会(2)
第17章 近十年来中国佛教研究概述(1)
第18章 近十年来中国佛教研究概述(2)
第19章 近十年来中国佛教研究概述(3)
第20章 佛教中国化的历程(1)
第21章 佛教中国化的历程(2)
第22章 佛教中国化的历程(3)
第23章 佛教中国化的历程(4)
第24章 两岸佛教交流活动的意义和感想
第25章 略论我国的弥勒信仰(1)
第26章 略论我国的弥勒信仰(2)
第27章 安祥禅——中国禅法的新篇章
第28章 宝岛台湾归来话佛教(一)
第29章 宝岛台湾归来话佛教(二)
第30章 如何全面认识玄奘的形象与思想
第31章 佛学研究的现代化和佛教中国化
第32章 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 本质及特点(1)
第33章 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 本质及特点(2)
第34章 弥勒信仰在中国(1)
第35章 弥勒信仰在中国(2)
第36章 弥勒信仰在中国(3)
第37章 弥勒信仰在中国(4)
第38章 弥勒信仰在中国(5)
第39章 中国佛教的过去与未来(1)
第40章 中国佛教的过去与未来(2)
第41章 中国佛教两千年
第42章 自力与他力
第43章 弘法利生:当代佛教的主旋律
第44章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
第45章 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
第46章 中国大陆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
第47章 中国大陆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
第48章 中国大陆 港 台三地佛教之发展现况与路向?(1)
第49章 中国大陆 港 台三地佛教之发展现况与路向?(2)
第50章 人间佛教的界说与人间正道的实践(1)
第51章 人间佛教的界说与人间正道的实践(2)
第52章 佛教必须现代化
第53章 培育僧才的摇篮
第54章 中国禅宗创始人之辨析
第55章 南岳禅系的佛教平民化倾向(1)
第56章 南岳禅系的佛教平民化倾向(2)
第57章 弥陀净土理念:净土宗与其他重要宗派终极信仰的共同基础
第58章 永明延寿与禅教一致思潮(1)
第59章 永明延寿与禅教一致思潮(2)
第60章 佛教基本知识概说(1)
第61章 佛教基本知识概说(2)
第62章 佛教基本知识概说(3)
第63章 佛教基本知识概说(4)
第64章 佛教基本知识概说(5)
第65章 佛教基本知识概说(6)
第66章 少林寺当走文化佛教之路
第67章 在"少林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第68章 佛教论坛与佛学研究
第69章 心从"正见"始
第70章 华林禅寺:禅源初地
第71章 佛教伦理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三个向度
第72章 普贤的实践品格及其现代价值(1)
第73章 普贤的实践品格及其现代价值(2)
第74章 温家宝总理与我谈佛教
第75章 慧能创立禅宗与佛教中国化(1)
第76章 慧能创立禅宗与佛教中国化(2)
第77章 黄金纽带可融冰
第78章 三种精神和三大夙愿
第79章 朝阳佛教文化的历史特点及其当前建设
第80章 在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兼《东瀛禅语》发行纪念会上的致词
第81章 重"禅"与重"性"
第82章 基于人间佛教理念的淑世情怀
第83章 发挥佛教艺术的感染作用推进精神文明的良性建设
第84章 佛教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1)
第85章 佛教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2)
第86章 佛教:科学之友
第87章 都市佛教与市民素质
第88章 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1)
第89章 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2)
第90章 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3)
第91章 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4)
第92章 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5)
第93章 当代佛教要重视阐扬佛教核心思想"缘起论"
第94章 长安佛教的历史地位(1)
第95章 长安佛教的历史地位(2)
第96章 正定佛教文化的内涵 特色与发展之路
第97章 门外看生活禅
第98章 慈善是佛教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
第99章 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