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试论中国佛教之特点(4)
前面讲过,中国佛教学说的来源,基本上是依靠传译和讲习为媒介的,传译并不是简单地按照印度佛教学说发生、发展的次第来进行的,而是将大小乘不同派别的学说混杂一起介绍的。这些实际上与印度不同时代不同派别佛教理论家所发挥的各种不同学说,互相分歧、冲突,前后抵牾、矛盾,但都假托释迦牟尼之名,传为佛祖所说,而且都是不容怀疑的、神圣的。这就有一个如何消除内容冲突、调和思想矛盾的问题。中国佛教宗派为了自圆其说地说明这种现象,并从而使本宗有一个似乎可以贯通的理论体系,就采用了判教的办法。所谓判教,就是对所有佛学理论加以分科组织,即不以简单的对峙乃至全盘否定的态度来处理各派思想信仰之间的关系,而是把各派思想作为佛在不同时期、地点,对不同听众的说法,从而有种种的差异,即作为一个完整统一思想体系的各别情况来加以区分高下等级,按照本宗的理论体系对各派思想给以系统的安排,分别给予一定的地位,一般地更是为了把自己一派的理论学说置于各派之上。在这种分科组织的判教过程中,往往加入作者所理解的中国传统思想,甚至像禅宗那样更把中国独创的佛教思想作为整个佛教的最高理论。
南北朝时期的判教学说,后人概括为十种,称"南三北七"。"南三",南朝的三种,指把佛说分为顿、渐、不定三教。其中"渐教"又有不同的看法,即分"三时教"、"四时教"和"五时教"几种,而以慧观等人的"五时教"最重要。慧观在"四时教"的基础上,参照《涅槃经·圣行品》的从牛出乳→出酪→出生酥→出熟酥→出醍醐为例,即以牛乳五味比喻佛法的五重层次,把佛经分为五时。一是"三乘别教",即最初的经教,主要指小乘的《阿含经》。二是"三乘通教",指对三乘一齐讲的经教,主要指《般若经》。三是"抑扬教",指对大小乘分别高下的经教,指《维摩经》、《思益经》等。四是"同归教",指三乘归一的《法华经》。五是"常住教",指最后说如来法身是常为最圆满的经教,即《涅槃经》。"五时教"的说法在南方影响很大,成为后来出现的一些判教学说的基调。"北七",也是按小乘与大乘、有宗与空宗的次第对佛经做出七种不同的安排。如菩提流支立半字教、满字教。谓在小孩启蒙识字时,先教半字,后教满字。半字即小乘教,满字就是大乘教。又如地论师佛陀扇多、慧光,判佛教为四宗:一是小乘有部讲四因六缘的理论,是"因缘宗"。二是成实师讲三假(因成假、相续假、相待假),是"假名宗"。三是《大品》、《三论》讲一切事物为虚诳,为"诳相宗"。四是《涅槃经》、《华严经》等,是常宗。
天台宗创立时,智批评了"南三北七"的判教主张,提出了"五时八教"的判释。所谓"五时"是说佛的说法分先后五时,第一时讲《华严经》,第二时讲小乘教,第三时讲一般大乘,如《大集》、《宝积》等,第四时讲《般若经》,第五时讲《法华经》、《涅槃经》。天台宗奉《法华经》为最高经典,所以判为最后第五时。所谓"八教",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佛教为八种。从教化的方式讲,为顿、渐、秘密、不定的"化仪四教"。顿与渐相对,秘密与不定相对。人们听佛说法后理解不同,如各不相知为秘密,互相知道为不定。再从教理的内容讲,为藏(指小乘,因为《大智度论》批评小乘只懂三藏,故称。具体指《阿含经》。)、通(通三乘,指《般若经》。)、别(大乘别于即优于小乘,指《维摩经》。)、圆(圆满,指《华严经》、《涅槃经》和《法华经》,其中《法华经》是纯圆。),称"化法四教"。五时八教判释重点在"化法四教",以《法华经》为中心,是天台宗的独特主张,所以又称为"天台四教"。天台宗的"五时八教"说,一方面认为五时和化法四教相互区别,一方面又主张五时四教并不能以时间乃至经教部类相限制,即各经又是互相融摄的,从而能够自圆其说地说明各家立说中的拘牵难通的地方。这样即使各种教义有高下区别,又能并行不悖,表现了天台宗的会通圆融的性格。天台宗和印度大乘佛教所特别尊奉的经典不同,提出以《华严经》、《涅槃经》和《法华经》等为最重要的经典,体现了中国佛教学者的创造精神。天台宗的判教主张对后来中国佛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如华严宗就曾部分吸取作为自己判教的基本观点。三论宗创始人吉藏的判教主张是,认为佛的所有言教一律平等,并无高下的区别,但可以把佛说分为两类:由法讲,有菩萨藏和声闻三藏;由人讲,有大乘和小乘。大乘中又分三类,一是《华严经》,二是《般若经》,三是《法华经》和《涅槃经》。这都是对不同对象的说法,但各种说法又无不归于究竟。吉藏的主张和一般只从抬高自宗地位出发的判教不完全相同,他把《涅槃经》放在《法华经》之上,也表示不完全同意天台宗的判教学说。唯识宗的判教,主要是依据《解深密经》的三时说,认为佛的一代教化是,初说苦、集、灭、道"四谛",次说无自性(空),最后说三自性(有)。此说和印度佛教历史的演变基本吻合。华严宗吸取前人的判教学说,加以重新组织,由法藏提出小、始、终、圆、顿的五教说。小、始、终、圆相当于天台宗的藏、通、别、圆,又取天台宗"化仪四教"中的顿,成五教说。法藏把天台宗原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判教,合而为五教,造成了分类标准上的混乱。后来在《华严金师子章》中,法藏试图从缘起方面来展开,统一说明五教的意义,指出讲因缘是小乘教,讲无自性空是始教,肯定幻有宛然是终教,空有二相双亡是顿教,情尽体露是圆教。华严宗的理论,以融合宇宙间一切万物的差别境界,宣扬普遍和谐性为特征,它的判教也体现了全摄并收、圆融无碍的宗风。